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污染与防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污染与防治
环境污染与防治

金均

月刊

1001-3865

hkzzs@163.com

0571-87986875;87998967

310007

杭州市天目山路109号

环境污染与防治/Journ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Control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最早创刊的环境保护专业期刊之一,目前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和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数据库(CSTA)刊源。本刊内容包括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环境监测和分析方法、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环境规划和预测、环保政策法规、环境管理、及企业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学术研究、综述、专论、调查报告和经验介绍等。介绍最新的环境保护设备和仪器,报道国内外环境保护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耐盐植物修复赤泥堆场的酶活性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刘钟森岳晶晶薛海涛赵永超...
    1237-1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开展大田试验,在赤泥堆场中种植3种耐盐植物(柽柳、碱蓬和黑麦草),考察赤泥基质中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特征,并结合赤泥基质理化性质的变化,分析耐盐植物对赤泥堆场基质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柽柳、碱蓬和黑麦草后,赤泥基质pH、全盐量和电导率均有降低,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升高,基质中磷酸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耐盐植物的吸盐能力和根际的分泌作用能够有效改善基质理化性质,缓解基质盐碱化程度,从而提高基质酶活性。其中,碱蓬对拜耳法赤泥的适应性优于黑麦草和柽柳,而柽柳对烧结法赤泥的适应性优于碱蓬和黑麦草。植物类型及赤泥种类均会影响基质酶活性,且植物类型对酶活性的影响大于赤泥种类。酶活性与基础理化指标有着密切关系,其中pH、电导率是影响酶活性的关键影响因子。

    植物赤泥堆场修复酶活性影响因子

    赤霉素强化不同微藻处理技术对养猪废水中抗生素的去除效果研究

    刘劲松谷得明徐俊许之扬...
    1245-1250,1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赤霉素(GAs)强化4种微藻处理技术体系(小球藻单养、小球藻+螺旋聚孢霉、小球藻+灵芝菌和小球藻+秀珍菇)对模拟养猪废水中抗生素的去除效果,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GAs,分析4种微藻处理技术体系中小球藻的日生产量、比生长率、叶绿素a含量变化,以及监测模拟养猪废水中盐酸四环素(TC)、盐酸土霉素(OTC)、磺胺嘧啶(SMZ)、磺胺二甲嘧啶(SMX)、磺胺甲噁唑(SMM)5种抗生素的去除率,筛选出最佳GAs浓度下优良的微藻处理技术。结果表明:1)当GAs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时,4种微藻处理技术效果最佳。2)小球藻+螺旋聚孢霉处理技术优于其他3种微藻处理技术,其对抗生素的去除率(第7天)分别达到 94。41%±2。79%(TC)、90。31%±5。24%(OTC)、59。15%±5。48%(SMZ)、61。54%±5。82%(SMX)和 54。97%±4。38%(SMM)。该处理技术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削减效果要好于磺胺类抗生素。3)在净化处理时间上,第7天时效果最佳。研究结果为藻菌处理技术去除抗生素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微藻处理技术赤霉素养猪废水抗生素去除效果

    广东榕江地都断面溶解氧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熊津晶余香英杜顺韬薛弘涛...
    1251-1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榕江干流下游地都断面近2年的降雨、水质监测数据,分析溶解氧(DO)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变化规律,结合上游东湖断面水质监测数据,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环境因子对地都断面DO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温度、光照及污染物等影响,地都断面DO具有白天高、夜间低,春秋冬高、夏季低,枯水期高、丰水期低的特点;地都断面DO与该断面pH、电导率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水温均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丰水期受沿程污染物输入影响更大。地都断面pH是影响其丰、枯水期DO变化的首要因子,可分别解释其DO整体变化的48。7%、45。1%,地都断面电导率、东湖断面总氮、东湖断面DO对地都断面DO也有一定影响。地都断面DO浓度总体随降雨强度增大而降低,暴雨时DO降幅最大,达41。95%。

    榕江溶解氧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绿狐尾藻基混合填料对生物滤池的脱氮性能及温室气体排放影响

    陈恒黄敏刘锋李红芳...
    1258-1264,1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反硝化生物滤池系统处理低碳污水脱氮效率不高及伴随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以收割得到的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及其制备的生物炭这两种碳源材料作为滤池填料,构建微型反硝化生物滤池。在投加不同比例的上述两种碳源材料后,连续通入模拟低碳污水,研究滤池的脱氮性能及温室气体排放规律。85 d运行期内,对出水水质及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结果显示:绿狐尾藻分解释放有机碳的能力远高于生物炭,以绿狐尾藻为单一填料的滤池脱氮效果最佳,对硝酸盐氮的平均去除率为93。9%,且在试验0~60 d,硝酸盐氮去除率接近100%,总氮平均去除率为76。4%;以生物炭为单一填料的滤池,只在试验0~10 d对硝酸盐氮和总氮有一定去除效果,后续无去除能力;绿狐尾藻与其生物炭按不同比例混合作填料时,整个试验期内对硝酸盐氮平均去除率均高于80%。相比以绿狐尾藻为单一填料,当绿狐尾藻与生物炭质量比为1︰1时,其N2O、CO2和CH4平均排放通量均明显降低,分别降至401。9 μg/(m2·h)、197。8mg/(m2·h)、113。5 mg/(m2·h)。绿狐尾藻可作为反硝化生物滤池处理低碳污水时的外加碳源,与其生物炭混合虽未能进一步提升滤池的脱氮性能,但可进一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绿狐尾藻生物炭反硝化生物滤池脱氮温室气体

    餐厨垃圾性质自调节提高厌氧发酵产甲烷研究

    杨煜琦白雨欣王瑛琦卓桂华...
    1265-1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配伍不同来源垃圾调节餐厨垃圾性质(自调节)优化厌氧发酵,可突破传统的外源物质调节餐厨垃圾性质的局限性。采用响应曲面法通过3因素3水平的中心复合设计进行批式厌氧消化,研究餐厨垃圾性质优化以获得最佳产甲烷效能,其中以甲烷产量作为响应因子,并分别选取果蔬类占比(干重质量分数)、含水率和碳氮质量比(C/N)作为餐厨垃圾影响因素(其取值以福州市餐厨垃圾变化范围为基准)。结果表明,当餐厨垃圾C/N为14。92、含水率为92。0%时,果蔬类占比为49。0%,以挥发性固体(VS)计甲烷产量最高,为431。74 mL/g;果蔬类占比为70。0%,以干重计甲烷产量最高,为311。51 mL/g。方差分析证明,含水率和果蔬类占比对甲烷产量和有机物降解量具有显著影响,而C/N及两两因素交互作用均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初始VS浓度、VS降解量与甲烷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而VS降解率与甲烷产量相关性不大。有机质降解量较高的体系,甲烷产量较高,与产甲烷规律相符。

    餐厨垃圾基质性质响应曲面法中心复合设计甲烷

    便携式单波长激发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在土壤重金属速测中的应用

    杨帆胡正峰张颖赵欣...
    1272-1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用便携式单波长激发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SW-PXRF)法测定国家土壤标准物质(GSS-1a~GSS-8a)及安徽铜陵农田重金属污染土壤中Cr、Ni、Cu、Zn、Pb、As和Cd 7种元素的含量,将农田污染土样的测试结果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进行对比,分析该方法对各元素的检出限、精密度及准确度。进一步探究土壤含水量和粒径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通过实验确定现场测试时的最佳前处理条件。结果表明:SW-PXRF法对土壤中各元素检出限均低于1。3 mg/kg,其中Cd的检出限可低至0。07 mg/kg。除Cd的精密度略差外,其余元素相对标准偏差基本小于5%。除As和Cd外,其余元素相对误差的平均值均可控制在-10%~10%。SW-PXRF法与ICP-MS法的测定结果相关性较好,除Cr、Ni外,其余元素决定系数均高于0。95。土壤含水量和粒径对测定结果存在一定影响,现场测试时只要将土样在200 ℃下烘干6 min并研磨60 s,就能在最短时间内削弱含水量和粒径的影响。

    单波长激发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土壤重金属速测

    富营养化城市内湖沉积物营养盐组成特征及污染风险分析

    廖文成熊振楠江成吴永明...
    1280-1286,1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富营养化已成为城市内湖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内源污染是导致城市内湖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以九江市某典型城市内湖为研究对象,揭示了沉积物营养盐的空间分布特征,评价了藻类暴发前和藻类暴发期表层沉积物的污染风险,并探讨了不同沉积深度营养盐的来源特征。结果表明:1)沉积物总氮(TN)、总磷(TP)、总有机质(TOM)含量具有较强的空间一致性。垂向上,表层沉积物TN、TP、TOM含量最高,随着深度的增加总体表现为降低趋势;平面上,中部湖区表层沉积物TP和TN含量较高。2)藻类暴发前,表层沉积物总体处于中度污染状态;藻类暴发期,表层沉积物总体处于重度污染状态,氮、磷污染风险显著上升。3)根据沉积物总有机碳(TOC)/TN、TOC/TP表征结果,近年来受富营养化及藻类暴发影响,湖泊沉积物来源组成由浮游动植物残体逐渐向微生物过渡。

    富营养化藻类暴发沉积物营养盐污染风险

    2022年长江极端干旱下咸潮入侵对浦东新区内河水环境影响及应对措施建议

    郑奇郑丙辉李丹
    1287-1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由于长江流域极端干旱,上海浦东新区水环境安全遭受了巨大压力。为保障城市水环境安全,以长江口-黄浦江-浦东新区内河区域为研究对象,评估极端干旱影响下,咸潮入侵时氯化物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剖析咸潮入侵后从长江和从黄浦江引水对浦东新区内河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2022年受长江流域极端干旱影响,长江口水位较往年下降,咸潮入侵时间提前至8月,入侵频次增多,入侵总时长高达142 d。通过"西引东排"的引排水模式,抽调长江水和黄浦江水可应对咸潮。当咸潮入侵较为剧烈时,从长江引水受限,改从黄浦江引水补给内河水源,有助于减轻咸潮入侵风险,并改善内河水质。因此,为应对极端干旱,减少咸潮入侵对内河水环境的影响,应优化长江水和黄浦江水调配方式;同时,建议增强对内河的生态修复,通过生态扩容的方式,减少对引水的依赖,加强内河的自净能力。

    极端干旱咸潮水环境引排水

    油田集输站库储罐甲烷逸散规律的连续监测分析

    叶文婷姚彬徐梦瑶张欣...
    1295-1300,13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油气上游业务的集输站库,其储罐甲烷逸散状况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受到广泛关注。目前通过模型估算的储罐甲烷逸散结果误差大,采样监测因随机性也导致结果不可靠。采用新型有机气体监测仪,对集输站库典型储罐的呼吸和甲烷逸散进行了连续监测分析,结果表明:(1)拱顶罐呼吸和甲烷逸散明显,无油气回收系统的拱顶罐最大日呼气累计流量达97。7 m3/d,最大日甲烷逸散量83。05 m3/d;有油气回收系统的拱顶罐日呼气累计流量<1。0 m3,日甲烷逸散量≤0。2 m3/d;安装节能呼吸阀后拱顶罐日呼气累计流量和日甲烷逸散量分别降低至原来的20。9%和9。6%;浮顶罐几乎无甲烷逸散。(2)集输站库储罐呼吸日进程和季节特征明显。拱顶罐呼吸活动集中在12:00-18:00时段,高温季节呼吸量明显上升。

    甲烷排放逸散排放油田集输站库在线监测

    北江典型流域沉积物中有机磷酸酯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

    包振宗卢燕陈智锋侯艳艳...
    1301-13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北江典型流域沉积物中有机磷酸酯(OPEs)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运用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检测了北江典型流域21个点位的沉积物中10种OPEs的残留量,分析了OPEs的可能来源,并以风险熵法评估其生态风险。结果显示,总OPEs(∑OPEs)为1。28~51。14 ng/g,磷酸三(2-丁氧基乙基)酯(TBOEP)、磷酸三(2-乙基己基)酯(TEHP)、磷酸三苯酯(TPHP)和磷酸三(2-氯异丙基)酯(TCPP)为主要组分。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电子垃圾拆解厂可能是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TCPP、TPHP和磷酸三异丁酯(TiBP)的重要来源。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总体潜在生态风险较低,TPHP有2个中风险地区、1个高风险地区,乙基己基磷酸二苯酯(EHDPP)有5个中风险地区,其余地区沉积物中的OPEs均为低风险。研究结果为未来珠江流域水环境分类管理等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

    北江阻燃剂沉积物有机磷酸酯生态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