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化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化学
环境化学

江桂斌

月刊

0254-6108

hjhx@rcees.ac.cn

010-62923569

100085

北京海淀区双清路18号(北京2871信箱)

环境化学/Journal Environmental Chemi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环境化学》(双月刊)是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性刊物,中文核心期刊。自1982年创刊以来,为推动我国环境化学学科的发展,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迄今为止,《环境化学》是我国环境化学学科的惟一科技期刊。 《环境化学》主要刊登报道我国环境化学领域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和技术成果以及国外环境化学研究趋势。范围涉及大气、水体、土壤、生态、工程技术和环境与健康等各个层面,包括大气、水和土壤的环境化学、环境分析化学、污染生态化学、环境与健康、污染控制和绿色化学等方面。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去除进展

    刘煦杨田雷秋霞钱霖...
    2517-2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是指碳链上的氢原子被部分或者全部取代为氟原子的一类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因具有优异的疏水性、疏油性、抗污性及化学稳定性,被广泛运用于化工、服装家具、食品包装和日常用品等行业中.PFAS作为一种持久性有机物,会使人体免疫系统受损、甲状腺激素分泌紊乱甚至是引发癌症,而且PFAS性质稳定可长距离迁移,具有难降解性和生物蓄积性,是目前最受关注的新污染物之一,因此探索高效、节能的PFAS的去除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环境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在全氟和多氟类化合物的降解中,主要利用了强氧化性物种(SO4·-、·OH和h+)或强还原性物种(eaq-)对PFAS进行进攻从而进一步实现裂解矿化.本文综述了高级氧化法、高级还原法和微生物降解法这三种方法的技术特点,去除效果,反应途径和去除机理,并分析各方法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对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的去除新方法和发展前景提出展望.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去除途径高级氧化法高级还原法微生物降解

    水中N-亚硝胺的污染状况、来源及风险

    伍观保陈文文赵文玉许立巍...
    2539-2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N-亚硝胺类化合物是一类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高毒性和强致癌性的有机污染物,是世界公认的除黄曲霉素、二噁英之外的第三大致癌物.N-亚硝胺水溶性强,广泛存在于环境水体(地表水、地下水)和饮用水当中.局部地区(特别是城市地区)环境水体及饮用水中的高浓度亚硝胺已对人体和生态健康构成较大威胁.除工业、农业和生活的一次排放外,前体物存在情况下的二次生成也是水体中亚硝胺持续存在的关键原因,某些情况下可能比一次来源更为重要.本文综述了环境水体及饮用水中N-亚硝胺的污染水平、组成和空间分布,给出水体中亚硝胺污染的重点化合物和重点区域;总结了导致亚硝胺二次生成的重要前体物,并归纳了N-亚硝胺在环境水体及饮用水系统中的一次来源及二次生成的机理过程,探索降低水体中亚硝胺污染的可行措施,为保障饮水安全和生态健康提供关键支撑.

    环境水体饮用水N-亚硝胺前体物一次排放二次生成

    典型新污染物在我国垃圾填埋渗滤液中的赋存、迁移与去除

    李学健漆丹张成申秀芳...
    2555-2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污染物由于具有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征,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其环境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垃圾填埋渗滤液陆续检出各种新污染物,使其逐渐成为新污染物不容忽视的源.本文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药物及个人护理品、抗生素抗性基因、内分泌干扰物、全氟化合物、微塑料为主的典型新污染物在我国垃圾填埋渗滤液中的赋存特征,探讨了影响其赋存水平的因素,分析了其在地表水、土壤、地下水等周边环境介质的迁移行为,比较了渗滤液处理工艺对新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总体上,我国垃圾填埋渗滤液中新污染物赋存浓度范围跨度较大,且主要研究集中在东部发达区域,东北和西北欠发达地区研究较少.填埋场年龄、渗滤液理化性质、自然条件等因素均会影响其赋存特征,但是具体影响机制缺乏深入阐释.垃圾填埋渗滤液中新污染物通过排放、渗透等方式可以迁移到周边土壤与地表水和地下水中,但是大气迁移鲜有研究.现有渗滤液处理工艺(生物+膜处理)可有效去除多数新污染物,但是转化规律及去除机制仍不明晰.最后,本文对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新污染物未来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填埋场新污染物的环境管理提供科技支持.

    垃圾填埋渗滤液新污染物赋存迁移去除

    典型炼油工业区及周边环境介质中苯系物健康风险评估

    师瑞王理明邵瑞华蔡亚岐...
    2571-2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考察了2021-2022年间典型炼油工业及周边区域大气和土壤样品中8种苯系物(BTEXs)(苯、甲苯、乙苯、对+间二甲苯、邻二甲苯、苯乙烯和异丙苯)的污染水平,进一步明确了炼油工业BTEXs污染特性、人体主要暴露途径,并进一步评估其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炼油区大气和土壤样品中8种BTEX的平均浓度分别为49.2 μg·m-3和578.3 g·g-1,其中冶炼区和产品储存区BTEXs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原油储存区、办公区和周边居民区.呼吸吸入BTEXs暴露量比口服摄入高约一个数量级,表明BTEXs主要暴露途径为呼吸暴露.非致癌风险结果表明,炼油工业区BTEXs的非致癌风险值均小于安全水平(HI<1),说明不存在非致癌风险.另外,致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乙苯无明显致癌风险,可以忽略不计.苯的致癌风险均超过10-4,表明具有较高的致癌风险,需要引起一定的关注.

    苯系物(BTEXs)炼油工业环境介质健康风险

    阿特拉津对斑马鱼的综合内分泌干扰效应

    章诗涵杨方星
    2581-2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特拉津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同时也是一种内分泌干扰物,在环境水体中被频繁检出,然而目前还缺乏有关阿特拉津对鱼类内分泌干扰效应的全面了解.本文研究了环境相关浓度暴露下阿特拉津对斑马鱼幼鱼不同内分泌激素系统中22种激素的影响,并在激素水平、内分泌激素系统水平、综合内分泌干扰指数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阿特拉津暴露能够引起斑马鱼体内11-脱氧皮质醇(11DF)、皮质酮(COR)、醛固酮(ALDO)、雌酮(E1)、雌二醇(E2)、雄烯二酮(AD)、睾酮(T)、雄酮(ADT)、褪黑素(MT)、甲状腺素(T4)、前列腺素D2(PGD2)、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1α(PGF1α)、血栓素B2(TXB2)的含量升高,和导致孕酮(P)、孕烯醇酮(PREG)、17α羟基孕酮(OHP)的含量降低.在3个暴露浓度(1、10、100 μg·L-1)中,低浓度的阿特拉津对斑马鱼性激素系统、甲状腺激素系统、松果体激素系统和内分泌细胞激素系统的干扰作用更加明显,同时也具有更强的综合内分泌干扰效应.

    阿特拉津激素综合内分泌干扰环境相关浓度斑马鱼

    南极长城站周边土壤、潮间带沉积物和企鹅粪土沉积层中人工合成麝香的分布及生态风险

    吕建霞华艺王司麟王晨...
    2589-2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合成麝香(Synthetic musks,SMs)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并且其挥发性强,能够通过大气传输到达偏远地区.本文测定了中国南极长城站沉积物、土壤和企鹅粪便中四种SMs的含量,并分析了其生态风险.佳乐麝香(Galaxolide,HHCB)和吐纳麝香(Tonalide,AHTN)是样品中的主要SMs,二甲苯麝香(Musk xylene,MX)和酮麝香(Musk ketone,MK)未在样品中检出.有87.50%的样品检出HHCB,含量为ND-18.35 ng·g-1 dw(干重),平均值为4.56 ng·g-1dw;有81.25%的样品中检出AHTN,含量为ND-21.47 ng·g-1dw,平均值为6.41 ng·g-1 dw.企鹅岛山顶的粪土样品中SMs含量最高,说明SMs可能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并通过排泄物排出.南极长城站污水口和俄国站垃圾处理厂的两个点位也含有较高含量的SMs,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人类的活动引入的SMs的污染.有研究表明AHTN比HHCB更容易通过大气进行远距离传输,而在本研究中,分析HHCB和AHTN的含量比发现,大部分样品中AHTN含量都高于HHCB,说明大气沉降是南极地区SMs的主要来源.而长城站污水口和俄国垃圾处理厂两个点位HHCB的含量高于AHTN,进一步说明这两个点位SMs主要来源于科考人员的活动.对沉积物进行风险评估,检出的两种SMs的风险熵值均小于0.1,表明从理论上来说这两种污染物不会对南极生态环境造成显著影响.

    人工合成麝香南极大气传输风险评估

    适配体传感器在抗生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李晓倩常洋洋张强刘猛...
    2598-26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生素滥用导致的污染以及耐药菌的出现已成为全球性严重问题,对其进行快速、灵敏、即时检测在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传统的检测方法,耗时长且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不能满足上述检测要求.近年来,生物传感器作为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抗生素检测.其中,以适配体作为分子识别元件的生物传感方法由于具有稳定性高、特异性强、信号传导多样化等优势,而备受关注.本文系统综述了现有抗生素适配体体外筛选的最新进展,并综述了基于比色、光学、电化学等信号转换模式的适配体传感器,最后对其未来在小分子污染物检测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抗生素检测适配体体外筛选适配体传感器生物传感

    TiO2-ZnO复合光催化剂制备与改性研究进展

    马沼雁季琳王俊斐任媛媛...
    2616-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催化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处理技术,在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二氧化钛(TiO2)是一种典型的光催化材料,与氧化锌(ZnO)复合后可以克服单一 TiO2材料电子-空穴复合率高、可见光利用率低等缺点.本文介绍了 TiO2-ZnO光催化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机理,重点系统综述了 TiO2-ZnO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进一步改性的研究,最后对未来TiO2-ZnO光催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二氧化钛氧化锌光催化制备改性

    锰钴铈复合氧化物催化氧化NO性能研究

    班云飞朱燕群唐海荣孙雨霖...
    2631-2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柠檬酸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系列MnCoCeOx催化剂,用于催化烟气中残留氧气氧化NO.XRD、BET、XPS、NH3-TPD和H2-TPR等表征结果表明Mn2.5Co1.5Ce1Ox催化剂比表面积、孔容更大,具有更多的表面高价态Mn3+、Mn4+、Co3+物种,丰富的表面酸性位点以及更强的低温氧化还原能力,有利于NO的催化氧化.Mn2.5Co1.5Ce1Ox催化剂能在200-350 ℃的宽温度范围内保持60%以上的NO氧化效率,并且在260℃下达到最大值83.9%,为催化烟气中残留氧气氧化NO提供了新思路.

    MnCoCeOx复合氧化物催化氧化NO酸性位

    尘螨过敏原Der p 2线性表位肽及其硝基化产物与IgE结合能力

    李志琪杨方星
    2640-2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许多过敏原可以介导I型超敏反应,通过与IgE特异性结合,引起过敏症状.过敏原与细胞表面的特异性IgE结合的部分叫做表位,其与IgE的结合能力可以表征过敏原致敏性的强弱.Derp2是一种重要的屋尘螨过敏原,其线性表位中含有的酪氨酸可被空气中的NO2和O3硝基化,从而影响线性表位与IgE的结合能力.本实验研究了 Derp 2的线性表位及其硝基化产物与IgE的结合能力.研究发现,Derp2的两条表位多肽可以有效地结合IgE,硝基化表位多肽的IgE结合能力显著高于未硝基化的表位多肽,且不同位点的硝基化对于IgE结合能力的增强程度也不同.结果表明,硝基化能够位点特异性地增强Derp2的致敏性.

    Derp2线性表位硝基化位点特异性IgE致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