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保护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保护科学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环境保护科学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王振宇

双月刊

1004-6216

hjbhkx@yahoo.com.cn

024-24520909;24520881

110016

沈阳市东陵区南塔街139号

环境保护科学/Jour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亦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以反映环保科技领域的热点问题为宗旨,内容涉及环境科学各个领域,主要刊登环境科学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环境管理的新理论、环境科学发展的新动向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读者对象为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环境科学及相关专业师生及有关专家学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汉江流域安康段农业面源污染负荷预测及时空演变分析

    蒙小俊庞嘉慧
    138-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安康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特征,以期为面源污染防治提供支持.利用ECM模型对 2013-2021年安康市10个县区的农业面源污染总氮(TN)和总磷(TP)污染负荷进行了估算,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对污染源进行评价,利用灰色模型对安康市 2022-2025年面源污染负荷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13-2021年安康市农业种植、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的TN、TP负荷总量分别为 17410.47~19631.84 t、1290.62~1728.90 t,面源污染TN和TP污染负荷先降低后升高,2019年降至最低;2021年安康地区不同污染源 TN依次为农业种植(77.50%)>畜禽养殖(12.63%)>农村生活(9.86%),不同污染源TP依次为畜禽养殖(46.63%)>农业种植(39.27%)>农村生活(14.10%);安康市 2021年与2025年农业面源污染TN和TP污染负荷具有空间分布的一致性;各县区 2022-2025年农业种植、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TN、TP负荷总量分别为 17376.38~18094.98 t、1121.84~1229.11 t,面源污染负荷整体有所降低;基于快速聚类结果,安康市2025年各区域面源污染控制分区可划为3种污染类型.

    农业面源污染时空特征负荷预测安康市污染区划

    江苏省2018-2020年机动车环境治理成效评估

    殷茵赵秋月夏思佳
    145-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苏省针对近几年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带来的NOx和VOCs排放污染,采取了不同的污染管控措施.基于分车型、分标准、分燃料的机动车保有量数据,分别构建了江苏省 2018和 2020年机动车NOx和VOCs排放清单,分区域对近 3年江苏省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进行减排效果分析.结果表明,苏南地区老旧车淘汰和新能源车推广实施力度以及减排成效优于苏中、苏北地区.分地区、分措施建立机动车排放清单并开展减排措施环境治理成效评估,能为交通规划以及污染防治提供有效途径.

    机动车排放清单减排成效江苏省

    辽宁庄河滨海湿地米草属植物分子鉴定及生态研究

    刘子成刘畅施巍曲翊...
    151-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米草(Spartina)是我国滨海湿地入侵植物,辽宁庄河滨海湿地的米草属植物定种存在争议,对其鉴定和监测有重要生态意义.2021年 9月至 2022年 9月,经遥感解译结合地面调查,分别在庄河、英那河、湖里河入海口发现米草种群,随机采集 18株米草样本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辽宁庄河滨海湿地有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分布,尚未发现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分布,大米草对生态的影响低于互花米草,已经生长 40余年,未见其对辽宁生态产生影响的研究、报道;2021-2022年,辽宁庄河滨海湿地大米草增长率为 1.25%;湖里河入海口大米草面积为辽宁庄河滨海湿地大米草总面积的 83.2%;大米草与碱蓬(Suaeda)分布区域重叠,面积约为碱蓬面积的 0.87%,碱蓬在大米草生长区域,仍可以发挥其自身的生态功能,大米草可以利用光滩,填补了光滩高等植物的生态位空缺.建议当地生态环境管理部门予以重视,持续开展大米草遥感动态监测,在综合考虑扩散趋势和生态功能等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管控和利用方案.

    大米草互花米草入侵植物滨海湿地

    黄石某区域湖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田文娟程继雄郭丽杜维...
    157-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黄石某区域湖泊污染状况,采集某湖泊 26个表层沉积物,分析Cu、Zn、Cd、Pb、Cr、Ni、As和Hg 8种重金属含量,平均值由高到低为C湖>A湖>B湖.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湖泊的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危害做出评价.地累积指数污染评价表明A湖、B湖、C湖均受到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尤其是Cd污染程度较重.黄石某区域湖泊沉积物中各重金属污染的程度依次为Cd>Cu>As>Hg>Zn>Pb>Ni>Cr.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表明A湖、B湖和C湖均处于较高的生态风险状态,Cd是生态风险因子中的主要元素,潜在生态危害顺序依次为C湖>A湖>B湖.综合分析,C湖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最重,Cd的污染需重点监督.

    湖泊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自然修复下长停产矿山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消除研究

    王昕卿三成薛广海吴萌...
    163-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停产未进行生态修复的废弃中小型铁矿作为研究对象,在测定重金属含量的基础上对其污染特征进行分析.在利用地累积指数对其扩散特征进行分析,As、Cd、Cu和Ni等 4种重金属元素的主累积指数为正,既在自然修复条件下污染物会随着废弃时间的延长而逐步累积,环境污染风险逐步增加,累积效率为Ni>Cu>Cd>As.Cr、Pb、Zn和Mo等 4种地累积指数为负,对土壤的污染程度随着时间延长而下降.从迁移结果来看:As、Cd、Cu和Ni等重金属元素呈现出明显的随距离增加而显著下降的趋势,Mo、Pb和Cr随着距离增加的含量下降并不显著;从不同重金属元素表现来看:不同的污染扰动结果也不同,As的扰动指数最高,达到了 23.12,为重度污染,Cd的扰动指数次之,达到了 8.81,为轻度污染,Cu和Ni为轻微污染,其他重金属元素无污染.结论:长停产矿区内Pb和Zn含量较高,且呈现出正态分布趋势,其中As和Zn的偏度偏移接近 1,Cr、Pb和Mo偏度为负,Cd和Cu的偏度为正且较高.基于污染物特征,通过多元方法在污染源、污染路径和污染末端方向进行治理以实现对风险进行有效消除.

    废弃矿山重金属污染特征风险消除

    风险管控思路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及防治策略

    李文达翟文静朱亚飞杨伟纳...
    169-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河南省郑州市某矿区周边农田为例,基于风险管控思路,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种重金属Zn、Cr、Pb、Cu、Cd在各土层的质量分数顺序均为Zn>Cr>Pb>Cu>Cd,其质量分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在0~15 cm土层中,Cu、Cr、Zn、Pb质量分数明显高于下层土壤,其来源可能主要为工厂排放烟尘、大气降尘、汽车尾气等,其中Cu、Cd、Pb平均质量分数分别高于研究区背景值 20.30%、93.10%、57.47%;重金属向下层迁移作用不显著,主要在表层富集,且从土壤进入食物链风险加大;土壤重金属间均显著正相关,Zn、Cu相关性最高,Cr、Cd、Pb间相关性较弱.Cd变异性在第一主成分中较大,高值区主要分布于水泥厂附近,确定"三废"、农田施肥、交通运输等人为活动为第一主成分.提出针对优先保护类和安全利用类等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对策.

    风险管控重金属污染防治策略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