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朱仁庆

双月刊

1673-4807

xbjust@vip.sohu.com

0511-84401109

212003

江苏省镇江市梦溪路2号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创刊于1986年,是江苏科技大学主办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术性期刊,被编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缆》2004年版。依托于学校的学科设置,在保持船舶行业特色的前提下,学报论文包括了船舶、机械、动力、电子、计算机、焊接、新材料、经济管理以及基础科学等方面的内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无模胀形蛋形耐压壳的应力重分布分析

    朱永梅孙天意孙志莹陈建志...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模胀形蛋形耐压壳焊接处的应力重分布特性会影响耐压壳疲劳寿命的准确评估.根据蛋形轮廓曲线函数,设计了一个用于4 000 m水下工作的蛋形耐压壳,通过建立数值模型,研究不同外压载荷下未胀形蛋壳焊接处的应力分布.结合无模胀形原理,研究内胀变形对分段式蛋壳趋向蛋形的影响,并比较无模胀形前后蛋壳焊接处的应力分布.结果表明:蛋壳焊接处的应力随外压载荷增加而增加,母线曲率对蛋形耐压壳焊接处的弯曲应力影响很大;无模胀形对分段式蛋壳的蛋形改善效果良好,内胀载荷为60 MPa左右效果最好.通过无模胀形有效降低蛋形耐压壳各焊接处的弯曲应力,且缩小了各焊缝弯曲应力差.

    蛋形耐压壳分段式无模胀形应力重分布

    风浪流联合作用下单桩式风机与三脚架式风机动力响应对比研究

    王春波陈实齐博崔锟...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机选型是风场设计的重要内容,需从经济性和安全性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其中安全性主要分析风机结构在风、浪、流等外部环境荷载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和疲劳寿命,而风机结构响应是以上分析的基础内容.文中以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NREL)5 MW风机为研究目标,建立了单桩式和三脚架式两种不同类型海上固定式风机模型,选取北太平洋海域海况,将风、浪、流与风机结构进行全耦合仿真,得到单桩式和三脚架式两种不同形式的风机运动响应,对比分析了风机叶片、塔筒和基础处的位移和载荷,可见三脚架式风机总体性能优于单桩式风机,为北太平洋海域的固定式风机选型提供了技术依据.

    耦合固定式风机单桩基础三脚架基础动力响应

    风浪荷载作用下导管架结构的损伤识别研究

    袁平平程雪莉张健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对导管架结构进行损伤定位和损伤量化,引入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和Chirplet变换(Chirplet transform,CT)的损伤识别方法.采用导管架结构模型进行模拟,设置规则波浪荷载、不规则波浪荷载和风荷载3种环境荷载来模拟导管架真实环境,提取损伤杆件各节点的加速度响应信号,采用所提方法分析损伤前后能量变化,进行损伤定位,计算损伤位置处的时频熵进行损伤量化.设置不同工况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所述方法可以在不同环境荷载作用下对导管架进行损伤定位和损伤程度量化.

    导管架结构变分模态分解Chirplet变换损伤定位损伤量化

    爆炸冲击载荷作用下密加筋板塑性响应解析预报方法研究

    孟庆澳刘昆纵帅王正耀...
    2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钢质密加筋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在空气爆炸荷载作用下的爆炸响应.假设加筋板动力响应的变形模态与静力极限变形模态相同,采用能量原理和加筋板结构的塑性变形原理,分析得到了其在爆炸冲击载荷作用下塑性动力响应的运动控制方程.同时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加筋板进行在空气爆炸荷载作用下的仿真分析,根据仿真分析结果对加筋板结构变形理论进行验证,为钢质加筋板的设计和抗冲击性能评估提供参考.

    密加筋板冲击载荷塑性变形解析计算数值仿真

    某高速客船振动测试分析与控制

    徐张陈映彬
    32-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船舶振动不仅会影响人员居住的舒适性,也会对船舶造成结构损伤.针对某高速客船船底局部损伤问题,文中利用振动分析仪测试测点振动速度响应,基于船舶主机激励频谱分析和船体不同部位的加速度响应频谱分析,确定客运船整体振动情况,参照相关标准确定该船的客舱、地板及机舱振动等级,通过测试结果与理论分析,确定机舱振动情况,分析其损伤原因.针对原因提出在主机座和发电机组之间船底板增加纵向和横向隔板,并施涂阻尼的改进措施方案.对改进后的船舶进行连续监控,结果表明,提出的改进方案可以有效改善其振动水平,解决局部振动损伤问题.

    高速船振动测试振动控制局部损伤

    基于混合RANS-LES方法的三维U型弯管内部流场数值模拟

    郑家乐韩盼盼尤云祥冯爱春...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三维U型弯管内部复杂的流动为对象,分别采用IDDES、SBES以及曲率修正后的SBES模型对弯管中的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轴向速度、摩擦阻力系数和压力系数的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研究表明,SBES模型相对于ID-DES模型有更好的模拟精度,且SBES模型的三类亚格子尺度模型中,WALE模型可以更为准确地模拟三维U型弯管内部流场特征.同时,曲率修正对SBES模型所得的轴向速度、摩擦阻力系数和压力系数数值模拟结果都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三维U型弯管曲率流动混合RANS-LES方法IDDES模型SBES模型

    船舶冰区航行阻力预估法中人工神经网络的应用

    李成海辛小辰刘树锋俞启军...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障极地冰区航行船舶的安全,冰阻力精准预估作用重大.近年来,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al neural network,ANN)机器学习在船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利用机器学习法设计一个预估极地船舶航行冰阻力模型,参照已有的经验公式,选取高质量特征参数进行输入,经过充分船舶模型实验数据演练此模型神经网络,以建立径向基(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运用遗传计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对模型优化处理.研究结果表明,以输入的7个高质量特征参数进行的遗传计算法,对径向基的神经网络(RBF-GA)模型进行优化的效果具有较强的泛化作用,与实船实验数据比对模型实验数据,证明其平均误差不大于8%,其精度较高的特点,可应用于冰阻力预估实操工作.

    极地地区船舶航行冰阻力遗传计算法径向基神经网络船舶模型实验

    焊接热输入对12MnNiVR钢接头组织与性能影响

    王锟艺刘兆龙刘坤范益...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气电立焊对12MnNiVR钢进行焊接,分析了焊接热输入对接头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重点研究了焊接接头的冲击韧性.结果表明:焊缝组织主要为针状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存在马氏体-奥氏体(M-A)组元,粗晶热影响区组织为板条铁素体,夹杂物为TiN.随着焊接热输入的增加,针状铁素体和板条铁素体逐渐转变为块状铁素体,且块状铁素体尺寸逐渐增大,M-A组元数量和尺寸也增加.焊缝显微硬度和热影响区最高显微硬度随着焊接热输入的增加而降低.焊接接头的拉伸和弯曲性能均满足标准,冲击韧性随着焊接热输入的增加而降低,焊缝处冲击断口呈现韧窝特征,随着焊接热输入的增加,热影响区处冲击断口的断裂方式由韧性断裂转变为准解理断裂.厚度为21.5 mm的12MnNiVR钢焊接热输入宜控制在100 kJ/cm以下,以保证接头在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的同时兼顾较高的生产效率.

    12MnNiVR钢气电立焊焊接热输入组织力学性能

    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焊接接头力学性能预测

    周方明谢书宛杨志东孙宏伟...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焊接工艺参数是影响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而制定焊接工艺是一项非常繁杂的工作.将机器学习引入焊接领域,利用神经网络算法来预测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可以辅助焊接工艺的制定.由于预测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模型需要较高的精确度,所以文中提出了一种通过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方法.其模型选择焊接工艺参数作为输入,接头抗拉强度作为输出.实验结果表明,经遗传算法优化后的神经网络模型表现更优,误差在±0.25以内,可辅助焊接工艺的设计和优化.

    焊接接头力学性能预测遗传算法BP神经网络模型优化

    焊枪倾角对缆式焊丝GMAW熔滴过渡行为和焊缝成形影响研究

    杨志东徐锴何鹏李探宇...
    63-6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焊枪倾角对缆式焊丝熔化极气体保护焊(gas metal arc welding,GMAW)焊接过程和焊缝成形的影响,通过对比研究分析了不同焊枪倾角下焊接电弧形态、熔滴过渡特征和焊缝形貌特点及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焊接条件下,电弧宽度随着焊枪倾角的增加减小,前倾相对后倾电弧具有更好的稳定性;相同焊枪倾角下,前倾电弧宽度相对后倾宽度减小11%.熔滴过渡频率随焊枪倾角的增加而增加,并随着角度增加逐渐呈现沿轴线过渡;前倾时飞溅小于后倾状态,熔滴过渡频率相对后倾增加32%.不同焊枪倾角下,前倾焊缝成形优于后倾状态;后倾时随角度减小焊缝成形逐渐变差,且产生咬边和大颗粒飞溅等缺陷.焊枪倾角为60°和75°时,焊枪前倾比后倾熔宽平均增加约43%,熔深平均减小约18%,余高相近.

    缆式焊丝GMAW焊枪倾角熔滴过渡焊缝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