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教育
黑龙江教育

月刊

1002-4107

黑龙江教育/Journal Heilongjiang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指引建设中国特色管理教材——生产与运作管理教材的若干问题探讨

    陈志祥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指导,以生产与运作管理教材为例,探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教材的建设问题。首先回顾了我国生产与运作管理教材的建设历史,指出目前该教材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弊端;其次归纳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教材建设的要求;最后探讨了发展中国特色管理教材的设想和建议。

    中国式现代化教材建设中国特色管理教材

    产业学院与企业协同合作的机制、策略与效益分析

    贾娜刘九庆解志杰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主要研究在工业4。0和全球化背景下产业学院与企业协同合作的模式和影响,重点分析了合作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包括从初始的技能培训到战略级别的合作,并强调了在各阶段中不同合作模式的特征和重要性;提出了加强产学合作的策略,包括制定明确的合作协议、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建立持续的培训和交流机制,以及培育双方的合作文化;对产业学院与企业协同合作的综合效益进行了全面评估,涉及教育质量的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增强,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研究表明,合作的驱动力源于技术创新、经济需求和政策支持,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合作的模式和方向。文章为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提供了实用的见解和策略建议,为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指明了方向。

    产业学院校企融合机制协同策略

    产教融合背景下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以西安理工大学为例

    杨静张文英王凯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生态环境的改变,深化产教融合已成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文章分析了机械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教育培养体系不能适应产业最新需求、导师的知识结构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研究生产出的研究成果实用性不强及专业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标准不全面的现状,并从完善培养体系、深化产学研融合、丰富教学模式、健全专业学位论文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4个方面提出了产教融合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实现路径,对高校优化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提高培养质量具有借鉴意义。

    产教融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机械工程

    产教深度融合培养应用型特色化软件人才的实施模式探究——以淮阴工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张正伟李芬芬陈晓兵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提升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是高素质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文章以淮阴工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例,首先阐述了应用型高校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背景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产教融合背景下软件人才培养目标,最后围绕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专业定位、教育机制、课程体系、培养方案及培养模式提出具体改革举措,从而促进了软件人才培养理念的更新与管理模式的创新,深化了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以期探索产教深度融合的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特色化软件人才产教融合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两个结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

    张革华周雨柔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两个结合"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两个结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在融入过程中,应坚持以挖掘文化厚度增强思想性、以提高理论深度增强理论性、以提升情感温度增强亲和力、以彰显创新力度增强针对性为方法遵循。基于此,文章从育人队伍、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着手探索实践路径,确保"两个结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效果,积极培育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两个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区域红色文化"云实践"平台建设与运用研究

    刘洋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内涵相近的红色文化进行整合,使之构成区域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线上实践的丰富教学资源是高校建构思政课区域红色文化"云实践"平台的主要思路。从文献梳理和理论建构入手可以认识到,高校思政课区域红色文化"云实践"平台具有虚拟性、全员性、协同性和互动性等特征。以"四个一体化"为目标,高校思政课区域红色文化"云实践"平台建构的关键是红色文化资源、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大中小学协同育人资源及教学协调管理功能的云端整合,以区块链技术实现高校思政课区域红色文化"云实践"平台总体架构、运行流程和技术调用等场景设计。文章从教学场所、学时分配、方案制定和成绩认定等方面对高校思政课区域红色文化"云实践"平台的教学运用思路进行了探讨。

    区域红色文化高校思政课云实践区块链

    教育家精神融入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理路

    徐艺嘉曹同艳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为师范生培养提出了更明确的方向。我国教育家精神具有独特底色与时代内涵,有利于增强师范生的理想信念,坚定教育立场;提升师范生能力素养,筑牢成长成才根基;激发师范生主观能动性,增强教师教育的内驱力。因此,师范院校应将教育家精神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以课堂教学、实践育人、文化育人为主要抓手,完善培养方案,发挥第二课堂积极作用,辐射影响更多师范生,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教育家精神师范生培养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体系

    应急装备技术与工程专业应用型特色人才培养思路探究

    张伟杰李娟娟罗建国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装备技术的发展离不开高水平人才的支撑,高等院校是高水平人才培养的摇篮。应急装备技术与工程专业于2021年被教育部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专业名单中,属机械工程类专业,具有很强的应用型特征。华北科技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直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把服务支撑我国应急管理事业作为第一面向,着力培养应急管理事业需要的高水平人才。文章在应急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上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为提高应急装备技术与工程专业应用型应急特色人才培养质量,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三全育人"的"同心圆"人才培养体系总思路,并提出了"四增五去"提高应急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法。

    应急装备技术与工程专业应急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

    新时代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应急管理能力培养要求与路径——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

    刘其赟张佳华陈建平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应急管理日益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在理论分析新时代培养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应急管理能力的现实要求的基础上,针对福建农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进行个案调查,发现该校比较重视对学生应急管理能力的培养,设置了应急管理基础课程,开发了虚拟仿真实践课程,培养的学生有较好的应急管理意识和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存在课程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实践教学平台和资源不够丰富、学生应急管理理论知识和能力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等不足。因此,为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高校应进一步明确应急管理能力在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定位,建立体现基础和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完善以能力为导向的实践体系,营造提升学生应急素养和管理能力的文化环境。

    应急管理能力培养行政管理

    产学研驱动的乡村旅游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马婷婷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学研驱动的乡村旅游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实现高校、企业、乡村的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文章构建了乡村旅游创新创业人才核心素养模型,包括价值观、情感态度、专业技能、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实践能力6个维度,并以兰州文理学院为例,从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内容、人才培养资源及人才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探讨了产学研驱动的乡村旅游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

    产学研乡村旅游创新创业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