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朱琦琦

双月刊

1006-2009

HJJS@chinajournal.net.cn

025-83701931

210013

南京市虎踞路175号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Journal The Administration and Technique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89年创刊,1995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逢双月25日出版,以从事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监理和环境科研、环境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干部,教师及其他环境科技工作者为服务对象,从多角度向读者介绍国内外环境保护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动态、新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关于构建新时期江苏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思考

    张皓刘留赵亚芳田玉根...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系统梳理了农村环境监测工作现状,分析了江苏省农村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监测网络不完善、技术体系不完备、体制机制不健全、基础能力待加强、信息化水平须提升等方面.立足管理视角,以客观反映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有效服务和支撑农业农村环境监管为重点,从业务、责任、技术、保障4个方面提出了新时期江苏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建设思路.

    农业农村治理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乡村振兴江苏省

    启事

    5页

    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现状、实践及展望

    杨博杨思雨王思齐
    6-1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国内外现行和正在研制的碳中和相关标准进行梳理和归纳,结合碳中和实现路径中标准的运用实践,探究我国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现状.指出我国的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存在着顶层设计和统筹机制不完善、政策与标准发展不协调、技术研发与标准结合不紧密等问题,提出了强化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构建标准实施和监管体系、加快制定急需技术标准、建设绿色产品认证制度、构建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以及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标准化工作建议.

    碳中和标准体系碳排放温室气体

    太湖流域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现状与前景研究

    姚亦舟秦伯强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了太湖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现状、调查方法、治理技术及过往的环境管理经验,指出近年来的治污工作虽然有效控制了城镇点源污染,但对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乡村地区面源污染的治理效果仍然不佳.基于太湖流域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在技术层面已经形成的以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净化乡村生活污水、以径流截污工程治理暴雨径流污染、以源头减排和污染截留技术治理农业生产污染的系统化体系,提出了将面源污染治理与农村产业优化、基建升级、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湿地推广等目标相结合,在多要素协同/权衡的思路下加强环境治理技术与政治经济领域融合等研究展望.

    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环境管理太湖流域

    基于PMF模型的矿区土壤重金属来源解析

    李雨晨郑刘根陈星陈永春...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在某矿区采集农田土壤和菠菜样品,分析其中重金属含量,基于相关性分析和PMF模型对该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Cd、As、Zn、Cr和Cu元素明显富集,分别是当地土壤背景值的5.7倍、4.4倍、2.4倍、1.5倍和1.3倍;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内Cu、Zn、As、Cd元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能具有同一污染源;PMF模型结果说明,研究区土壤中重金属主要来源分别为工业污染源、自然母质源、交通污染源和农业污染源,其对当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贡献率分别为39.8%、22.8%、21.6%和15.8%.

    重金属土壤PMF模型源解析煤矿

    不同降水年型环境因子对水质的影响

    张楚磊鲁静田耀武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检测2019年和2021年7月—9月颍河源头流域水质,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和冗余分析检验环境因子与水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19年(平水年)流域pH值和EC值较高,而2021年(丰水年)N和P含量较高,这说明强降水可能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而正常降水则更可能出现无机污染.平水年总体水质变化与农业用地面积占比和平均海拔高度相关,两者分别占总解释率的31.1%和18.6%.丰水年总体水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农业用地面积占比和斑块密度,分别占总解释率的26.1%和15.9%.环境因子在平水年和丰水年对总体水质变化的影响分别占总解释率的74.2%和 69.3%.

    水质环境因子平水年丰水年多元逐步线性回归颍河源头流域

    郴州市秋冬季PM2.5污染传输路径与潜在源贡献分析

    李濠肖童觉聂星杨云芸...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应用HYSPLIT、MeteoInfo模型,计算2017-2021年秋冬季抵达郴州地区72 h的后向气流轨迹并进行轨迹聚类、潜在源贡献因子(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CWT)分析,探讨郴州市PM2 5传输特征及污染潜在源分布.结果表明,郴州市秋冬季PM2.5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北偏东方向,以近距离输送为主,频率最高的是从咸宁市通城县经岳阳市平江县、株洲地区的短距离轨迹,其频率为34.17%;WPSCF高值带起源于河南省,经湖北、平江、江西等地区,最终到达郴州.WCWT分析结果得出,PM2.5污染趋势与上述一致,影响范围更宽,影响程度相对较轻.2017-2021年间,郴州地区污染传输通道影响逐年减小,PM2 5浓度平均下降19.7%.

    PM2.5传输路径潜在源贡献后向轨迹聚类分析秋冬季郴州地区

    基于用电数据的潍坊市工业污染源冬奥会管控效果评估

    李政陈建华刘翰青高健...
    37-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潍坊市安装用电监控的工业企业在冬奥会前和会中的生产用电数据及部分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数据,分析企业生产用电量和排放量的变化特征及潜在的相关性,评估管控措施落实状况及减排效果.结果表明:管控期间,潍坊市工业企业用电量相比管控前平均下降57.96%;完全停产类企业用电量下降75%以上,大气污染物(SO2、NOx、烟粉尘)排放量下降100%;限产类企业用电量降幅呈现随管控措施加严而增大的趋势;延迟复产类企业延迟复产率为47.83%~96.00%,用电量下降50.76%.根据管控期间各行业企业的用电量变化状况,判定各企业基本落实了减排要求.可见,企业用电数据在一定情况下,可以替代或辅助工业企业排放数据,反映企业管控措施落实状况及减排效果.

    工业污染源用电量数据管控效果评估K-means聚类算法北京冬奥会期间潍坊

    2001-2021年黑龙江省森林植被生态质量变化分析

    吴霞潘雪公衍铎国世友...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统计分析及空间插值等方法,使用气象和遥感数据,分析2001-2021年黑龙江省林区主要植被生长季的气候条件及植被生态质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1-2021年黑龙江省林区生长季降水量、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分别呈增加、增加和减少趋势.在水分、热量整体逐步增加的背景下,气候条件有利于改善植被生态质量.2021年生长季大部分林区植被生态质量为优和良等级;与多年平均比较,85%以上的林区呈偏好趋势,尤其是中部、东南部部分林区呈很好趋势.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平均每10 a增大4.3,99%以上的林区呈提高趋势,特别是北部、东南部及中部部分林区改善明显.

    森林植被生态质量气候条件黑龙江省

    单颗粒本地排放源谱在上海新冠感染防控期间的监测应用

    杨帆杨奕苧徐建平李梅...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单颗粒飞行时间质谱分析上海市2022年3月—5月新冠感染防控期间大气颗粒物来源,重点关注移动排放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对防控期间、春节期间和防控前正常生产生活期间的监测结果做比对分析.结果表明,防控期间细颗粒物质量浓度较春节期间和正常生产生活时段下降了 23.3%;受防控减排措施影响明显的移动源、扬尘、燃煤和工业工艺源排放的细颗粒物质量浓度相较另外两个时段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细颗粒物本地排放源谱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法新冠感染防控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