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航空兵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航空兵器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
航空兵器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

张巧淑

双月刊

1673-5048

hkbqbjb@126.com

0379-63385246

471009

河南省洛阳市030信箱3分箱

航空兵器/Journal Aero Weapon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是报道国内外机载武器系统方面的先进技术及发展方向,开展学术交流,提供技术借鉴,促进我国机载武器系统技术的发展。本刊的读者对象主要为国防科研院所、生产厂家、部队及有关高等院校中从事机载武器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科技管理人员、使用维护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目标跟踪算法综述

    郭凡卢铉宇李嘉怡王红梅...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标跟踪是根据视频序列中目标的前续信息,对目标的当前状态进行预测.深度学习在目标跟踪领域逐渐广泛应用,本文阐述了目标跟踪算法和深度学习的发展背景,对传统目标跟踪进行了回顾,根据不同的网络任务功能,将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跟踪算法分为:基于分类的深度学习目标跟踪算法、基于回归的深度学习目标跟踪算法、基于回归与分类结合的目标跟踪算法,并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目标跟踪算法进行实验,对比不同算法之间的特点;最后对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跟踪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实验结果证明,深度孪生跟踪网络在精度与速度上均占优,成为当前主流的跟踪算法框架.

    目标跟踪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孪生神经网络生成对抗网络

    不同结构及新型材料在硅基光电探测器上的应用展望

    李浩杰冯松胡祥建后林军...
    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硅基光电探测器是硅光子集成电路中的核心器件,在导弹制导系统中起着高效探测目标并精确跟踪目标的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硅基光电探测器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并探讨了不同结构和材料对探测器性能的影响.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并分析研究成果,重点关注了PIN结构、肖特基结构、GeSn材料和二维材料在硅基光电探测器中的应用情况.随着研究的深入,硅基光电探测器的响应速度和灵敏度得到了显著提高,并且实现了对从紫外波段到红外波段宽范围内的探测需求,旨在提高硅基光电探测器的响应度、缩短响应时间和降低暗电流的同时,探索新的结构和材料,以进一步拓展硅基光电探测器在红外成像和光通信系统等领域的应用范围.

    硅基硅光子学硅光子器件光电探测器导弹制导红外成像

    多GPU系统的高速互联技术与拓扑发展现状研究

    崔晨吴迪陶业荣赵艳丽...
    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GPU系统通过横向扩展实现性能提升,以满足人工智能日趋复杂的算法和持续激增的数据所带来的不断增长的计算需求.对于多GPU系统而言,处理器间的互联带宽以及系统的拓扑是决定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在传统的基于PCIe的多GPU系统中,PCIe带宽是限制系统性能的瓶颈.当前,面向GPU的高速互联技术成为解决多GPU系统带宽限制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传统多GPU系统所采用的PCIe互联技术及其典型拓扑,然后以Nvidia NVLink、AMD Infinity Fabric Link、Intel Xe Link、壁仞科技BLink为例,对国内外代表性GPU厂商的面向GPU的高速互联技术及其拓扑进行了梳理分析,最后讨论了关于互联技术的研究启示.

    多GPU系统高速互联技术拓扑互联带宽数据中心

    高超声速飞行器空基拦截方案设计

    刘双喜刘伟闫斌斌黄伟...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超声速飞行器防御作战对于各国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相关研究方案仍处于论证阶段,具体的作战方式尚未形成统一认知.针对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防御问题,本文基于典型防空反导体系的设计过程,在合理作战想定的基础上开展了高超声速飞行器空基拦截方案设计工作.首先,阐述了高超声速飞行器五大性能优势.然后,分析了高超声速飞行器典型弹道特性和空基拦截的优势.最后,从系统组成、作战流程和作战时序三个方面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空基拦截方案进行描述.

    高超声速飞行器空基拦截空天防御临近空间

    考虑通信拓扑切换的多导弹协同制导研究

    张世强李群生何金刚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通信拓扑切换下多导弹协同打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切换策略的时空协同制导律.针对时间约束,结合一致性算法设计分布式制导律,并基于李雅普诺夫理论证明系统在有限时间收敛,可以实现同时打击.对于空间约束,采用弹道成型制导律使各导弹收敛到期望的视线角.设计切换策略,使得导弹能够同时实现时间和角度协同攻击.仿真分析验证了所设计制导律能在切换拓扑条件下和弹群失去1 枚导弹的情况下实现齐射攻击和角度约束.

    协同制导切换拓扑时间约束角度约束制导律速度不可控

    多模式融合的武器目标分配系统模型设计

    刘祥雨朱坤王刚郭相科...
    4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标分配是指挥控制流程中的核心环节,分配模式的优化对于提升防空反导作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防空反导目标分配的鲁棒性、适用性以及博弈对抗性等作战性能,以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本文提出建立多模式融合的目标分配体系结构,对商用订单式的服务模式进行适应性改进,将"派单""抢单""抢派单融合"三种模型改进定义为军事模型;通过使用美国国防部体系结构框架(Department of Defense Architecture Framework,DoDAF)建立"他分配""自分配""他分配与自分配结合"的新型目标分配体系结构;引入Perti网模型,构建并分析Petri网模型的可达图,通过仿真实验平台,构建复杂作战场景,验证了分配策略机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三种策略各具优势,本文设计的多策略结合在匹配时间、成功率以及效用值方面相较传统的单一策略具有较大优势.

    目标分配美国国防部体系架构框架Petri网他分配自分配指挥控制模型设计

    贝叶斯优化与集成学习在弹载雷达目标识别中的应用

    张攀博高静吴元伟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空空导弹在打击低空、超低空目标时,弹载雷达区分目标和杂波的性能下降.本文针对弹载雷达目标识别问题,应用多种集成学习算法和贝叶斯优化算法,建立了多个目标识别模型,测试并对比了模型性能.通过特征提取、数据标准化和特征选择,构建了优选特征的目标杂波数据集.使用贝叶斯优化算法进行调参,构建了XGBoost、LightGBM和CatBoost目标识别模型并测试.测试结果表明,XGBoost、LightGBM、CatBoost的目标识别效果优于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AdaBoost.选择XG-Boost、LightGBM和CatBoost和随机森林为基分类器,构建了Stacking目标识别模型并测试.测试结果表明,Stacking的目标识别准确率达到98.88%,优于组成它的四个单一模型,但运行效率大幅降低.综合来看,CatBoost的目标识别准确率达到98.03%,虽不是最优,但其测试时间为0.011 s,运行效率的优势更明显.

    弹载雷达目标识别贝叶斯优化集成学习XGBoostLightGBMCatBoostStacking

    基于视线角速度精度的导引系统抗干扰性能评估指标研究

    徐航白晓东张喜涛
    6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抗干扰性能评估指标集中在导弹制导系统层面,无法满足导引系统抗干扰性能评估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抗干扰过程中制导系统内部误差传递原理的基础上,基于导引系统的测量误差,提出了基于视线角速度精度的导引系统抗干扰性能评估指标,从而在导引系统研制过程中,能够及时对其抗干扰性能进行评估.由于视线角速度精度在外场试验中不易测量,为了提高该指标的测试效率,基于比例导引制导原理,给出了视线角速度精度的简化计算方法,并针对非比例导引制导场景,给出了利用识别时间对视线角速度精度进行等效测试的方法.外场数据测试结果表明,该指标能够反映导弹在不同场景下的抗干扰性能,具有一定合理性.

    视线角速度抗干扰导引系统识别时间评估指标导弹

    频控阵雷达对雷达侦察测向的欺骗机理研究

    张晶王博孟国祥陈双艳...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地攻击任务中需要根据事先获得的威胁源情报数据借助战术任务规划系统制定打击计划并下发给攻击机.无源雷达侦察测向系统通过对接收信号进行处理,可以解算出威胁源位置信息并提供给任务规划系统.当敌方雷达为频控阵体制而非相控阵体制时,由于频控阵雷达波束的弯曲特性,会对无源测向系统产生欺骗.本文在分析频控阵雷达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对比相控阵与频控阵等相位面特性,以干涉仪测向系统为例研究频控阵雷达对比相法测向的欺骗效果.几种非线性FDA阵列的欺骗仿真结果表明,log-FDA的虚拟发射机交点坐标偏离量大于sin-FDA.当干涉仪x轴坐标xG =300 km时,虚拟发射机交点坐标随着干涉仪y轴坐标yG的增加而逐渐逼近FDA阵列实际位置,交点偏移量log-FDA>sin-FDA>reciprocal-FDA.

    对地攻击频控阵测向定位比相法测向雷达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尾旋改出技术

    谭健美王君秋
    7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搭建了飞机仿真环境,基于近端策略优化(PPO)算法建立了尾旋改出算法测试模型,设计了基准版单阶段、基准版双阶段、加深版单阶段、加深版双阶段四种网络结构,用于探究网络结构和改出阶段对尾旋改出效果的影响,设置了鲁棒性测试试验,从时延、误差和高度等方面进行了算法测试和结果分析.

    尾旋改出深度学习强化学习近端策略优化算法测试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