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
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

蔡敬民

双月刊

2096-2045

xbbjb@hfuu.edu.cn

0551-62158519 62158517 62158516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锦绣大道99号

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Journal Application-Oriented Highter Education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载社会人文各学科的理论研究和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问题探讨的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工程教育认证的软件工程专业持续改进机制研究

    许强屠菁李新路
    7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面向产出的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是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的"底线"和重要环节.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探讨涵盖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教学的持续改进机制,建立"评价-反馈-改进"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开展面向产出的教学改革,旨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行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工程教育认证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教育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伦理失范的理论解构、风险生成与解蔽之策

    苏静普王振宇
    7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入数智时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凭借其强大的内容生成与逻辑推演能力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驱动力,但也随之引发了一系列伦理失范问题.从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一种生产力新形态在其全生命周期中的作用方式来对其伦理失范问题进行理论解构,揭示其内在技术与行为机制: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生命周期内,算法设计是导致其伦理失范的技术缘起,训练数据是导致其伦理失范的调控中介,现实的人则是导致其伦理失范的行为主体.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教育变革的伦理风险主要表现为算法运行风险、数据存储风险、内容生成风险、技术滥用风险等四方面.由于人类是人工智能伦理失范的行为主体,故解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伦理风险有必要回归"人类"本身,基于此,研究提出应当从普及人工智能知识以提高教育者技术认知、加快教育领域人工智能的技术研发和转化、着力提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人工智能素养等三个方面进行人工智能伦理风险治理,以确保其在教育领域应用的符合伦理规范.

    教育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伦理风险解蔽ChatGPT

    中国留学生在德国的社会融入研究——语言水平、授课语言和社会文化适应的影响

    Susanne FalkJonathan Tönnessen陈颖
    8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学生是德国高校里仅次于印度学生的第二大留学生群体.本研究探讨了中国留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的社会融入问题.数据来源于德国范围内的纵向研究,即国际学生调查,包括第一学期和第四学期的定量与定性评估.调查结果清楚地表明,与其他来自亚洲的留学生相比,中国学生的社会融入度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在德语授课的专业中.授课语言的掌握程度和社会文化适应性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相比之下,英语授课的专业更易促进学生的社会融入.研究建议,在整个学业期间实施有针对性的支持措施,以促进跨文化交流,从而提高中国学生在德国的社会融入能力和学业成功.

    中国留学生德国社会融入授课语言社会文化适应

    来华留学生专业课教学范式:价值旨归、框架构建与实践进路——以"国际营销学"为例

    漆沫沙范晓
    9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来华留学生专业课典型课程,"国际营销学"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塑造中国形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围绕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从塑造学生价值观、锤炼营销思维、激发学习兴趣的目标出发,从挖掘国际营销学课程思政新元素、开创国际营销学课程教学新范式、培育国际营销学师资新素能三方面着手构建课程创新框架,形成了全面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新内容,逐步完善"ML&S+TPTD项目驱动式"教学新机制、探索构建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考核评价新体系的实践进路.以期形成来华留学生专业课教学典型范式,助推中国正能量传播.

    国际营销学来华留学生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