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哈尔滨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哈尔滨医药
哈尔滨市医学会
哈尔滨医药

哈尔滨市医学会

张叶萍

双月刊

1001-8131

zyp-yxh@163.com

0451-83080757

150076

哈尔滨市道里区民安街12号

哈尔滨医药/Journal Harbin Medical Journal
查看更多>>本刊是面向全国征文和发行的一本医学科技杂志,本刊设有述评、专家论坛、医药卫生、策略探讨、论著、综述、讲座、病例、报告、临床病理讨论、国内外学术动态、疑难病例析评、临床医学影像、继续教育园地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促排卵药物的使用与孕期及围产期VTE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黄芳朱秋萍黄小燕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促排卵药物的使用与孕期、围产期VTE发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取 200 例孕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以VTE发生情况作为分组依据,将 46 例存在VTE的孕妇纳为VTE组,将未出现VTE的 154 例孕妇纳为非VTE组.对比分析孕妇一般资料中相关因素对VTE发生情况的影响,对比两组孕妇的临床指标检验结果,分析促排卵药物的使用以及临床检验指标与VTE发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VTE组与非VTE组孕妇在年龄、胎数、BMI、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血栓史与使用促排卵药物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并均为围产期VTE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VTE组孕妇的TM、PIC、TAt检验结果同非VTE组相比更高(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使用促排卵药物、TM、PIC、TAT均与VTE发生具有正相关联系(P<0.05).结论 高龄、多胎、体质量偏高、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血栓史以及使用促排卵药物的孕妇在孕期、围产期具有更高VTE发生风险,并且VTE孕妇在临床实验室指标上同非VTE孕妇存在明显差异,使用促排卵药物、实验室指标TM、PIC与TAT对于围产期VTE的发生均属于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促排卵药物围产期VTE相关性

    CT血管造影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及病情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康鑫赵钒宇刘枫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CT血管造影(CTA)在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LEAD)诊断及病情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24 例(合计1510 段血管)T2DM并LEA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经过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血管数字减影(DSA)检查,以DSA诊断及病情程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对CTA、MRA检查做一致性检验,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性.结果 诊断结果一致性检验显示,CTA检查灵敏度(98.18%)、特异度(98.98%)、准确度(98.54%)与MRA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狭窄程度>50%的结果与金标准的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CTA检查灵敏度(94.59%)、特异度(98.32%)、准确度(96.95%)均明显高于MRA检查(91.35%、96.44%、94.57%)(P<0.05);检查狭窄程度>75%结果与金标准的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CTA检查特异度(98.69%)、准确度(97.22%)均明显高于MRA检查(97.20%、95.63%)(P<0.05),但两种检查方式灵敏度(92.62%,90.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A与CTA诊断LEAD的效能相当,CTA评估LEAD患者病情方面优于MRA,但两种检查方式相较于金标准,均有着较高的准确性.

    CT血管造影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病情程度评估

    苯磺酸瑞马唑仑、艾司氯胺酮复合麻醉对无痛胃镜检查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葛慧君刘杰马进文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艾司氯胺酮在无痛胃镜检查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在我院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资料,共 148 份,按麻醉方案不同分为参照组(n=74)、研究组(n=74).其中采用艾司氯胺酮麻醉的纳入参照组,采用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艾司氯胺酮麻醉的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麻醉苏醒时间、恢复室留观时间)、丙泊酚使用情况.以入内镜室后(T0)、给药1min后(T1)、内镜置入时(T2)、退镜结束时(T3)为时间节点,比较两组生命体征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以T0、苏醒后15min、苏醒后 30 min为时间节点,比较两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两组检查前、后应激反应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皮质醇(Cor)、丙二醛(MDA)]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麻醉苏醒及恢复室留观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丙泊酚追加剂量、总用量均少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T1 时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均高于参照组,T2、T3 时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苏醒后 15 min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检查后SOD水平高于参照组,Cor、MDA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 8.11%,与参照组 5.4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艾司氯胺酮使用可提高无痛胃镜检查麻醉质量,维持生命指征水平稳定,减轻应激反应损伤、认知功能障碍,减少全麻药用量,麻醉安全性可靠.

    苯磺酸瑞马唑仑艾司氯胺酮无痛胃镜检查应激反应认知功能

    沙美特罗联合噻托溴铵对哮喘-COPD重叠综合征患者肺功能及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总IgE水平的影响

    李赛赛李军利冯剑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沙美特罗、噻托溴铵联合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对其肺功能、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总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 84 例ACOS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噻托溴铵)42 例、观察组(沙美特罗+噻托溴铵)42 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统计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病情相关评分(ACT、CAT)、肺功能、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外周血EOS、总IgE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 95.24%,高于对照组 80.95%(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CT评分、肺功能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IL-6、PC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EOS、总Ig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沙美特罗联合噻托溴铵治疗ACOS的疗效确切,可促进肺功能恢复,改善气道高反应性,纠正炎性因子紊乱状态,且安全可靠.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沙美特罗噻托溴铵肺功能疗效

    入院时血清PCT、BNP水平与血气指标联合检测对重症肺炎的早期诊断效能

    耿贝贝孙贝贝武文会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入院时血清降钙素原(PCT)、B型脑钠肽(BNP)、血气指标[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与肺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及其联合检测对重症肺炎的早期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3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重症组,选取同期 90 例轻症肺炎患者作为轻症组.比较两组入院时血清PCT、BNP水平、血气指标(PaCO2、PaO2、SaO2、PaO2/FiO2),分析重症肺炎患者入院时血清PCT、BNP水平、血气指标(PaCO2、PaO2、SaO2、PaO2/FiO2)与肺炎严重指数的相关性,ROC分析血清PCT、BNP水平、血气指标(PaCO2、PaO2、SaO2、PaO2/FiO2)联合检测对重症肺炎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重症组入院时血清PCT、BNP水平均高于轻症组(P<0.05);重症组入院时PaCO2 高于轻症组,PaO2、SaO2、PaO2/FiO2 均低于轻症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CT、BNP水平及血气指标PaCO2 与PSI评分呈正相关(P<0.001),血气指标PaO2、SaO2、PaO2/FiO2 与PSI评分呈负相关(P<0.001).入院时血清PCT、BNP水平、血气指标(PaCO2、PaO2、SaO2、PaO2/FiO2)联合检测诊断重症肺炎的AUC为 0.831,均高于上述各指标单独诊断(P<0.05).结论 血清PCT、BNP水平、血气指标(PaCO2、PaO2、SaO2、PaO2/FiO2)与肺炎严重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其联合检测对重症肺炎具有较高的早期诊断效能,可用于重症肺炎的早期诊断中.

    重症肺炎血清降钙素原B型脑钠肽血气指标

    溴己新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慢阻肺伴肺部感染的效果

    覃献策李志强黎晓丽陈桂芬...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溴己新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慢阻肺(COPD)伴肺部感染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93 例COPD伴肺部感染者,随机分成常规组(n=47)、治疗组(n=46).常规组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治疗组予溴己新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肺功能与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48%)较常规组(76.60%)更高,治疗组肺部啰音、咳痰、咳嗽与喘息缓解时间均较常规组更短(P<0.05);治疗后,两组PEF、MVV、FVC与FEV1 均增加,血清IL-8、TNF-α与IL-6 均降低,且治疗组上述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溴己新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COPD伴肺部感染疗效确切,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促症状缓解.

    慢阻肺伴肺部感染溴己新头孢哌酮舒巴坦肺功能

    甲状腺激素、甲状腺自身抗体联合HBME-1 mRNA表达对甲状腺结节性质的评估价值及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关系

    樊丽娟马蕾李霞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甲状腺激素、甲状腺自身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联合人骨髓内皮细胞标记物-1(HBME-1)mRNA表达对甲状腺结节性质的评估价值及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关系.方法 选取 94 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根据结节性质分为良性结节组(58 例)、恶性结节组(36 例),另选取同期 94 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均检测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及HBME-1 mRNA水平,对比三组血清FT3、FT4、TSH及HBME-1 mRNA水平,对比良性、恶性结节TgAb、TPOAb阳性率,对比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血清FT3、FT4、TSH、TgAb、TPOAb及HBME-1 mRNA水平,分析血清FT3、FT4、TSH水平与TgAb、TPOAb及HBME-1 mRNA的相关性,并分析血清FT3、FT4、TSH、TgAb、TPOAb及HBME-1 mRNA水平对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评估价值.结果 恶性结节组血清FT3、FT4、TSH及HBME-1 mRNA水平>良性结节组>健康对照组(P<0.05);恶性结节组TgAb阳性率高于良性结节组(P<0.05);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FT3、FT4、HBME-1 mRNA水平高于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TSH水平低于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FT3、FT4、TSH水平与TgAb、HBME-1 mRNA呈正相关(P<0.05),与TPOAb无明显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FT3、FT4、TSH、TgAb、HBME-1 mRNA预测甲状腺恶性结节的AUC分别为0.781、0.738、0.871、0.759、0.857,均具有较好预测效能,且联合检测的AUC最大,为 0.94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 91.67%、79.31%,高于各指标单一诊断(P<0.05).结论 血清FT3、FT4、TSH水平变化与甲状腺功能显著相关,联合检测血清FT3、FT4、TSH、TgAb、HBME-1 mRNA在临床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方面具有较高预测效能.

    甲状腺结节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球蛋白抗体过氧化物酶抗体人骨髓内皮细胞标记物-1甲状腺功能

    低剂量对比剂的肺动脉CTA检查在急性肺动脉栓塞早期诊断中的效能分析

    张泽军张志伟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低剂量对比剂的肺动脉CTA检查在急性肺动脉栓塞早期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肺动脉CTA扫描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 140 例纳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正常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各 70 例.采用西门子SOMATOM Force开源CT扫描仪,比较两组患者肺动静脉各段CT值和噪音值(SD)等数据.对早期急性肺栓塞24h和48h为判断界值时低剂量组与正常剂量组判断的一致性结果进行研究.结果 两组患者肺动脉各段 CT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低剂量组与辐射相关参数均低于正常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造影剂扫描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且能降低辐射量.

    急性肺动脉栓塞肺动脉CTA低剂量造影剂图像分析评价

    拇外翻的病因及病理微创技术治疗拇外翻临床体会

    李卫海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拇外翻的病因病机,并探究微创技术在拇外翻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接诊的拇外翻患者 20例,均接受微创技术治疗,随访至术后 6 个月,记录所有患者拇趾外观矫正满意度、疼痛减轻情况、行走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结果 20 例患者中非常满意 10 例,比较满意 6例,不满意 4 例,总体满意度为(16/20)80.00%.随访 6个月后患者的疼痛程度低于术前(P<0.05).20 例患者中优 12例,可 8例,差 0 例,行走功能总体恢复为(20/20)100.00%.截止术后6个月,20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结论 拇外翻采用微创技术治疗可有效矫正拇外翻,改善其外观,减轻痛感,恢复患者行走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拇外翻病因病理机制微创技术疗效外观

    颈项透明层增厚63例胎儿的妊娠结局回顾性研究

    王习习李燕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NT增厚胎儿孕期管理路径.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妊娠早期检查的 7606 名孕妇,发现 63 例NT≥2.5mm的病例(0.8%,63/7606).据NT厚度分为A、B、C三组:A组(20 例)2.5mm≤NT≤2.9mm;B组(24 例)3.0mm≤NT≤4.4mm;C组(19 例)NT≥4.5mm.根据合并其他结构异常分为:孤立性NT增厚组(36 例)及NT增厚合并结构异常组(27 例).结果 孤立性NT增厚组活产 30 例(83.3%,30/36).其中 10 例选择侵入性产前诊断,发现 4 例(11.1%,4/36)胎儿染色体异常.NT增厚合并结构异常组活产 1例(3.7%,1/27).11 例行侵入性产前诊断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 7 例(25.9%,7/27).A、B、C三组胎儿结构异常发生率15.0%、41.7%、73.7%;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20.0%、45.8%、84.2%.结论 孤立性NT增厚胎儿较NT增厚合并结构异常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低,新生儿健康存活率较高.随着NT厚度的增加,胎儿结构异常、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也随之增高.

    颈项透明层超声检查产前诊断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