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航空制造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航空制造技术
航空制造技术

谢向利

半月刊

1671-833X

ed@aerotime.cn

010-85700465

100024

北京340信箱

航空制造技术/Journal Aeronaut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先进性、实用性见长。在航空、航天、军工领域及机床、模具、汽车、船舶等领域享有较高声誉。是富有影响力的刊物。主要栏目:专稿、综述、科技成果、学术论文、新工艺 新技术 新设备、技术改造 技术革新、生产组织与管理、简讯与工艺动态、装备市场指南等。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用刊、中文核心期刊,曾获航空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八五”优秀国防科技期刊。本刊全面组织推动制造业科研、生产、销售信息的交流,竭诚为国内外厂商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简讯

    10,12页

    大型航空模锻液压缸的生产调度系统与应用

    唐红涛洪润尔张伟张雁翔...
    1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型航空模锻液压缸是航空模锻液压机的核心部件,在生产飞机、航空发动机上的重要模锻零部件时提供动力来源.根据此类液压缸高质量生产过程中质检对加工的约束及两种工序的耦合关系,提出了一种考虑质量检验的大型航空模锻液压缸生产调度模型,从而同时对加工和质检两种工序进行调度优化;设计了一种双工序混合型的双层编码方式及基于总工序号奇偶性判定工序类型的解码方法,在结合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和多目标模拟退火算法的理论上开发了一套具有参数调节、任务推送、进度监控、数据反馈等功能的调度系统,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最后,将该调度系统运用于某液压生产企业,保证了大型航空模锻液压缸产品质量优良的同时较大程度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航空模锻液压缸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II(NSGA-II)多目标模拟退火算法(MOSA)质量控制调度系统

    轻质宽带吸声超材料设计及3D打印

    梁庆宣闫欣吕佩瑶李涤尘...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振型吸声超材料具有优异的噪声控制能力,作为一种轻量化结构在航空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但在低频宽带噪声控制方面仍存在挑战.为了促进超材料的低频与宽带吸声协同设计,提出了一种带三角形背腔的穿孔板共振吸声超材料设计方法并对其声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该超材料将蜂窝腔分为 6 个独立的三角形单元,每个三角单元中心布置微穿孔,利用单元间的耦合效应实现宽带吸声.研究了孔径、孔深和腔体高度对吸声系数和峰值频率的影响,并从复频率平面零极点分布与能量耗散两方面分析了声学超材料宽带吸声的多单元耦合机制.根据单元及其耦合特性设计的低频宽带吸声超材料,厚度为 50 mm,仅为最长工作波长的 1/22,在 309~464 Hz低频范围内实现80%以上的吸收效果;等效密度约 0.31 g/cm3,实现了材料轻量化.采用光固化成形技术制备了该结构并在阻抗管中通过试验验证了其吸声性能.这种轻量化的吸声超材料设计为装备的低频噪声控制提供了支撑.

    Helmholtz共振腔声学超材料低频宽带吸声3D打印

    轻量化结构设计与制造

    逸飞良辰
    35页

    微桁架点阵结构胞元拓扑优化及其变密度设计

    郝博闫志杰汪万炯赵玉欣...
    36-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三维有序多孔的微桁架点阵结构,是解决航空航天领域某些构件轻量化问题的方法之一.首先,基于具有惩罚的实体各向同性材料(Solid isotropic microstructure with penalization,SIMP)拓扑优化算法,以最小柔度为目标,在不同载荷边界条件下进行点阵胞元的优化,随后对拓扑优化的点阵胞元进行几何重构.采用三维数值均匀化算法分析胞元在不同相对密度下的弹性矩阵及弹性模量曲面,对比 4 种胞元的各项力学性能;对选择性激光烧结(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SLS)增材制造技术制备的试件进行物理试验并对比试验结果,得到不同构型点阵结构胞元的力学性能.最后,以三点弯曲梁为例分析应力分布,并按照应力分布对梁结构进行Octet胞元的变密度点阵结构设计;同时设计均匀点阵结构作为对照,并通过三点弯曲试验对比变密度点阵结构与均匀点阵结构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优化并重构的4种胞元的三维数值均匀化模拟与压缩试验结果吻合良好;S Star Tet胞元的弹性模量最大,Octet胞元具有最高的剪切模量和较好的各向同性.相较于均匀点阵结构,变密度点阵结构的弯曲刚度和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162.6%和250.5%.

    点阵结构拓扑优化弹性模量变密度设计轻量化设计

    梯度Voronoi多孔结构设计与增材成形性能研究

    韩昌骏汪云徽李利黎凯...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Voronoi的多孔结构在抗冲击和吸能减振等方面表现优异,但其力学性能受到孔隙梯度变化的影响,因此本文研究了梯度参数对Voronoi多孔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实现Voronoi多孔结构的力学性能提升.通过控制Voronoi的种子分布设计了3种不同跨度尺寸(G-2、G-3、G-4)的梯度Voronoi多孔结构,采用激光选区熔化技术(SLM)制备了70%孔隙率的梯度Voronoi多孔结构试样,通过试验和有限元仿真的结合研究了梯度参数对梯度Voronoi多孔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其内在结构的变形机制.结果表明,梯度Voronoi多孔结构的屈服强度随着跨度尺寸的增加而提升.此外,G-3梯度Voronoi多孔结构表现出最强的能量吸收能力,适中的跨度尺寸使梯度Voronoi多孔结构在应变平台阶段和致密化阶段都具有较高的流动应力,从而表现出更强的能量吸收能力.更小的跨度尺寸使得结构中形成更多的局部致密化区域,小孔隙和高孔隙密度使得内部的支杆结构变形更剧烈,加剧了结构内部的致密化行为.

    激光选区熔化(SLM)增材制造Voronoi多孔结构能量吸收

    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3D打印结构拉伸性能研究

    赵天吴晗泰陈薪宇徐帅衡...
    55-6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揭示工艺过程与结构性能及失效机理的关系,基于试验方法开展了典型工艺参数对熔融沉积成型(FDM)复合材料结构力学性能及失效机理的影响研究,提出了打印工艺的优化参数.同时,基于层级多尺度理论,建立了包含孔隙、树脂富集区等典型缺陷的打印丝束高保真有限元模型,提出了复合材料构件宏观拉伸性能的预测方法,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树脂填充率对构件性能影响显著,树脂填充率从50%增至100%时,试件拉伸强度提高47.6%;层厚从0.2 mm增至0.4 mm时,试件拉伸强度降低51%,拉伸模量降低21%;而打印温度和打印速度对试件拉伸性能的影响相对较小.基于建立的多尺度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的拉伸模量相对误差仅为2.73%,能够实现复合材料增材制造结构力学性能的准确预测.

    3D打印打印参数拉伸力学性能数值模拟微观力学模型代表性体积单元

    仿生类弧形层级蜂窝结构的耐撞性研究

    李响李宁创孙爽付君健...
    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蜂窝结构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吸能结构之一,以益母草根茎、四方竹及蛛网为仿生原型,仿生设计一种类弧形层级蜂窝结构.采用简化超折叠单元理论推导出仿生类弧形层级蜂窝结构在轴向冲击载荷下平均碰撞力的解析值,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验证了理论值的准确性,分析了层级数量与尺寸参数对结构耐撞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层级数量可以有效降低类弧形蜂窝结构的峰值碰撞力,同时也可大幅度提高结构的平均碰撞力,1 级与 2 级结构的平均碰撞力相比0级提升明显,分别提高了25.46%和29.98%;增加壁厚与壁长可以明显改善结构的耐撞性,其中,壁厚对结构平均碰撞力和比吸能的影响更加显著.

    类弧形蜂窝仿生层级轴向压缩耐撞性

    面向航空航天轻量化结构的机器人化增材制造技术研究进展

    赵冬华张国权阮凯程熊异...
    7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机器人化增材制造技术凭借其高效率、大幅面和可移动等显著优势,在航空航天轻量化结构制造领域展现出巨大潜能.本文系统回顾了航空航天轻量化结构领域内的研究进展,从制造与修复需求出发,探讨了轻量化技术的研究背景及其重要性.面向增材制造技术,详细介绍了轻质结构、材料及功能一体化的设计与制造.深入分析了机器人化增材制造的关键技术,包括技术特性、典型工艺原理、机器人机构、装备和工艺规划,并讨论了轻量化结构机器人化增材制造所面临的关键挑战.最后,基于当前技术发展现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多工艺复合制造、智能化监测和控制、数字孪生技术,以及人机协同增材制造的应用潜力.本文从机器人化增材制造角度为航空航天轻量化结构的研究开发提供一份全面、前沿的科学综述,为推动该领域下阶段的发展提供参考.

    轻量化结构机器人增材制造航空航天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

    粉末床熔融-反应烧结碳化硅复合材料制备与吸波性能研究

    王长顺杨庆春胡雨梦由化营...
    92-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高速搅拌制备了适用于粉末床 3D打印的酚醛包覆原料,采用粉末床熔融制备了碳化硅和碳纤维坯体,并结合后续浸渍增密和反应烧结获得了分别含碳化硅粉末和碳纤维粉末的两种碳化硅复合材料.对比研究了两种材料的微观形貌、物相特征及力学性能,并对其介电参数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计算得到了吸波性能.结果表明,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具备更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吸波性能,其抗弯强度达到了(289±22.4)MPa,体积密度为(2.69±0.05)g/cm3,开孔率低至 0.472%.当材料厚度为 2.77 mm时,CF-S复合材料的最小反射损耗(RLmin)值在11.14 GHz处达到了-40.7 dB;当厚度增加至6 mm时,RLmin值在5.77 GHz处达到了-35.1 dB.该材料可以在高温氧化工况下维持良好的吸波性能.研究结果为吸波-结构一体化碳化硅复合材料构件的制备提供了技术和理论支撑.

    粉末床熔融反应烧结碳化硅复合材料吸波结构-功能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