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哈尔滨商业大学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哈尔滨商业大学

季宇彬

双月刊

1672-0946

hsdxb@163.com;zirxb@hrbcu.edu.cn

0451-84844417

150076

哈尔滨市道里区通达街138号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Natural Sciences Edi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美国剑桥文摘收录,是由哈尔滨商业大学主办的理工科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绿波主干线协调控制算法

    张映雪董学庆
    643-649,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交通信号系统无法为城市主干道交通提供动态灵活的配时方案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DRL)的混合驱动式自适应绿波控制算法,该算法将深度强化学习算法与MAXBAND算法相结合,在实现自适应动态交通控制的同时,减少算法的计算过程。使用MAXBAND绿波算法确定主干道信号灯周期和相位差,使用DQN算法优化绿信比,采用联合状态和联合回报解决维度爆炸问题,并在交通信号灯控制问题中为DQN算法引入了一个新的奖励函数,用于多智能体协调。通过搭建SU-MO 仿真环境对算法进行验证。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比较灵活地进行信号配时,在欠饱和、饱和以及过饱和三种场景下,相比于传统的绿波算法和传统的DQN控制算法,均能更有效地处理主干道拥塞情况。

    绿波深度强化学习自适应信号灯控制车路协同联合策略SUMO

    基于残差高斯变分自编码器的空气质量预测

    胡毅唐超礼
    650-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多变量空气污染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残差高斯混合嵌套因子变分自编码器(Residual Gaussian-mixture nested factorial variationalautoencoder,RNF-VAE)模型。该模型基于安徽淮南6个监测站点的空气污染数据进行实验,并通过三种统计指标评估其性能。构建RNF-VAE以处理多元空气污染数据,并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门控循环单元(GRU)、双向LSTM(BiLSTM)和双向GRU(BiGRU)等主流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RNF-VAE在6种污染物的预测中表现优异,RMSE降低35。12%,MAE减少29。12%,R2提升11。17%。结果显示,RNF-VAE在空气污染预测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能够有效应对多元空气污染的复杂性和数据不确定性,为政策制定和环境管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空气污染深度学习残差学习变分自编码器机器学习

    IFFRLS-IAEKF算法的在线辨识及电池SOC估计

    严回回张艳张佩娴马文静...
    658-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动力电池状态估计问题,引入分段遗忘因子函数,使遗忘因子随数据量动态调整,提出改进的带遗忘因子最小二乘算法(Improve Forgetting Factor Recursive Least Square,IFFRLS)对一阶Thevenin电池模型参数进行在线辨识,引入误差权重函数调整自适应拓展卡尔曼的过程噪声和测量噪声,提出改进的 自适应拓展卡尔曼算法(Improve Adapted Extended Kalman Filter,IAEKF)算法对电池 SOC 值进行估计,从而提出基于IFFRLS-IAEKF算法的在线辨识及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估计方法。在动态应力测试(Dynamic Stress Test,DST)工况下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具有更高的估计精度,为电动汽车的里程预测以及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的电池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最小二乘法AEKF电池SOCDST工况参数辨识在线估计

    基于改进YOLOv7的煤矿工人不安全行为识别方法

    杨文轲孟祥瑞王向前
    664-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在煤矿变电所工人未穿戴绝缘手套和绝缘胶鞋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提出了基于YOLOv7的绝缘手套和绝缘胶鞋目标检测方法。使用深度可分离卷积在提高模型特征提取能力的同时降低网络计算量。通过引入SE注意力机制重构ELAN1和SPPCSPC模块,以增强网络特征提取能力,加强对小目标检测的精度。采用WIoU损失函数提高网络回归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YOLOv7算法比原始算法准确率提高3。8%,mAP提高12%。能够对未穿戴绝缘手套和绝缘胶鞋的不安全行为进行高效实时的检测。

    绝缘手套绝缘胶鞋YOLOv7深度可分离卷积SE注意力机制WIoU损失函数不安全行为

    基于BERT的业务流程全局一致性检查方法

    王若冰卢可
    671-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BERT模型的一致性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过程模型的拟合度和精确度。该方法利用BERT模型生成控制流变体的向量表示,通过比较事件日志与重放模型日志之间的轨迹相似度来评估一致性。BERT模型的引入能够捕捉行为的细微特征,从而弥补了传统浅层表示方法仅能挖掘静态行为信息的不足。通过在真实事件日志上的实验验证,该方法在拟合度和精确度评估中表现优异,能够更加精细地反映过程模型与实际观测行为之间的匹配程度。这表明该方法在深入挖掘动态行为特征方面具备显著优势,能够为过程挖掘领域中的一致性检查提供更为精准的评估工具。

    BERT过程挖掘一致性检查深度学习预训练事件日志

    新型四孔异形蜂窝夹层结构力学性能分析

    于太航冯砚博于润泽岳继昌...
    679-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蜂窝夹层结构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领域,随着工业对材料结构的需求愈来愈高,高性能的新型蜂窝材料创新迫在眉睫。设计了新型四孔异形蜂窝结构,以单个蜂窝单元结构的壁厚、整体大小以及蜂窝夹层结构的厚度、胞元组合的方式为基础,对结构承受不同方向载荷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新型四孔异形蜂窝夹层结构相比于正六边形和正八边形蜂窝结构,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仿真实验结果显示,新型四孔异形蜂窝结构的外力承受能力以及横纵方向的各向同性较于正六边形和正的八边形蜂窝结构有显著提高。新型四孔异形蜂窝结构在功能材料形状和结构方面对航天航空、船舶、汽车等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材料结构四孔异形蜂窝夹层结构力学性能各向同性

    基于鲟鱼的仿生翼型设计及其绕流流动特性

    卢金国周冬冬王希文苏晓珍...
    688-6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水力机械叶片设计过程中,叶片的设计多采用基于空气动力学原理的NACA系列,由于流体的黏度和密度,其性能的保障难以实现。选取水生生物鲟鱼为研究对象,运用三维逆向的高精度扫描技术来获取仿生翼型几何特性,多次扫描的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对进行拟合,建立了以鲟鱼几何外形为基础的仿生翼型,采用数值模拟对仿生翼型进行了验证和优化,比较分析其升阻特性、空化体积分数分布。结果表明,仿生翼型相对于NACA系列翼型具有更好的升阻特性,优化后的翼型能够有效减小翼型前缘的空化不稳定区域;仿生翼型前缘结构下调,能够减小前缘局部低压和回流区域,有效改善翼型绕流流动;与传统NACA0012翼型不同,最优仿生翼型方案下喷水推进泵的扬程提高了 7。68%,效率提高了 4。73%。研究结果可为水力机械叶片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仿生翼型数值模拟空化流动流体流动水力性能

    秩为6的二部图的谱半径

    周玉王龙
    698-7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图G是有n个顶点的连通图且m=(m1,m2,…,mp)是一个正整数向量。谱半径ρ(G)是图G特征值的最大值,记作ρ(G)=max|λi|。图的谱半径和秩分别定义为其邻接矩阵的谱半径和秩。在谱极值图论中,确定谱半径最大或最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最终找出秩为6的二部连通图中最大和最小谱半径的图。

    图秩最大谱半径最小谱半径

    Riesz空间分数阶扩散方程的快速预处理方法

    黄小青张建华
    702-7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空间分数阶微分方程的数值求解是科学与工程计算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针对Crank-Nicolson格式和四阶有限中心差分离散Riesz空间分数阶扩散方程导出的非对称all-at-once线性方程组,构造了 τ矩阵块α循环预处理子。理论分析证明预处理后的系数矩阵可分解为单位矩阵与一个低秩矩阵和小范数矩阵的和。数值实验结果证实了 T矩阵块α循环预处理广义最小残差法求解非对称all-at-once线性方程组的有效性。

    Riesz空间分数阶扩散方程all-at-once线性方程组Crank-Nicolson格式四阶有限中心差分法τ预处理广义最小残差法

    底栖动物对底泥-水系统中氮素转化的影响

    付思雨左薇吴岱琳毛雨晴...
    710-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底泥-水系统中底栖动物对氮素转化的影响,选取中华圆田螺和泥鳅构建模拟生态系统,观察分析底泥-水系统中DO、COD、TOC、有机质等环境因子的变化特征,探究氮素质量比及氮赋存形态的转化,最后利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来判别影响氮素转化的关键环境因子。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有底栖动物的反应器中DO下降51。56%~54。10%,COD提高50。41%~81。32%;底栖动物的生命活动使上覆水中TN质量浓度和NH3—N质量浓度分别增加2。92~6。50倍和12。93~18。98倍,底泥中NH3—N增加0。61~0。87倍;底栖动物通过摄食、消化、呼吸等生命活动分解有机氮,促使OSF—N向其他形态的氮转化,降低了 OSF—N在TN中的比例;经Pearson相关分析可知,TOC和DO是影响氮转化的关键环境因子。

    底栖动物底泥-水系统氮质量浓度氮赋存形态微生物群落环境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