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朱大岭

双月刊

1000-1905

xuebao@ems.hrbmu.edu.cn;hydxb@yahoo.cn

0451-86669613

150081

哈尔滨市南岗区保健路157号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创刊于1951年,是由黑龙江省教育厅主管、哈尔滨医科大学主办、《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承办的医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编:杨宝峰校长。该刊的栏目设置为:论著(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经验交流,技术与方法,综述等。主要刊登哈尔滨医科大学教师、研究生、医务人员、科研人员及海内外校友在科研、医疗和边缘学科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及综述性文章。《学报》曾先后获得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三等奖;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学报质量二等奖;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一等奖;黑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2001年成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4年被编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四版)。该刊已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医学文摘》(7个分册)等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低氧环境下纤维生长因子2对人牙髓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关丽娜王瑞龙娟赵阳千惠...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低氧环境下纤维生长因子2对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hDPSCs并对其表面标记进行鉴定后,分别在常氧(21% O2)和低氧(3%O2)环境下,加或不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FGF2)培养,MTT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对各组细胞进行成骨及成脂诱导培养21 d,观察低氧环境下纤维生长因子2对hDPSCs多向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 MTT结果显示,低氧+FGF2组hDPSCs在第2d、3d的增殖活性高于其余三组,低氧组及FGF2组次之,均高于常氧组;成骨诱导结果显示,低氧+FGF2组矿化结节最多,常氧组矿化结节最少;成脂诱导结果显示,低氧+ FGF2组形成脂滴最多,常氧组形成脂滴最少.结论 低氧环境下使用FGF2预处理培养能够提高hDPSCs的增殖能力表达,并可促进hDPSCs的分化.

    低氧纤维生长因子2人牙髓干细胞

    蛇床子素对微重力下Th1/Th2细胞亚群平衡的免疫调节作用

    段劭王凯峰张彪李超...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的研究蛇床子素在微重力条件下对Th1/Th2细胞亚群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 应用后肢悬吊法建立SD大鼠微重力模型.造模后,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微重力模型组(生理盐水)、蛇床子素低浓度组(蛇床子素75 mg/kg)和蛇床子素高浓度组(150 mg/kg).灌胃给药7天后,无菌条件下摘除脾脏,测量脾脏指数,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1/Th2细胞比例,ELISA检测培养液TNF-α、IL-4、IL-5和IFN-γ含量,RT-PCR检测TNF-α、IL-4、IL-5和IFN-γ含量.结果 蛇床子素组相较于微重力模型组,脾脏指数上升,外周血Th1/Th2比值明显升高(P<0.01).TNF-α和IFN-γ细胞因子表达升高(P<0.01),而IL-4和IL-5表达下降(P<0.01).结论 蛇床子素能调节大鼠Th1细胞/Th2细胞的比例,具有免疫增强调节作用.

    蛇床子素Th细胞微重力细胞因子

    肌源干细胞移植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实验研究

    李鉴明卞伟曾祥玉刘建宇...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小鼠关节软骨损伤模型,确定肌源干细胞具有一定的关节软骨损伤修复作用.方法 选取72只6~8周龄的雄性BALB/C裸鼠,随机分为2组,采用平头钻头钻孔,造成直径1 mm,深度0.5 mm的关节软骨缺损模型,A组将120 μL的MDSCs细胞悬液注射至关节软骨组织损伤处后缝合好关节囊,闭合创口,B组注入DMEM/F12,然后分别于术后4、8、12周后取各组12只裸鼠处死,取双侧膝关节观察关节囊是否渗出、滑膜增生,修复组织的高低、平整程度、连续性、光泽度及是否有裂隙.对各组关节骨外科专家采用盲法按照国际软骨修复学会ICRS评分标准评分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修复组织与周围软骨高度、色泽一致,已难以区分边界,B组修复不平整,中央凹陷,修复组织自身出现龟裂,与周围软骨出现裂隙.结论 将肌源干细胞植入小鼠损伤模型中可以更加良好快速地帮助小鼠关节软骨损伤模型的修复.

    肌源干细胞关节软骨修复小鼠模型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IMPDH1基因多态性分析

    于永斌马瑛娜郭庆路宏...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IMPDH1基因的突变与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发病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211例汉族RP患者和254名正常健康对照者.所有受试者收集12 mL外周血样本,提取DNA后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的进行SNP分型,卡方检验鉴定有意义的SNP位点.Go和KeggPathway分析IMPDH1基因的信号转导通路.Swissmodel软件建立SNP位点改变前后IMPDH1蛋白3D模型,了解SNP位点突变对蛋白的影响,定点到蛋白的功能.结果 质谱分析发现在211例RP患者中,与正常对照人群相比,rs72624961是有统计学意义的突变位点.IMPDH1基因的GO和KEGG分析发现,IMPDH1基因与GMP与GTP的生物合成过程有关;与嘌呤核苷-磷酸生物合成,淋巴细胞增殖及氧化还原过程有关.进一步进行IMPDH1基因的KEGG分析发现,IMPDH1基因与嘌呤代谢;药物、酶的代谢有关.运用SWISS-Model软件进行蛋白建模发现IMPDH1基因在编码区发生了Ala-334-Pro (GCC→ACC)的错义突变所引起的蛋白三维结构的改变进行分析发现,IMPDH1基因编码区原ALA氨基酸所在的区域有3个碳原子所组成的共价键.当GCC→ACC发生后,原Ala成为了Pro,可以看到原来的3个碳原子变成了5个碳原子,并且与原来相比,多了3个共价键.结论 在中国东北汉族人群中,IMPDH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72624961位点与RP的发病有关.

    视网膜色素变性IMPDH1基因基因多态性

    TMPRSS3/ERK1/2信号通路在卵巢癌细胞对顺铂外排中的作用及机制

    彭麟越曲延峻郑建华张丹...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卵巢癌细胞HO8910对化疗药物顺铂的外排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载体表达及siRNA技术构建过表达/低表达TMPRSS3卵巢癌细胞HO8910细胞系.用顺铂处理不同TMPRSS3表达量的卵巢癌细胞,检测其细胞存活率及细胞内顺铂的浓度及不同TMPRSS3表达量的卵巢癌细胞中药物外排相关因子的表达差异.结果 提高/降低TMPRSS3的表达量显著提高/降低了卵巢癌细胞HO8910的存活率及增殖能力.提高/降低TMPRSS3的表达量提高/降低了卵巢癌细胞中ATP结合基因蛋白家族(ATP-binding cassette,ABC)转运子(ABC transports)的表达量.同时,TMPRSS3调控了卵巢癌细胞中TRK1/2的表达.结论 TMPRSS3能够通过TRK1/2介导增加卵巢癌细胞HO8910对顺铂的外排能力.

    卵巢癌耐药性顺铂TMPRSS3

    替格瑞洛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魏婷婷薄挽澜陈靓鉴令锐...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噁)唑酮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并探究替格瑞洛对该模型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噁)唑酮灌肠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将其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正常组,疾病组,柳氮磺胺吡啶组,替格瑞洛组.治疗14 d后处死,ELISA法测定IL-4和IL-10含量;肉眼观察结肠病变,测量结肠湿质量指数,进行结肠病变肉眼大体评分.给药过程中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粪便性状和体质量变化.结果 疾病组、柳氮磺胺吡啶组大鼠血清IL-10含量较正常组显著降低(45.81±3.25,38.79 ±4.82 vs 67.01 ±6.90;均P<0.05),替格瑞洛组血清IL-10含量较疾病组显著升高(54.33±3.41 vs 45.81±3.25;P<0.05).柳氮磺胺吡啶组大鼠生存时间与正常组、替格瑞洛组存在差异(9.71 ±1.55 vs 14.00±0.00,14.00±0.00,均P<0.05).替格瑞洛组、疾病组大鼠的结肠湿质量指数高于正常组(3.86±0.37,5.24 ±2.13 vs 1.89±0.29,均P<0.05).结论 替格瑞洛短期内虽无法明显缓解临床症状,但可通过免疫调节上调IL-10的含量,有效对抗黏膜损伤,抑制炎症反应,防治并发症,明显改善预后.

    替格瑞洛溃疡性结肠炎(噁)唑酮IL-10

    基于代谢网络识别共病性疾病对的潜在药靶

    宋朝娜王亚辉许满意张悦...
    31-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代谢网和药物靶点来分析心脑血管疾病间的相似性,识别显著相似疾病对的潜在药物靶点和治疗药物.方法 利用常用代谢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构建多个经典的代谢网络;开发了新的疾病相似性算法,基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药靶和疾病基因在生物代谢网络中的重叠度与距离特性,来衡量疾病间的相似性.进一步通过功能富集挖掘显著相似疾病对潜在的药靶和治疗药物.结果 获得多组心脑血管疾病对的相似性得分,并成功地识别出慢阻肺-冠心病和糖尿病-肥胖症这两组疾病的潜在的药靶及相应治疗药物.结论 基于生物代谢网络和药物靶点的新算法,识别出了多组显著相似的疾病对,并证实了其有效性,对疾病对的共药性研究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药靶的筛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药靶代谢网心脑血管疾病功能富集

    乳腺癌患者机体代谢改变的组学研究

    张裔麒元赵海丰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乳腺癌患者的代谢改变.方法 共收集30例乳腺癌患者和3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对两组人群的血清代谢谱进行组学分析,筛选血清代谢标志物及探索机体代谢改变.结果 乳腺癌患者处于Ⅱ期、浸润性非特殊癌及中等分化的比例较高.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表明,在正离子模式下,乳腺癌患者和对照人群血清代谢物谱存在显著的不同,能够形成明显的分类,根据代谢产物对分类的贡献和组间的差异,筛选得到了6个乳腺癌血清生物标志物,对生物标志物解析发现,与磷脂代谢异常及机体DNA修复等密切相关.结论 共发现乳腺癌6个生物标志物,为乳腺癌的机制研究、临床防治及预后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科学依据.

    乳腺癌血清生物标志物代谢组学

    三种根充材料微渗漏的比较研究

    马艳萍孙娜王锐王晓丽...
    39-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ortisomol、AH-Plus、Vitapex三种根充材料根管充填后微渗漏情况以及Cortisomol 不同粉液比对其微渗漏值的影响.方法 将90颗离体样本牙根管预备后随机分成6组,每组样本牙采用对应糊剂进行根管充填,经X线确定根充效果后放入2%亚甲基兰生物染色剂中,分别于3d、7d、14d、21 d、28 d,取出样本牙,沿牙体长轴纵剖后,测量渗漏根管内的染色长度(精确至0.01 mm),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Cortisomol 2.4:1组、B-Cortisomol 2.8:1组、C-Cortisomol 3.2:1组与D-AH-Plus组比较微渗漏值无显著性差异;A-Cortisomol 2.4:1组、B-Cortisomol 2.8:1组、C-Cortisomol 3.2:1组与E-Vi-tapex组比较微渗漏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B-Cortisomol 2.8:1组、C-Cortisomol 3.2:1组微渗漏值明显小于A-Cortisomol 2.4:1组(P<0.05).结论 Cortisomol根充后微渗漏数值较低,封闭效果好,是目前临床上较为理想的一种根充材料.

    CortisomolvitapexAH-Plus微渗漏

    肾小球足突细胞膜黏蛋白在结直肠上皮内瘤变中表达的研究

    章平彭志勇严斌庄一心...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的观察肾小球足突细胞膜黏蛋白(podoplanin,PNPD)在结直肠上皮内瘤变内镜手术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其在结直肠上皮内瘤变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研究40例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内镜手术组织中肾小球足突细胞膜黏蛋白的表达,并与40例直、结肠癌组织和40例正常组织进行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结直肠上皮内瘤变内镜手术组织、40例直、结肠癌组织和40例正常对照组织中肾小球足突细胞膜黏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上皮内瘤变的关系.结果 肾小球足突细胞膜黏蛋白主要表达在细胞淋巴管内皮细胞上,肾小球足突细胞膜黏蛋白标记的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 of glomerular podocyte membrane mucin,LMVD)在直、结肠癌组织中表达高于上皮内瘤变组织,差异显著(P<0.05);其在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与正常大肠组织中表达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肾小球足突细胞膜黏蛋白在结直肠上皮内瘤变内镜手术组织中高表达,可以作为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的标记物.

    结直肠上皮内瘤变肾小球足突细胞膜黏蛋白结直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