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黄河之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黄河之声
黄河之声

刘文科

半月刊

1810-2980

lwk_9913@sina.com;china_9913@china.com.cn

0351-4032548;13520551050

030073

山西省太原市狞泽大街378号

黄河之声/Journal Huang He Zhi Sheng
查看更多>>《黄河之声》杂志1958年创刊,以“关注音乐新闻,挖掘音乐新人,探讨音乐理论,发展音乐事业”为己任,50多年来,为中国和世界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全国音乐艺术界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且得到了众多业界权威专家的首肯。目前,《黄河之声》已成长为中国最具魅力的主流音乐艺术专业期刊。2007年1月起,《黄河之声》杂志由双月刊改为半月刊,128页,国际大16开。读者以音乐艺术从业者为主,发行领域以全国为主,订阅办法以市场订阅和零售为主,经营模式以多元化、合作化为主。《黄河之声》杂志期发行数已超过4万份,拥有音乐业内忠实读者30万人,拥有世界级权威专业学术机构订户4303个,分布26个国家和地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保加利亚民族音乐的发展

    李敏慧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保加利亚的民族文化是以色雷斯人的传统文化为基底,经过冲突战争与文化融合,最终演变发展而来的.传统的保加利亚民族音乐曲风古朴、风格简约,但是到了近现代,保加利亚民族音乐的演奏风格和歌唱方式,开始出现了变化.勇于创新的保加利亚音乐家们,为传统民族音乐加入了时尚的元素、融合了更多现代的音乐风格,使之更契合保加利亚听众的审美要求.

    保加利亚现代民族音乐音乐风格演唱方式

    浅析川渝民间音乐在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融入

    李洪才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川渝民间音乐受到外来音乐的不断冲击,有部分音乐已濒临失传,幼儿是社会建设的接班人,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进行川渝民间音乐渗透,使幼儿从小在本土的音乐文化中成长,培养文化传承的基础人群,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完善地建立川渝音乐文化教育体系,从幼儿抓起,加入川渝音乐文化的传承保护中来,强化川渝本土音乐文化教育,实现川渝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本文从川渝民间音乐在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中融入的意义、现状出发,指出川渝民间音乐融入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的音乐选择、融入的途径选择,为农村幼儿园艺术教育传承川渝民间音乐文化提供必要的参考.

    川渝民间音乐幼儿园艺术教育文化传承

    0~3岁婴幼儿音乐美育理论与实践探微

    李强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音乐美育作为五育并举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维度之一,是新时代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当前,人们已经发现早期的音乐浸润对婴幼儿立美和审美的积极作用,但囿于0~3岁婴幼儿音乐教育体系建设的不尽全面,教学方法和策略不够科学,加之常常出现忽视婴幼儿的音乐教育价值等情况,造成音乐教育朝向隐性功利化和专业化发展,致使家长或教师不能发现音乐美育过程的真问题.本文以哲学的"主体间性"理论、心理学"具身认知"理论以及音乐教育学的戈登音乐学习理论为研究基础,从现实问题的解决出发,提出通过建立有效互动主体、充分调动身心机能、合理安排音乐学习顺序等策略,以期为新时代婴幼儿美育理论与实践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音乐美育婴幼儿音乐教育音乐理论

    析·听·唱·舞·奏:民族音乐教学的策略研究

    沈宏达
    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今我国音乐教育改革越来越重视民族化的背景下,民族音乐教学作为音乐教学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对于促进民族音乐教育化发展及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提供了有效的支撑与保证.现代音乐教育应当充分意识到民族音乐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将其融入教育教学当中,以此来推进现代音乐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创新,完善音乐教学体系,促进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进一步传承与发展.

    民族文化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教学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钢琴教育的创新应用

    孙菁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背景下,结合新时代对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将教学内容和职业要求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乡村音乐艺术教育提供人才储备,助力乡村振兴.本文提出完善现有学前教育钢琴课程体系,"注入"新的内容和形式,在培养学生学习钢琴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入钢琴教学实践环节,将钢琴教学和职业能力训练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新时代需要培养具备一定钢琴教学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为振兴乡村音乐艺术教育事业提供有力依托.

    乡村振兴高职钢琴教学改革创新

    融合思政的民族声乐多元化教学的创新应用研究

    文哲钊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高校艺术类专业中的专业素养培养和美育教育的要求,提出了融合思政的民族声乐多元化教学的创新模式.首先阐明了民族声乐的内涵及其多元化教学的价值,进而通过现状分析明确了民族声乐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并从民族特色、文化内涵、因材施教、实践训练等方面,为多元化教学应用提出了应对策略.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民族文化自豪感,并有利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民族声乐思政教育多元化教学情感表达

    中小学音乐欣赏课堂"121"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赵靖
    108-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121"教学模式是指中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围绕"1"个核心教学目标,采用"2"种教学方法,通过"1"种教学手段,达到促进中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的目标.即:以培养中小学生听辨能力为目标,以模仿、重复为方法,以课堂检测为教学手段的一种中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模式.

    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模式

    美声唱法在音乐剧演唱中的运用探析

    陈莉霞
    11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美声唱法在音乐剧演唱中的艺术特征、运用方式以及艺术价值.首先,通过对音乐的艺术性、歌唱的技巧性、风格的戏剧性、情感的故事性、表演的可塑性进行分析,揭示了美声唱法在音乐剧演唱中的独特表现.其次,通过对音色变化与个性演绎、情感表达与角色建构、元素整合与风格适应的方式进行探讨,阐述了美声唱法在音乐剧演唱中灵活运用.最后,从角色形象音乐化塑造、情感层次戏剧性表达和声音技巧艺术性呈现的角度,评估了美声唱法在音乐剧演唱中的艺术价值.

    美声唱法音乐剧演唱运用探析

    咏叹调《他也许是我渴望见到的人》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释义

    陈爔
    116-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歌剧《茶花女》由威尔第创作,以小仲马著名小说《茶花女》为蓝本,以音符为依托重塑了"维奥莱塔"这一角色.咏叹调《他也许是我渴望见到的人》便出自歌剧《茶花女》且为华彩唱段,充分展现了故事的情节与戏剧的冲突,蕴含的情感非常复杂,演唱的技巧极具难度,尤其是音区的跨度和节奏的变化,都展现了威尔第的个人音乐创作风格,由此也成了女高音歌唱家的演出必选曲目.

    《他也许是我渴望见到的人》创作特征演唱释义

    探究广东粤曲演唱中的风格问题——以《荔枝颂》为例

    陈艳姣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粤曲作为广东地区重要的曲艺分支,具有浓郁地方演唱风格、特色,深受人们喜爱.而其中《荔枝颂》作为一首粤曲小调的经典曲目,更是被众多名家传唱不息.因此如何正确把握粤曲小调《荔枝颂》的演唱风格,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荔枝颂》为例,在探讨粤曲演唱风格形成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荔枝颂》在文学、音乐方面的风格特征,并从演唱技巧方面,提出如何把握粤曲《荔枝颂》的演唱风格.

    广东粤曲演唱风格荔枝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