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气象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气象
黑龙江气象

杨卫东

季刊

1002-252X

hljqx1001@163.com

0451-82659476

150001

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山路230号

黑龙江气象/Journal Heilongjiang Meteorology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4年,由黑龙江省气象局、黑龙江省气象学会联合主办,综合性科技刊物,主要登气象科学有关分支的新理论、新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论文及技术总结、调研报告等。开设了天气、气候、农业气象、应用气象、大气探测、电子通信、科普知识等栏目。可供气象、水文、地理、民航、海洋、环保、地质、交通运输等部门科技人员及气象爱好者阅读,也可供有关大专院校的师生参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亚冬会期间尚志市滑雪气象指数变化特征分析

    姜俊娆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尚志市 1981-2024 年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亚冬会赛前、赛中和赛后各旬以及赛期(2月 7-14 日)的滑雪气象指数变化特征,为哈尔滨亚冬会滑雪赛场充分利用气象数据,做好赛事期间的气象条件预测等保障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亚冬会赛中 2 月上旬-2 月中旬滑雪气象指数达 1 级或 2 级标准的概率均超过 88%,相比赛前和赛后较大.赛期滑雪气象指数为 1 级和 2 级标准的日数占比分别为 50.9%和 39.5%;平均每年赛期降雪总量为 1.7 mm,降雪事件主要是无降雪或小雪,出现中雪及以上的概率极低;日平均风速为 2.6 m/s,影响滑雪等级的风力主要为 3 级及以下风力,而出现 4~5 级风力的概率极低,出现 5 级以上风力的概率为 0;日最高气温为-7.4℃,影响滑雪等级的最高气温主要介于-16℃~10℃,而出现最高气温<-16℃的概率极低.

    滑雪气象指数哈尔滨亚冬会

    2019年盛夏最大降水环流成因分析

    石红艳杨宁李凤毅孙景文...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 1961-2020 年黑龙江省盛夏(7-8 月)降水量、NCAR/NCEP大气再分析和Nino34 SST资料,分析 2019 年盛夏黑龙江降水异常与ENSO事件背景下大尺度环流特征.结果表明:2019 年盛夏黑龙江省降水处于多水时段,ENSO暖事件多发期降水偏多发生的概率增加.指出了 2019 年降水特点主要受东北冷涡与 3 次台风北上相互作用,发生 6 次重大降水过程;500 hPa高度距平场为西北-东南向呈"+、-、+"形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偏东,脊区向北伸展有利台风北上;低纬主要有 3 支强南风距平气流北上进入气旋环流,为维持台风暴雨提供充足水汽;黑龙江中部和东部地区最大上升气流速度出现在 600-300 hPa高度,也是台风活跃区,辐合明显,黑龙江省强降水出现在东部最大降水中心,落区位于三江平原北部鹤岗至萝北.

    2019年盛夏强降水气候背景冷涡与台风结合大尺度环流成因物理量分析

    FY-4A资料在2023年7月1日宁安极端冰雹天气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白玉兰刘刚周鑫刘冠鹏...
    9-1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冷涡背景下,2023 年 7 月 1 日牡丹江宁安出现最大直径达 9cm左右冰雹、10 级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利用MICAPS资料、雷达资料、FY-4A资料,选取FY-4A卫星云类型CLT、云相态CLP、云顶高度CTH和云顶温度CTT等 4 类产品进行可用性分析.结果表明:(1)FY-4A数据接收率、时间分辨率和数据接收及时性,可以支持实际预报中实时监测预警业务;(2)4 类产品在此次天气过程中有不同的表现,其中CLT、CLP具有较好的可用性,可以较好的判断云的类别;CTH和CTT两种产品与极端冰雹天气的对应关系较为明显,但不是出现极端冰雹天气的必要条件;(3)FY-4A短波红外通道 1.58~1.64 μm,尤其是 2.1~2.35 μm在较强对流天气发生前的 0~1 h内,对大粒子冰晶云团识别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对提高短临预警实效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FY-4A卫星极端冰雹大粒子卫星产品

    2023年7月12-13日洋县短时极端强降水过程分析

    张淅铭孙鹏飞李林芝
    1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 2023 年 7 月 12-13 日发生在洋县的一次短时极端强降水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极端强降水是在副高外围,蒙古低槽冷空气和南支槽前暖空气在陕西西部交汇的背景下产生的.洋县位于副高外围的高湿环境,700 hPa比湿达到 13 g/kg,850 hPa比湿达到 18 g/kg,低层水汽异常充沛.地面冷锋和低空切变线不仅促使低层水汽的强烈辐合,还提供了有利于强对流发展的大尺度和中尺度动力抬升作用,高空急流南侧的辐散流场也有利于加强上升运动.上冷下暖的大气不稳定层结,使强降水区上空存储了充足的潜在不稳定能量,在不稳定能量释放过程中,出现了小时雨强超过 80 mm的极端强降水.

    短时极端强降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低空切变线冷锋

    绥化地区暴雨气候特征分析

    杨朝刘昕王一迦钟化然...
    15-1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绥化市 10 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近 30 a(1991-2020 年)绥化地区暴雨的变化特征.从降雨量、降雨量变化趋势、暴雨日数、暴雨变化趋势等方面,利用气候倾向率分析绥化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绥化地区暴雨主要出现在 7-8 月且易发生区域性暴雨,且绥化地区暴雨日数分布不均,大致呈西多东少的特征,主要集中在 50~80 mm.

    暴雨气候特征时空分布

    伊春市供暖度日数年变化及未来预测

    闫琪白俊杰李海玲王海宁...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伊春市 1974-2023 年日平均气温资料,利用M-K检验和滑动t检验方法,对伊春市过去 50a供暖度日数进行了变化特征和突变分析,并对 2024-2029 年平均供暖度日数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供暖度日数表现出波动下降特征,说明伊春市冬季供暖需求波动减少.供暖度日数M-K检验和滑动t检验结果表明,1990-2023 年供暖度日数减少特别显著,检测到两次均值突变,突变年份为 1987 年和 2013 年.1974-2023 年的供暖度日数呈线性相关,并预测未来 5a(2024-2029 年)平均供暖度日数为 5806.04℃·d.

    供暖度日数变化特征M-K检验未来预测

    基于区域历史回归法的哈尔滨市火箭增雨作业效果检验

    鞠洋陈农邓文佳郭潆孺...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 2003-2022 年 6 月的日降水量资料,采用区域历史回归法对 2023 年 6 月 20 日哈尔滨市火箭增雨作业进行效果评估.结果显示,此次火箭增雨作业绝对增雨量为 8.09 mm,相对增雨率为 105.5%,满足农业抗旱需求,增雨作业有效.本文引入ERA5 再分析资料,采用 500 hPa、700 hPa和 850 hPa高度层上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散度作为对比区选取依据,提高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准度.使用残差分析和正态分位图对回归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回归模型拟合度较好.本文为增雨作业提供一种更为精确和客观的效果评估方法.

    地面火箭增雨ERA5再分析资料历史回归分析水汽通量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哈尔滨重污染天气预报

    赵遴张少锋王敬杰孟焕生...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 2013-2017 年的哈尔滨气象和环境实况资料,通过对 14 个可能与重污染相关的气象因子做相关分析,筛选出 12 月-3 月边界层高度、地面风速、925 hPa风速、850 hPa风速、925 hPa与地面温差和 850 hPa与地面温差等共 6 项与AQI相关度较大的气象因子;10-11 月、4-7 月的边界层高度、地面风向、地面风速、925 hPa风向、925 hPa风速、850 hPa风向、850 hPa风速、925 hPa与地面温差、850 hPa与地面温差等共 9 个与AQI相关度较大的气象因素.对筛选出的气象因子与AQI指数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并对 2018 年 1-3 月及 10-12 月哈尔滨重污染天气进行了预报与检验.

    气象因子多元线性回归重污染天气

    EL15-2C风向传感器风向角度缺失问题分析及监测软件设计

    邢程白雪梅范蕊刘春雪...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国家气象站的风向观测主要采用的是光电格雷码式风向传感器,其光电装置和机械部件损坏后仍有观测数据生成,容易被误认为传感器工作正常,使得风向观测仪器故障难以及时发现和排除.为弥补风向数据自动判识的空缺,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款名为《县级台站风向角度监测软件》的应用程序,该程序适用于县级基层台站,通过软件自动对风向数据进行分析,绘出此段时间内的风向数据角度分布图,辅助人工判断是正常情况下风向观测数据表现,还是异常的风向规律性角度区间缺失情况,从而尽早在基层台站端发现并排除问题.

    EL15-2C自动监测风向角度C#软件设计

    伊春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分布特征

    王大龙袁园孙鹏飞曲哲...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是中国天然氧吧城市参评最重要的一个气象指标,负氧离子的浓度含量越高,表明空气质量越好.本文选取伊春 10 个县(市)区共 20 个负氧离子监测站点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伊春 10 个县(市)区空气负氧离子浓度不同时间尺度特征,揭示不同区域负氧离子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并对空气质量等级进行评定,为区域生态气候变化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为伊春生态旅游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气象信息.

    空气负氧离子变化特征空气质量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