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贾永全

双月刊

1002-2090

byndxb@163.com

0459-6819135

163319

黑龙江省大庆市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August First Land Reclamation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1年平3月,属学术类刊物,初为半年刊,1997年改为季刊。刊登论文以校内为主,对校外的优秀论文也定量刊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黑龙江地区主栽大豆品种萌发期耐旱性综合鉴定及评价

    杜艳丽张兆宁李思琪赵强...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38份黑龙江地区主栽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在萌发期以15%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处理,通过对大豆16个形态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以筛选出干旱耐受性不同的大豆品种.利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筛选出强耐旱大豆品种2份、中等耐旱品种6份、中度干旱敏感品种16份、干旱极敏感品种2份,并确定胚根鲜重、根冠比、平均发芽速度、胚根长、发芽率可作为评价大豆品种萌发期耐旱性的主要指标.试验结果为东北地区耐旱大豆品种的遗传改良提供了参考.

    大豆萌发期耐旱性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

    外源白藜芦醇对渗透胁迫下玉米幼苗抗氧化系统及生长的影响

    孙海燕孔德庸周娈孙义卓...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松嫩平原西部的季节性干旱是导致该地区玉米幼苗质量不高、产量不稳定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该地区提高玉米抗旱能力的技术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白藜芦醇作为天然多酚类物质,被用于调控渗透胁迫下植物抗氧化能力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利用20%(W/V)的PEG-6000模拟渗透胁迫,在玉米三叶期叶面喷施0.1、0.2、0.4、0.8 mmol·L-1的白藜芦醇,以喷施清水为对照,对比研究了48 h和72 h胁迫下玉米幼苗抗氧化系统、碳氮代谢和鲜重的变化,以明确外源白藜芦醇调控玉米幼苗渗透胁迫的生理机制及叶面喷施的适宜浓度.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喷施外源白藜芦醇增加了玉米幼苗叶片和根系超氧自由基的含量,减少了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进一步提高了叶片和根系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尤其是0.2 mmol·L-1处理的效果更显著.白藜芦醇处理提高了48 h胁迫下玉米根系活力和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在0.2 mmol·L-1处理,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了35.7%和67.7%;白藜芦醇处理提高了72 h胁迫下根系活力,增加了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0.2 mmol·L-1处理,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了75.1%和14.0%.48 h和72 h胁迫处理下植株鲜重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了30.5%和16.5%.综合分析,叶面喷施0.2 mmol·L-1的白藜芦醇是较为适宜的处理浓度.

    玉米渗透胁迫抗氧化系统白藜芦醇

    红小豆上胞囊线虫的发育动态研究

    李静陈井生郭永霞周园园...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田间自然病圃调查红小豆上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发生情况,明确大豆胞囊线虫对红小豆的致病性.因此,为了阐明小豆胞囊线虫的发生规律,研究进行了室内盆栽试验.在大豆和小豆的两叶期,用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J2)悬浮液1mL(约600条·mL-1)接种幼苗根部.每隔3 d取样,用次氯酸钠-酸性品红染色法对根组织进行染色,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各龄线虫的数量.结果表明:大豆胞囊线虫造成红小豆地上部叶片缺绿,植株矮小,根系发育不良,主根长势弱.由大豆和红小豆根内各龄线虫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大豆相比,红小豆根内的幼虫发育为成虫的时间更早,为有效控制红小豆根系中大豆胞囊线虫提供了依据.

    大豆红小豆大豆胞囊线虫发育动态

    玉米CHX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与表达分析

    贾博为金军庄齐董伟峰...
    23-3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CHX(cation/H+exchanger)基因家族属于CPA2(cation proton antiporter 2)超家族的一员,蛋白序列的N端存在一个Na+/H+exchanger结构域.现有研究表明,植物CHX基因家族参与调控转运细胞质子和离子,在生长发育和胁迫应答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研究从玉米CHX基因家族入手,首先通过全基因组水平筛选鉴定出16个玉米CHX基因.染色体定位分析表明ZmCHXs不均匀地分布在8条不同的染色体上;系统进化分析显示,16个ZmCHXs基因可分为3组,并且各组内蛋白序列和基因结构保守.组织表达特性分析发现ZmCHXs主要表达在花药中.进一步非生物胁迫表达分析结果表明,仅有GroupⅣ基因表达受冷及盐胁迫诱导.通过研究将为后续深入探究玉米CHX基因家族参与的非生物胁迫应答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玉米CHX非生物胁迫生物信息学

    冷暴露下酪氨酸联合半胱氨酸对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

    刘鼎鑫孟凡舜李仕韦董稼诗...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长期暴露于冷环境下,观察在基础日粮中补充不同浓度酪氨酸和半胱氨酸后,小鼠体内脂质代谢及相关产热蛋白的变化.将小鼠放置在4℃温度下,每天3 h,在基础日粮中分别补充1%、3%、5%酪氨酸联合半胱氨酸进行分组,并设立空白室温对照组.饲养一个月后,通过眼球采血取得小鼠血液,离心得到血清,检测小鼠血液中各脂项的变化.采取小鼠肩胛处的棕色脂肪组织,一部分HE染色来观察脂肪形态的变化,另一部分western blot检测关键蛋白解偶联蛋白1(UCP1)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血清中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减少,棕色脂肪组织形态减小,关键产热蛋白解偶联蛋白1含量升高.膳食补充剂酪氨酸联合半胱氨酸可以在冷环境下通过促进产热蛋白解偶联蛋白1的升高,对机体起到一个保护作用.

    酪氨酸半胱氨酸解偶联蛋白1冷刺激棕色脂肪组织小鼠

    应用培养组学分离鉴定牛源芽孢杆菌及其系统发育性分析

    王浩先陈宇马宁黄培鑫...
    37-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对动物肠道微生物领域的研究中,应用培养组学进行研究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同时,应用其对肠道内益生菌的研究应用也越发广泛.实验基于培养组学对荷斯坦奶牛直肠粪便样品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芽孢杆菌菌株.实验使用6种培养方法分离培养荷斯坦奶牛肠道内的芽孢杆菌,并在纯化扩繁后对其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性、扩增16S rRNA测序鉴定细菌菌属.结果表明:利用BLAST软件将14株(L1-L14)菌株测序后得到的16S rRNA序列与NCBI上Gen Bank中发布的已知芽孢杆菌参考株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初步鉴定为14株芽孢杆菌.14个分离株与参考菌株的同源性为99.93%~100%.经MEGA-X软件操作系统发育树分析,得到的分离菌株分别为:2株蜡样芽孢杆菌,2株沙福芽孢杆菌,5株地衣芽孢杆菌,2株短小芽孢杆菌,1株海洋沉积物芽孢杆菌,1株高山芽孢杆菌,1株同温层芽孢杆菌;其中地衣芽孢杆菌和短小芽孢杆菌属于可添加饲喂功能益生菌.实验为未来对奶牛肠道内益生菌相关研究,奶牛肠道健康防控,开发有关益生菌类的微生态制剂等提供有效的实验支持.

    荷斯坦奶牛芽孢杆菌培养组学16SrRNA测序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重组IsdB137-361为抗原的牛血清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建立

    王欣刘硕马骏王然...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奶牛乳房炎是危害奶牛健康和影响奶业发展的重要而常见奶牛疾病,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重要病原菌,已经用S.aureus铁调节的表面决定簇B(IsdB)的免疫优势片段IsdB137-361与其他抗原成分构建了预防S.aureus感染的奶牛乳房炎候选疫苗(命名为GIT).为了检测该候选疫苗免疫奶牛后的IsdB137-361相关抗原的血清抗体,用pGEX-6p-1表达的IsdB137-361作抗原建立了牛血清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通过对抗原包被浓度、血清稀释倍数和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cut-off值检测了血清交叉反应性和敏感性.结果显示,在抗原使用浓度为2.5μg·mL-1、血清1:1000倍稀释、cut-off值为0.45时,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表明,所建立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可用于IsdB137-361相关抗原疫苗的免疫牛血清抗体检测.

    金黄色葡萄球菌铁调节的表面决定簇B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奶牛乳腺炎

    冷暴露诱导TLR2和TLR4小鼠腹腔原代中性粒细胞形成NETs的初步研究

    鞠憬徐彬刘洋曹禹...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是中性粒细胞活化后释放到胞外的一种纤维网状结构,此过程被称为嗜中性粒细胞病(NETosis),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研究目的旨在探讨TLR2和TLR4基因敲除小鼠腹腔原代中性粒细胞(Polymorp honuclears,PMNs)在冷暴露条件下形成NETs的能力.将8只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平均分为常温对照组(n=4)和4℃冷暴露组(n=4),并将此组小鼠置于4℃人工气候室中饲养3 h·d-1,连续一周后处死,提取腹腔原代PMNs.首先采用普通PCR法鉴定小鼠TLR2、TLR4基因成功敲除后,再通过扫描电镜的方法对PMNs形态结构的变化进行定性分析.PicoGreen核酸定量分析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胞外DNA(Cell free DNA,cfDNA)的浓度,蛋白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瓜氨酸化的组蛋白(Citrullinated Histone 3,CitH3)和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蛋白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冷暴露组的PMNs表面有明显的皱缩变形,且有类似于伪足结构的NETs生成;NETs的组件蛋白CitH3、MPO的表达水平和cfDNA的浓度均显著升高.冷暴露能够诱导TLR2和TLR4基因敲除小鼠腹腔原代中性粒细胞形成NETs.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诱捕网冷应激TLR2TLR4

    绣球菌化学成分、人工栽培和液体发酵研究进展

    王斌桑亚姣张腾霄吕晗琪...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绣球菌是一种珍贵的食药用菌,具有抗肿瘤、增强免疫力、抗氧化、抗衰老等多种生物活性,广泛用于保健品和化妆品领域,市场前景广阔.采用文献检索的方法,查阅近10年文献,综述了有关绣球菌活性成分及提取、生长环境、人工栽培、液体发酵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绣球菌进一步开发利用及工厂化生产奠定理论基础.

    绣球菌化学成分提取分离人工栽培液体发酵研究进展

    黑果腺肋花楸保健功能与加工利用研究进展

    王思溥朱丹宁志雪朱立斌...
    6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8年黑果腺肋花楸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告作为新食品原料,这些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由于其独特的风味和极高的营养价值及保健功能,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前景.针对黑果腺肋花楸的化学成分、保健作用及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黑果腺肋花楸的开发研究提供依据.

    黑果腺肋花楸保健作用加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