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交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交通科技
黑龙江交通科技

王银涛

月刊

1008-3383

hljjtkj1978@163.com

0451-86683434

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滨路92号

黑龙江交通科技/Journal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ilongjia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潮高速公路高墩液压爬模施工控制分析

    付益松
    12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潮高速公路所在地地质条件复杂、高墩施工难度大,其液压爬模技术应用具有代表性。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总结了大潮高速公路高墩液压爬模特点、工作原理和基本构造。根据实际工程经验,分析了大潮高速公路高墩液压爬模施工中爬锥预埋、架体安装以及模板拆除的控制要点,并提出了垂直度与外观质量控制措施。

    大潮高速公路高墩施工液压爬模技术

    考虑材料性能劣化的桥墩地震易损性分析

    谷敏
    129-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材料性能劣化对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基于氯离子侵蚀机理以及钢筋锈蚀原理,得到了混凝土以及钢筋的力学性能退化规律,根据地震易损性原理,通过位移延性比确定了桥墩的损伤指标,以此构建了考虑材料性能劣化的桥墩地震易损性模型,以百崎湖大桥为工程实例,选取了36 条符合场地条件的地震波,对考虑材料性能退化的桥墩地震进行了分析,基于此建立了桥墩在不同服役年限下的地震易损性曲线。研究表明:桥墩服役时间越长,其达到各损伤状态的超越概率显著增加;桥墩在轻微损伤、中度损伤、严重损伤之间的超越概率差明显小于严重损伤与完全破坏之间的超越概率差,表明桥墩在轻微损伤、中度损伤、严重损伤之间的延性能力要小于其在严重损伤与完全破坏之间的延性能力;桥墩在服役51~75 年之间的地震易损性曲线间隔明显大于服役0~25 年、26~50 年以及76~100 年之间的间隔,即桥墩在51~75 年间的超越概率增加明显,表明此阶段锈蚀导致钢筋以及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显著降低,导致其抗震性能下降明显。

    桥墩材料性能劣化地震易损性服役年限

    佛(山)肇(庆)城际铁路自主运营改造方案研究

    向海波
    134-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佛肇城际传统铁路运营模式和较少的列车开行对数限制了沿线旅客出行的灵活性,不能满足大湾区的高速发展和沿线城际客流的出行需求。随着广东省逐渐开始接管大湾区城际铁路的运营和管理,作为大湾区城际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佛肇城际铁路,研究技术改造方案是自主运营必要措施。论述了开行高密度小编组列车的必要性,对原设计接入广州铁路局的四电等系统割接至珠三角城际调度中心、地方公安接管等改造方案进行了研究,可为广东省接管的城际铁路后进行一系列的自主运营改造提供决策参考。

    城际铁路自主运营技术改造

    自适应邻域密度聚类及事故黑点识别应用

    刘韦华黄俊龙鲁娜刁麓弘...
    138-143,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类作为识别交通事故黑点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主要问题是交通事故多发区事先无法确定,即无法提前知道聚类簇数。利用样本点之间的连接概率定义了数据点的局部密度,根据局部密度大小来确定聚类中心和簇数,再对数据点进行聚类。结果表明:一是算法对参数不敏感,具有较好的通用性;二是算法能自动确定聚类簇数;三是算法聚类过程只依赖局部密度与邻接点,能够识别噪声点,提升结果的准确性。运用算法在一些真实数据集上进行试验,将聚类结果与其他算法结果利用评价指标ARI(Adjusted Rand Index)和NMI(Normalized Mutual Information)进行比较。最后利用算法对美国6 个州的交通事故进行聚类,结果表明算法对交通事故有较好的适应性,能将城市及周边道路上事故密集区域准确识别出来。

    交通事故黑点聚类算法聚类簇数自适应邻域聚类局部密度

    高原山区高速公路短时交通流预测方法

    林美
    14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是有效避免高原山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关键。高原山区高速公路受高海拔地形影响,短时交通流数据特性较平原区域的更复杂,适用于平原区域的预测模型不一定适用于高原山区。选取SARIMA、GRNN、LSTM模型分别作为数理统计、传统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三类预测模型的代表,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G4217 蓉昌高速汶川至马尔康收费站收费数据为样本。结果显示:三种模型均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其中SARIMA和LSTM模型预测效果相当,R2均接近0。97,且较GRNN模型的MAE分别减少了53。12%、57。70%,MAPE分别减少了38。19%、43。72%。研究表明即使数理统计类模型亦可较好预测高原山区高速公路短时交通流,且数据对模型有选择,LSTM模型预测效果最佳,SARIMA模型次之,GRNN模型较差。

    高原山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短时交通流预测

    利用视频图像计算车辆速度

    周海尹向东田召阳
    151-154,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交通事故车辆行驶速度的确认,是分析事故发生原因及认定事故责任的重要依据。在交通违法案件处理过程中,车辆行驶速度超过道路规定限制值的多少,也决定了驾驶人所受处罚程度的轻重。利用固定式视频图像计算车辆行驶速度时,通常需要在目标车辆同侧车身表面距地等高位置上,选取两个至车辆纵向对称面等距离的特征点,二者之间的距离为被鉴定车辆的行驶位移。当视频图像模糊不清晰,难以准确选取前述的特征点时,仅能依靠车辆同侧车身易于识别的特征位置,对车辆行驶速度进行粗略的估算,计算结果的精度较低。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一起交通事故车辆的行驶速度进行分析研究,并通过调整相关参数提高鉴定结果的精准度。

    交通事故司法鉴定视频图像车速鉴定参数修正

    基于模糊贝叶斯网络的深基坑施工风险评估

    李良
    15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基坑施工期间不利因素非常多,监测数据调查结果较差,旧式的风险评估原理难以解决。为此依据模糊贝叶斯互联网的风险评估原理,借助模糊计算结果中的研究者评价原理计算模糊数值中风险事件的概率、并计算模型中每个节点中每个风险的概率的方法,以广州地铁11 号线火车站深基坑工程为依托,计算得到了该工程各种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得出基坑施工整体安全等级处于II级(偏安全)的结果,验证了此方法的适用性。

    基坑建造开挖模糊计算结果贝叶斯网络研究者评价原理安全风险评估

    校园交通智能卡数据挖掘的个体出行模式与规则

    张嘉芮
    161-165,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UWM)UPass智能卡以及实时校园公交车辆自动定位技术(Automatic Vehicle Loca-tion,AVL)建立研究模型,采集数据并进行对比。通过对UWM UPass、AVL数据的挖掘构建出乘客出行链并进行相应分析,从而更好地了解乘客乘坐交通工具的特点。结合UWM UPass数据与AVL数据可以进一步研究更大时间范围内个体出行的模式,通过对大量出行链的计算从而进行规则的分类。这种分析模式及方法可为交通规划部门和经营者作出科学的公共交通规划和运营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基于本研究提出的方法也可为国内的交通规划及客流分析等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及方法参考,为分析获取准确、可靠的公交运营信息和乘客信息提供重要手段。

    车辆自动定位UWMUPass数据出行模式客流量统计

    无人值守无人机在公路建设养护中的应用

    齐志刚王东利栾文春韩光明...
    166-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多旋翼无人机在高速公路的勘察设计、工程建设、运维养护阶段都得到了实际的应用,通过垂起固定翼无人值守无人机系统在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养护领域的应用研究,对普通多旋翼无人机应用需要专业人员操作、无法常态长距离工作等具体问题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并对无人机在寒地高速应用进行拓展研究。

    公路建设养护无人机

    我国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的思考

    张哲陈世龙
    171-174,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行车作为一种灵活、健康的交通出行工具,在人们短途通勤中有着无法替代的优势;尤其是 2016 年后随着共享单车的迅速发展,各地也越来越重视自行车道的规划与建设,在出行、环保、休闲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然而,我国的自行车道的发展仍相对滞后,比如,缺乏整体的自行车道网络、自行车路权无法保证、自行车道缺乏舒适感以及骑行环境较差等,这些因素极大制约了人们选择自行车出行的意愿。通过分析自行车的交通特性,结合国内自行车交通的发展现状,对当前自行车道系统规划提出一些策略与思考,使之达到布局合理、通行高效、绿色环保、民众认可的效果。

    自行车道交通规划绿色出行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