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哈尔滨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哈尔滨医药
哈尔滨市医学会
哈尔滨医药

哈尔滨市医学会

张叶萍

双月刊

1001-8131

zyp-yxh@163.com

0451-83080757

150076

哈尔滨市道里区民安街12号

哈尔滨医药/Journal Harbin Medical Journal
查看更多>>本刊是面向全国征文和发行的一本医学科技杂志,本刊设有述评、专家论坛、医药卫生、策略探讨、论著、综述、讲座、病例、报告、临床病理讨论、国内外学术动态、疑难病例析评、临床医学影像、继续教育园地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硫酸沙丁胺醇物与丙卡特罗物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对比研究

    白小航常振东穆艳艳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硫酸沙丁胺醇与丙卡特罗治疗支气管哮喘(BA)患儿的研究效果.方法 选取BA患儿 90 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45)和常规组(n=45),常规组予以丙卡特罗治疗,研究组予以硫酸沙丁胺醇治疗.比较2 组临床疗效、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第 1s用力呼气量(FEV1)]、哮喘症状评分、症状(哮鸣音、呼吸困难、咳嗽)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 95.56%(43/45)较常规组 77.78%(35/45)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FVC、PEF、FEV1 水平较常规组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哮喘日间症状、哮喘夜间症状评分均较常规组低(P<0.05);研究组咳嗽、哮鸣音、呼吸困难消失天数均较常规组短(P<0.05);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和丙卡特罗治疗相比,硫酸沙丁胺醇治疗BA患儿,可提高疗效,改善肺功能和临床症状,安全可靠.

    支气管哮喘硫酸沙丁胺醇丙卡特罗临床疗效肺功能

    法舒地尔辅助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对心功能及BNP水平的影响

    蔡春生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法舒地尔辅助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60 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以抽签法分为两组(每组30 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法舒地尔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 14d后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治疗有关指标[脑钠肽(BNP)、心钠素(ANP)]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LVEDD、LVESD较低,LVEF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33、3.343、3.256,P=0.000、0.002、0.002);观察组治疗后BNP、A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9、3.722,P=0.010、0.000).结论 法舒地尔辅助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有较好效果,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延缓心室重塑,减轻心力衰竭症状.

    心力衰竭老年法舒地尔心功能心室重塑

    贝伐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状态的影响

    丁妍华门帅张江霞张旭...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对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安罗替尼治疗,观察组实施安罗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T淋巴亚群水平(CD4+、CD3+、CD8+、CD4+/CD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卡氏功能(KPS)评分、肿瘤标志物水平[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 199(CA199)、CA125]、生存期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个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DCR)、客观缓解率(ORR)、CD4+、CD3+、CD4+/CD8+、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8+、VEGF 水平、CEA、CA199、CA125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 年,观察组患者中位生存期 6 个月,对照组患者中位生存期 5 个月,观察组患者总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lg rank=33.616,P<0.001).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伐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可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状态,延长生存期,降低肿瘤标志物与VEGF表达水平,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贝伐珠单抗安罗替尼非小细胞肺癌生存期肿瘤标志物

    肌松监测在肥胖症患者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中的应用

    王浩龙云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肌松监测在肥胖症患者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指导术中深度肌松以及术后拔管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0例肥胖症患者,均拟实施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采取随机数字表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监测方式)、观察组(肌松监测),各40 例,对照分析不同监测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肌松药物使用总量、术后苏醒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手术结束后(T2)乳酸、离开麻醉恢复室(T3)乳酸、手术 60min(T1)血糖、手术结束后(T2)血糖、离开麻醉恢复室(T3)血糖、低氧血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肥胖症患者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治疗中采取肌松监测方式,能对术中深度肌松起到指导作用,减少术中肌松药物使用剂量,保障围术期血糖、乳酸的平稳性,可缩短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降低术后低氧血症发生风险,值得推荐.

    肌松监测肥胖症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术中深度肌松术后拔管

    NT-proBNP、CRP及心肌酶水平在预测急性脑梗死伴脑心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尚鑫孙君张莉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N末端脑利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CRP)及心肌酶水平在预测急性脑梗死(ACI)伴脑心综合征(CC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 102 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收治 7d内是否发生CCS予以分组,设为CCS组(n=65例)及非CCS组(n=37 例),收集两组人口学资料、心功能指标、心肌酶水平、NT-proBNP及CRP并进行比较,经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心肌酶水平、NT-proBNP及CRP的预测价值.结果 相比于非CCS组,CCS组LVEF更低,LDH、AST、ALT、CK、CK-MB、NT-proBNP、CRP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预测ACI伴CCS发生诊断价值最高,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 90.77%、81.08%,此时AUC值为 0.917,最佳截断值为 975.10ρg/mL,CK-MB居第 2位,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 84.62%、81.08%,此时ACU值为0.903,最佳截断值为 45.90U/L,CRP则居 3 位,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 93.85%、67.57%,此时ACU值为 0.889,最佳截断值为 20.05mg/L.结论 ACI伴CCS患者多有心肌酶水平、NT-proBNP及CRP升高,以上指标用于ACI伴CCS患者诊断有一定预测价值,尤以NT-proBNP预测价值最高.

    急性脑梗死脑心综合征N末端脑利肽前体C反应蛋白心肌酶水平

    多层螺旋CT后重建技术在诊断颅脑损伤中的临床意义表达

    郑蕊代向党薛世钦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后重建技术在颅脑损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表达.方法 选取颅脑损伤患者 95 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SCT后重建技术以及单排螺旋CT检查,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MSCT后重建技术、单排螺旋CT检查结果,并探讨诊断符合率和手术结果一致性.结果 手术结果 24 例颅骨骨折、22 例硬膜血肿、33 例脑挫裂伤、8 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硬膜下积液;MSCT后重建技术诊断符合率 91.58%(87/95)明显高于单排螺旋CT检查 78.95%(75/95)(P<0.05);MSCT后重建技术与手术结果一致性较高(P<0.05).结论 对于颅脑损伤者,MSCT后重建技术诊断符合率较高,和手术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好,有利于临床诊断颅脑损伤类型,便于治疗.

    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颅脑损伤诊断符合率一致性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继发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

    方方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患者继发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me,VaD)的因素.方法 收集 42例IS后继发VaD患者资料,纳入发生组;另收集同期 42 例IS后未继发VaD患者资料,纳入未发生组.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IS患者继VaD的危险因素.结果 发生组高血压、高脂血症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高脂血症、血清Hcy高表达及血清Lp-PLA2 高表达为IS患者继VaD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IS患者继VaD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高脂血症、血清Hcy高表达及血清Lp-PLA2高表达.

    缺血性脑卒中血管性痴呆高血压高脂血症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镇痛镇静治疗对NICU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预后的影响

    刘鹏飞贾晓彤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镇痛镇静治疗对神经外科监护室(NICU)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ICP)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NICU进行治疗的 129 例颅脑损伤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将术后常规治疗者纳入对照组(n=58),将采用镇痛镇静治疗者纳入观察组(n=71),探讨镇痛镇静治疗对NICU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气管插管时间、N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术后 1、6、12h 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术后 1、6、12h MA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 1、6、12h ICP均有所升高,但观察组术后 1、6、12h IC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术后 1、6、12h 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术后 1、6、12h CK-MB、cTn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82%显著低于对照组12.07(P<0.05).结论 镇痛镇静治疗在NICU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较佳,可减轻应激反应,改善颅内压水平,降低对心肌组织的影响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镇痛镇静NICU颅脑损伤颅内压

    单采血小板捐献者捐献频次对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变化的影响

    李继红孙晨虞菲崔志刚...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单采血小板捐献者捐献频次对其体内血红蛋白(Hb)及血清铁蛋白(SF)变化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469 例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的血液样本,分析单采血小板捐献者 1 年内捐献频次对血红蛋白(Hb)及血清铁蛋白(SF)的影响,从而探讨单采血小板不同频次的捐献者体内储铁情况,以判断是否需要补充铁剂制品.结果 1 年内单采小板捐献者献血频次与SF成负相关,随着献血频次的增加,SF水平不断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水平除不同献血频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初次与多次比较组、多频次女性捐献者组、多频次男性捐献者组Hb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1年内单采血小板次数>16 次的男性捐献者和 1 年内单采血小板次数>10 次的女性捐献者应减少再次招募的频次,如有必要可以增加单采血小板前SF的检测,若发现铁缺乏,则延长献血间隔期,适量增加铁剂制品的补充.

    单采血小板固定捐献者献血频次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

    自由呼吸THRIVE序列动态增强MRI联合DWI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

    姚平竺夏炎周小媚黎加识...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予以自由呼吸THRIVE序列动态增强MRI联合DWI检查,以观察该检查方法对于结节性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在进行孤立性肺结节检查的患者中随机选择 100 例进行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予以MRI检查.以病理结果为最终检查结果,将纳入研究的 100 例患者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比较不同序列信号强度、DCE-MRI定量参数、ADC值在不同性质的肺结节中的差异,则分析有差异的相关参数对于鉴别诊断的效能.结果 100 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经过病理检查,最终确诊71 例为恶性,占比 71%,29 例为良性,占比为 29%.根据结节性质将患者进行分组,结果发现良性组和恶性组患者MRI常规信号T1-VIBE、T2-VIBE、T2-HASTE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DWI和DCE-MRI定量检测,结果发现良性组患者Ktrans、Kep水平均低于恶性组,ADC水平高于恶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维生素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Ktrans、Kep、ADC、Ktrans+ Kep+ ADC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效能使用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发现Ktrans、Kep、ADC对于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均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其中Kep的AUC最高危 0.778,但是三者联合应用的AUC面积和约登指数均超过各指标单独应用,分别为 0.829 和 0.659.结论 自由呼吸THRIVE序列动态增强MRI联合DWI能够显著增加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诊断效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自由呼吸孤立性肺结节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容积内插屏气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