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保护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保护科学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环境保护科学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王振宇

双月刊

1004-6216

hjbhkx@yahoo.com.cn

024-24520909;24520881

110016

沈阳市东陵区南塔街139号

环境保护科学/Jour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亦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以反映环保科技领域的热点问题为宗旨,内容涉及环境科学各个领域,主要刊登环境科学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环境管理的新理论、环境科学发展的新动向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读者对象为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环境科学及相关专业师生及有关专家学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南水北调中线生态保护措施对水源区碳中和的影响——以南阳市为例

    郝雨彤张玲玲
    139-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后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对水源区碳中和的影响,以南阳市为研究区域,梳理保障南水北调调水工程运营颁布的相关政策,利用碳排放、碳吸收测算模型分别测算水源区的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分析政策驱动引致的生态保护行动对南水北调水源区减排固碳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南阳市的碳排放量以 2014年为结点整体呈先增长后下降的阶段性特征,碳吸收量整体呈现显著上升变化趋势;南阳市的碳吸收量大于碳排放量,整体已达到"碳中和"要求;水污染治理、节能减排、水土流失治理、林业建设等保障调水的生态保护措施通过增加水源区的减排固碳能力,促进"双碳"目标实现。研究结果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决策参考。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双碳"目标生态保护措施水源区

    公共价值视域下的长江生态环境治理困境与出路——以Y市长江岸线清理整治为例

    陈禹铭徐津安
    147-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江生态环境治理是一个具有跨界性、非结构化和顽固性多重特征的"棘手难题",公共价值管理理论的引入能够为厘清长江生态环境治理困境并提出有效的治理策略提供全新的视角和思路。通过对Y市长江岸线清理整治工作的个案分析,发现其面临着公共价值离散破碎、支持与合法性缺失和组织运营能力薄弱的困境。基于战略三角模型,立足价值、政治和运营三个维度构建长江生态环境治理三维路径,以期实现公共价值的形塑、授权环境的优化和运营机制的完善,增强长江生态环境治理的弹性和韧性。

    公共价值管理长江生态环境战略三角模型授权环境运营机制

    泰兴市非饱和带与饱和带间固液界面传质模型的推导

    高琪王海芳吕溥李金惠...
    154-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饱和带与饱和带紧密相联,建立两者交界处的固液界面传质模型,可以为非饱和带耦合饱和带模型提供一定理论基础,对更好地预测地下水污染趋势也非常有意义。文章以江苏省泰兴市为研究对象,将吸附与解吸、颗粒薄膜扩散、分配作用、稀释作用 4种固液界面反应和非饱和带、饱和带的特性结合,推导出将非饱和带与饱和带联系在一起的固液界面传质模型。使用Matlab模拟模型参数改变时,地下水中污染物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该模型是可行的,但是污染场地、污染物种类可能会对模型模拟结果造成影响。

    固液界面传质模型非饱和带饱和带模型参数

    矿产资源型城市生态保护修复分区及管控研究——以鞍山市主城区为例

    蒋露杰
    161-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00-2020年期间,伴随着城镇发展格局变化、矿产资源开采等因素,鞍山市主城区内生态格局已经发生了改变,现有城市生态空间布局还不能满足国土空间生态安全建设的总体要求。基于此,以鞍山市主城区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结构特征为基本导向,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敏感性的评价结果,得到研究区生态保护重要性的空间分布结果。综合生态保护重要性空间分布结果、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环境主要问题等内容,将研究区划分为严格保护区、重点管控区、景观利用区、优化协调区和核心修复区 5个分区,根据各分区的主导功能以及生态保护修复目标,提出具体的管控和生态保护修复策略。

    生态功能分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环境敏感性鞍山市

    复杂有机污染场地地下水风险管控工程效果评估研究——以常州市某污染场地为例

    周美春李加鹏周杜牧刘翠...
    16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常州某典型复杂有机污染场地为例,该场地地下水中 1,2-二氯乙烷、三氯甲烷以及苯系物等多种复合有机污染物严重超标。2020年经场地调查与风险评估划定了重点管控区,自 2021年 3月起采取地下水抽提结合自然衰减的风险管控措施。通过对管控修复工程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管控修复工程有效控制了污染羽的扩散,对于单组分污染物管控区,污染物的削减明显,地下水污染物的管控修复取得明显成效;场地污染物的去除主要通过自然衰减过程实现,抽提对污染物去除的贡献较低。对于复合污染场地,在调查阶段应对污染特征进行精细刻画,以减少非水相污染源遗漏以及多组分溶解增强效应对风险管控效果的影响,制定合理有效的管控修复决策。本研究为复杂有机物污染场地风险管控体系建设与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提供借鉴和科学指导。

    复杂有机污染风险管控效果评估自然衰减抽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