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军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军医学杂志
海军医学杂志

管柏林

双月刊

1009-0754

hjyx@chinajournal.net.cn

021-81883316(地);0531-883316(军)

200433

上海市翔殷路880号

海军医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Navy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面向海军医疗卫生系统的综合性学术刊物,读者对象为海军卫生系统的科研、教学人员、医务工作员和卫生管理人员,以及关心、支持海军卫生事业建设的军内外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与EB病毒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陈希金宏飞吴青刘静...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与EB病毒(EB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 2015 年 5 月至 2021 年 12 月行allo-HSCT的 67 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 54 例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EBV-DNA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2 组研究对象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差异。分析EBV-DNA载量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EBV-DNA感染率和病毒载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CD3+CD4+T淋巴细胞与CD4+/CD8+比值在研究组EBV阳性组患者中含量低于EBV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05)。研究组EBV阴性组与EBV阳性组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主要分布在 20%~<40%,2 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69,P=0。010),CD3+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279,P=0。870)。研究组EBV阳性组CD4+/CD8+比值主要分布在 0。6~<1。2,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67,P= 0。006)。EBV-DNA病毒载量与 CD3+CD8+ T淋巴细胞含量呈正相关(P<0。01),与 CD4+/CD8+比值呈负相关(P<0。01)。结论 allo-HSCT患者活动性EBV感染与T淋巴细胞亚群关系密切,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allo-HSCT患者EBV感染的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EB病毒巨细胞病毒T淋巴细胞亚群

    端粒酶、γ-干扰素、腺苷酸脱氨酶及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诊断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作用分析

    由振华黄锦宏赵云根顾宇平...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端粒酶、γ-干扰素(IFN-γ)、腺苷酸脱氨酶(ADA)及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在诊断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价值。方法 纳入 40 例早期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结核组)和 40 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肿瘤组),分别在治疗前抽取患者胸腔积液及空腹血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端粒酶的含量和IFN-γ的浓度,应用比色分析法检测ADA的活性,采用 Elispot 斑点计数检测 T-SPOT。TB 阳性率。结果 结核组和肿瘤组的端粒酶含量分别为(1。46±0。73)×10-3 nmol/L和(3。34±1。72)×10-3 nmol/L,结核组端粒酶含量低于肿瘤组(P<0。01);结核组和肿瘤组的IFN-γ含量分别为(137。44±38。93)U/L和(27。94±8。46)U/L,ADA含量分别为(68。42±9。58)U/L和(15。39±4。43)U/L,2 组患者IFN-γ含量和ADA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核组IFN-γ浓度、ADA活性及T-SPOT。TB阳性率均高于肿瘤组(P<0。01)。联合应用端粒酶、IFN-γ、ADA及T-SPOT。TB 4 个诊断指标的诊断试验鉴别诊断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为0。974,特异度为 0。974。结论 联合应用端粒酶、IFN-γ、ADA及T-SPOT。TB 4 个诊断指标的诊断试验在结核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端粒酶γ-干扰素腺苷酸脱氨酶T细胞斑点试验结核性胸腔积液恶性胸腔积液

    多层螺旋CT联合波形蛋白在腹部去分化脂肪肉瘤中的诊断价值

    谈逸文殷慧康耿承军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联合波形蛋白(vimentin)在腹部去分化脂肪肉瘤(DDL)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 2017 年 6 月至 2022 年 6 月收治的 88 例疑似DD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多层螺旋CT技术检查,并检测vimentin的表达水平,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比较DDL患者与非DDL患者vimentin表达情况,分析多层螺旋CT联合vimentin在去分化脂肪肉瘤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病理诊断结果显示,88 例疑似DDL患者中,共有 64 例确诊为DDL患者,其余 24 例均为非DDL患者;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出 63 例DDL患者,其中,59 例DDL与病理诊断一致,20 例非DDL与病理诊断一致,经Kappa一致性检验,Kappa=0。746,P<0。01,2 种诊断方法的一致性一般。病理诊断为DDL的 64 例患者中,有 59 例vimentin表达结果为阳性,5 例为阴性;非DDL的 24 例患者中,6例vimentin表达结果为阳性,18 例为阴性。经Kappa一致性检验,Kappa=0。681,P<0。01,2 种诊断方法的一致性一般;多层螺旋CT联合vimentin表达检测诊断出 63 例DDL患者,其中 61 例DDL与病理诊断一致,22 例非DDL与病理诊断一致,经Kappa一致性检验,Kappa=0。866,P<0。01,2 种诊断方法的一致性较好;多层螺旋CT、vimentin表达检测及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 92。18%,92。18%和 95。31%,特异度分别为 83。34%,75。00%和 91。67%,约登指数分别为 0。755,0。671 和 0。870,联合诊断的价值更高。结论 多层螺旋CT联合vimentin表达检测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一致,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脂肪肉瘤去分化脂肪肉瘤多层螺旋CT波形蛋白联合诊断

    《海军医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海军医学杂志》编辑部
    62页

    骨髓脂代谢紊乱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关系及临床意义研究

    张靖嫔罗锦辉邱明林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骨髓脂代谢紊乱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P)的相关性,研究脂代谢相关基因对原发性OP的调控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公共数据集GSE35959 获得OP的差异表达基因,结合人类脂代谢相关基因列表,筛选出OP患者差异表达的脂代谢基因。利用STRING 11。0 数据库建立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PI中关键蛋白对OP的鉴别诊断意义。结果 OP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共鉴定出 2 105 个差异表达基因(上调基因 1 940,下调基因 165 个),其中 75 个与脂代谢相关,主要参与机体细胞脂代谢、小分子脂代谢等过程,主要涉及花生四烯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等信号通路。OP脂代谢相关基因PPI网络共包含 75 个节点,65 条互作关系(P<0。01);其中互作关系≥5 的节点为 7 个,分别为HELZ2、CYP4A11、ALOX5、PTGS2、CYP4F2、ALOX12B、FABP4;OP患者上述基因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ALOX5 基因与HELZ2 基因表达呈负相关(P<0。05);HELZ2、CYP4A11、ALOX5、PTGS2、CYP4F2、ALOX12B、FABP4 基因对OP均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曲线下面积均>0。80(P<0。05)。结论 原发性OP患者机体存在骨髓脂代谢紊乱,脂代谢相关基因对上述过程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7 个重要的脂代谢相关基因对原发性OP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能力。

    脂代谢骨质疏松症基因表达临床意义

    志谢2023年本刊审稿专家

    《海军医学杂志》编辑部
    69页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开胸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血清癌胚抗原、胸苷激酶1、血气指标的影响

    李治陈贵和王仲金
    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小切口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以及对血清癌胚抗原(CEA)、胸苷激酶 1(TK1)和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 纳入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 2017 年 4 月至 2019 年 3 月收治的 96 例经病理检测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48 例。观察组予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照组予开胸肺叶切除术,2 组均予纵隔淋巴结清扫。比较 2 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于术前、术后采集患者静脉血,取血清后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CEA、TK1水平。比较术前、术后 2 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血气指标。随访 24 个月,记录 2 组患者在此期间的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2 组患者清扫淋巴结数量相当(P>0。05)。术后 2 组患者血清PCT、hs-CRP、TNF-α水平均升高,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 2 组患者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剩余碱(BE)水平均降低;组间相比,观察组PaO2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 2 组患者血清CEA、TK1 水平均降低(P均<0。05),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 2 组患者VAS评分相当,术后 1 d、3 d、7 d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25%vs 22。92%,P<0。05)。随访 24 个月,2 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并降低对肺功能的损伤,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在疗效上与小切口开胸手术相当,兼具高效性与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纵隔淋巴结清扫术非小细胞肺癌开胸肺叶切除术

    补肾促排卵汤对反复移植失败患者卵子质量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崔阳阳田丰王文华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补肾促排卵汤对反复移植失败患者卵子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1 月于晋中婴泰妇产医院生殖医学科因反复移植失败再次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 86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3 例,对照组在IVF-ET治疗前 2 d采用黄体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移植前月经周期黄体生成素峰值时联用补肾促排卵汤治疗,2 组患者连续用药 3 个月经周期,观察并对比 2 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激素水平、卵子质量、子宫内膜及血流情况。结果 治疗 3 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组经色暗淡、腰膝酸软、阴道干涩各项中医症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移植后第 3 周,观察组血清孕酮(P)和雌二醇(E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卵泡刺激素(FS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排卵日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厚于对照组(P<0。05),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受精率高于对照组,平均获得卵子数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妊娠率、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新生儿 1 min 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早期流产率和早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肾促排卵汤能改善反复移植失败再次接受IVF-ET治疗患者的中医症候评分,促进子宫血流循环,提高性激素水平及卵子质量,从而降低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

    补肾促排卵汤不孕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子质量妊娠结局

    振脾汤对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患者肠镜下黏膜病变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曾渊杰蒋婷婷薛寅
    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振脾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缓解期患者肠镜下黏膜病变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9 年8 月至 2022 年 7 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收治的 90 例UC缓解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45 例。对照组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振脾汤加减方,均连续服用 3 个月。治疗 3 个月后行结肠镜检查,比较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及黏膜病变严重程度、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 6(IL-6)、白细胞介素 23(IL-2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肠道菌群数(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晕头痛、乏力、嗳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 2 组患者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中医症候积分及Baron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3 个月后 2 组患者上述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更低(P<0。05)。治疗前 2 组患者hs-CRP、IL-6、TNF-α、IL-23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3 个月后 2 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治疗前 2 组患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3 个月后 2 组患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均增加,大肠杆菌、粪肠球菌数均减少(P<0。05);且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多于对照组,大肠杆菌、粪肠球菌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振脾汤应用于UC缓解期有较好的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肠镜下肠黏膜病变,减轻肠胃炎症反应,平衡肠道菌群,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振脾汤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结肠镜肠黏膜炎症反应

    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膜双瓣鼓膜修补术治疗鼓膜大穿孔的效果

    缪世军石建华黄莉丽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膜双瓣鼓膜修补术治疗鼓膜大穿孔的效果。方法 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 2018 年 1 月至 2022 年 8 月收治的 80 例鼓膜大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显微镜组和耳内镜组,每组各 40 例。显微镜组和耳内镜组分别给予显微镜下和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膜双瓣鼓膜修补术治疗,比较 2 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耳内镜组手术时间[(49。02±7。77)min]、住院时间[(4。89±1。02)d]短于显微镜组[(78。96±9。85)min、(6。22±1。41)d],术中出血量[(7。21±2。25)ml]少于显微镜组[(14。55±5。23)ml],并发症发生率与显微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2 组患者术后 3 个月气导听阈、骨导听阈及气骨导差均下降(P<0。05)。与术前比较,2 组患者术后3 个月耳鸣分级均降低(P<0。05)。与术前比较,2 组患者术后 3 个月物质生活、社会关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升高,且耳内镜组高于显微镜组(P<0。05)。2 组患者术后 1 个月、3 个月鼓膜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可改善听力,减轻耳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耳内镜显微镜鼓膜修补术鼓膜大穿孔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