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工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工进展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进展

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黄丽娟

月刊

1000-6613

hgjz@263.net

010-64519500/9501/9502

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化工进展/Journal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化工进展》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主办,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信息型刊物,为中国化工学会会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化工进展》以反映国内外化工行业最新成果、动态,介绍高新技术,传播化工知识,促进化工科技进步为办刊宗旨。所刊内容涵盖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生物与医药、新材料、化工环保、化工设备、现代化管理等学科和行业。2006年《化工进展》杂志将继续倡导工业媒体为产业服务的理念,注重实用性和先进性,关注新技术、新产品及新设备。《化工进展》面向过程工业中的技术和管理部门,读者群包括化工、石油化工行业及过程工业中的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和学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f-Ti3C2Tx/ZIF-8异质结构增强NO2气体传感器的敏感性能

    杜倩侯明高冀芸杨黎...
    3946-3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自组装法合成了具有异质界面的f-Ti3C2Tx/ZIF-8复合材料,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N2等温吸脱附测试对合成样品的物相结构和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自行设计的四通道气敏测试设备对其气敏性能进行了研究.材料分析测试发现,形状规则的ZIF-8材料均匀分布于二维少层Ti3C2T的表面与层间,在界面处存在典型的异质结构.气敏性能测试表明:在225℃下,该复合材料对100µL/L NO2的气敏响应高达98.35%,且是ZIF-8材料气敏响应的2.1倍.认为强导电的f-Ti3C2Tx与ZIF-8复合后形成的异质结构,不仅为ZIF-8与气体表面反应产生的自由电子提供导电通道,而且通过界面效应强化了复合材料表面气固反应时电子与空穴的分离效率,进而显著提升了复合材料对NO2气体的气敏性能.同时,f-Ti3C2Tx/ZIF-8复合材料的层状结构可以为目标气体分子向ZIF-8的扩散提供方便路径.

    复合材料异质结构气敏性能导电通道分离效率

    化学镀铁镍碳纤维制备及其电磁屏蔽性能

    周锐俞科静徐阳
    3955-3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碳纤维(CF)的屏蔽性能和实现宽频化应用,本文通过化学镀方法分别在CF表面沉积Ni、FeNi金属层,制备了碳纤维杂化材料(CF@Ni、CF@FeNi).其次以水性聚氨酯(WPU)为基体,依次以CF、CF@Ni和CF@FeNi为填料,制备了轻质、柔性的复合材料.同时测试了复合材料在30~3000MHz的电磁屏蔽性能和10~100kHz的磁屏蔽性能.结果表明,成功地在碳纤维表面镀覆了一层致密、均匀的金属层,其中CF@FeNi的饱和磁化强度(Ms)、剩余磁化强度(Br)和矫顽力(He)分别达到了 10.02emu/g、0.76emu/g和26.06Oe.金属镀层改善了碳纤维的电磁屏蔽性能,并有效提高了其在低频段的磁屏蔽性能.当添加量为9%时,WPU@CF@FeNi在30~3000MHz与10~100kHz的屏蔽效能峰值分别达到26.9dB和18.0dB.

    化学镀铁镍镀层碳纤维软磁性能电磁屏蔽

    蚕沙基生物多孔炭的制备及对杀虫单/呋虫胺的协同吸附与缓释性能

    黄军张应娟林茵童韦雪纯...
    3964-3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桑蚕业废弃物蚕沙为原料,氯化锌为活化剂,在900℃下高温活化得到蚕沙基生物多孔炭(biochar of silkworm excrement,BCSE).利用氮气吸脱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BCSE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分析,并测试其对农药杀虫单和呋虫胺的协同吸附与脱附性能,以及吸附农药后的贮藏稳定性.结果表明:BCSE具有丰富的孔道结构,其最优材料BCSE-3的BET比表面积可达833.0m2/g,对杀虫单和呋虫胺的单独吸附分别可达0.83mmol/g和1.43mmol/g,双组分协同吸附时两种农药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与单组分相比都显著提升.同时贮藏稳定性结果也证明在54℃下两种农药在BCSE-3中都拥有长达35d以上的稳定性(农药降解率<2%),远超农业农村部对农药贮藏稳定性的要求.最后通过分子模拟计算发现,呋虫胺上高电子密度的含氧五元杂环与BCSE上苯环形成π-π相互作用是呋虫胺具有更高吸附量和更快吸附速率的主要原因,而杀虫单和呋虫胺间的氢键作用是二者混合吸附量大于单组分吸附量的主要原因.

    蚕沙基生物炭杀虫单/呋虫胺协同吸附缓释热稳定性

    水力空化法剥离煤制备荧光碳点的性质

    李雪华雷国暄李缘王丽...
    3972-3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煤为原料制备碳纳米材料,对煤炭的清洁化和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纳米碳点以其优异的性能,在许多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目前,制备煤基碳点的化学和物理方法存在着使用药剂和设备昂贵、难以规模化生产等不足,因此亟需开发一种绿色环保、可规模化的制备方法.以无烟煤为原料,本文首次采用水力空化的方法剥离出碳点.该碳点呈类球形颗粒,平均粒径为2.1nm,具有石墨类晶格结构;主要由C、O元素组成,表面附着丰富的含氧基团,水溶液中分散性良好.由于该碳点特有的核壳结构,展现出独特的荧光性能.在360nm光照射下,显示出蓝色和黄色两个荧光峰;当用小于此波长光激发时,蓝色荧光峰占主导地位,而大于此波长时,黄色荧光峰占主导地位;另外,蓝色荧光峰表现出对激发波长的依赖性,而黄色荧光峰位置基本不变.本碳点的成功制备为研究其荧光机理和双荧光峰之间的过渡与转换提供了新的实物基础.更重要的是,研究成果将为碳点的绿色、高效、低成本、连续和规模化制备,以及煤炭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碳点水力空化荧光

    碳酸钠催化制备纳米碳纤维

    龚勇潘忠文谢纯崔瑾...
    3980-3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纳米材料中残留的金属催化剂会影响其本征性能的发挥,通常需要采用强酸酸洗除去,但酸洗成本较高且破坏碳纳米材料的表面结构,甚至带来环境问题.本文以乙炔为碳源,碳酸钠为催化剂,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裂解制备纳米碳纤维(CNFs),考察制备温度对CNFs形貌的影响.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表征CNFs的微观结构和元素组成,通过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CNFs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官能团.结果表明,500℃制备的CNFs直径约为50nm,产品直径均匀,通过简单的水洗后能除掉CNFs表面的碳酸钠催化剂,乙炔转化率为31.0%,CNFs产率为1396.7%;CNFs表面的碳原子呈无序排列,石墨化度低,主要由C—H、C=C官能团组成..

    纳米碳纤维化学气相沉积法乙炔碳酸钠催化裂解

    纳米钛酸钡前体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及颗粒演化机理

    张昊陆小明
    3987-3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钛酸钡具有介电常数高、介电损耗低等优良性能,是制备多层陶瓷电容器等元件的基础原料.以草酸盐共沉淀法制备的纳米钛酸钡前体为原料,采用热重-质谱联用分析仪研究了其热分解特性和气体析出特性,揭示了纳米钛酸钡前体热分解反应的机理,利用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法和flynn-wall-ozawa(FWO)法进行了反应动力学计算,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热分解产物的微观形貌,分析了颗粒的演化机理.结果显示:纳米钛酸钡前体热分解过程可分为4个失重阶段,第一阶段为水分析出,第二阶段的析出气体为CO和CO2,第三和第四阶段的析出气体为CO2,据此推导出了各阶段涉及的反应式;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各失重阶段对应的最大失重速率温度均向高温区移动,第四阶段向高温区移动的幅度最大,达到113℃,但该阶段在30℃/min条件下的失重速率最快、反应得到强化;FWO模型更适用于描述纳米钛酸钡前体的热分解过程,四个阶段的平均反应活化能分别为67.89kJ/mol、208.92kJ/mol、494.04kJ/mol和195.11 kJ/mol,第三阶段的反应活化能最高、反应较难发生;在纳米钛酸钡前体热分解过程中,宏观大颗粒会演化成微观小颗粒的聚集体,较高的恒温温度会导致颗粒粒径变大,因此恒温温度不宜超过900℃.研究结果为纳米钛酸钡前体热分解工艺参数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钛酸钡前体热分解动力学热重-质谱颗粒演化

    油菜花粉生物炭固定化脂肪酶催化蒎烯环氧化

    于立爽李青云刘兆明张淑茹...
    3996-40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化学-酶法环氧化是生产烯烃环氧化物的一种经济环保型工艺,但高浓度的过氧化氢引起的酶失活现象仍是阻碍其发展的难题.本文选用天然生物资源油菜花粉作为生物炭制备的原料,经有机溶剂洗涤,在12mol/L硫酸刻蚀后,获得了大小均一、孔径均匀的多孔生物炭材料,并用戊二醛交联制备了固定化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CRP@GA@CALB).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接触角对固定化酶进行了表征.利用油菜花粉生物炭具有疏水性强且密度低的特点,构建了有机-水的双相环氧化反应体系.通过优化酰基供体,过氧化氢、固定化酶用量和反应温度等条件,获得了最佳反应效率.在最优反应条件:1.5mol/L正辛酸、30%过氧化氢、30mg/mL(有机相体积)酶添加量、反应温度为30℃下,1mol/L α-蒎烯在60min达到100%转化率,并获得99.1%环氧化收率,经9次重用后仍能保持51.8%环氧化收率.

    油菜花粉生物炭固定化脂肪酶α-蒎烯环氧化

    微好氧厌氧消化研究进展

    王娟卞春林陈翔宇王莹...
    4005-4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好氧厌氧消化是一种介于厌氧环境和好氧环境之间、具有低浓度溶解氧的厌氧消化方式.该消化方式不需要额外处理单元,通气速率可精准调控,比传统厌氧消化更具优势,可实现更高的生物转化和甲烷产出,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有机废弃物能源化方法.目前,微好氧厌氧消化已被证明在提高微生物多样性、加速水解、减少硫化氢生成、提高甲烷产量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是近几年厌氧消化研究的新方向.本文通过对近20年微好氧厌氧消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阐述了微好氧厌氧消化的概念和机制,总结了微好氧对厌氧消化的影响及其应用,分析了影响微好氧厌氧消化的因素,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发展方向,以期为微好氧厌氧消化系统的改进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及支撑.

    微好氧厌氧消化微生物多样性水解甲烷稳定性通氧方式

    菱锌矿硫化浮选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林翔焦芬魏茜张政权...
    4015-40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锌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入,低品位难选氧化锌矿成为锌的重要来源,菱锌矿作为分布最多的典型氧化锌矿,是锌的重要矿产来源.本文详细介绍了菱锌矿重要的浮选手段——表面硫化浮选,阐述了硫化浮选的作用机理,解释了菱锌矿硫化过程中化学吸附、化学反应以及详细阐述菱锌矿硫化过程中沉淀-溶解反应机理,指出硫化过程是硫化层的沉淀与氧化层脱落的动态平衡过程,成核过程为受到以溶度积为主要驱动力所发生的非均质成核,该过程不同阶段硫化速度随时间而变化.本文列举了浮选过程中矿浆pH、硫化时间、硫化温度等因素对沉淀-溶解硫化的影响方式.同时指出高效强化硫化与绿色硫化是菱锌矿硫化浮选未来研究的重中之重,通过添加药剂进行硫化的高效强化能有效减少硫化钠的用量,通过开发绿色有机硫化剂来减少硫化钠等无机硫化剂的使用,降低选矿废水的污染以及处理难度,最后点明硫化浮选在当前乃至将来都是菱锌矿有效分选的重要方法.

    菱锌矿浮选硫化机理硫化因素

    烟气流速与流量手工监测方法现状与探讨

    李小龙李军状郑成强周道斌...
    4032-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背景下,随着国家对碳排放监测准确度要求的提高,作为参比方法的烟气流速与流量手工监测标准方法急需进一步完善.针对此情况,从烟道测量位置要求、测量点的布置及测量方法等方面,综述了当前国内外烟气流速与流量手工监测方法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监测方法面临的问题及完善方向.关于测量位置,各国标准均对测量位置与流动扰动的距离有具体要求,细节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与美国、欧洲和ISO标准相比,我国标准缺少对测量位置气流方向及流场均匀性检查验证的具体规定.关于测量点,美国标准中测量点数的确定方法与各国标准差别较大,我国标准则与欧洲和ISO标准相似,各国标准中测量点的布置均采用网格法.关于流速与流量测量方法,我国标准制定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尤其缺少如提高测量结果准确度的三维或二维皮托管法、降低测量误差的壁面调整系数测量法及评价结果准确度的针对性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等.有鉴于此,我国有必要从多方面加快完善烟气流速与流量手工监测标准方法的制定.

    烟气流速与流量手工监测测量位置测量点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