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学报
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中医学院
中医学报

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中医学院

郑玉玲,李俊德

月刊

1674-8999

ctcm@hactcm.edu.cn

0371-65962973

450046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56号河南中医药大学龙子湖校区

中医学报/Journal Acta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中医学报》(ISSN 1674-8999,CN 41-1411/R),创刊于1976年,月刊,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与河南中医药大学联合主办,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首批认定的A类学术期刊,中医药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全文数据库(CNKI)、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里希期刊指南(UPD)、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权威数据库收录。主要栏目有“论著”“述评”“名医心法”“实验研究”“中药研究”“临床研究”“针灸与推拿”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医大师丁樱论治儿童难治性过敏性紫癜经验

    闫晓宇任献青陈文霞张霞...
    170-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感为标、伏邪为本是难治性过敏性紫癜的根本病机。该病可分为发病期和间歇期,两个分期的病因病机虽有序贯性但却明显有异。发病期乃新感引动伏邪,间歇期为邪气内伏、络脉损伤。本病的辨治关键是分期序贯论治,新感引动伏邪而发病者,治应新感、伏邪兼顾,邪伏脉络者应予僵蚕、地龙等搜风通络之品;气阴虚者补气养阴;络脉瘀阻者予活血化瘀之品,并根据阳络、阴络(脾络、肾络、筋络等)等伏邪传舍不同灵活应用。疾病间歇期伏邪留滞、正气亏虚或络脉损伤为基本病机,故治疗以扶正搜邪为主,法同新感引动伏邪之治则,只是此时新感已祛,正气亏虚较著,注意祛伏邪而不伤正的原则即可。

    儿童难治性过敏性紫癜分期序贯论治搜风通络补气养阴活血化瘀丁樱国医大师

    国医大师张震运用"疏调气机"理论辨治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

    何思锦罗凯旋陈奇刚顾力华...
    174-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医大师张震从疏调气机理论着手,贯彻"一体两翼"之理念,认为气机失调是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病之标,脾肾失护是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致病之本。由肝脾肾三脏功能障碍引发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同时"魂、意、志"受损会进一步加重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治疗本病应疏调肝之气机,健脾益气以养后天之本脾,填精益髓以固先天之本肾,兼顾标本,调和脏腑,症去神安。

    中风认知功能障碍疏调气机国医大师张震

    任献青治疗儿童IgA血管炎用药规律

    袁振华蔡明阳朱荣欣姜盈盈...
    179-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任献青教授基于通络思想治疗儿童IgA血管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任献青教授门诊治疗IgA血管炎的医案,利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处方药物进行频次、四气五味和功效统计,并通过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挖掘其核心药物和类方。结果:共筛选中药处方949首、涉及中药201味,其中高频药物主要是忍冬藤、防风、茜草、荆芥、丹参等。药物性味主要以苦寒为主;归经以肺、脾、心、肝、胃、肾、膀胱经为主;功效以清热类占据首位;并挖掘出潜在的核心类方。结论:任献青教授治疗该病的通络法主要分为两大类,初期祛邪以凉血解毒、祛风清热和清热利湿通络法为主;迁延期扶正主要以滋阴降火为主,从而标本兼治。

    儿童IgA血管炎通络法用药规律数据挖掘任献青

    骨坏死康复丸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

    曹洋董博申力李越...
    184-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 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又称Akt)/低氧诱导因子-1 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信号通路与糖原合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 beta,GSK-3β)信号通路探讨骨坏死康复丸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ONFH)的作用机制。方法:从65只雄性大鼠中随机选取12只作为空白组,其余大鼠采用脂多糖(20 μg·kg-1)联合甲基强的松龙(40 mg·kg-1)注射法建立SONFH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仙灵骨葆胶囊组(0。315 g·kg-1)、骨坏死康复丸高剂量组(27。30 g·kg-1)及中剂量组(13。65 g·kg-1),每组12只,连续灌胃6周。采用Micro-CT观察大鼠股骨头结构,HE染色观察股骨头病理形态,ELISA法检测血清HIF-1α含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分组方式同动物实验,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Western blot法检测GSK-3 β、HIF-1 α、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icro-CT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股骨头骨小梁短少、稀疏,组织微结构明显破坏。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大鼠骨小梁结构得到改善,排列趋于规则。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骨体积分数、骨矿物质密度、骨小梁厚度及骨小梁数量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骨坏死康复丸高剂量组大鼠骨体积分数、骨矿物质密度、骨小梁数量增加(P<0。05)。HE染色显示,空白组大鼠股骨头软骨层较厚,骨小梁排列整齐,髓腔内可见大量活跃的增生骨髓组织。模型组大鼠软骨层较薄,骨小梁稀疏,排列紊乱,髓腔内见大量坏死组织碎片,伴随大量空缺骨陷窝和骨坏死。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大鼠骨小梁紊乱、断裂得到改善,空骨陷窝减少。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HIF-1α含量减少;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大鼠血清HIF-1α含量增加(P<0。01)。CCK-8检测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BMSCs的增殖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仙灵骨葆胶囊组和骨坏死康复丸高剂量组BMSCs的增殖率升高(P<0。01)。Western blot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BMSCs的GSK-3β、HIF-1α、Akt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BMSCs的GSK-3β、HIF-1α、Akt表达水平升高(P<0。01)。结论:骨坏死康复丸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HIF-1α信号通路、GSK-3β信号通路发挥对SONFH的治疗作用。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坏死康复丸PI3K/Akt/HIF-1α信号通路GSK-3β信号通路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基于RNA测序探讨养心通脉方治疗冠心病心气虚证的作用机制

    黎妍张磊宋佳园王建国...
    192-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RNA测序技术筛选养心通脉方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简称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心气虚证的潜在作用靶点。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9只)和造模组(15只),后者采用力竭游泳联合异丙肾上腺素注射的方法建立CHD心气虚证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养心通脉方组(4。5 g·kg-1),连续灌胃14 d。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心钠素(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含量,HE染色观察大鼠心脏病理形态。采用M型超声检测大鼠心功能,包括左室收缩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LVEDs)、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及缩短分数(fractional shortening,FS)。采用RNA测序技术检测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利用Cytoscape软件筛选核心基因。结果:空白组大鼠精神正常,活动灵敏。模型组大鼠精神不振,伴明显的身体不适症状。养心通脉方组大鼠精神状态改善,活动增加。空白组大鼠心电图无明显异常。模型组大鼠心电图呈现QRS波变宽、ST段抬高以及病理性Q波。养心通脉方组大鼠心电图无明显异常。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cAMP、ANP含量升高,经养心通脉方治疗后降低(P<0。01)。HE染色显示,空白组大鼠心肌细胞结构清晰。模型组大鼠心肌横纹不清,存在变性与坏死,伴炎症细胞浸润。养心通脉方组大鼠呈现轻度心肌纤维变性与结缔组织增生。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VEDd、LVEDs增加,EF、FS减少,经养心通脉方处理后得到逆转(P<0。01)。RNA测序发现三组间有1 057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周期、染色体分离、蛋白质结合等生物过程以及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Th1和Th2细胞分化等通路。5个核心基因包括Mcm7、Mcm4、Mcm6、Rfc3、Rfc5,采用ROC曲线验证了其临床价值。结论:养心通脉方可能通过调控Mcm7、Mcm4、Mcm6、Rfc3、Rfc5,从而发挥治疗CHD心气虚证的作用。

    养心通脉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气虚证RNA测序大鼠

    肾康注射液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和氧化应激治疗慢性肾衰竭

    包晓悦房哲李鹏周霖...
    201-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的效果,及其对肾脏内质网应激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从50只SD大鼠中随机选取10只作为对照组,其余大鼠灌胃腺嘌呤(200 mg·kg-1)复制CRF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肾康注射液低剂量组(2 g·kg-1)、肾康注射液高剂量组(4 g·kg-1)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 组,100 mg·kg-1),腹腔注射相应药物进行治疗。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磷酸化蛋白激酶 R 样内质网激酶(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R-like endoplasmic reticulum kinase,p-PERK)、磷酸化真核起始因子-2α(phosphorylated 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2α,p-eIF2ct)、活化转录因子-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4,ATF-4)、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Ⅰ)表达水平。以叔丁基过氧化氢(tert-butyl hydroperoxide,TBHP)处理大鼠肾系膜细胞R5200,复制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将R5200细胞分为空白组、TBHP组(150 μmol·L-1 TBHP)、TBHP+NAC 组(150 μmol·L-1 TBHP+5 mmol·L-1 NAC)、TBHP+SK 组(150 μmol·L-1TBHP+50 mg·L-1肾康注射液含药血清),孵育24 h。采用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ATF-4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PERK、p-eIF2α、ATF-4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显示,对照组大鼠肾小管未见明显异常。模型组大鼠出现大量肾小管扩张,上皮细胞水样变性,肾小管内可见尿酸盐结晶和坏死细胞。药物组大鼠肾脏可见少量肾小管扩张、尿酸盐结晶及上皮细胞水样变性。免疫组化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脏p-PERK、p-eIF2α、ATF-4、α-SMA、Collagen Ⅰ表达水平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大鼠肾脏p-PERK、p-eIF2α、ATF-4、α-SMA、Collagen Ⅰ表达水平减少(P<0。01)。Western blot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脏p-PERK、p-eIF2α表达水平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大鼠肾脏p-PERK、p-eIF2α表达水平减少(P<0。05)。与空白组比较,TBHP组细胞ROS水平升高、MMP水平降低(P<0。01)。与 TBHP 组比较,TBHP+NAC 组、TBHP+SK 组细胞 ROS 水平降低、MMP 水平升高(P<0。01)。Western blot 显示,与空白组比较,TBHP组细胞p-PERK、p-eIF2α、ATF-4表达水平增加(P<0。01)。与TBHP组比较,TBHP+NAC组、TBHP+SK组细胞p-PERK、p-eIF2α、ATF-4表达水平减少(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可有效缓解大鼠CRF,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脏内质网应激和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肾康注射液慢性肾衰竭内质网应激氧化应激

    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在临床应用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付红陈小菲吴瑞李伟霞...
    210-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按照国家药监局《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要求,2021年11月开始执行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通过对临床使用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现状的调研发现,目前存在以下问题:国家标准品种不能满足临床处方开具要求;与原企业标准相比,当量转化比差异大,导致调剂量大;缺乏临床使用指南。这些问题导致临床大夫开具处方困难,患者使用也不方便,甚至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因此,本文建议加大中药配方颗粒标准研制速度,开展中药配方颗粒质量评价与等效性等基础研究,并研制中药配方颗粒临床使用指南和标准。

    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临床应用等效性研究质量一致性评价方法临床合理用药

    芍药苷-阿魏酸共载传递体的制备及其表征

    郑淇王孟琰邵梦迪常春辉...
    216-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制备芍药苷-阿魏酸共载传递体,建立芍药苷-阿魏酸含量测定分析方法,优选共载传递体制备工艺,并对其药剂学性质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芍药苷-阿魏酸共载传递体。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芍药苷与阿魏酸的含量测定分析方法,以粒径和药物的包封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和Box-Behnken Design(BBD)-效应面法筛选最优处方,并分析芍药苷-阿魏酸共载传递体的形态、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与存储稳定性。结果:以优选处方制备的芍药苷-阿魏酸共载传递体在自然光下为淡黄色,流动性好。芍药苷-阿魏酸共载传递体的平均粒径为(287。1±14。4)nm,Zeta电位为(-44。3±0。9)mV,芍药苷与阿魏酸平均包封率分别为(57。77±3。82)%和(69。41±4。06)%,平均载药量分别为(5。69±0。46)%和(0。44±0。03)%。结论:本实验制备出性质稳定且具备一定缓释性能的芍药苷-阿魏酸共载传递体,建立了芍药苷与阿魏酸的含量测定分析方法,优选了芍药苷-阿魏酸共载传递体的制备工艺,为后续芍药苷-阿魏酸制剂的进一步研制与开发奠定了基础。

    芍药苷阿魏酸薄膜-超声分散法共载传递体含量测定效应面法体外释放

    《中医学报》稿约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