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对外经贸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对外经贸
对外经贸

索伶俐

月刊

2095-3283

hljfert@vip.163.com

0451-58819883(投稿)58819088(主任)

150001

哈尔滨市南岗区革新街165号

对外经贸/Journal Heilongjiang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 TradeCHSSCD
查看更多>>为适应期刊全球化发展形势,满足广大作者和读者的期盼, 2011年6月8日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11】499号文件正式批准,《黑龙江对外经贸》杂志更名为《对外经贸》,更名后的刊号为CN23-1578/F,国际刊号为ISSN 2095-3283,由地方性刊物跻身为国家级刊物。2012年1月《对外经贸》杂志第1期正式与广大读者见面。《对外经贸》杂志的前身为《黑龙江对外经贸》,创刊于1987年,由黑龙江省商务厅主管,黑龙江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研究所和黑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学会联合主办,系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贸易经济类学术期刊。创刊25年来,得到国内外众多作者和读者的关注与厚爱,在政府决策部门和广大外经贸企业及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中拥有广泛、稳定、层次较高的作者群和读者群。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具品牌价值的贸易经济类学术期刊之一。《对外经贸》办刊宗旨:宣传国家对外开放政策,反映国内外经贸动态,传递经贸知识与信息,交流商务工作经验,促进我国经济贸易发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11】499号文)。 《对外经贸》主要栏目:专家视角、国际贸易、中俄经贸、世界经济、投资与合作、区域经济、社会关注、经贸实务、商务交流、金融市场、企业管理等。《对外经贸》服务对象:全心全意为涉外经济管理部门、经贸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及图书情报部门提供决策支持、管理营销指南、独特的学术视野及全新的观点,在全球化背景下深度诠释国内外重大经贸政策,解读经贸制度变革,前瞻时局走势。《对外经贸》办刊目标:秉承兼收并蓄、与时俱进品格,全方位追踪国内外重大经贸动态,研讨学术前沿。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经贸实证研究相结合,权威性、可读性、学术性、实践性相统一。贴近实际、贴近需求、贴近读者,努力打造特色、精品期刊,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全心全意服务决策、服务企业、服务学术研究。《对外经贸》编辑团队:现拥有一支以研究生学历为主,专业知识结构合理,编辑阅历丰富的工作团队,经历25年磨砺,已拥有成熟的编辑思想、科学的办刊模式和过硬的工作作风。主编索伶俐携《对外经贸》编辑部团队将继续发扬服务奉献精神,牢记宗旨,不辱使命,再接再厉,开拓创新,努力打造特色、精品期刊,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以不辜负您的厚爱与期望。编辑部全体员工向长期以来对我刊工作给予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的各位领导和同仁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并衷心希望您一以贯之地为《对外经贸》杂志发展不吝赐教,真诚支持与帮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金融、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冯玥薛濡壕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我国 2011-2021 年 30 个省份数据,利用熵权法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技术创新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且在中西部地区影响更显著.因此应积极发展数字金融、支持技术创新并制定区域差异化政策.

    数字金融经济高质量发展技术创新

    数字经济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效应研究

    席中镪蔡冬青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重要影响.基于 2012-2021 年江苏省城市面板数据测算数字经济水平,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江苏省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显著空间效应,但空间溢出效应尚未体现.对此,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完善数字治理体系,深化数字经济效益是当前的重要任务.量化评估了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效应,对营造良好数字生态、深化数字要素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启示.

    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空间效应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法的历史文化型景区游客体验研究——以山西省皇城相府为例

    张亚男李金桓袁箐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体验经济时代到来,游客对旅游体验要求也逐渐升高,历史文化型景区热度持续攀升,对历史文化型景区游客体验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山西省皇城相府景区为研究对象,使用百度指数大数据分析功能和ROST CM6 词频分析软件,对皇城相府游客网络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游客人群特点和行为偏好.研究发现:景区对山西及周边省市影响力较大,对景区最感兴趣且游客出游时间多受节假日影响,景区游客体验普遍良好.基于游客体验网络评价文本,对景区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游客体验网络文本分析历史文化型景区百度指数皇城相府

    后生产主义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新趋势与策略研究

    熊苍玮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人均收入的显著提高,公众对物质基础之上的精神和文化生活追求日益增强.这种需求转变催生了对乡村旅游的广泛关注和喜爱.在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步入后生产主义时期,迫切需要调整和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各个产业的相对优势,在这一转型进程中,如何保持乡村旅游的竞争力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从后生产主义的角度出发,探讨乡村旅游面临的新趋势,进而提出具体的转型策略,旨在为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后生产主义乡村旅游发展趋势策略

    乡村生态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与策略

    秦艳萍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生态旅游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运用文献整理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乡村生态旅游推动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剖析其作用路径,并提出加速产业融合、建立乡村生态体系、挖掘乡土文化、构建治理平台、拓宽村民参与渠道的生态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具体策略.

    生态旅游乡村振兴作用机制

    "双碳"战略下四川乡村旅游绿色转型的路径研究

    杨燕
    77-79,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旅游的绿色转型是在"双碳"战略下乡村旅游业态创新的新思路,也是提升乡村旅游竞争力的新举措.通过阐述乡村旅游绿色转型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意义,剖析了四川乡村旅游绿色转型的现状和问题,总结提炼出完善乡村旅游绿色转型的提升路径,主要包括完善乡村旅游的顶层设计、创新乡村绿色旅游产品的开发等,为乡村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

    碳达峰碳中和乡村旅游绿色低碳绿色转型

    商业银行在数字化供应链金融创新中的作用与策略研究

    傅礼洋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焦于商业银行在数字化转型如何推动供应链金融创新,分析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和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强调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商业银行在这一转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应通过科技力量和物联网技术提升自身的服务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探讨了供应链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作用和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推动.指出商业银行应发挥优势,扩展交易银行业务,采用开放银行策略,以更好地服务供应链中的中小微企业;支持实体经济,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转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区块链技术

    数字普惠金融、创新驱动与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秦伟娜
    8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数字普惠金融、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间的相互关系,基于 2012-2021 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创新驱动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影响.通过建立数字普惠金融为门槛的面板门槛模型,以明确创新驱动如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并用脉冲响应函数评估其长期和冲击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正面影响,且该影响在中西部地区表现更为显著;数字普惠金融可通过促进创新驱动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创新驱动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税收优惠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为例

    陈梦珂祁佳陈怡琳
    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税收优惠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 2017 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变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选取 2014-2022 年新三板挂牌上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数据建立双重差分模型(DID).研究发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的创新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该促进作用在企业性质以及所在地区存在异质性.经影响机制分析,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会提升企业内部固定资产投入与内源融资能力进而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同时企业所处的外部市场环境起调节作用,研究对政策完善以及企业经营具有一定理论价值.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DID模型

    科技人才评价研究综述

    刘宏涛杨盼君
    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对人才培养体系做出了统筹部署,一个国家要想实现战略性发展,就必须依靠科技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依靠强大的科技人才队伍,依靠科技人才队伍的持续产出,近几年对于科技人才评价的相关研究浩如烟海,从科技人才评价政策再到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指标开发等不胜枚举.通过对科技人才评价相关文献的梳理、述评,分析科技人才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为相关研究做出边际贡献.

    科技人才评价评价方法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