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工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工进展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进展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黄丽娟

月刊

1000-6613

hgjz@263.net

010-64519500/9501/9502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化工进展/Journal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化工进展》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主办,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信息型刊物,为中国化工学会会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化工进展》以反映国内外化工行业最新成果、动态,介绍高新技术,传播化工知识,促进化工科技进步为办刊宗旨。所刊内容涵盖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生物与医药、新材料、化工环保、化工设备、现代化管理等学科和行业。2006年《化工进展》杂志将继续倡导工业媒体为产业服务的理念,注重实用性和先进性,关注新技术、新产品及新设备。《化工进展》面向过程工业中的技术和管理部门,读者群包括化工、石油化工行业及过程工业中的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和学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产琥珀酸工程菌株E.coli SUC37的代谢途径优化及分析

    黄超任晓洁裴疆森赵新河...
    6883-6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琥珀酸作为最具有前途的化学中间体之一,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利用微生物法生产琥珀酸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等优点,但是也存在发酵得率低、副产物复杂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大肠杆菌(E.coli SUC37)的工程改造,有效提高了琥珀酸的产量.首先以E.coli SUC37为出发菌株,通过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乳酸脱氢酶基因(ldhA)失活突变菌株,阻断主要冗余代谢支路,减少副产物的积累进而增加琥珀酸的产量.对照分析了发酵过程中出发菌株和工程菌株中线粒体异柠檬酸脱氢酶(NAD-IDH)、NAD-苹果酸酶(NAD-ME)、苹果酸合酶(MS)、异柠檬酸裂合酶(ICL)、辅酶ⅠNAD(H)、NAD-苹果酸脱氢酶(NAD-MDH)的活性,进一步探索高产菌株发酵过程中关键酶的代谢差异,发现ldhA的敲除主要通过增强TCA循环的还原支路以及乙醛酸途径,从而促进琥珀酸的积累.优化以玉米淀粉工业废弃物玉米浆为氮源产琥珀酸的发酵条件得到,初始葡萄糖含量为9%、初始玉米浆含量为2.5%、初始碳酸镁含量为6.8%、接种量为3%、发酵温度为37℃的条件下,发酵60h琥珀酸的转化率为0.658g/g葡萄糖,提高了30.2%;产量达到54.9g/L,提高了20.7%;副产物乳酸积累了19.16g/L,降低了46.5%,为琥珀酸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琥珀酸大肠杆菌乳酸脱氢酶Red同源重组发酵优化

    牛骨炭载体菌剂(HD)协同蚯蚓生物降解土壤中的2,4-DCP及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吴佳楠张华李哲徐珊...
    6896-69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典型氯酚类化合物2,4-二氯苯酚(2,4-DCP)为目标污染物,牛骨炭作为载体负载HD菌株制备固体工程菌剂,对污染土壤中的2,4-DCP进行降解实验,利用高通量测序揭示2,4-DCP胁迫下的土壤与蚯蚓肠道微生物群落演替、变化.结果表明:牛骨炭粒径160~250μm、热解4h时,牛骨炭负载的活菌数最多,达2.42×109cfu/g;当土壤中2,4-DCP浓度为15mg/kg时,协同修复组效果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蚯蚓修复组;扫描电镜图表明,HD菌株可稳定负载于牛骨炭的表面空隙中,且固体工程菌剂表面呈多孔蜂窝状结构;微生物测序结果表明蚯蚓、固体工程菌剂的投入均可增加土壤微生物总数和多样性.本研究旨在为有机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发展提供理论与应用参考.

    2,4-二氯苯酚蚯蚓动力学固定化生物技术

    甲酰胺法合成鸟嘌呤工艺

    李彬刘飞张天永姜爽...
    6905-6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2,4-二氨基-5-亚硝基-6-羟基嘧啶(DAHNP)还原为2,4,5-三氨基-6-羟基嘧啶(TAHP)并形成TAHP硫酸盐步骤烦琐,且会带入大量无机盐,对鸟嘌呤(GA)粗品纯化造成困难,直接从DAHNP出发合成GA不仅能够解决这一问题,而且还能缩短反应流程,提高反应效能,为此本文设计了一种甲酰胺法合成GA的绿色路线.本研究以氰乙酸甲酯(MC)和盐酸胍(GH)为原料,经环合、亚硝化一锅法得到DAHNP,分离得到的DAHNP经亚硫酸氢钠还原,与甲酰胺脱水闭环一锅反应得到GA.系统考察了反应原料的摩尔比、亚硝酸钠投料量、甲醇钠甲醇溶液质量分数等对DAHNP收率的影响;研究了不同还原剂种类、投料量以及甲酰胺溶液的质量分数等因素对GA收率的影响.以亚硫酸氢钠为还原剂,n(MC)∶n(GH)∶n(CH3ONa)∶n(NaNO2)=1∶1.14∶1.6∶1.2,m(NaHSO3)=3.5g,80%甲酰胺溶液,20%甲醇钠甲醇溶液时,GA收率可达80.7%,纯度≥99.0%.本合成工艺操作简便,流程简单,实现了甲酰胺溶剂的回收利用,适于工业化生产.

    鸟嘌呤甲酰胺氰乙酸甲酯盐酸胍一锅法

    蓖麻油基水性聚氨酯载药乳液的制备及性能

    黄雪范燕香周红军周新华...
    6913-6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少农药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提高疏水性农药阿维菌素(AVM)在作物中的有效应用,通过自乳化法合成了蓖麻油基水性聚氨酯乳液(CP)用于包覆AVM得到载药乳液(CPA),研究了不同蓖麻油(CO)含量载药乳液的化学结构、微观结构、热稳定性、接触角、叶面滞留量、抗紫外性能、缓释性能、杀虫活性和储存稳定性.结果表明,相比AVM分散液,CPA在黄瓜叶面上的接触角降低了20%以上,滞留量提高了50%以上,说明其在叶面上有较好的亲和力和润湿性;相同紫外强度照射下,CPA的半衰期相较AVM分散液延长了近一半,说明CPA具有良好的抗紫外性能;CPA的载药率在5.61%~6.62%之间,包封率可达70%以上,并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释药行为符合First-order动力学模型,药物释放受Fickian扩散控制,且CPA与AVM分散液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无显著差异.

    蓖麻油水性聚氨酯缓释乳液载体稳定性

    酸性可控的蒙脱土制备及其催化香兰醇合成香兰基丁醚

    赵曼玉张鹏张朋泽朱明远...
    6925-6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不同浓度的盐酸溶液对钠基蒙脱土进行处理,考察不同酸浓度处理对蒙脱土结构及对香兰醇反应合成香兰基丁醚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对比钠基蒙脱土,蒙脱土经酸化处理后结构及酸性的变化较为明显,酸处理浓度较低时,蒙脱土层状骨架结构未受明显影响,酸处理浓度较高时,蒙脱土层状骨架结构遭到破坏;随着酸处理浓度的增加,催化剂比表面积逐渐增加,酸性先升高后降低,在酸处理浓度为0.11mol/L时,催化剂酸性最高,催化性能最好,所获得的香兰醇转化率和香兰基丁醚收率分别为99.9%和93.6%;对催化剂构效关系研究证实催化性能与催化剂酸性呈现线性正相关性,说明催化性能受蒙脱土结构和酸性所主导,在维持蒙脱土结构基础上提高酸性有助于提高催化活性.

    香兰醇蒙脱土酸处理香兰基丁醚

    抗生素菌渣热解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杨双霞侯建军李天津陈雷...
    6933-6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生素菌渣(AMR)是发酵生产抗生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固体废弃物,其中残留的抗生素和抗性基因已经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本文结合AMR的来源及危害,分析其理化结构性质,梳理目前主要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现状,重点对AMR热解反应过程中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菌渣高效处理处置及定向资源化利用的有利反应条件.结合当前菌渣热解三相产物在吸附、储能、催化以及作为生物燃料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对AMR未来资源化利用技术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和展望,指出采用预处理手段对原料提质耦合两种或多种技术是实现AMR的高效减量化、无害化处置的重要途径,同时在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和缓解化石能源消耗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抗生素菌渣热解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用于CO2捕获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改性研究进展

    肖翩翩卓超越钟瑾荣张跃飞...
    6944-6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因其高比表面积、高选择性、结构可调性以及可再生性的优势而广泛应用于CO2吸附与分离领域.首先对比了MOF与其他CO2处理方式以及CO2吸附材料的优缺点,得出MOF的独特优势.再根据MOF的结构以及化学特性,归纳了其对CO2的物理和化学吸附机理,深入揭示了MOF作为CO2吸附材料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针对MOF在性能和结构上仍然存在且需要改进的缺陷,通过对比不同种类MOF的性能,对MOF的功能化改性(多金属掺杂、多材料复合、构建缺陷、胺功能化、极性基团功能化等),以及改性后MOF的CO2吸附性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通过对这些改性方式的优缺点进行评估,并考虑其适用性和经济性,旨在找到更好的MOF改性方法.MOF改性未来的发展需要对多官能团负载、合成及负载方法绿色化、比表面积与结合位点比例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此外改性表征方法的先进性也是未来MOF改性发展的关键要素.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二氧化碳吸附选择性改性

    强化废水厌氧消化过程的导电材料及其特性影响

    吕龙义韩沐达马培禹及文博...
    6957-6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厌氧消化是微生物在厌氧环境下降解有机底物并产生沼气的生物处理工艺,在降低能源依赖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然而传统厌氧技术由于甲烷产率低、微生物富集慢、反应器运行不稳定等问题,造成能源消耗和处理成本不断增加.导电材料可刺激互营细菌和产甲烷古菌之间的种间电子传递,进而提高产甲烷效率,广泛应用于废水厌氧处理领域.本文在梳理了碳基、金属基及其他导电材料介导厌氧消化强化效能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复合材料协同作用在高效生物降解和运行高稳定性方面的优势.从粒径、导电性能、表面特征等方面论述了材料不同物理化学特性对强化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并对导电材料强化废水厌氧生物降解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厌氧消化直接种间电子传递碳基导电材料金属基导电材料复合导电材料

    MOFs限域多酸团簇的合成及其成型化研究进展

    薛丽丽吴嘉琪李壮壮李斯文...
    6968-6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金属氧酸盐(POM),简称多酸,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催化剂,但是其通常易溶于有机溶剂,且比表面积较小,导致回收和循环困难.同时,金属有机框架(MOFs)是一种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孔道结构丰富且孔径可调的多孔负载材料.本文从多孔MOFs材料出发,综述了如何促使POM进入MOFs孔隙中,构建得到一类MOFs限域的POM材料(POM@MOF),阐明该类催化材料不仅可以发挥POM高效催化的性能,同时可以有效利用MOFs多孔性能,并对其在氧化脱硫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然而,即使传统的粉末催化剂具有较优的催化性能,但是不易回收、影响循环使用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因此,将POM@MOF通过成型纤维固载、静电纺丝等方法进行成型化处理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式.最后,本文对成型化POM@MOF在氧化脱硫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POM@MOF成型化是未来脱硫领域应用的重要方向之一.

    催化剂金属有机框架多金属氧酸盐氧化再生

    锂离子电池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

    高文芳崔天傲赵新宁崔晗...
    6983-6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锂离子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其环境影响和可持续性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在双碳背景下,基于全生命周期的锂离子电池碳足迹评价已经成为解决锂电池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不同研究由于锂离子电池材料、回收技术等差异,研究结果差异较大.本文总结了锂离子电池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的研究进展,对锂离子电池"从摇篮到坟墓"(全生命周期)、"从大门到大门"(生产阶段)、"从摇篮到摇篮"(回收阶段)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重点关注了生产阶段与回收阶段,分析发现生产阶段磷酸铁锂电池的碳足迹较低,回收阶段中湿法回收镍钴锰酸锂电池的效益最优,新技术的研发、绿色能源的开发与使用能有效减少锂离子电池全生命周期中生产、使用、回收等阶段的碳足迹.最后,对影响锂离子电池碳足迹的多个因素进行了展望,为锂离子电池的可持续发展与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依据.

    双碳战略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全生命周期评价碳足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