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朱琦琦

双月刊

1006-2009

HJJS@chinajournal.net.cn

025-83701931

210013

南京市虎踞路175号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Journal The Administration and Technique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89年创刊,1995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逢双月25日出版,以从事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监理和环境科研、环境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干部,教师及其他环境科技工作者为服务对象,从多角度向读者介绍国内外环境保护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动态、新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环境因子的全球主要陆地土壤δ15N分布图绘制

    单阳王霞昝麒麟赖晓明...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全球812个样点的土壤δ15N与气象、土壤、地形和植被等环境因子数据集,通过随机森林回归算法构建土壤δ15N与环境因子关系的总集和分集模型,对比精度识别最优模型.根据最优模型和环境因子数据,绘制空间分辨率为0.25°的全球主要陆地自然生态系统土壤δ15N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总集模型精度为RMSE=1.63‰,R2=0.61;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分类的分集模型精度最高,为最优模型,平均精度为RMSE=1.19%c,R2=0.69;全球主要陆地自然生态系统土壤δ15N平均值为4.88‰,变化范围为-0.49‰~12.29‰,标准差为1.74‰.

    δ15N氮循环环境因子随机森林回归土壤

    纳米铂-石墨烯修饰电极测定氧氟沙星

    冯丽敏薛强李文博许伟伟...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多电位阶跃法将铂纳米颗粒(PtNPs)沉积于石墨烯(Gr)修饰的玻碳电极(GCE)表面,制备PtNPs/Gr/GCE修饰电极,用于测定氧氟沙星(OFL),并考察OFL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通过优化试验条件,方法分别在0.75 µmol/L~50 µmol/L 和 75 µmol/L~250 µmol/L 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 0.02 μmol/L.将 PtNPs/Gr/GCE 修饰电极用于实际自来水和地下水样品测定,结果均为未检出,加标回收率为95.3%~102%,RSD为1.0%~2.8%.

    氧氟沙星铂纳米颗粒石墨烯差分脉冲伏安法修饰电极水质

    启事

    57页

    基于同位素和水化学的山区饮用水安全风险识别

    范丽丽王宗志沙海飞杜慧华...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安徽岳西潜水流域为研究区,采集地表、地下、温泉水样,测定水源水质并分析引发健康问题的主要超标因子硝酸盐,利用同位素(N、H、O)和水化学方法解析研究区硝酸盐来源与转化过程,并采用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SIAR)定量分析各来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化肥对硝酸盐贡献最大(占总量的68.7%),其次是大气降水(15.1%),畜禽粪便和污水的贡献率稍低(9.6%),土壤有机氮的贡献率最低(6.6%).结合水化学与同位素示踪手段,精确溯源流域硝酸盐污染主要来源于化肥.

    同位素硝酸盐水化学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山区饮用水

    铬高温转化同位素比值质谱法测定氢稳定同位素

    傅慧敏周益奇王巧环孟龄...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铬高温发生化学反应,减少氢同位素分馏效应,确保氢元素尽可能转化为氢气,从而获得准确的氢同位素比值.把原方法的填充材料替换成铬粒和刚玉球(新方法),同时测定3种固体和3种水的氢稳定同位素标准品获得较好的线性(R2=0.999 5),使得固体样品的氢同位素测量结果可直接与国际公认的水标准物VSMOW-SLAP标度相关联.用原方法和新方法测定含有杂质元素的化学品、头发和茶叶样品,结果有差异,测定不含杂质元素的聚乙烯,准确度均较高.

    氢稳定同位素同位素比值质谱法高温转化水质

    基于CA-Markov模型的东川区生态网络构建

    黄杰黄义忠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昆明市东川区为研究区,利用CA-Markov模型预测东川区2030年土地利用格局,用InVEST模型评估其生态环境质量,发现2020-2030年间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较小,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草地和耕地为主,生态环境质量等级呈中部低、东西部高分布.结合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识别生态源地,利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CR)构建东川区时序生态网络,通过对比发现2010-2030年间东川区生态网络结构变化明显.综合网络闭合指数、网络连接度指数及网络连通率对生态网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东川区生态网络复杂程度提高,生物迁徙和能量流动限制程度降低,在未来发展中应持续进行生态保护与修复.

    生态网络CA-Markov模型土地利用格局生态环境质量东川区

    西安南郊地区冬季VOCs反应活性及健康风险评价

    祝颖宋珊珊刘焕武陈一龙...
    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于2020年12月—2021年2月监测西安市南郊地区55种VOCs组分,采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系数法和气溶胶生成系数法分别计算VOCs中的O3及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潜势,并做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VOCs监测结果为烷烃类>芳香烃类>醛酮类>烯烃类>炔烃类.综合考虑物种反应活性,对/间二甲苯、乙烯和己醛是对O3生成贡献最大的3种组分,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贡献率的前三分别为对/间二甲苯、甲苯和乙苯.优先控制芳香烃类、醛酮类和烯烃类化合物的排放是改善西安市冬季O3污染的关键,苯和乙苯对人体存在可能的致癌风险,未来应加强防控.

    VOCsO3生成潜势二次有机气溶胶健康风险评价西安市

    长兴湖水华期间水污染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黎标谭菊郭晶黄刚...
    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长兴湖水华期水污染现状及成因,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水质状况和底泥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兴湖水体中总氮(TN)和总磷(TP)均值分别为1.49 mg/L和0.24mg/L,单因子污染指数分别为1.49和0.24,分属地表水质量Ⅳ类和劣Ⅴ类水质;内梅罗污染指数显示TN、TP分别达到1.59、1.58,均评价为差;综合污染指数表明水体整体处于中度污染水平,主要污染源为长兴湖相连水域(工业园沟渠)及渭川河中的N、P.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是长兴湖藻类生长的限制因素,TN主要源自外源污染,TP与湖内表层底泥磷营养盐释放相关.

    水质底泥污染来源分析蓝藻水华长兴湖

    上海市秋季一次典型颗粒物污染过程特征及成因分析

    张嘉伟王东方林子杰
    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上海市2020年10月的一次典型颗粒物污染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轻型无人机在上海崇明东滩进行PM2.5的垂直观测,结合周边大气超级站监测数据及多模型模拟等对污染期间颗粒物的垂直分布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2日11:00 200 m高度以下PM2.5浓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200 m~400 m高度PM2.5浓度反而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上升,与400 m处海洋气团的稀释作用减弱且受到周边邻近区域污染排放的影响有关;硝酸盐是颗粒物的首要贡献组分,占比达44.4%;夜间相对湿度高达95%,颗粒物含水量增长且与硝酸盐增速呈高度正相关关系(R=0.928),丰富的水汽含量极大促进了 NO2经非均相反应进入颗粒态;二次转化源、生物质燃烧、燃煤源等对二次颗粒物污染起决定作用.

    颗粒物硝酸盐污染过程垂直分布轻型无人机上海市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24年总索引第36卷(第1-6期,总第199-204期)

    后插1-后插3,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