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怀化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怀化学院学报
怀化学院学报

李伟迪

月刊

1671-9743

hhxyxbsk@163.com

0745-2851055

418008

湖南省怀化市迎丰东路612号

怀化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uaihua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怀化学院学报》是怀化学院创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大16开本,160页,双月刊,国内统一刊号为CN43-1394/Z,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671-9743。现任编委会主任阳柏苏,主编阳柏苏博士、罗康隆教授(特聘);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刘景慧副编审。《怀化学院学报》注重政治性、现实性、学术性、科学性、地方性,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在栏目设置上能推陈出新,开辟了“邓小平理论研究”、“地方文史研究”、“民族文化研究”等栏目,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平我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遴选刊发了大量有所创新、有所突破、立论科学、论证充分、学术价值高和现实意义重大的文章,发挥了作为地方性大学学术期刊其引领学术思潮和学术导向的作用。《怀化学院学报》先后与国内600余家期刊建立了交流关系,其中包括《香港中文大学学报》、《香港大学学报》、《香港浸会大学学报》。此外还与《新加坡理工大学学报》、德国《数学文摘》、美国《数学评论》、俄罗斯《文摘杂志》有密切的交往。有许多文章先后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的各刊物、《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科学院《中国数学文摘》、美国《数学评论》等权威刊物转载、摘录。《怀化学院报》是我国仅有被德国《数学文摘》收录的60多家学报之一。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经国务院新闻办、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核备案,《怀化学院学报》被《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并被列入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怀化学院学报》1989年被曾获湖南省新闻出版局期刊处、湖南省高校研究会颁发的质量优秀奖。1999年,在湖南省高校社会科学学报评比中获二等奖、在湖南省高校自自然科学学报评比中获二等奖,并获优秀栏目设计奖。2002年在湖南省高校学报评比中获二等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脆弱的统治:解放战争后期"国统区"后方秩序的变动——基于1949年"湘西事变"的考察

    田燕飞
    7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湘西是解放战争后期解放军进军西南的要道.1949年3月"湘西事变"的爆发,既受当地过去民族问题复杂、经济落后、地理偏僻等因素的影响,还与人民反感国民党发动内战大量汲取战争资源,国共斗争和汪援华、曹振亚等人谋求私利,以及李默庵在湘西收集民枪、培植个人势力等情况相关."湘西事变"对程潜治湘和湖南和平解放事业等带来不利影响."湘西事变"反映了当时国民党中央权威趋弱,"国统区"后方地方势力分权行为增多的本质,这是"国统区"整体秩序走向全面崩溃前的征兆.

    湘西事变"国统区"后方汪援华曹振亚

    要素资本产权制度下企业劳动者初次分配共享收益权益配置研究

    傅玲
    7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单一物质资本产权下的收益分配制度,是初次分配中产生劳资收入差距拉大、两级分化严重的根本原因,也是实现共享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制度阻碍.要素资本产权制度是一种合作共赢、风险共担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初次分配实现共享发展的产权基础、重要制度和法律保障.鉴于人力资本定价困难,人力资本产权难以践行的现状,运用财务理论和方法,设计了一套人力资本测度和产权量化方案,统一不同要素资本的确认和计量基础,并构建了要素资本产权制度下的权益配置方案.物质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人力资本所有者)凭借各自资本对企业的投入方式,相应地获得应有的收益权和控制权,实现初次分配公平和效率的统一.企业劳动者通过获取岗位工资和增值收益,实现"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目的,并助力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共同富裕要素资本产权初次分配共享发展

    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效应及异质性研究——基于商业银行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唐艳方志范宇翔
    8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2-2021年四类共27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探究金融科技的发展水平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竞争效应下,金融科技会增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在技术溢出效应下,金融科技会降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整体上呈现倒U型特征.金融科技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影响最大.因此,各银行应当结合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发展和应用金融科技,进行差异化布局,从而在降低信用风险的同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

    金融科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门槛效应

    唐朝限制贡人法律研究

    李叶宏
    9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蕃国不时向中原朝贡人口,被朝贡者主要有歌舞艺人、与宗教相关的人、有特殊技艺的人及奴隶等.从立国的唐高祖,到唐朝后期的唐懿宗,许多皇帝发布过限制蕃国朝贡人口的诏令.唐朝限制贡人法律以诏敕为主要形式,代表和维护了最高统治者与百姓利益,但缺乏相应的制裁措施.在唐朝的不同时期,唐朝限制贡人法律的实施并不尽如人意.唐太宗、唐玄宗、唐代宗、唐德宗及唐穆宗等皇帝都接受过蕃国贡人.唐朝限制贡人法律实施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是皇帝仅仅表明一种态度(节俭或悲悯),缺乏制裁措施以及限制贡人法律难以告知所有蕃国等.

    唐朝限制贡人法律

    清代请托治理的措施与困境

    孙旭
    101-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代请托治理达到高峰期,但也面临着深层次困境.具体治理措施包括:一是完善立法,律例、谕旨相互补充,但也存在不够完善精细、立法与人情欠缺协调的不足;二是注重预防,朝廷、官员采用多种预防措施,这些认识和措施存在认可面较窄、过于倚重教化、不具有广泛性和普适性等局限;三是要求举发,但实践中很少有人举发,易被认为是悖情刻薄;四是强化惩处,皇帝、官员对很多案件能做到依律惩处,但也常因实行双重标准、出于政治考量而予以赦免,正直官员对请托拒大依小,普通民众则充分利用请托以谋私利.对请托的治理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未被较全面、有效地杜绝,核心问题是情法认识存在矛盾:请托的属性是公义还是私利,请托治理的路径是德治还是法治.清代请托罪法的立法、执行历程,是一部情与法的博弈史、法在人情包围下的突围史,比较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法治的理念与特点.

    清代请托人情法治

    生命哲学视域下孟浩然的人与文——由"抗争""安命"走向"淡然"

    向俊
    11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儒、道、佛思想影响的孟浩然,以布衣终身,但他始终未失对生命本真的追求与人格的坚守.儒、道、佛生命哲学思想建构了诗人的个体精神,亦贯穿诗人生命始终,在其各个人生阶段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诗人由"抗争""安命"走向"淡然".而以柏格森为代表建构的生命哲学理论,亦为理解孟浩然的人与文提供了新的切入点和理论依据.在生命哲学视域下观照孟浩然的人与文,关注其面对人生困境和仕隐矛盾时的选择和人生追求,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其适情任性、清高淡远的气质和人格,理解诗人的价值选择和生命意识,对当今人们审视自身,完善自我也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和启示.

    生命哲学孟浩然抗争安命淡然

    "对韵音训"考

    童琪张义
    118-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韵音训"是《四声篇海》所标八种"明头号样"之一,历来被误认为是《四声篇海》的收字来源文献.其实乃韩氏对来源于《玉篇》的部分字头之音训加以改易而作的随文标注,而非一部字书."明头号样"所辖之字亦仅限于其下一字.这是韩道昭辞书编撰的一个失误."对韵音训"所对之"韵"乃泰和本《五音集韵》.

    四声篇海对韵音训五音集韵新修玉篇广集韵

    古籍版式术语中的"隐喻"

    石宇晴黄威
    12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属语言学范畴.在中国古籍版式术语中存在大量"隐喻"现象.搜集统计出古籍版式术语114条,这些术语可据术语标示语的数量、位置、颜色、形状、功能等命名方式进行分类,其中"鱼尾""象鼻""版心"等术语中广泛存在"隐喻"现象,它们遵循"隐喻"的相似性原则,与中华民族的"天人合一"、方位观念、"物"我合一观等传统观念相符,是中华民族特有的"隐喻"系统的典型表现.

    古籍版式术语隐喻"天人合一"观"物"我合一观方位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