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河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河学院学报
黑河学院学报

贯昌福

双月刊

1674-9499

hhxyxuebao@163.com

0456-6842083,6842084

164300

黑河市教育科技区学院路1号

黑河学院学报/Journal heihe xueyuan xuebao
查看更多>>黑河学院学报的办刊宗旨是充分发挥黑河学院的区位优势、专业特色和学术特长,发表教学科研学术成果,促进学科建设和办学特色发展,搭建中俄高校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平台,推动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学报主要刊发中俄专家、学者的学术论文,读者对象为中俄高校教师及研究院所研究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异域文化视野下中国形象建构

    尹萍祁国江李建荣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形象在异域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变化,明暗优劣并存。中国形象在文化"他者"中呈现出看似矛盾并非偶然的生命力:既有乌托邦式镜像中国与意识形态式负面中国。揭示了西方的中国形象在特定的历史中所表现出的某种稳定的、共同的特征——形象叙事的思维方式、意象传统、话语构建的内涵与外延的指向性的趋同与延续。又有在异域文化视野中展现出审美现代性向度和理性现代性向度共同续写的形象建构。

    异域文化中国形象建构

    新形势下俄罗斯远东联邦区开发战略与中俄区域合作研究

    吴春娟
    5-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形势下,俄罗斯战略东转,在原有远东开发战略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与此同时,俄罗斯加快与中国的合作进程,为俄罗斯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发展提供机会。中俄应抓住机遇,务实与理性地在俄罗斯远东联邦区进行区域间合作。

    中俄俄罗斯远东联邦区远东经济开发

    面向东北海陆大通道的辽宁港口群协同发展耦合度研究

    刘岩峰韩巧月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进东北海陆大通道的构建,利用2019-2022年度辽宁省六个港口的数据,运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港口群的整体协同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近四年辽宁港口群的耦合协同度一直处于濒临失调的状态,港口间的耦合协调度较低,自身协调度较低。应采取具体业务间的角色协调、统筹,加强港口间的协同,实现港口群的有序合理优化,最终达到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效果。

    东北海陆大通道辽宁港口群熵权法耦合协调

    中国区域国别研究:探索、实践与发展历程

    孙学美
    12-1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区域国别研究探索与实践活动历时久远,相关理论与实践成果丰富。古代中国一早形成了有关华夏域内外相关区域、民族、环境、文化等方面的区域国别知识体系。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的入侵下,我国近代区域国别学应运而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区域国别研究逐渐走上了机构化、制度化发展轨道。21世纪以来,在党和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区域国别研究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时至今日,我国的区域国别研究体系已经相当成熟,与我国当前国家地位相适应的区域国别研究格局已初步形成。

    区域国别研究探索实践发展历程

    下一个"乌克兰"?俄乌冲突背景下哈萨克斯坦的命运

    艾依努·那扎别克
    17-2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对哈萨克斯坦发起了一波波舆论战。独立之初,哈萨克斯坦北部三州的大量俄罗斯族人口改变了该国民族结构,导致国内主体民族和俄罗斯族的关系恶化,俄语地位问题已成为一个棘手的议题。哈萨克斯坦人口在2023年11月突破了2 000万的大关,这一重要里程碑不仅标志着该国人口的增长,也凸显了对哈萨克语发展的迫切需求。在俄乌冲突背景下,俄罗斯各界人士涉哈领土舆论变得愈发激烈,进一步升级了两国间的舆论战,使得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和紧张,引起了国际社会对哈萨克斯坦可能面临"乌克兰化"风险的担忧。在这种背景下,哈俄两国关系似乎表现得忽远忽近。

    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俄罗斯族人舆论战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俄罗斯的挑战——基于托木斯克市中国留学生民族志

    王一旸王媛
    22-2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身份的深层次认同与归属感的体现,象征着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以俄罗斯托木斯克市的中国各民族留学生为例,运用田野工作方法论述当地部分中国留学生在海外存在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相对薄弱的表现,包括对民族文化和民族政策缺乏了解、多方面因素导致不团结,以及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分析学生群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淡薄的原因:文化涵化与文化震撼、地理和交通因素对心理影响和境外媒体对新冠肺炎疫情时期的虚假宣传。为增强中国留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提出个人、家庭以及社会方面的对策。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托木斯克中国留学生爱国主义民族认同

    中国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路径——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分析

    田松
    26-28,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深刻冲击了自由主义引领的霸权式全球治理模式。全球治理出现严重的发展赤字和治理赤字。中国致力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运用框架重塑、认同改变和居间联络等社会技巧推动全球治理向着多元主义的治理体系和实践演进。这一新的全球治理模式以共同发展为导向,为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之间开展合作注入强劲动力。

    全球治理一带一路框架重塑认同改变居间联络

    从"白俄残党"到"苏联公民"——1917-1945年哈尔滨俄侨群体心态的转变过程

    刘乘林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以来,随着中东铁路的建设和投入使用,大批俄侨作为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迁至哈尔滨并定居于此。1917至1945年间,俄国国内的政权更迭和中俄(苏)日三国势力在哈尔滨地区的角逐使得在哈俄侨在身份认同和群体心态上也发生了种种变化。俄国国内布尔什维克掌权后,在哈俄侨出于阶级立场等因素,普遍对苏维埃政权持不承认和敌对态度。1932年,日本占领东北后建立傀儡政权"伪满洲国",日本侵略者的种种暴行和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爆发逐渐唤醒了一些俄侨的家国情怀,开始承认自己苏联公民的身份。直至1945年苏联红军出兵哈尔滨,他们在政治身份和情感认同上最终完成了"白俄残党"向"苏联公民"的转变。

    哈尔滨俄侨心态史中东铁路伪满洲国

    卢卡奇"渴望总体性"思想与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差异研究

    汪晓莺钟明华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体性思想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关注的重要领域和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卢卡奇作为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杰出和领军人物,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分析和批判,对资本主义社会"物化"和"异化"现象的揭露,都体现着渴望总体性思想。渴望总体性思想是卢卡奇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大研究成果。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顺应和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站在时代和全球的战略高度,为全人类应对全球性风险和挑战所提出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二者在时代背景、视野范围与理论方法上存在差异,对其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卢卡奇渴望总体性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党的十九大以来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综述

    曹均学付渝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出以来,学界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质内涵、逻辑理路、实践进路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成果已较为丰硕。但研究还存在研究视角较为狭窄、研究思路缺乏问题导向、研究方法缺乏系统性思维、研究内容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只有拓宽研究视角、强化问题导向、加强系统性研究、推进纵深化研究,才能更有效地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