首页期刊导航|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朱仁庆

双月刊

1673-4807

xbjust@vip.sohu.com

0511-84401109

212003

江苏省镇江市梦溪路2号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创刊于1986年,是江苏科技大学主办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术性期刊,被编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缆》2004年版。依托于学校的学科设置,在保持船舶行业特色的前提下,学报论文包括了船舶、机械、动力、电子、计算机、焊接、新材料、经济管理以及基础科学等方面的内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欠驱商船的自主靠泊轨迹规划研究

    李永正陈怡白旭张海华...
    1-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大型商船在自主靠泊时的轨迹规划任务,分别考虑远码头轨迹规划和码头末端镇定靠泊两部分.基于大型船舶自身特点及限制等多约束分析的分阶段路径规划方法,完成面向大型商船自主靠泊的轨迹规划任务.考虑大型商船自身体型较大,低速运动时船舶的舵效和实船操纵性能差等难题,提出大型船舶自身限制等多约束分析的人工势场法,改进传统人工势场法中存在引力过大、目标不可达的问题.同时考虑镇定阶段船舶自身及泊位信息对船舶艏向和速度的约束,绘制舵角的输出变化曲线,并进行航迹规划,为商船选择合适的航线进行靠泊提供了理论依据.

    自主靠泊欠驱人工势场法商船

    海上移动平台直升机甲板圆管支撑结构安全评估

    王庆丰洪旺诸俊楷柏健...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圆管支撑结构是海上移动式平台直升机甲板设计的重要部分,由于海上恶劣的风浪环境,使结构整体受风载荷的影响较大.现有直升机甲板圆管支撑结构的安全评估内容主要集中于圆管的静强度分析,缺乏风振响应分析,文中以海洋石油163 平台直升机甲板为例,研究圆管支撑结构的静力和动力载荷输入,通过有限元强度分析和理论经验公式计算对比静力、风载荷作用下直升机甲板圆管支撑结构的受力情况,考虑风振涡激效应的准静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直升机甲板圆管支撑结构的安全评估方法,探究了风载荷对结构整体安全的影响.

    圆管支撑结构风载荷应力分析强度评估涡激振动

    极地冰撞载荷作用下船体典型箱型结构极限强度分析方法研究

    张健焦鑫晨王蓓怡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船舶在极地航行的过程中船体可能受到冰载荷的撞击,北极地区海域的温度最低可达-68℃,因此航行于极地的船舶将面临严重的冰载荷环境和低温环境.由于船体结构是典型的加筋板组合的变截面箱型梁结构,故将船体模型简化为箱型梁模型.基于LS-DYNA对箱型梁-冰碰撞的收敛性分析,在不同温度下对箱型梁-冰碰撞进行非线性有限元数值仿真,得到不同低温下箱型梁结构在冰载荷作用下的极限强度.引入冰厚、速度等敏感性参数,得到一般结论,箱型梁的极限强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随着冰厚、温度的增大而增大.研究结果对低温下箱型梁-冰在碰撞的极限强度研究具有一定意义,为极地船舶船体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箱型梁LS-DYNA有限元极限强度

    基于图网络的船舶柴油机健康监测

    熊正华尚前明杨安声杜红成...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船舶柴油机的智能健康监测,本文提出了一种双图采样的图网络归纳式学习算法(Dual-GraphSAINT).为充分挖掘柴油机振动信号中的潜在信息,分别基于局部与全局一致性假设,对振动信号和故障状态构造邻接图.通过邻接图内数据之间的连接关系对节点状态进行学习,以准确的挖掘出柴油机运行过程中的潜在故障信息.同时Dual-Graph-SAINT是一种归纳式学习算法,突破了传统图网络不能对未见节点生成有效嵌入表征的弊端,实现了对柴油机健康状态实时检测的性能.文中所提出的健康监测方案与传统的数据驱动和深度学习方案进行比较,获得了最佳的性能,显著提高了船舶柴油机的健康监测效果.

    柴油机健康监测图网络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在船舶领域的应用综述

    刘勇李倩楠李国超周宏根...
    2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FRP)因其具有耐化学腐蚀和耐候性好等优异性能,其大面积使用能够实现船舶的高航速、低排放、远续航,进而成为现代造船的理想材料之一.文中主要从成型工艺、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对FRP在船舶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概述与分析.首先,基于对多类型船用FRP复杂制备工艺的概述,统计了最常用的船舶FRP性能参数及分析了各类型FRP的应用优势;然后,根据FRP在船舶上的不同应用场景,对其在船体制造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详细概述.最后,依据现代船舶装备发展需求,从船舶制造技术发展方向、应用场景及结构化发展等方面对船舶FRP应用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分析.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船舶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二维层状麦克烯材料Nb2C催化改性Mg(BH4)2储氢性能研究

    郑家广张智张焱章浩宇...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硼氢化镁(Mg(BH4)2)因具有14.9%的储氢量,被认为是一种具有良好前景的高容量储氢材料.考虑到二维层状过渡金属碳化物麦克烯材料(MXene)对Mg(BH4)2 的放氢过程具有显著的催化效果,文中采用酸刻蚀法制备了微观表征为二维层状的MXene材料碳化铌(Nb2C),并通过机械球磨法将所制备的Nb2C掺杂到Mg(BH4)2 中,以此来催化改性Mg(BH4)2 的放氢性能.由程序控温放氢(TPD)测试可得:在Mg(BH4)2-x%Nb2C(x= 20,30,40)催化改性体系中,当x= 40 时,Mg(BH4)2-40%Nb2 C体系的起始放氢温度可降至130℃左右,且升温至500℃后,可释放出12.8%H2,而未添加Nb2C的纯Mg(BH4)2 约在285℃才开始放氢.除此之外,该体系在等温放氢测试中也表现出良好的放氢动力学性能,且由该体系改性后的放氢动力学性能可以在随后的第二和第三次吸放氢循环中保留下来,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

    硼氢化镁Nb2C麦克烯储氢性能放氢动力学

    聚醚酮酮粉末的制备及其在激光选区烧结增材制造中的应用

    杨一帆陈洪美王苑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验采用热致相分离法(TIPS)制备适用于3D打印的聚醚酮酮(PEKK)粉末,通过差热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等仪器对粉末进行表征.TIPS法制备的PEKK粉末具有较好的粉末流动性和较高的致密度.粉末平均粒径为49.1 μm,粉末休止角AOR值为34.3°.经热处理之后粉末堆积密度提高至0.34 g/cm3,符合3D打印对粉末流动性和堆积密度的要求.通过DSC观察到TIPS法制备的PEKK粉末具有双重熔融峰,该峰是由于粉末的多晶型引起.通过对打印工艺参数的优化,在激光功率5.6 W,扫描速度1 172 mm/s下制备的单层烧结拉伸件强度为7.3 MPa.当热输入量过高时,材料发生降解,并在表面产生孔洞.

    聚醚酮酮激光选区烧结粒径堆积密度增材制造

    基于模糊控制的柔性耦合梁压电主动抑振研究

    李冲沈亮方记文钟伟...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弯曲振动是影响柔性梁工作性能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而压电主动控制是实现柔性梁抑振的途径之一.为了提高压电主动控制系统的抑振效果,利用LabVIEW平台设计了基于模糊控制的柔性耦合梁压电主动抑振系统.根据耦合梁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压电柔性耦合梁的动力学模型,求解了柔性梁的耦合固有频率并分析其模态特性.根据模态振型,为了实现最佳抑振效果,将MFC压电片设置在振幅最大位置处,并以此设计压电振动控制系统.此外,利用LabVIEW平台和NI数据采集卡搭建了振动控制测试系统,对不同激励下柔性梁振动的抑振效果进行测试和比较.结果表明:当柔性梁的振动频率低于一阶固有频率时,梁末端处的振动位移最大.将MFC压电片设置在柔性梁末端,在连续激励振动下,通过模糊控制可以使柔性梁的振动幅值减小35%,且模糊控制的减振效果优于PID控制.

    耦合振动柔性梁模糊控制压电抑振LabVIEW

    并联天线机构尺度优化分析与验证

    张国兴夏新露郭金伟王志斌...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线机构尺度优化设计是天线样机研制和工程应用的重要环节,将承载能力与驱动分支运动范围作为并联天线机构尺度优化目标,基于参数化设计模块开展尺度优化分析.首先对并联天线机构结构进行描述,建立了机构运动学模型;然后根据天线工作要求定义机构的设计变量、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利用ADAMS优化设计模块建立机构的参数化模型;其次研究设计变量对目标函数的影响,得到综合性能优异的机构尺度参数;最后根据尺度优化结果研制天线样机并开展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天线样机可实现预期运动且未出现干涉现象,其结果为并联天线机构的优化设计和样机研制提供参考.

    并联天线参数化建模尺度优化样机实验

    多场耦合作用下凸轮轴摆动磨削工艺对残余应力影响规律分析

    陈建志柏小祥李国超管小燕...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摆动磨削工艺下,不同工艺参数对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基于ABAQUS子程序DLOAD与DFLUX模拟磨削中的磨削热与磨削力进行热-力多耦合,建立多场耦合作用下凸轮轴摆动磨削残余应力场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工艺参数对残余应力的影响,并通过XRD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有限元模型与试验误差少于16%,模型合理、可靠;摆动磨削能产生更大的残余压应力;增大摆动与幅度可以起到辅助加工的作用.研究结果为凸轮轴摆动磨削工艺提供了优化途径.

    凸轮轴摆动磨削热力耦合残余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