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气象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气象
黑龙江气象

杨卫东

季刊

1002-252X

hljqx1001@163.com

0451-82659476

150001

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山路230号

黑龙江气象/Journal Heilongjiang Meteorology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4年,由黑龙江省气象局、黑龙江省气象学会联合主办,综合性科技刊物,主要登气象科学有关分支的新理论、新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论文及技术总结、调研报告等。开设了天气、气候、农业气象、应用气象、大气探测、电子通信、科普知识等栏目。可供气象、水文、地理、民航、海洋、环保、地质、交通运输等部门科技人员及气象爱好者阅读,也可供有关大专院校的师生参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抢抓机遇 团结向上奋力书写龙江气象高质量发展时代新篇章——2024年全省气象工作会议报告

    那济海
    1-8页

    CFSv2模式对汛期黑龙江省延伸期时段降水预测检验评估

    班晋王营李永生赵佳莹...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 1999-2010 年CFSv2 模式资料,基于国家气候中心Ps和Cs检验方法,对汛期黑龙江省延伸期时段降水趋势和过程进行检验评估.结果发现:模式预测 6 月延伸期降水趋势效果较差,但从 7 月上旬开始至 8 月中旬模式预测技巧明显提高,Ps评分基本通过 65 分,距平符号一致率也达到 50%以上.模式预测延伸期降水过程效果较好的时间为 6 月上旬、7 月上旬、7 月下旬和 8月中旬,预测降水日数准确率在 20%以上.预测结论可以为业务中延伸期降水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黑龙江省延伸期预测模式检验评估

    东北冷涡发生次数和日数气候分析

    康恒元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ERA5 再分析资料筛选的东北冷涡过程数据,分析 1961-2021 年东北冷涡过程发生次数和日数气候和气候变化特征,发现:(1)东北冷涡平均每年发生 31 次,初夏 5 月最多,晚秋 11月最少;冷涡过程持续日数平均 4.2 d,6 月最长,4 月最短;年平均东北冷涡发生日数 126.6 d;东北冷涡持续日数多为 3-4 d.(2)2000 年代和 1970 年代东北冷涡发生较多,1960 年代和 1980 年代较少;1997 年东北冷涡过程最多(39 次),1982 年最少(20 次);东北冷涡过程 5 月显著增多趋势(速率 0.38 次/10 a),7 月减少趋势(速率 0.24 次/10 a).(3)年东北冷涡日数有两次趋势突变,发生在1980 年和 2017 年;5 月冷涡日数有两次趋势突变,发生在 1990 年和 2004 年.各月和年冷涡日数主要表现为年际尺度振荡.

    东北冷涡发生次数和日数气候变化

    黑龙江省极端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关宁欣刘长成于晶李萌...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气候倾向率、百分位法、相关分析等方法,利用GIS空间插值技术,分析了黑龙江省1991-2020 年 6 个极端降水指数(最大 1d降水量(RX1day)、最大 5d降水量(RX5day)、连续干旱日数(CDD)、连续湿润日数(CWD)、强降水量(R95)和极端降水量(R99))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各指数与年降水量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近 30 aRX1day、RX5day、R95 和R99 在松嫩平原地区最高,在大兴安岭地区和东南山区最低.6 种指数均呈上升趋势,R95 变化速率最大,达到30.48 mm/10a(p<0.05).各指数的变化存在空间差异,RX1day和RX5day空间变化特征相似.年降水量与大多数极端降水指数之间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其中R95 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最好(p<0.01).本研究结果可为开展黑龙江省极端降水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重要参考,有利于提高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极端降水时空变化黑龙江省

    近62a东北三省夏季昼夜极端降水特征分析

    赵美玲巩远发刘一杉李瑶...
    23-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对东北三省地区 1961-2022 年 92 个站点逐日昼、夜降水数据的分析,结果发现,大部地区极端降水阈值均为白昼大于夜间,随着极端性增强,辽宁与吉林大部、黑龙江南部地区的夜间降水量阈值逐渐大于白昼,极端降水总量占比总降水量为上升趋势.大部地区白昼极端降水日数多于夜间,占夏季降水日数的比例为上升趋势.95 百分位极端降水总量均存在准 28a震荡主周期,99 百分位极端降水总量的震荡周期信号弱,预计 2023-2028 年东北三省夏季可能处于极端降水量总量偏高的时期.

    白昼降水夜间降水极端降水

    2020年11月19-20日哈尔滨市特大暴雪的特征及模式预报结果对比分析

    姜兵于凯旋付洪泰景学义...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资料,对 2020 年 11 月 19-20 日哈尔滨市大范围特大暴雪过程的特征及模式预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次降雪过程受江淮气旋影响,降雪时间长达 25 个小时,6 个主城区平均降雪量高达 37.7 mm,降雪量存在两个峰值区,前一个峰值区最大小时雪强在 3.7 mm/h,后一个峰值区最大小时雪强在 5.3 mm/h,属特大暴雪量级.本次降雪条件水汽条件充沛,整层大气处于饱和状态,低空的东北偏东气流为暴雪区提供了水汽来源.EC模式温度预报中,临近时间起报的结果较好,模式预报温度平均偏高 2-3℃,较强转折性的倒温度天气,EC模式预报效果较差;降雪预报中,较长时间起报的降雪量级较为准确,但开始、结束时段较临近时间起报的预报误差较大;临近的降雪总量预报骤然减少,大大影响预报员对降雪量的判断,所以在专业气象服务中,先前的预报结论和量级不要轻易地降低或减少,可参考较长时间起报的降雪量级、参考临近时间起报的开始、结束时段.

    暴雪水汽江淮气旋模式预报

    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统计检验方法对比分析

    安英玉韩书新牛忠清
    32-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 2015-2017 年在大兴安岭地区开展的飞机人工增雨作业,采用序列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双比分析法、区域历史回归分析法等 4 种统计检验方法进行作业效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序列分析方法计算绝对增雨量 3.52 mm;对比分析方法计算绝对增雨量 6.6 mm;双比分析方法计算绝对增雨量 4.02 mm;区域历史回归分析方法计算绝对增雨量 6.34 mm.采用序列分析、对比分析、双比分析、区域历史回归分析 4 种方法进行作业效果统计检验,其中对比分析和双比分析方法得出的检验结果相对较为稳定,除个别架次外相对增雨率都在 15%-70%范围内,相关系数基本上能满足>0.6 的要求;而使用序列分析和区域历史回归分析方法得到的检验结果稳定性较差、显著度较差.4 种方法中,对比分析和双比分析方法适用于大兴安岭地区作业效果评估统计检验.

    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统计检验

    黑龙江省煤矿雷电灾害防御对策研究

    陈亮严肃周长明李永生...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讨了黑龙江省煤矿雷电灾害的防御策略.通过对该地区煤矿雷电灾害的特点和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防御措施,包括加强雷电监测预警、改善矿山电气设备接地、安装防雷设施等,以提高煤矿的雷电灾害防御能力,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煤矿的正常生产.

    雷电风险评估防御措施

    微信服务号在气象服务中的优势——以"齐齐哈尔市气象"为例

    伍晓微刘兴丽谭雪玥
    38-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齐齐哈尔市气象"微信服务号,详细阐述了服务号的架构和实际应用成果,分析了该微信服务号的优势与不足,为其他地区气象部门开展信息化气象服务提供了参考和借鉴.该微信服务号于 2022 年开通,设有实况监测、预报预警、特色服务三个模块,通过定时推送天气预报、实时推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和短时临近预报等功能,为政府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为公众出行和农业生产提供参考信息.服务号具有即时性、全面性、便捷性等优势,适合推广应用.

    "齐齐哈尔市气象"微信服务号气象服务

    CMACast系统文件丢失率异常的排查与研究

    王东岳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CMACast是中国气象局的新一代卫星数据广播系统,是国内外气象数据和产品分发的主渠道.无线传播的方式存在一定的文件丢失率,当丢失率连续 3d超过千分之一时,CMACast系统提供资料的完整性会影响气象业务工作的准确率.针对这个问题,文章详细的说明其排查与优化方法,为CMACast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

    卫星广播丢失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