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核动力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核动力工程
核动力工程

罗琦

双月刊

0258-0926

jnpe@npic.ac.cn

028-85903890 85903009;85903893

610041

成都市436信箱32分箱

核动力工程/Journal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委批准,于1980年2月创刊的正式科技期刊,是中国核学会能动力学会的学报,由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主办,原子能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综合介绍国内外核动力科学技术在理论研究、实验技术、工程设计、运行维修、安全防护、设备研制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加快我国核动力事业的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核能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的师生,以及关心核能事业发展的有关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蒸汽发生器沉积物在EDTA溶液中溶解行为

    宋利君肖艳孙云田朝晖...
    228-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化学清洗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模拟沉积物Fe3O4和蒸汽发生器(SG)泥渣的溶解能力,以指导化学清洗工艺选择,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温度、EDTA浓度、溶解时间对模拟沉积物Fe3O4和SG泥渣的溶解效果.采用Fe3O4制备化学修饰电极,采用三电极体系开展修饰电极的循环伏安测试和交流阻抗测试.结果表明,溶液温度越高,EDTA浓度越高,对Fe3O4的溶解能力越强;溶解时间越长,模拟沉积物Fe3O4和SG泥渣的溶解率越高;由于SG泥渣和模拟沉积物Fe3O4的差异性,EDTA溶液对SG泥渣的溶解能力弱于模拟沉积物Fe3O4;修饰电极在EDTA溶液中的电化学反应过程属于扩散控制过程.

    蒸汽发生器(SG)Fe3O4泥渣化学修饰电极乙二胺四乙酸(EDTA)

    核电厂黑棒和灰棒对控制棒组件落棒时间影响研究与应用

    张恒凯刘航柳继坤刘双金...
    235-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核电厂控制棒组件落棒时间的更精细化管理,根据中国改进型三环路压水堆(CPR1000)和改进型中国压水堆(ACPR1000+)核电机组控制棒组件在落棒过程中的受力分析以及在11台机组中的试验结果,研究发现在机组调试启动阶段和运行期间,堆芯流量分配差异对控制棒组件落棒时间的影响可忽略不计,但黑棒和灰棒因材质不同所引起的质量差异对落棒时间影响明显,因灰棒较黑棒质量少8.5 kg,则灰棒较黑棒落棒时间平均长约4.6%,且试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相符.据此,建议分别考虑黑棒和灰棒的落棒时间一致性检查,并首次提出了以5倍标准差作为落棒时间一致性检查评价验收准则,较原验收准则可实现更精准、更细化的落棒时间一致性评价.

    黑棒灰棒落棒时间影响分析新评价方法

    核电厂停堆断路器运行可靠性研究

    李虎伟张仰程李斌
    241-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停堆断路器(RTCB)是核电厂反应堆保护系统(RPS)中非常重要的执行机构,其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反应堆能否实现和维持稳定的安全状态.本文充分调研国内运行核电厂RTCB的运行现状,对RTCB运行可靠性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总结其故障模式和故障原因,对其运行可靠性变化进行趋势分析和影响分析,提出目前在管理和安全意识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设备制造、运维等方面针对性给出后续工作建议.本文研究对国内运行核电厂RTCB相关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停堆断路器(RTCB)故障运行可靠性

    基于离散纵标可视化建模技术的ACP100辐射漏束屏蔽设计

    唐松乾陈鑫刘嘉嘉温兴坚...
    245-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玲龙一号"反应堆(ACP100)一体化堆型的设计特点,使得辐射漏束成为其需重点关注的辐射防护问题之一,需要开展针对性的屏蔽设计.为了提升离散纵标方法在模块式小型堆建模计算中的精度,本次研究开发了基于程序NX的离散纵标方法可视化建模插件,能够直接在NX图形界面中完成所有属性的定义,并自动完成网格的剖分形成完整的计算输入.本次研究基于可视化建模技术和自主研发的三维离散纵标输运计算程序Hydra完成了 ACP100的辐射漏束计算,针对辐射漏束问题设置了专用的屏蔽块,大幅降低了主泵间的热中子注量率和操作平台的辐射剂量率.

    "玲龙一号"反应堆(ACP100)辐射漏束可视化建模离散纵标方法

    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系统电气性能动态参数模型研究

    李梦书唐诗涵郑杲何正熙...
    248-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因缺乏反应系统动态变化过程的电气性能精准参数模型,现有核电厂控制棒驱动系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控制效果不佳.本文建立了系统静态电磁仿真模型,通过状态分类的方式获取了系统全工况下的电气性能参数(电阻、电感)和电磁力离散数据,基于数据建立了控制棒驱动系统动态过程中电流、电磁力、衔铁位移和加速度的动态参数模型及算法.该算法最终通过电磁模型、电路模型与数值仿真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了验证,可以模拟实际系统的运行状态,具备了仅依靠控制指令和当前时刻电流即可预测下一时刻系统电气性能参数的能力.本文构建的动态参数模型可为制订高效率的智能控制策略奠定基础.

    控制棒驱动系统电气性能动态参数模型

    基于vPower的核热推进系统自动控制方法

    马心怡韩文斌邓坚黄善仿...
    255-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核热推进具有推力大、比冲高、能量转换效率高、工作时间长等性能优势,在深空探测等领域前景广阔.反应堆自动控制可以减少人为导致的误操作事故,提高经济性和可靠性,减少不必要的损耗.为研究核热推进系统的自动控制方法,本文基于vPower仿真支撑平台对典型核热推进系统进行自动控制仿真.通过确定控制策略,选用比例微分积分(P1D)作为主要控制方法,并添加反应性反馈模块完善系统仿真模型,进而设计添加仿真控制系统.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自动启停堆过程,以及针对外部目标需求进行功率、比冲和推力的自动控制调节.

    核热推进自动控制vPower系统仿真

    温差同位素电源数字仿真与模拟试验研究

    黄学良李满仓陈长张新虎...
    262-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温差同位素电源是一种将放射性同位素衰变产生的热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涉及热-电物理场强耦合,如何准确仿真分析是一大难点.本文基于一款90Sr温差同位素电源样机,首先建立了样机整机热-电物理场直接耦合的数字仿真模型,结合试验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然后通过模拟试验验证了电源样机稳态和动态运行下模型仿真的准确性.最后利用模型开展了电源样机整机热-电物理场分析,以及外接不同负载时的输出功率研究.结果表明,在给定工况下,样机系统漏热占比26%,电路电能损耗占比10%;在最佳匹配负载下,整机最大输出功率可达96 mW,热电转换效率2%.

    温差同位素电源耦合仿真模拟试验热-电物理场分析输出功率

    铁铬铝骤冷过程最小膜态沸腾温度实验研究

    王泽锋邓坚邱志方陈曦...
    267-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铬铝(FeCrAl)作为事故容错燃料(ATF)包壳的主要候选材料,能够抑制反应堆在严重事故下产氢释能的风险,提高反应堆的事故耐受能力.本文基于可视化方法研究了 FeCrAl和Zr-4在骤冷过程中的沸腾传热行为.通过一维导热反问题求解计算FeCrAl的表面热流密度和温度,分析了表面氧化、固体热物性对铁铬铝骤冷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过冷度的增大,骤冷时间减小,最小膜态沸腾温度增大;随着固体热物性(ρcp)w的增大,骤冷时间增大,最小膜态沸腾温度减小.由于铁铬铝优异的高温抗氧化性,其骤冷过程的沸腾传热行为受表面氧化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事故容错燃料(ATF)固体热物性骤冷行为最小膜态沸腾温度

    面向下一代核电DCS通信系统的抗噪声编码研究

    单巍伟任洁彭伟伦曾辉...
    274-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核电厂无线线路改造或下一代分布式控制系统(DCS)设计时引入无线信号的过程中,需通过纠错码提升无线通信质量.本文针对已编码无线信号核电厂仪控设备周边环境的通信性能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核电厂无线通信信号面临的问题,其次建立了仪控设备周边通信信道模型,并通过蒙特卡洛仿真的方法分析5G增强移动带宽(5GeMMB)场景下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编码的性能,最后通过设备研制与现场实验进一步验证仿真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5GeMMB场景下LDPC编码在DCS无线通信环境中的适用性不足,需进一步改进通信设计以提升无线通信在核电厂仪控设备的可用程度.本研究可为核电厂生产系统引入无线信号提供一定的设计参考.

    5G分布式控制系统(DCS)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

    《核动力工程》投稿须知

    后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