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保护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保护
中国环境出版社
环境保护

中国环境出版社

半月刊

0253-9705

enprmag@126.com

010-67114404

100062

北京市崇文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楼环境大厦

环境保护/Jour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环保科技刊物。宣传我国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制与管理,报道环境保护领域的科技成果,内容涉及污染防治技术、监测与评价、环境标准、环境经济、环境与健康等方面,介绍国内外环保的新技术,交流各地环保先进工作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规制与服务:论生态环境治理中基层生态环境部门的职责及其履行

    邓旸王曦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我国当前的生态环境治理中,基层生态环境部门既是规制者,也是服务者.这是由企业既是污染者又是生产经营者的双重属性决定的.只有清楚地认识到企业这一双重属性和政府的双重职责,才能更好地完善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本文对基层生态环境治理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经验进行探讨,期望通过厘清政府环境规制和环境服务之间的关系,探讨生态环境治理中政府的"规制"与"服务"职能的平衡和完善路径.

    生态环境治理基层生态环境部门规制服务

    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环保督政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罗文君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保督政制度是一项党政联合的复合性监督制度,具有独特的制度优势,表现出党政联合、抓关键少数、兼容晋升激励的监督特征.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深入实践,地方党政主体不断被赋予新的环保职权职责,环保督政制度亟须健全与完善.在此背景下,本文提出健全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加强与外部督政制度协调融合等环保督政制度完善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环保督政环境治理党政联合地方党政

    人民检察院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中的监督功能再定位

    唐瑭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民检察院在环境督政和督企关系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人民检察院督企的主要方法是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但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存在其监督职能与企业诉权不平衡的问题.人民检察院督政的主要方法是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但其在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司法认定过于严苛,且存在对尚未完成行政许可和行政执法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司法规制的情形.因此,为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人民检察院应遵循"行政机关督企—检察机关督政"的顺序定位,并且在检察机关督政关系中平衡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

    人民检察院环境公益诉讼督企关系督政关系

    公众参与现代环境治理的范式变迁及其有效性促进

    周卫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公众参与现代环境治理是一个从被动参与范式向主动参与和全面参与范式发展的过程.当前,我国面临公民及社会组织在环境规制、督政和督企过程中公众参与失灵的问题.为提高公众参与现代环境治理的有效性,应通过立法或政策优化全面参与范式的动力机制、信息机制及沟通—反馈机制,减小内驱不足、信息或沟通匮乏等对公众参与带来的负面影响.

    公众参与环境治理参与范式有效参与

    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环境司法模式的系统性更新

    吴良志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对环境司法模式提出了新的系统性要求,而经过"谦抑—积极""成本—效益""实体—程序"等多视角观察,当下我国环境司法模式均呈现系统性不足的问题,有必要在系统观指导下进行更新.法院应当推动实现特殊监督者角色的"二次进化",在"谦抑—积极"之间追求动态平衡,在"成本—效益"之间贯彻比例原则,在"实体—程序"之间实现公私法协动.

    中国式现代化环境司法模式系统性法院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中人民代表大会的功能再定位

    章楚加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民代表大会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价值.一方面,其承担着生态环境法律规范的制定、修改、废除、编纂、释义等多重任务,确保生态环境法律体系能够及时回应时代需求并持续发展,提升了生态环境法律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适用性.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健全立法监督和执法监督机制,其保障着生态环境法律规范的可操作性和执行力.总体来看,其在生态环境法律体系的整合、优化及监督实施等方面均发挥了关键作用,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的核心力量.

    生态环境治理人民代表大会立改废释纂生态环境法典法律监督

    中国式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规则保障及完善

    卢锟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规则保障是一个既涉及生态环境治理的权责构成和形式,又涉及社会公益和公平正义的重大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规则建设成就显著,但仍面临环境问题点多面广、基层"责任超载"、一些规则的系统性和协同性有待增强等难题.因应内在一致、相互协调的现代化要求,生态环境治理规则体系的完善应当从道德规则、党规政纪规则和法律规则层面,健全环境规制规则体系,优化督政规则体系,改进督企规则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规则体系

    论自然资源资产国家所有权与管理权区分的逻辑及制度调适

    韩卫平黄锡生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分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利和管理者权力是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确定的基本原则之一.通过对我国自然资源资产领域存在的现实问题与制度现状进行梳理与分析,发现"两权混同"是导致自然资源资产全民所有权益不落实、利用效率低下以及资产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将自然资源资产国家所有权置于产权体系而非物权体系中进行研究可为"两权区分"提供时代化的理论视角.在产权体系中,国家所有权运行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而管理权的运行主要取决于国家意志.本文基于区分两权的现实及理论需求,建议通过完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委托代理收入分配机制、优化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出让制度以及独立构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损害赔偿制度,实现两权的区分.

    自然资源资产国家所有权国家管理权产权体系物权体系

    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法制 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刘卫先侯善钦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活垃圾分类是"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从现实状况看,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存在缺乏中央层面的专门立法、分类标准不统一、处罚力度畸轻且手段单一、循环利用机制不健全等不足.在"无废城市"理念下,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目标需要及时更新,明确绿色低碳循环原则及环境与经济协同发展.基于总量约束、保值增值、环境共治模式和社会成本理论,本文建议健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立法,精细化分类指标,理顺各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关系,坚持义务重心论,完善激励性和强制性规范.同时,应通过比例原则约束行政机关采取的手段和方式,将"信誉罚"排除在公民生活垃圾分类责任的承担方式之外,以保持功能主义和规范主义相协调,实现过罚相当.

    "无废城市"垃圾分类环境共治

    以"无废工厂"建设推动工业固体废物管理的价值意蕴、现实挑战及对策建议

    徐长玲李燚佩于永淼闫涛...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探索重点行业工业固体废物减量化和"无废工厂"建设的路径模式是落实"无废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本文梳理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管理的现状,明确以"无废工厂"建设推动工业领域固体废物管理的价值意蕴,分析识别我国"无废工厂"建设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深化拓展"无废城市"建设提供支撑.

    "无废工厂""无废城市"固体废物管理工业固体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