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监控与预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监控与预警
环境监控与预警

张宁红

双月刊

1674-6732

hjjkyyj@163.com

025-86575218

210036

南京市凤凰西街241号

环境监控与预警/Journ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Forewarning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走马塘江边枢纽鱼道监测与过鱼效率初探

    庄犁詹龙飞陈圣张圆圆...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鱼道是保障鱼类洄游通道,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设施.利用视频识别与水下声学监测技术,对走马塘江边枢纽鱼道的过鱼效果进行了连续监测.结果表明,走马塘鱼道的综合过鱼效率约为206尾/h,共观测到6种鱼类,包括(餐)(Hemiculter leucisculus)、鲫(Carassius auratus)、鳊(Parabramis pekinensis)、鲤(Cyprinus carpio)、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在2022年5-8月,走马塘鱼道过鱼效率不断升高;鱼道过鱼行为大部分发生在日间,特别是11:00-14:00为鱼类通过的高峰时段.走马塘鱼道狭缝流速显著影响鱼道过鱼效率,在流速接近0 m/s,-0.75~-0.5 m/s和0.5~0.75 m/s时,鱼道的过鱼效率较高,说明适度的流速能有效促进鱼类通过鱼道.

    鱼道过鱼效率流速视频水下声学走马塘江边枢纽

    湖泊湿地鸟类多样性及鸟类智慧监测技术研究——以长荡湖和滆湖湿地为例

    杨祎凡周崴陈忠媛黄文婷...
    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长荡湖和滆湖两湖湿地鸟类多样性状况,比较传统监测和智慧监测2种方法在小尺度鸟类调查上的差异.于2023年1-12月,采用传统监测方法(样线法、样点法)对长荡湖和滆湖2个湿地公园进行调查,采用智慧监测方法对长荡湖柚山村和滆湖塔下2个片区进行调查.全年共记录到鸟类156种,隶属于16目51科,其中长荡湖152种,滆湖103种.空间上,长荡湖湿地的鸟类多样性均高于滆湖,香农-维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辛普森(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马格列夫(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高于后者.滆湖皮耶罗(Pielou)均匀度指数低于长荡湖.季节分布上,秋季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Margalef指数均处于最高水平.比较同时段、同片区2种监测方法,结果发现,物种数上,2种方法大致相当,智慧监测发现的国家级重要保护鸟类物种数高于传统方法;个体数和Simpson指数上,智慧监测明显高于传统监测;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上,智慧监测低于传统监测.基于上述结果,探讨了两湖湿地鸟类特征的影响因素,并针对鸟类监测方法的更新和栖息地保护提出了建议.

    鸟类多样性样线法样点法智慧监测湖泊湿地长荡湖漏湖

    宿迁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春季鸟类多样性研究及智能声纹监测方法应用

    任诗超马士胜张悦纪轩禹...
    7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宿迁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春季鸟类状况,于2024年3-5月,采用样线法、声纹监测法对公园内春季鸟类多样性进行连续调查,共布设8个声纹监测点位及8条样线,采用香农-维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皮耶罗(Pielou)均匀度指数进行多样性分析,利用深度学习模型对收集到的鸟类鸣声进行物种自动识别.春季共记录到鸟类133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1种.居留型方面,留鸟43种,旅鸟30种,夏候鸟44种,冬候鸟16种.样线法调查到鸟类87种,累计1 452只,声纹监测到鸟类119种.样线调查法结果表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3.553,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796,鸟类多样性丰富,但受生境类型及人为干扰影响较大.同时根据声纹监测法可24 h连续性监测的特点,分析了杜鹃科和鸱鸮科典型鸟类的日活动节律.通过对比人工调查与声纹监测,发现智能声纹监测在时间、空间、物种数、监测频次、夜间活动和难以目测观察到的鸟类等多尺度上都展现出较强的优势,在鸟类多样性监测与保护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鸟类多样性智能声纹监测日活动节律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

    江苏南部重要湿地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与鸟类多样性的相关性

    钱诗晨张涵博刘茂松张晴晴...
    8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鸟类物种多样性特征与不同空间范围的土地利用状况的关联度,可以更好地揭示土地利用方式与鸟类丰富度的关系.将鸟类实地调查数据与遥感影像所获土地利用数据结合,探讨与鸟类群落特征关联度较高的景观尺度.于2022-2023年在江苏南部12处湿地保护地确定样线并采集数据.分样线统计各生活型鸟类的物种丰富度,并沿调查样线创建0.8~8 km(间隔0.8 km)的缓冲区提取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多元线性模型对鸟类物种丰富度与缓冲区地类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地鸟类总个体数季节差异显著,物种丰富度反之;共现于12个自然保护地的物种达31种,分布于丘陵山地或紧邻丘陵山地的保护地单独出现的鸟类较多,长江湿地、平原河网湿地、环太湖湿地单独出现的物种数总体较少.(2)多元线性拟合模型在3.2~8 km内,模型解释率相对较高.未添加交互项时,土地利用特征与鸟类总体、猛禽、攀禽、鸣禽、陆禽、涉禽和游禽物种丰富度的较大关联尺度分别为5.6,5.6,8.0,1.6,7.2,3.2和6.4km,添加交互项后,依次为6.4,8.0,8.0,0.8,6.4,7.2,5.6km,地类间交互作用对鸟类物种丰富度影响显著,湿地对鸟类物种丰富度具有相对突出的正效应.不同生活型鸟类物种丰富度对土地利用结构关联度最大的空间尺度存在一定差异.

    物种丰富度关联尺度土地利用方式交互作用鸟类多样性

    江苏南通近岸海域伪虎鲸的出现与观测

    信誉张再峰刘华军唐勇...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于2022和2023年6月份,在江苏南通海门东灶港码头附近均发现约60头伪虎鲸(Pseudorca crassidens)活动,现场发现至少8对母子鲸,伪虎鲸在此活动时间约4个月,此地是中国近岸海域少有的大型鲸豚类重要栖息地,具有非常重要的保护价值.现通过连续2年(2022-2023年)的监测记录,初步发现伪虎鲸群集几十头的大群活动,可能是追随洄游产卵的鱼类而来.伪虎鲸频现南通近岸海域的原因包括:海门东灶港航道足够的水深、周边海域生态环境优良、人为干扰较小、水生生物资源较丰富等.目前该伪虎鲸种群也面临一定风险,2023年已发现有2头搁浅死亡的伪虎鲸,建议对该区域伪虎鲸种群及其栖息地进行更深入的监测研究,采取更加有效的保护措施.

    南通市近岸海域伪虎鲸监测

    长江口鳗苗定置网多样性调查

    陈昱颖王晓东施金金赵度宾...
    94-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长江十年禁渔工作实施后长江口鳗苗定置网兼捕鱼类种类组成,于2023年2-4月在长江口禁捕区北界外海域(31°42'-31°43'N,122°10'-122°16'E),收集鳗苗定置网内渔获物118网次.共采集到兼捕鱼类5 482尾,隶属25科47属64种.其中,海洋性鱼类26种,河口性鱼类31种,洄游性鱼类5种,淡水性鱼类2种.发育阶段包括从后弯曲期到成鱼期,其中幼鱼最多,占总兼捕鱼类尾数的52.39%,其次是稚鱼,占23.61%.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分析结果表明,优势种为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和拉氏狼牙虾虎鱼(Odontamblyopus lacepedii);重要种为刀鲚(Coilia nasus)、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安氏新银鱼(Neosalanx anderssoni)、莱 氏舌鳎(Cynoglossus lighti)、鲻(Mugil cephalus)、赤鼻棱鳀(Thryssa kammalensis)、陈氏新银鱼(Neosalanx tangkahkeii)、凤鲚(Coilia mystus)、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以上11种鱼类占总兼捕鱼类尾数的84.77%,占总兼捕鱼类重量的87.51%.兼捕鱼类数量2月最高,4月最低,渔获物重量也呈相同趋势.渔获物中兼捕经济鱼类共47种,平均每网44.13尾.采集鳗苗1 363尾,平均每采集1尾鳗苗,兼捕经济鱼类3.82尾.结果表明,鳗苗定置网对非目标兼捕鱼类以及一些经济性鱼类的早期资源存在严重损害.

    长江口鳗苗网兼捕鱼类鳗苗种类组成

    春、秋季灌河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毛成责赵永刚魏爱泓彭模...
    103-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灌河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特征,于2021年5月(春季)和9月(秋季)对灌河口南北两岸的2个潮间带断面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定量调查,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7大类58种,其中环节动物30种,占比51.72%,为优势类群;软体动物12种,占比20.69%;节肢动物10种,占比17.24%;脊索动物和纽形动物各2种,分别占比3.45%;棘皮动物和星虫动物各1种,分别占比1.72%.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种数高于秋季,SEC2断面大型底栖动物种数高于SEC1.优势种分别为持真节虫(Euclymene annandalei)、齿吻沙蚕(Nephtys sp.)、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天津厚蟹(Helice tientsinensis)、中华蜾赢蜚(Corophium sinense)和两用孔纽虫(Amphiporus punctatulus),其中四角蛤蜊在春、秋两季均为优势种.受优势种生活史特性及断面生境差异影响,SEC1断面的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为春季较高,SEC2断面则为秋季较高;春、秋季的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平均值表现为SEC2>SEC1,春季SEC1断面的生物量较高,秋季SEC2生物量较高.优势种的潮带分布呈现亚热带河口湿地特点,高潮带以多毛类动物为主,中低潮带以软体动物为主.2个断面的香农-维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值均为春季>秋季,SEC1的W均值表现为秋季>春季,SEC2的W均值则为春季>秋季;春、秋季H'和W均值均为SEC1>SEC2;灌河口潮间生态环境总体处于轻度污染状态,灌河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总体处于轻度干扰状态.

    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灌河口

    长株潭城市生态绿心生物多样性调查——以陆生维管植物为例

    康晓宇冯达李婷婷谭菊...
    110-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决定因素,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以长株潭绿心区域陆生维管植物生物多样性调查数据为基础,将43个森林样方划分为6种植被类型17个群系,统计了各植被类型和群系物种数量;以重要值(IV)为依据,分析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空间结构和优势度.结果表明,调查的43个森林样方中共记录有乔木种类80种;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是调查样方中占比较大的2种植被型;马尾松、檵木、杨桐、杉木、苦槠、毛竹是样方中的常见种;不同样方树种数量、空间结构和重要值均有较明显的差别,不同群系空间结构有较明显的差别.乔木层树高为3~20 m,其中毛竹林群系树高差别较小,米槠林群系树高差别较大;乔木层胸径为3~40 cm,其中栓皮栎林群系的乔木胸径差别最小,米槠林群系差别最大.

    城市绿心陆生维管植物物种生物多样性

    人工湖早期浮游藻类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顾晓丽乔启成余永昌李欣...
    115-123,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人工湖早期浮游藻类及其水体富营养化的潜在风险,于2022年10月30日在紫琅湖湖区设置13个采样点,采用典范对应分析法(CCA)解析了浮游藻类群落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藻类8门33科58属,共73种.其中硅藻门和绿藻门种数最多,分别为25和26种.以细胞密度论,蓝藻门,隐藻门和绿藻门占优势,其细胞密度分别为7.7×10 5~6.7×10 6,1.7×10 5~3.7×10 6,0.5×10 5~3.2×10 6 cells/L;而以生物量论,隐藻门和硅藻门占优势,其生物量分别为0.92~5.52,0.42~1.39 mg/L.以蓝藻门的平裂藻(Merismopedia sp.)和细鞘丝藻(Leptolyngbya sp.),硅藻门的直链藻(Melosira sp.),绿藻门的空星藻(Coelastrum sp.),隐藻门的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和隐藻(Cryptomonas sp.)为优势种.不同采样点之间群落组成,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浊度(NTU)、总有机碳(TOC)、溶解氧(DO)和pH值是影响浮游藻类分布特征的显著环境因子.

    人工湖浮游藻类群落特征环境因子典范对应分析

    济西国家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响应

    王帅帅相华朱中竹商书芹...
    124-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人工城市湿地浮游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及水质因子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于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对济西国家湿地逐月进行浮游植物和水质调查,通过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与水质因子的响应关系,并分别用浮游植物密度、生物多样性指数对水体进行水华程度及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共发现浮游植物8门166种(属),绿藻门和蓝藻门在物种组成和密度组成占优势地位,浮游植物物种数和密度在夏、秋两季较高,冬季明显变小,生态保育区物种数和密度最高.香农-维纳(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和皮耶罗(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在夏季达到最大值,冬季为最小值,科普宣教区最高,生态恢复区最低.总磷、水温、氨氮和电导率对济西国家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影响显著.研究表明,济西国家湿地水体属于轻度水华,轻度污染状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差异明显.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水质响应典范对应分析济西国家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