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工高等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工高等教育
化工高等教育

于建国

双月刊

1000-6168

gjyj@ecust.edu.cn

021-64252403

200237

上海梅陇路130号华东理工大学343信箱

化工高等教育/Journal Higher Education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反映化工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综合性刊物,其内容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密切结合各个化工类校、院、系教育特点和教育实践开展应用性研究刊物,注重实践性、学术性、信息性,反映化工高等教育的新思想、新模式、新机制、新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工科背景下专业素质培养:浅谈提高化工专业学生的编程能力

    周晓宇宋二伟王二强
    6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软件是工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当前化工领域的模拟设计、优化及控制类软件主要由国外供应商提供.在此背景下,培养国内的化工软件开发人员,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软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总结了国内外主要化工类软件及其发展历史,结合化工专业本科生所学课程情况的调研结果,根据新工科对学生素质培养的要求,提出了化工专业课程改革建议,并阐述了建模课程的初步探索.

    新工科专业素质化工软件编程能力课程改革

    以实践能力提升为导向的能源与动力装备CAD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金浩哲刘骁飞王超
    72-76,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能源与动力装备CAD课程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针对该课程教学资源不丰富、课堂研讨不深入、教学方法不得当等问题,文章提出基于产业需求设置教学内容、建立工程实践与科研训练融合的教学方法、建立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保障制度、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等教学改革举措,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能源与动力装备CAD技术成果导向教育实践能力

    基于新版《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的链状烷烃命名方法分析

    陈平胡芳杨杰
    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链状烷烃的命名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基础.文章基于新版《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结合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详细介绍了链状烷烃的系统命名方法,通过具体案例剖析了主链的选取、基团的编号和名称的书写等关键环节,并深入阐述了链状烷烃的命名方法、步骤与原则,旨在为教师授课和学生自学提供参考.

    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链状烷烃有机化学教学

    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陈学刚华静
    8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课程改革面临新的要求.青岛科技大学结合一流课程建设,在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并将思政元素贯穿教学过程;同时加强教学活动的过程设计和管理,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此次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平时成绩的区分度,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固.

    高分子化学一流课程教学改革

    面向综合设计能力培养的机械类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谭剑锋周剑锋赵建平
    9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和国家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对机械类人才综合设计能力培养的要求,南京工业大学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依托学校两个机械类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重组课程模块,形成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培养的递进式课程体系;促进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实施包含构想创意、初始方案、设计理论、设计过程和创新结果的全链式教学方式;实施分阶段评价,采用全程式评价方法,最终建立了面向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培养的机械类课程体系,以期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研究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改革课程模块教学评价机械类课程

    面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系列工科化学类教材建设

    孙萍
    98-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材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载体,是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南京工业大学秉承工科特色与优势,进行了系列工科化学类教材建设,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构,完成知识更新、整合与拓展,优化排版设计,将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校企合作项目及思政元素融入教材.教材建设推进了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了教学团队的建设.

    教材建设工科化学课程思政创新型人才

    基于学科竞赛与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讨

    王丹康雅琦谭娅刘雪梅...
    104-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探讨了基于学科竞赛与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介绍了竞赛活动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分析了产教融合的必要性和优势,指出校企合作是推进产教融合的主要途径,并提出了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举措.以赛促学和产教融合是应对时代变革、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转型升级,也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人才.

    以赛促学产教融合创新创业人才

    基于油茶循环产业链的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王伟佳毛莉游瑞云林清强...
    110-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应用化学专业传统教学模式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存在的弊端,福建师范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基于油茶循环产业链,构建了"四创"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产学研合作项目实践,发展学生的闭环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进而培养具有较强创新思维能力和社会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应用化学产学研合作闭环思维油茶循环产业链

    "双一流"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研究——以天津(滨海)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为例

    许璟金晶刘笛牛玉刚...
    116-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核心途径和必然选择.文章分析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产教融合在合作模式、资源分配、育人平台、协调管理等方面的现状和不足,介绍了课题组与天津(滨海)人工智能创新中心面向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以培养模式和机制探索为重点,在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科技服务、成果转化等多维度深入合作,积极开展基于产教融合的控制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研究生教育产教融合专业学位培养模式

    科教融合背景下新任导师培养研究生的策略——以非线性控制系统课程为载体

    黄自鑫林梦颖卢俊杰周耀胜...
    124-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线性控制系统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是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基础.在科教融合背景下,新任导师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三维共建的科研能力指导体系和课程教学大纲,设计并举办研讨论坛,要求学生通过演讲汇报等形式进行模拟汇报.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课程成绩显著提高,科研创新等综合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与培养,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科教融合新任导师非线性控制系统论坛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