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卫生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卫生工程
环境卫生工程

齐长青

双月刊

1005-8206

hjwsgc@163.com

022-28365069

300201

天津市河西区围堤道107号

环境卫生工程/Journal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Engineering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华北联络组及天津市环境卫生工程设计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综合性技术刊物。本刊自1993年创办以来,受到了许多专家及同行们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期刊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发行量不断增长,现已发展成为在环境卫生行业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专业期刊。刊登内容:有关国内外环境卫生的科研成果,环卫生设备与设施的设计、技术改造,环境卫生监测技术,以及关于环境卫生的管理、城市市容建设、城市灯光夜景等方面的研究报告、专论、动态报道等,及出国考察报告、行业标准,我刊立足为环境卫生行业的发展,促进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改善城市环境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百米级填埋场扩建增容方法与实践——以成都某填埋场为例

    贺东旭杨林钱剑文杨治中...
    7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地资源紧张,很难新征用地新建填埋场,扩建增容成为解决库容不足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提出了填埋场扩建增容设计思路,基于现场监测和堆体稳定分析判定扩建增容的可行性,提出不同库容增加量的工艺比选方案,开展各方案的增容堆体稳定性验算,并结合稳定控制措施要求、投资等因素确定扩建增容方案。以成都某填埋场为例,现状堆体整体稳定安全系数为 1。794~1。881,具备扩建增容的可行性。工艺比选方案一增容量为1。2×106 m3,扩建增容后堆体整体稳定安全系数为 1。481~1。713;工艺比选方案二增容量为 8。0×105 m3,扩建增容后堆体整体稳定安全系数为 1。696~1。784。采取了妥善的稳定控制措施后最终选定工艺比选方案一。

    扩建增容稳定分析现场监测稳定控制措施

    竖向扩建飞灰填埋库区的中间衬垫系统优化设计

    叶弘基刘晨旭叶剑李鹤...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填埋场竖向扩建飞灰填埋库区面临因整体沉降、不均匀沉降带来的中间衬垫系统设计难题。通过梳理沉降计算方法,提出一种具有 12 层结构的中间衬垫系统优化结构,该结构能够同时起到防渗隔离、抵抗不均匀沉降和导排底部填埋气的作用,与浙江省某填埋场的中间衬垫系统相比具有优越性。

    飞灰填埋库区竖向扩建沉降中间衬垫系统

    苏州七子山填埋场竖向扩建飞灰填埋库区实践

    殷煜星刘晨旭叶剑钱剑文...
    8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州七子山填埋场是我国最早在生活垃圾堆体之上竖向扩建飞灰填埋库区的填埋场之一,其飞灰填埋库区采用了双层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至今已运行 10 余年,累计填埋飞灰 4。996×105 t。对该填埋场库底土压力和沉降持续跟踪监测。结果表明:飞灰填埋厚度约 8。0 m时,库底测得土压力为 81。44 kPa;库区基层产生了显著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最大沉降量为 1。79 m,最大不均匀沉降量为 2。26 m。竖向扩建飞灰填埋库区建设完成后,垃圾堆体稳定安全系数为 1。814,目前为 1。472,均满足规范要求。竖向扩建飞灰填埋库区的基层沉降问题需要在设计和运行阶段充分考虑和应对。

    竖向扩建飞灰填埋库区不均匀沉降稳定

    存量垃圾填埋场腾退部分库容重构飞灰库区工程实践——以某生活垃圾填埋场为例

    曹丽厉江锋周素莹
    95-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城市普遍存在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缺失的问题,飞灰固化物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是大势所趋。以某生活垃圾填埋场为例,重点聚焦于利用该填埋场腾退的部分库容来重构飞灰库区的过程。详细阐述了对垃圾填埋场填埋、防渗以及淋溶液导排等关键环节的升级改造措施,并对项目运行效果进行监测与分析。该项目减少了存量垃圾填埋场污染源,避免重新征地新建危险废物填埋场,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垃圾填埋场飞灰固化物危险废物腾退填埋场库容

    矿坑型飞灰填埋场精细运营优化设计

    周小娟华承鑫胡骏嵩谢文刚...
    10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矿坑型飞灰填埋场充分利用了废弃矿坑,节约了土地资源,但由于矿坑一般深度较大,且飞灰填埋场运营时间较长,因此需要结合运营需求进行细化设计。通过对飞灰填埋场进行垂直分区,在统筹考虑建设和运营需求的情况下,节约了前期建设投资,为后期优化设计提供了空间;在防渗系统中加入在线监测系统,便于运营期间实时监控防渗系统的完整性;在矿坑深度达 30~40 m 的情况下,提出稳定可靠的渗滤液和填埋气收集提升井设计;在用地紧张、需要锚固沟和截洪沟合建的情况下,设计了一种便于施工、运营和封场的装配式锚固沟。综上,从多个方面为便于飞灰填埋场运营提出了细化设计,为类似项目提供了可参考的设计经验。

    矿坑飞灰填埋场防渗系统运营设计

    老港综合填埋场污泥堆高稳定安全控制研究

    董辉毛忠荣毛永军储建...
    11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港综合填埋场污泥填埋库区采用挡墙进行竖向扩容堆高,本研究在污泥竖向堆体边坡上布置表面位移、沉降、滞水位、主水位等监测设施,对挡墙、污泥竖向堆高边坡分别进行稳定安全系数计算,判断其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污泥库区周边挡墙在基本工况、满水位状况下均满足规范要求,但库区周边运输车辆荷载对抗滑移稳定性影响较大。经计算,污泥堆体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远大于规范要求,不会发生滑移,但局部污泥由于临时覆盖膜破损、雨污分流失效,会发生局部流滑。为保证污泥竖向堆体的长期安全稳定性,结合日常污泥填埋作业运营,提出污泥堆体稳定控制措施。

    污泥填埋场填埋堆高稳定监测稳定安全分析控制措施

    我国高厨余垃圾填埋场渗滤液高效导排方法与实践

    刘赛赛张玉飞叶剑张楠...
    121-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厨余垃圾填埋后带来的渗滤液产生量高、导排不及时、液位壅高和堆体失稳等问题,提出了渗滤液高效导排设计方法。合理计算渗滤液产生量,对运行中的填埋场需同时监测堆体液位,开展稳定验算确定液位控制目标和对应的渗滤液目标导排量,匹配大口径抽排竖井、边坡水平导排长盲沟、坡脚短盲沟等导排设施,并应用于广州兴丰垃圾填埋场,设计采用大口径抽排竖井 144 口、边坡水平导排长盲沟 185 条、坡脚短盲沟 40条,以实现 45 d内 104 940 m3 渗滤液的目标导排量和液位下降 3。0 m的液位控制目标。降水工程实施后,堆体主液位在 3 个月下降约 6。3 m,南坡主液位 40 d内下降约 1。0~3。0 m、10 个月内下降约 1。0~6。0 m。顶部剪出滑坡模式安全系数增加了 0。2,达到 1。0 的临界稳定状态;整体滑坡模式安全系数增加了 0。4,达到 1。6 以上,满足CJJ 176-2012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岩土工程技术规范要求。

    高厨余垃圾渗滤液液位目标导排量高效导排

    基于COMSOL的某填埋场垂直防渗方案分析

    孙倩倩卢雨奇赵毅张宁...
    12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垂直防渗技术广泛应用于缺少水平防渗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和周边环境敏感度较高的新建填埋场中。垂直防渗帷幕可有效阻隔填埋垃圾中污染物与地下水土的联系,减少环境污染风险。以某新建飞灰填埋场为例,利用COMSOL仿真软件对防渗墙进行渗流分析,对比防渗墙类型、墙体厚度、墙体深度等因素对防渗效果的影响,定量评价垂直防渗帷幕的防渗性能。最终确定该填埋场垂直防渗采用水泥-膨润土-土防渗墙的形式,墙体厚 0。8 m,将微风化岩层作为相对不透水层,墙体插入微风化岩层 2~4 m。

    垂直防渗渗流分析COMSOL填埋场

    某大型简易填埋场堆体调查与全量开挖环境修复工程设计

    李鹤刘家昭章梓汀熊小康...
    142-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南方某市早期建成的一座大型简易填埋场占用了大量城市土地资源,并对周边环境造成了影响。2022 年该填埋场所在土地被纳入产业用地规划,决定开展全量开挖环境修复治理。根据治理需求先后进行了填埋堆体调查与开挖筛分工程设计等工作。在填埋堆体调查中,采用传统小钻孔调查填埋物分布、大直径旋挖钻取样测试的勘察方法,查明了各类填埋物存量,以及生活垃圾各类筛分产物质量占比和特性。在开挖筛分工程设计中根据各类筛分产物污染特性测试结果采用了包含三级滚筒筛的精细化筛分工艺,实现了腐殖土减量化,提升了其资源性;搭建了基于图像识别与贯入式TDR探头的腐殖土快速检测质量评估系统,对筛分生产线运行效果进行实时管控。通过全量开挖环境修复治理,将盘活填埋场及周边近 500 亩土地,推动全国首个中心城区"环境治理-开发建设-产城融合-创新引领"的发展样本建设。

    简易填埋场堆体调查旋挖钻开挖筛分工程腐殖土质量检测

    老旧填埋场陈腐垃圾治理和土地综合开发再利用探究

    李燕妮厉昌余
    151-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南方城市某老旧填埋场为例,对陈腐垃圾组分、腐殖土特性、堆体底部以下土壤污染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陈腐垃圾灰分含量高,热值(湿基低位)未达到GB/T 18750-2022 生活垃圾焚烧炉及余热锅炉入炉要求,若直接焚烧性价比不高,应筛分后再进行资源化利用;腐殖土共有 6 项指标存在不同程度超标,有机质、总养分和种子发芽指数均未达到NY/T 525-2021 有机肥料限值要求,可对腐殖土进行治理修复,提高腐殖土有机质和发芽率等指标后,用作种植土壤、覆盖土、有机肥,以提高腐殖土资源化利用水平;垃圾堆体底部以下土壤污染物指标(45 项+特征项)均满足GB 36600-2018 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中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第一类和第二类要求,浓度未达到构成污染的程度。建议对垃圾堆体进行稳定化后再开挖陈腐垃圾,原位筛分后分类外运进行资源化利用,场区土地满足再利用标准后,需统筹整备填埋场及周边区域土地,以实现土地综合开发再利用。

    填埋场陈腐垃圾理化特性资源化利用综合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