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哈尔滨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哈尔滨学院学报
哈尔滨学院学报

胡永昌

月刊

1004-5856

xuebao0451@vip.163.com

0451-86649367

15008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兴大道109号

哈尔滨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集中反映本校教师的科研成果,传播理论信息,沟通学术见解,推动科学研究和教育改革,繁荣科学文化。本刊在办刊中体现学术性、高校性、师范性和地方性特点的同时,注重理论前沿性和实践的结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孟子"义利之辨"的多重意涵

    孔繁颖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义利之辨"是孟子思想的重要话题,它具有多重意涵.修身维度的"义利之辨"蕴含着人性本善的根本理念,道德情感和个体认同的内在需求是人们不断塑造"理想自我"的原由;行事维度的"义利之辨"强调"经权之别",意在引导人们正视"义利"之间的辩证关系;治国维度的"义利之辨"亦为"王霸之辨",其论说从多方面彰显了"王道"的优越性.从修身至行事,再到治国的层层展开,体现了孟子对"义利之辨"的独特思考,亦为当下道德修养与社会文明建设提供宝贵的文化资源.

    孟子义利之辨居仁由义经权之分仁政王道

    社会身份的技术工具化幻象——基于技术现象学的批判与反思

    吕祖屹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身份这一概念被视为技术工具的倾向由来已久,与他人交互这一独特属性让它区别于个体身份.作为人与世界、人与社会的交互中介,社会身份在技术现象学层面探讨时定义域并不清晰,从而使得这一叙述在技术工具论范畴内获得了不确切的工具属性.那么,从"人—技术—世界"这一范式来讨论,社会身份是否应当作为一个技术工具的存在并未被否认.文章基于技术现象学的角度,从技术工具属性和人与技术关系方面分析社会身份,得出其不符合技术独立于人存在的特性.社会身份应当是作为人的主体性构成的一部分,并不符合人与技术工具的关系,也不能视为技术工具的存在.

    社会身份技术现象技术工具论后现象学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及其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吴顺宇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方的理性主义为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马克思对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深入剖析成为了他超越黑格尔历史哲学的重要环节,他对德国历史哲学的批判、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以及对近代形而上学的批判共同构建起了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具体框架.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构建中,马克思现代性思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动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将先进文化、中国精神、民族团结融入进去,展现出与西方现代化建设截然不同的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

    理性主义市民社会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内在关系、深化原则及重大贡献

    曾永恒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两个结合"科学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的历史经验和发展成就,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发展."两个结合"具体体现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辩证关系,既互相依存、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相得益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持续发展的根本遵循.进一步深化"两个结合"需要坚定不移反对教条主义、反对庸俗结合论、反对文化复古主义.新时代持续深化"两个结合"能够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广度和深度,重构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彰显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情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内在关系深化原则重大贡献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视域下共享发展研究

    赵巧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享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文章探究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视域下共享发展的意蕴,为共享发展实践提供正确理论指导,使共享发展实践为实现人的本质、价值和全面发展服务.同时提出从推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深化理论认识等路径出发推动共享发展实践,以更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

    马克思主义人学共享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本质实现途径

    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实践路径探析

    丁利强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秉持"人民至上"发展理念,肩负着"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民族复兴重任,寓惠民于兴国实践之中砥砺前行,用实际行动印证了强国之路也是富民之源,彰显了党永恒不变的伟大初心和庄严使命.毛泽东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江泽民强调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长远利益,胡锦涛多次重申务必致力于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广泛地惠及人民大众,习近平则郑重宣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从中国共产党艰辛探索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具体路径中可以看出,其旨在使普通百姓生活得愈来愈有尊严,并竭诚使之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紧密相连,这是党一切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和根本落脚点所在.

    中国共产党人民观发展理念实践路径

    数字化生存时代下的中国经济现代化

    顾相君李源室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经济和各类数字技术融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数字化生存成为了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方式.数字化不仅改变了传统产业的运营模式,还催生了众多新兴产业,成为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选择.理性认识数字化生存方式、驾驭数字资本、把握数字劳动、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保障信息安全等问题亟需有效解决.应积极利用数字经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通过完善政策体系、提升集成创新、培育数字生产力,实现中国式经济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生存数字资本数字劳动经济现代化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相对贫困家庭迈向共同富裕机制研究

    何强唐志强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助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要.对农村相对贫困家庭实行精准帮扶既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复归的根本要求,也是接续增进人民福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使命任务.由于相对贫困对象的多元性、发生的动态性和治理的长期复杂性,客观决定了农村相对贫困家庭的精准帮扶工作仍会遇到不同程度的现实困境.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引领农村相对贫困家庭走向共同富裕,必须立足新阶段新情况,通过健全完善组织领导机制、监测预警机制、内生动力机制、帮扶共治机制等,保障和改善农村相对贫困家庭人民生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相对贫困长效机制

    中国省际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研究

    宋然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测定省际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可以为实现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省际趋同提供决策依据.文章从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和贸易优势三个维度构建测度中国省际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基于2009-2020 年中国30 个省份宏观面板数据,分析了省际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最后基于研究结论给出了政策建议,以期为提高我国对外贸易质量提供借鉴.

    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测度体系时空演变

    "三孩"政策背景下我国乡村生育政策的创新与完善研究

    周晓焱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受长期计划生育政策惯性、生育观念转变和大范围人口流动的影响,我国乡村人口呈现出总量快速下降、人口结构恶化、总和生育率下降、新生儿性别比失调等问题.2021 年"三孩"政策推出,提出应对我国生育政策进行综合性设计,以顺应我国乡村人口发展的需求.我国现有生育支持政策对于化解乡村生育问题还存在较多不足,需要秉持科学化和统筹城乡理念,抛弃历史包袱和政策惯性,遵循推进政策普惠化和系统化的思路进行政策调整,并不断完善政策执行体系.

    "三孩"政策乡村生育问题生育政策创新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