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杨林

双月刊

1000-2367

lkxb@htu.cn

0373-3326282

453007

河南省新乡市建设东路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公开出版的,河南师范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继国家科技部(2004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之后,又被收录为2004版(第四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其刊载的学术论文涉及的主要学科有:数学、物理学、信息科学、化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体育等。本刊被国内外权威性文摘期刊和数据库列为固定收录刊源的主要有:美国《数学评论》(MR)、德国《数学文摘》(ZBI)、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动物学记录》(ZR)、《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学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文摘》、《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上网期刊、《中国科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化学文摘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数据库(英文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美国的《Ulrich's International Periodicals Directory》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20多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河下游豫鲁地区创新网络时空演化及环境效应研究

    刘建华赵鼎葛世帅黄亮朝...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是城市与区域发展的核心动力,创新网络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以黄河下游豫鲁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来构建城市间的创新关联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2014-2022年空间关联网络的演化与特征,并探析黄河下游豫鲁地区创新网络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来看,黄河下游豫鲁地区整体创新网络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但空间分布不均的特征明显,创新网络整体发展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分区域来看,河南省创新网络水平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在空间上呈"米"字形分布。山东省整体创新网络水平高于河南省,创新资源分布较为均衡;研究期内,郑州、济南、青岛等城市是网络中的溢出主体,其中郑州、青岛是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影响整个网络稳定性。此外,研究区凝聚子群呈现出以郑州、济南、青岛为引领的"三核心"创新网络格局,但子群倾向于"抱团",行政壁垒尚未消除;黄河下游豫鲁地区创新网络与环境污染呈倒"U"型关系,当创新网络水平跨过"拐点"时,才会对环境污染产生抑制作用,从而有效改善环境质量。在创新网络发展初期,开放程度、经济水平和人口规模扩大会加剧环境污染程度,而环境治理支出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能有效抑制环境污染。

    黄河下游豫鲁地区空间联系网络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环境污染

    金融发展视域下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研究

    李昕昱郭光庭杨韶艳
    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06-2021年黄河流域78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EBM模型与窗口 DEA方法,对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算,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黄河流域城市金融发展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城市金融发展与绿色发展效率呈显著的空间正向相关关系,方向特征表现为偏西北-偏东南;(2)总体来看,金融发展的3个子系统中,金融规模显著促进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金融效率和金融可得性反之;(3)从空间溢出角度来看,当前黄河流域城市金融规模不利于本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但促进周边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提高;金融效率对本地区绿色发展效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对邻近地区影响不明显;金融可得性显著促进了本地绿色发展效率,却抑制了邻近地区的绿色发展。

    金融发展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效率空间杜宾模型

    不同前茬作物和施肥水平下麦田土壤不同形态无机磷含量及其对冬小麦磷累积量的贡献

    邵云王岚王鹏飞侯盟...
    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前茬作物下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差异及对后茬作物冬小麦磷累积的影响,开展了二因素田间试验,测定了 3种前茬作物(玉米、大豆、花生)和2个磷肥施肥水平(P2O5 150 kg/hm2,常规施肥(+F);P2O50 kg/hm2,限肥(-F))处理下播种前和收获后耕层(0~15 cm)土壤全磷、速效磷以及不同形态无机磷的质量分数,同时测定冬小麦植株磷累积量,运用通径分析法,分析了土壤中不同形态无机磷对冬小麦植株磷积累量的贡献。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限肥显著降低土壤全磷、速效磷和不同形态无机磷的含量。在常规施肥水平下,玉米前茬处理的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前茬处理,为18。61 mg/kg,总无机磷、Fe-P和Ca10-P的质量分数也最高,分别为592。55 mg/kg、41。97 mg/kg和338。77 mg/kg;大豆前茬处理的土壤全磷质量分数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前茬处理,为972。80 mg/kg,Al-P和O-P的含量也在大豆前茬处理的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43。44 mg/kg和64。37 mg/kg;花生前茬处理的土壤Ca2-P和Ca8-P的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27。53 mg/kg和94。14 mg/kg,但与玉米前茬和大豆前茬的处理结果差异不显著。在限肥水平下,玉米前茬处理土壤的全磷、速效磷和O-P的质量分数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前茬处理,分别为770。47 mg/kg、13。50 mg/kg、58。99 mg/kg;大豆前茬处理土壤Ca10-P的质量分数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前茬处理,为320。62 mg/kg,总无机磷、Al-P和Fe-P的质量分数与其他前茬处理差异不显著,分别为541。96 mg/kg、34。50 mg/kg和36。42 mg/kg;花生前茬处理土壤Ca2-P和Ca8-P的质量分数最高但与花生前茬处理的差异不显著,分别为23。04 mg/kg和78。78 mg/kg。2个磷肥水平下冬小麦植株磷累积量均在花生前茬处理下最高,分别为33。11 kg/hm2和25。14 kg/hm2。在常规施肥水平下,花生前茬处理与玉米、大豆前茬处理的差异不显著,而在限肥水平下显著高于玉米、大豆前茬处理。经通径分析,土壤无机磷不同形态对冬小麦植株磷累积量的直接影响(直接通径系数)由大到小为Ca2-P、Al-P、Fe-P、Ca8-P、O-P、Ca1。-P。结合通径系数和相关系数表明,Ca2-P是小麦磷累积的直接来源,其次是Al-P,而Fe-P和Ca8-P是小麦的缓效磷源,O-P和Ca10-P是小麦比较难以利用的磷源。在2种施肥水平下,前茬作物极显著影响全磷、速效磷、和无机磷的含量,进而影响冬小麦的植株磷累积量。

    冬小麦前茬作物无机磷形态磷累积量通径分析

    DIECA对小麦雄性育性的影响

    刘海英孔陈源茹振钢董娜...
    32-42,中插1-中插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DIECA(sodiumdiethyldithiocarbamate,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对小麦雄性育性的影响,以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BNS366及其近等基因系郑麦366为试验材料,在正常秋季播种(2021-10-13)和晚播(2021-12-01)条件下,于2022年春季小麦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至开花期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幼穗和花药中内源MeJA含量,采用0(清水,CK)、0。1、1、5、10、20和30 mmol·L-1 DIECA水溶液对小麦进行全株喷施处理,用I2-KI法测定花粉可育率;用国内法和国际法测定自交结实率。结果表明:在正常秋季播种条件下,在花粉母细胞期后,郑麦366内源Me-JA含量出现了刺激性增长,BNS366则出现不足现象;1 mmol·L-1和5 mmol·L-1DIECA处理对正常秋季播种郑麦366的自交结实率具有显著降低效应,5 mmol·L-1 DIECA处理效应较强,其国内法自交结实率和国际自交结实率分别比对照降低了 39。82%和44。68%,在不同播期下,郑麦366和BNS366其他DIECA处理的花粉可育率、国内法自交结实率和国际法自交结实率与对照相比差异均不显著。DIECA可能通过抑制郑麦366内源MeJA含量的刺激性增长,影响花药发育和正常开裂,降低了郑麦366的雄性育性,内源MeJA可能参与了 BNS366雄性不育的发生。

    小麦DIECA雄性育性

    具有VCT意识及媒体报道影响的HIV/AIDS感染动力学模型

    苑运强罗颜涛胡西尼格尔·吐尔地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一类具有VCT(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意识及媒体报道影响的HIV/AIDS感染动力学模型。首先得到模型解的适定性,并给出模型的基本再生数。其次,借助Hurwitz判别法及Lyapunov函数分析模型的阈值动力学,当R0<1时无病平衡点局部渐近稳定且当R0≤1时全局渐近稳定;当R0>1时,地方病平衡点局部渐近稳定。进一步,结合持续生存理论给出疾病的一致持续性。最后,数值模拟表明随着VCT意识比例的提高,艾滋病患者人数的峰值逐渐降低,而随着信息失效率的增大,艾滋病患者人数的峰值将有所提高。

    HIV动力学模型VCT意识媒体报道稳定性

    高校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传播模型的动力学研究

    高卫国蔡永丽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校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将高校人群分为无知者、传谣者和管理者(高校教师和学生志愿者宣传员)3类,建立了具有饱和接触率的谣言传播动力学模型,给出了模型平衡点的存在性,分析了平衡点的稳定性,并运用分支理论给出了 Hopf分支存在的充分条件。在此基础上,借助数值模拟进一步讨论了谣言传播模型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只有当管理强度足够大使得阈值条件满足时,谣言才能得到有效控制,且管理强度越大,谣言控制时间越短。这为人们制定高校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防控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网络谣言传播稳定性Hopf分支管理强度动力学

    洛河洛阳段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及潜在生态风险

    刘德鸿石兆勇
    5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晰洛河洛阳段沉积物重金属分布、风险及来源,以洛河洛阳段为研究对象,采集入城区段、主城区段和出城区段13个点位的表层沉积物,分析重金属(Pb、Cd、Cr、Mo、Cu和Zn)的空间分特征,并利用地累积指数(Igeo)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法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潜在生态风险及来源解析,结果显示:洛河洛阳段沉积物重金属平均质量分数Pb(42。90 mg·kg-1)、Cd(2。41 mg·kg-1)、Cr(76。86 mg·kg-1)、Mo(9。31 mg·kg-1)、Cu(35。15 mg·kg-1)及Zn(145。60 mg·kg-1)分别为黄河流域河南段重金属元素土壤背景值的1。7、14。2、1。1、13。7、1。5和2。2倍。Pb、Cr和Cu质量分数均表现为入城区段显著高于出城区段,Cd、Mo和Zn表现为主城区段显著高于出城区段,这6种重金属质量分数在入城区段与主城区段间无显著差异。入城区段和主城区段多数点位的Cd为偏重污染程度及以上,Mo为中度污染或偏重污染程度,其余为轻度或低污染程度。源解析显示,Pb、Cd、Mo、Cu和Zn主要为人为源,Cr以自然源为主。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结果显示,入城区点位达到强生态危害水平(Ⅲ级)及以上,主城区段所有点位均达到很强生态危害水平(Ⅳ级),出城区段所有点位均达到强生态危害水平(Ⅲ级),其中,Cd对RI的贡献最大,占比64。10%,其次是Mo(32。67%)。洛阳市应重点关注由钼产业可能引起的环境风险,并进一步降低Cd污染水平,方能降低洛河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

    洛河洛阳段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

    河南省北部某开发区周边耕地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价及源解析

    马云霞彭华朱泽军张涛...
    66-74,中插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开发区周边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潜在风险特征及污染来源,对耕地表层土壤中8种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40个样品中Cd质量分数都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Zn、Pb、Cd和Hg的地积累指数大于1,存在一定累积;土壤重金属存在较强的潜在生态风险,以Cd潜在生态风险水平最高,其次为Hg。土壤中重金属平均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为极强,Cd和Hg的贡献率较高;成人健康风险评价表明,非致癌健康风险指数均小于1,风险可接受,有1个土壤样品的Cd致癌风险指数大于10-4,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利用受体模型进行重金属源解析,结果显示,土壤中Cr、Ni、Cu和As主要受成土母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Cd、Pb、Hg、Zn主要受涉重金属企业工业源的影响。综上所述,该开发区周边耕地中Cd污染较重且主要来源于涉重金属企业,建议针对企业重金属排放源采取措施确保耕地安全利用。

    土壤重金属健康风险源解析

    调和分数Ornstein-Uhlenbeck金融模型的参数估计

    王继霞王琳李浩然
    7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描述金融资产价格过程的长相依性和自相似性,首先构建由调和分数布朗运动驱动的分数Ornstein-Uhlenbeck(O-U)模型。由于调和分数布朗运动是分数布朗运动的推广,故所构建的模型具有更广泛的应用。然后基于离散观测样本,利用最小二乘方法,得到模型漂移参数的估计量,并证明了估计量的相合性和渐近分布。最后,通过模拟展示了所得估计量的有限样本性质,模拟结果显示估计量的值拟合参数真值的效果较好。

    最小二乘估计调和分数布朗运动Ornstein-Uhlenbeck过程相合性渐近分布

    基于傅里叶神经算子的遥感数据预测方法

    卫兰朱建璇徐晓斌范存群...
    8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球遥感是气象卫星的主要任务。由于受云层遮挡、宇宙射线辐射等因素影响,气象卫星所获取的遥感数据通常存在大量缺失及异常。傅里叶神经算子具有效率高、精度高、分辨率灵活等特性,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傅里叶神经算子的遥测数据预测算法。该算法首先对遥感数据缺失值利用空间均值法和拉格朗日插值法进行填充,之后用傅里叶神经算子训练出空间数值在时间域上的映射关系,最后利用训练出来的模型对于最新的遥感数据进行预测,基于风云4号遥感卫星真实遥感数据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较长期的时序预测中仍能保持较好的预测精度。

    地球遥感时序预测长期预测傅里叶神经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