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生态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Journal Environmental Ecology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空基遥感植被监测概述

    高吉喜申文明张玉环李静...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空基遥感(高塔平台或高处建筑物搭载多种监测仪器)具有时空分辨率高、不受天气状况影响的优势,可作为连接地面观测网络与卫星遥感影像的"桥梁",解决二者时间、空间不匹配的问题.本研究探讨了空基高光谱遥感在植被监测方面的可行性和优势,并以通辽空基遥感观测站监测结果为基础,给出空基遥感基本植被参数反演结果实例,说明空基遥感在植被监测方面的可行性,并对空基遥感的方向和挑战进行了分析.空基遥感在小范围精细化动态监测和植被异常快速发现方面具有优势,但是由于固定站点观测的观测距离有限,空基站点选择方面需要根据观测目的和研究区域情况综合考虑.同时,通过空基高时空分辨率和卫星的全区域监测相结合,可实现优势互补,有效弥补当前单一卫星遥感监测时效性不足、精度不够等短板.

    生态系统空基遥感高光谱遥感植被监测

    耕地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富集与风化淋溶特征分析——以杭州市为例

    俞伯汀管敏琳王其春孔海民...
    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杭州市 1∶25 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采集的 4 162 件表层(0~20 cm)土壤样品与 1 038 件深层(20~150 cm)土壤样品,以及杭州市县级耕地范围内 1∶5万土地质量地质调查采集的 25 561 件表层(0~20 cm)土壤样品,所获得的约 80 万条地球化学参数,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开展杭州市耕地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富集与风化淋溶特征研究,探讨各项耕地土壤地球化学元素组合特征所反映的地质意义.结果表明,杭州市土壤溴(Br)、汞(Hg)、镉(Cd)、硒(Se)、硫(S)、氮(N)等元素富集系数(Pi 值)为 2~3,处于中富集水平,而总碳(TC)、有机碳(Org.C)等元素为强富集水平.杭州市土壤风化淋溶系数(ba值)均值为 0.37,极大值为 1.39,极小值为 0.15,变异系数为 0.39,属弱-中等变异程度,揭示土壤中各元素在区域分布上相对较为均匀,土壤风化淋溶系数(ba值)高值区主要分布于萧山-临平一带平原区,低值区主要分布于富阳-桐庐-建德-淳安一带的低山丘陵区,总体与区内的母岩母质类型、地形地貌及人类耕种条件相关,反映为平原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区和碳酸岩地层区土壤风化淋溶系数(ba值)较高,风化淋溶程度较弱,而低山丘陵区碎屑岩地层区风化淋溶系数(ba值)较低,风化淋溶程度较强,旱地耕作区低于水田耕作区的特点.

    耕地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富集风化淋溶特征杭州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上海市松江区复合生态系统承载力动态分析

    游广永刘冬林乃峰顾羊羊...
    17-2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利用"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框架构建了上海市松江区复合生态系统承载力评估模型.综合考虑数据权威性、代表性、连续性,本研究共选取 59 项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对各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利用标准化处理、去趋势处理、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该区域生态压力、生态弹力、系统响应等方面相对变化趋势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2016-2022 年,松江区生态压力呈缓解态势,主要原因是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减小、人口增速趋缓、人均资源消费稳定;2)松江区系统状态/生态弹力呈增强态势,主要原因是区域生态资源、环境治理、经济发展状态不断改善和增强;3)松江区复合生态系统承载力持续增强,主要原因是生态弹力不断增强,系统响应表现为环境质量不断改善;4)相关分析表明,系统响应(环境质量)和生态压力呈负相关关系,说明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当前最有效的方法是减缓生态压力,提高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可能产生相对滞后的环境效益.

    层次分析法复合生态系统承载力生态压力生态响应

    陕北府谷县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及其耦合特征分析

    王友凤
    2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半干旱生态脆弱区的景观生态风险演变规律,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府谷县为例,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划分"三生空间",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府谷县 20a间的景观生态风险演变规律及耦合协调特征.结果如下:1)2000-2020 年,府谷县三生空间面积变化趋势明显,草地生态空间始终为优势类型,占比约 60%;2)景观生态风险呈"中心低、外围高"的特点,整体为中等生态风险等级;3)空间自相关中Moran's I指数大于 0.7 且持续上升,表明存在较强空间的正相关和聚集特征;4)府谷县"三生空间"的景观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整体以高度和中度协调区域为主,虽协调区域增大但中度及严重失调区域仍然存在.研究结果表明景观类型转变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府谷县景观生态风险演变及三生空间的耦合协调性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府谷县需要加强城市聚集区的协调治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实施严格的环保政策等措施.在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

    半干旱生态区三生空间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空间自相关耦合协调度

    基于SRP理论框架的山东省生态脆弱性评价

    尹建光崔相宇郭本祥黄宪玲...
    3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针对黄河下游山东省的生态脆弱性问题开展研究,以敏感性-恢复力-压力度(SRP)概念模型为框架构建了包含16 个指标的山东省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开展高空间分辨的区域生态脆弱性评价,并采用区间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权重赋值以体现决策者不确定性.结果表明:1)影响山东省生态脆弱性指数程度的要素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生态压力度、生态恢复力、生态敏感性;2)山东省的生态脆弱性空间分布上呈现中部及沿海高、西南低的态势;生态脆弱性以微度脆弱为主,约占全省总面积的 66%;3)山东省 16 个市区中,济南、淄博、青岛的重度和极度脆弱区较多,尤其是青岛市极度脆弱区面积比例最高,约为 5%,相比之下西部的聊城和德州市生态脆弱性程度低,其微度脆弱区面积比例最高;4)从生态脆弱性空间格局看,山东省生态脆弱性在空间上正相关,且呈现显著的高值聚集和低值聚集现象.本研究结果可为黄河经济带下游开展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生态脆弱性SRP模型区间层次分析法空间自相关性地理信息系统

    《环境生态学》杂志征订启事

    44页

    基于"三水"统筹的宿州市浍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方案

    陈凝吴楠王晓辉程鹏...
    4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三水"统筹为技术框架,从宿州市浍河流域整体出发,开展了水环境、水生态和水资源的本底调查,对不同年份不同水期水生态环境状况的变化趋势以及污染物来源和入河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甄别厘清了浍河流域突出的水生态环境问题和成因,针对性设计了流域近期工业、城镇生活、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以及水风险防范等具体方案和重点工程,为浍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安全保障提供基础支撑.

    "三水"统筹宿州市浍河流域污染源水生态环境保护方案

    分水江流域秋季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分析

    刘玉飞葛丹施银燕蓝春燕...
    55-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分水江流域秋季浮游动物分布特征,于 2021 年 10 月在分水江流域设置 35 个采样点,分别为分水江上游、分水江干流和分水江支流.对分水江流域进行浮游动物群落调查,并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分水江流域共检测出浮游动物 4 类 74 种(属),其中原生动物24 种;轮虫种类数量为28 种,枝角类8 种,桡足类14 种;分水江流域浮游动物密度变化在 3.00~492.50 ind./L,生物量变化范围在 0.000 1~40.626 0 mg/L之间;采用浮游动物密度进行聚类分析显示,分水江流域各采样点浮游动物可分为 3 大类群.采样点位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丰富度指数(D)平均值分别为1.83、0.93 和 1.01.根据生物种多样性指数结果对水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分水江流域水环境质量处于轻-中度污染,分水江水库浮游动物特征差异明显,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管理.

    分水江流域浮游动物水质评价

    高原鼠兔对于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影响

    张昱铭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青藏高原上一种小型的穴居哺乳动物.一定数量的高原鼠兔可以对生态系统产生如食物链稳定等积极作用,而过多的数量则会造成消极影响.为探究高原鼠兔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所造成的影响,本研究主要从为高原动物提供住所,作为食物网的关键组成为高原肉食动物提供食物等行为对青藏高原的积极影响,以及数量过度而造成的消极作用 2 个方面来阐述高原鼠兔对于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影响,诠释了高原鼠兔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青藏高原高原鼠兔生态系统

    湖泊沉水植物群落周年动态特征及水环境驱动因子分析——以洱海西沙坪湾为例

    张秋媛左艳洁高登成杨四坤...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沉水植物群落的周年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有助于理解湖泊水生植物生长规律,同时也是现阶段实施沉水植被生态修复工程的基础.本研究通过对洱海沉水植物主要分布湖湾之一的西沙坪湾进行为期近1 年的野外调查,分析了湖湾沉水植物群落的周年动态变化及水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湖湾年内沉水植物生物量呈单峰分布,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分别主导了西沙坪湾上、下半年的群落结构类型.金鱼藻群落 8 月生物量达到最大值,金鱼藻的过度生长导致湖湾群落物种丰富度下降,群落结构趋向于单一化.2)水体透明度和营养盐浓度是驱动湖湾群落结构动态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7-10 月随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等营养盐浓度的升高,湖湾水体透明度下降,金鱼藻种群优势度上升,湖湾7 月底完工的沉水植被恢复工程仍未改变后期金鱼藻占优的格局.建议在夏季对优势种金鱼藻和轮叶黑藻进行适当收割,雨季减少外源负荷输入,以促进底层生物的生长,改善湖湾沉水植被群落结构,并持续跟踪评估沉水植被修复工程的生态效益.

    沉水植物群落结构周年动态环境驱动因子生态修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