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工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工进展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进展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黄丽娟

月刊

1000-6613

hgjz@263.net

010-64519500/9501/9502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化工进展/Journal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化工进展》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主办,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信息型刊物,为中国化工学会会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化工进展》以反映国内外化工行业最新成果、动态,介绍高新技术,传播化工知识,促进化工科技进步为办刊宗旨。所刊内容涵盖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生物与医药、新材料、化工环保、化工设备、现代化管理等学科和行业。2006年《化工进展》杂志将继续倡导工业媒体为产业服务的理念,注重实用性和先进性,关注新技术、新产品及新设备。《化工进展》面向过程工业中的技术和管理部门,读者群包括化工、石油化工行业及过程工业中的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和学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芳烃官能化有机硅膜的制备及丙烯/丙烷分离性能

    钱俊明郭猛任秀秀余亮...
    1428-1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具有单苯和联苯桥联结构的有机硅前体1,4-二(三乙氧基硅基)苯(BTESB)和4,4'-二(三乙氧基硅基)联苯(BTESBPh),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成有机硅膜并应用于丙烯/丙烷分离.在25℃时,BTESB膜的C3H6渗透速率为3.4×10-9mol/(m2·s·Pa),C3H6/C3H8选择性为9.6;BTESBPh膜的C3H6渗透速率为1.7×10-8mol/(m2·s·Pa),C3H6/C3H8选择性为10.5.具有联苯桥联结构的BTESBPh膜网络结构更为疏松,可获得更高的气体渗透速率.苯环中大π键与待分离组分C3H6中的碳碳双键产生π-π相互作用,有利于C3H6组分的优先吸附和渗透.而BTESBPh中联苯结构增强了这一过程,表现为低温测试条件下,BTESBPh膜的C3H6/C3H8选择性略高于BTESB膜.本研究可为高性能丙烯/丙烷气体分离膜的开发提供参考.

    有机硅膜孔径丙烯/丙烷分离溶胶-凝胶法分子筛分

    氧化剂类型对rGO/CNTs催化膜去除水中消炎药成分的影响

    严昱夏芯骆俊鹏刘大朋...
    1436-1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磺胺吡啶(SSZ)与甲氧苄啶(TMP)是常用的消炎药组合,其排入水体后可能引发生态风险.为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净化,将还原氧化石墨烯和碳纳米管(rGO/CNTs)复合碳层负载于微滤膜表面,并通过活化多种氧化剂,建立了可实现连续处理的原位催化氧化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过二硫酸盐(PDS)和过一硫酸盐(PMS)分别是rGO/CNTs催化膜去除水中SSZ和TMP的最佳氧化剂,而过氧化氢(H2O2)体系的除污效能随运行时间衰减较快.由活性氧组分淬灭实验、碳层表面基团表征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可知,碳层缺陷结构是吸附、活化PDS和PMS分子,诱发表面氧化和单线态氧(1O2)等非自由基氧化的关键位点.与羟自由基(·OH)反应占主导的H2O2体系相比,PDS和PMS催化氧化具有明显的目标物选择性,能够更有效地抵抗水体背景物质的干扰和减缓膜污染的形成.上述发现对于进一步优化碳质催化膜的功能设计、推动原位催化氧化新技术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催化石墨烯过氧化物消炎药成分

    CeO2-In2O3异质结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三乙胺气敏监测中的应用

    钟彩丽莫秋莲孙建华丁宁宁...
    1446-1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In(NO3)3∙4.5H2O和Ce(NO3)3∙6H2O为原料,对苯二甲酸为配体,N,N-二甲基甲酰胺为有机溶剂,通过热解金属有机骨架法(MOFs)成功制备了CeO2-In2O3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双晶粉末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和比表面积与孔隙度分析仪(BET)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CeO2-In2O3复合材料的气敏性能.结果表明,当In/Ce摩尔比为3∶1时,CeO2-In2O3对1×105μg/L三乙胺(TEA)的响应值(48.37)最高,是纯In2O3(9.45)的5倍,响应/恢复时间缩短至36s/22s,且该复合材料在173℃的最佳工作温度下具有优异的选择性和长期稳定性.复合材料传感性能的增强可归因于热解金属有机骨架法提供的大比表面积以及n-n异质结的形成.

    CeO2-In2O3三乙胺气敏性能气敏机理异质结

    石墨烯复合载体催化剂在柴油车尾气NO脱除中的应用

    闫守成张慧华徐倩倩王煜坤...
    1456-1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法有利于柴油车尾气中NO的脱除,为适合柴油车尾气条件和温度,制备一种石墨烯和TiO2复合载体的脱硝催化剂,通过NH3-SCR催化活性评价、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与孔隙度分析仪(BET)和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表征得出以下结论:对于TiO2载体催化剂,高含量的Ce有利于提高NH3-SCR催化活性,并扩宽活性温度区间,活性组分Fe有利于其低温活性;对于石墨烯载体催化剂,活性组分Ce的催化活性更优越,但Fe更有利于高温活性;针对TiO2和石墨烯复合载体脱硝催化剂,进一步扩宽了催化活性温度区间,改善催化剂反应过程中的粉化现象,但是催化活性略有下降,其中Fe0.1Ce0.4Ti/10%GR催化剂具有最优的NH3-SCR活性,在220~450℃温度区间内NO转化率达到90%以上.

    柴油车尾气石墨烯复合载体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

    枯草芽孢杆菌表面展示氨肽酶的构建及协同水解大豆蛋白

    袁晓黎李青云刘幽燕李进...
    1466-1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氨肽酶是蛋白质深度水解的重要协同酶,但游离酶使用成本高且稳定性差,限制了其工业化应用.本研究利用表面展示技术将来源于铜绿假单胞菌GF31的氨肽酶基因Aps展示到Bacillus subtilis WB800N芽孢的表面,构建了一种易分离且稳定性好的新型全细胞生物催化剂.通过免疫荧光分析,证明氨肽酶在芽孢表面正确表达.在最适反应温度60℃、pH=9.0的条件下,氨肽酶活力最高可达75.61U/g芽孢.将表面展示氨肽酶协同碱性蛋白酶水解大豆蛋白,在60℃、碱性蛋白酶与表面展示氨肽酶加入比例为2∶1、水解pH先为10.0后为9.0的条件下,水解5.0%的大豆蛋白8h,水解度最高可达55.50%,分别是表面展示氨肽酶与碱性蛋白酶单独水解时的3.3倍、1.5倍.同时16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大幅度提升,其中疏水性氨基酸亮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分别增加19.21mg/L、8.59mg/L和16.77mg/L,鲜味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含量增加13.98mg/L和4.11mg/L,说明表面展示氨肽酶在蛋白质的深度水解及对蛋白水解液脱苦、增鲜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氨肽酶表面展示枯草芽孢杆菌大豆蛋白协同水解

    光热响应型控释微球的可控制备及其性能

    杨嘉琪巨晓洁谢锐汪伟...
    1474-1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单一的光热治疗(PTT)效果有限,往往不能彻底治愈肿瘤.随着材料科学与生物医学的融合,多功能药物载体材料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利用,有助于将PTT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为协同增强抗肿瘤疗效提供了有效的策略.本研究以载有吲哚菁绿(ICG)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子为光热剂,以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为载体基材,采用微流控技术可控制备了一种新型光热响应型控释微球(PLGA-ICG@PVA/SA).系统研究了微球的形貌尺寸可控性、光热转化性能、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并以盐酸阿霉素(DOX)为模型药物,探讨了该微球载体对DOX的负载能力和光热响应性控释能力.结果表明,所制备的PLGA-ICG@PVA/SA微球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表现出优异的光热转换效应,0.5W/cm2近红外光照射15min的温度增量为18.5℃且稳定性良好;微球亦具有良好的可压缩性和弹性性能,其杨氏模量为317.0kPa.在模拟生理环境中,微球中DOX药物的释放行为符合一级释放动力学模型并具有明显的光热刺激响应性.该微球材料在药物控释及肿瘤的光热/化疗联合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微流体学光热治疗复合微球吲哚菁绿纳米粒子药物释放弹性

    四种烷基咪唑磷酸酯离子液体的热力学性质

    刘泽鹏曾纪珺唐晓博赵波...
    1484-1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烷基咪唑磷酸酯离子液体的热物性数据较少的问题,本文在常压下测定了1-乙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氢盐([EMIM][DHP])、1-乙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甲酯盐([EMIM][DMP])、1-乙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乙酯盐([EMIM][DEP])、1-丁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丁酯盐([BMIM][DBP])四种烷基咪唑磷酸酯离子液体的密度、黏度(293.15~353.15K)和电导率(293.15~343.15K),并且测定了四种离子液体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离子液体的密度、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采用自然对数方程关联四种离子液体的密度,根据实验值计算到了离子液体体积性质;采用VFT方程关联离子液体黏度和电导率,其中密度与电导率的实验值与模型相关系数R2达到0.9999,黏度相关系数R2达到0.99999,实验测定的数据与模型一致;四种离子液体的热稳定性相近,分解温度均在271.9~278.6℃范围内;瓦尔登规则分析表明,四种烷基咪唑磷酸酯离子液体符合Walden规则,而[EMIM][DMP]和[EMIM][DEP]被归类为"good ionic liquids".

    烷基咪唑磷酸酯离子液体密度黏度电导率热稳定性

    CO2原位矿化选址关键参数及其封存潜力评估研究进展

    张敏叶航包琦刘琦...
    1492-1505,封4页
    查看更多>>摘要: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报道,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是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约占累计碳减排量的15%.原位矿化封存技术基于快速CO2矿化机制,以镁铁质岩石和超镁铁质岩石(玄武岩、橄榄岩等)地层为碳封存位点,利用CO2与富含Ca、Mg元素矿物的矿化反应,转变为稳定的碳酸盐,从而达到永久且高效封存CO2的目的.冰岛和美国的中试项目已经证明了该技术的可行性,但中国尚未进行相关示范项目.本文介绍了原位矿化封存技术的机理、CO2封存潜力的评估手段及其面临的风险与挑战,讨论了已开展的案例项目及其技术细节,梳理了实施该技术所必需的选址关键参数(包括源-汇距离、矿物类型、注入性、封闭性等),并基于目前研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提高我国对原位矿化技术的认识和重视,为推动该领域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CO2原位矿化CO2地质封存玄武岩选址参数封存潜力

    水驱油藏聚乙烯亚胺交联聚合物凝胶体系研究进展

    王凯罗明良李明忠黄飞飞...
    1506-1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乙烯亚胺(PEI)是一种低毒性环保材料,它与聚合物交联的凝胶体系具有适用温度范围广、成胶时间可控、成胶后强度大、高温稳定时间长、几乎不受储层岩石矿物影响等优点.本文回顾了以PEI作为交联剂的各类凝胶体系的研究动态,阐明了PEI与各类聚合物的交联反应机理及其凝胶体系特点,分析了各类因素对凝胶性能的影响,并列举了改善凝胶性能的方法和成功的矿场应用实例,重点分析了提高凝胶体系交联活性的方法研究.最后,提出聚丙烯酰胺(PAM)/PEI凝胶体系作为环保型调驱体系在中低温油藏深部调控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应用前景,应继续深入研究提高PAM/PEI凝胶体系交联效率的方法及其作用机理,以降低聚合物与交联剂用量,为这一体系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实验基础.

    聚合物凝胶聚乙烯亚胺交联剂黏度调剖堵水

    废旧锂离子电池负极石墨循环再生的研究进展

    楚振普陈禹蒙李俊国孙庆轩...
    1524-1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锂离子电池使用6~8年后,其容量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衰减,从而产生大量废弃物.负极石墨在电池中质量分数占比为12%~21%,对其回收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针对废旧锂离子电池负极石墨再生为电池级石墨的方法展开综述,主要介绍了浸出煅烧组合、石墨表面涂覆、制备复合材料和杂原子掺杂的方法,并在能耗、电化学性能等方面做了简要比较.目前,在众多再循环方向中,将废旧石墨再生为电池级石墨是最合适的路径,而且能从根源上解决负极材料的再生问题.在此基础上,未来应开发更加高效环保的浸出剂,寻求多路径的低温煅烧方法,尝试其他高容量负极材料与废旧石墨复合或者石墨表面的低成本涂层,加强杂原子在石墨中掺杂机理的研究.

    废旧锂离子电池石墨再生回收废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