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张松波

季刊

2095-008X

gcxb@hlju.edu.cn

0451-86604057

150080

哈尔滨市学府路74号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Hydraulic Engineering College
查看更多>>《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办刊宗旨:立足本校,面向全国,服务教学与科研,反映工程科学与技术的最新科研成果,促进校内外学术交流,为我国工科学科发展服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定期栏目: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化学工程与环境科学、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农业工程等。不定期栏目:寒区工程与水资源、科技期刊研究、科技动态、读者与编者等。读者对象主要为高等学校师生、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主要收录情况:现为《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CSTPC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超星数字图书馆》、《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ISTIC)来源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Fe3O4@C纳米粒子的光子晶体水凝胶薄膜的柔性应变传感器

    庄严龚开姜子实王强...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颜色变化作为视觉信号反馈最直观的方式,常被生物体用来传递信号和抵抗天敌.受变色龙皮肤结构色变化的启发,研制了一种可用于柔性应变检测的光子晶体水凝胶薄膜.采用Fe3O4@C纳米粒子作为光子晶体单元,利用其在磁场作用下可在水凝胶中自组装成一维链状结构,通过紫外光固化技术,成功制备具有明亮结构色的柔性光子晶体水凝胶薄膜.由于薄膜的结构色会随着光子晶体的带隙变化而发生改变,该薄膜在机械拉伸作用下会产生协同的颜色变化.所制备的柔性薄膜结构颜色明亮,应变响应宽达120%,并实现了从红色(λ=730 nm)到紫色(λ=400 nm)的颜色动态变化.此外,制备的该薄膜具有灵敏度高、响应时间短、稳定性好等特点.柔性应变检测的优异性能归功于水凝胶膜的柔性大变形和良好的光学特性以及光子晶体高度可调谐光栅结构.这项工作为视觉响应应变传感器的发展提供了一种通用的方法,并在机械传感器、可拉伸光学和诊断方面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Fe3O4@C纳米粒子水凝胶薄膜光子晶体结构色柔性应变传感器

    废弃松子壳模板合成的Co3O4纳米粒子交联网络及其储锂性能

    张萌张现发高山
    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设计合成纳米基元组装的多级结构Co3O4负极材料可有效改善储锂性能,然而,目前所报道的相关工程策略仍存在操作复杂、产率低和重现性差.基于此,利用废弃松子壳作为生物质模板,采用简单的钴盐浸渍和空气煅烧的方法可控地制备出具有介孔和大孔的Co3O4多级结构,这种交联网络形貌是由尺寸约30 nm的均匀纳米粒子交联组成.作为锂离子电池(LIBs)负极材料,Co3O4电极在0.1~5 A·g-1下具有好的倍率性能,特别是在1 A-g-1下,其经过1 000次充放电循环后的可逆容量仍高达897.3 mAh·g-1,进而显示出作为长寿命LIBs的应用潜力.

    Co304网络结构松子壳模板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长循环性能

    秸秆衍生多孔碳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吸附水中铜离子方面的应用

    李清阳刘金桥汪立学万家峰...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重金属离子对水环境的污染及人类健康的危害较大,重金属离子的净化技术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电容去离子作为一种新兴的水处理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的优点,能有效从水溶液中去除重金属离子.以玉米秸秆为碳源,KOH为活化剂,通过一步高温碳化法制得了玉米秸秆衍生多孔碳(Corn Stover Porous Carbon,CSPC)材料.制备的CSPC材料表面粗糙,具有丰富的孔道结构及较大的比表面积,使其具有良好的电容去离子性能.在最佳的操作条件下,该电极材料对铜离子电极吸附量可至6.17 mg·g-1,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玉米秸秆生物炭铜离子电容去离子

    基于Focal Loss和时空特征提取的网络入侵检测算法研究

    王震佟志勇杨自恒
    2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网络入侵检测领域中,由于网络流量特征提取不充分和网络数据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入侵检测系统的识别率受到了明显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Focal Loss并能够从时序和空间两维度进行提取特征的网络模型.在时序方面,主要采用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模型进行特征的提取,随后通过Transformer-Encoder的多头注意力机制重新分配特征权重,增强了模型对关键特征的关注度.在空间特征方面,主要采用Inception模块并引入残差思想,有效的提取网络中的空间特征.将这两个维度的特征融合,并通过分类器进行分类.为了缓解模型聚焦多数类别样本的问题,整个模型使用焦点损失函数(Focal Loss)进行参数的更新.通过在CICIDS2018和UNSW_NB15两个数据集上进行大量实验,有效证明了提出的模型在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F1值上均优于现有其他方法.

    入侵检测时空特征提取多头注意力机制残差网络FocalLoss

    基于邻居监督和自适应增强的图对比学习

    李浩然杨艳钟颖莉
    3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大多图对比学习方法中对输入图进行随机增强和损失函数中忽略考虑图的同质性假设的问题,提出基于邻居监督和自适应增强的图对比学习框架.该框架利用输入图中节点特征向量的中心性进行自适应增强生成2个视图,避免随机增强对重要的节点和边进行删除.利用针对图结构数据的邻居监督图对比损失函数指导框架学习,采用网络拓扑结构作为监督信号定义对比学习中的正负样本,允许每个锚点有多个正样本.所提框架在3个引文数据集上进行节点分类实验,实验表明,其在分类准确性方面优于很多基线方法.

    对比学习图神经网络邻居监督节点分类

    基于正负样本选择的异质图对比学习

    宋笑笑刘勇金虎
    4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比学习应用于异质图能有效避免训练过程中对标注数据的依赖性,无需依赖大量带标签样本的前提下,依旧能够提取异质图中复杂的结构和丰富的语义,在节点分类和节点聚类等任务上表现出优越的性能.现有的异质图对比模型直接基于元路径构造对比视图,用来捕获对象之间的语义以及序列关系.此类方案忽略了网络的局部结构,目标节点没有完全融合所有一阶邻居节点的信息.同时,局限于单一的正样本,无法区分负样本的正确性,使模型出现梯度消失或者学习内容不全.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基于正负样本选择的异质图对比学习模型.该模型先构造了网络模式视图和元路径视图,用来保持异质图的局部结构和高阶结构;以网络模式视图中的节点为锚点,在元路径视图中构造正负样本,依据样本的相似性来学习负样本的权重;实验证明提出的模型优于当前的基线方法.

    异质图对比学习难负样本图神经网络

    可穿戴盲文识别装置研制

    闫振东李天宇李丹妮窦雁巍...
    5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了一款基于柔性压力传感器阵列的可穿戴盲文识别装置,以满足视障人士和盲人的信息交流.装置由柔性4x4压力传感器阵列、数据采集模块、上位机软件、语音播报模块和电源构成.该装置中的压力传感器采用二维纳米材料石墨烯油墨,利用精密印刷工艺制作而成,能准确感知压力信号.信号采集模块基于STM32f103c8t6微控制芯片和可靠的电路设计,实现对16个传感点压力信号的采集、转换和计算.上位机软件接收蓝牙传输的数据,实时显示传感点压力值和压力分布映射.语音播报模块对传感点压力分布映射进行盲文信息识别,结果以语音形式播报.该装置可有效识别英文字母和简单的单词.

    柔性压力传感器阵列可穿戴二维纳米材料盲文识别压力分布映射

    新型林区土壤温差发电装置性能研究及其仿真

    陈欣瑶张兴丽陈宏远孙壮志...
    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林区无线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林区特殊环境影响下的供电需求迫在眉睫.基于Seebeck效应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林区温差发电装置,通过实验和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新型林区温差发电装置在不同温差下的发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室外温差为13℃时,室外温差发电装置产生的最大瞬时电压为2.5 mV.对温差发电装置上的温差发电片进行有限元仿真研究,当温差发电片两端温差达到2℃时,一个温差发电片两端产生0.172 mV的电压.分析仿真模拟图显示温差发电片内部温差分布均匀;温差发电片产生的电势在边缘处相差最大.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两者结论一致.

    Seebeck效应土壤温差森林监测热电转化

    中俄"东北—远东"地区交流干线沿程踏察及研究

    姚昊戴长雷于淼N.R.Maximov...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北极地区的冰盖正在加速融化,使得开发北极航道成为可能,"亚美寒区"和"冰上丝绸之路"也随之成为世界各地不同领域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2017-2024年,中国黑龙江大学、俄罗斯东北联邦大学、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麦尔尼科夫冻土研究所和远东分院水生态研究所、美国阿拉斯加大学、中国水利学会、河海大学世界水谷研究院等域内学术机构,结合前期工作基础,以"亚美寒区水文地理暨冰上丝绸之路"为主题,推出系列会议,并成功组织8次学术研讨会.以近期开展的第8次"亚美寒区水文地理暨冰上丝绸之路"踏察研讨会为基础,对"冰上丝绸之路"和"北极航道"陆河联运路线进行实地踏察及分析其可行性,总结会议内容,提出发展建议.

    中俄"东北-远东"冰上丝绸之路北极航道

    冻融循环作用下二灰盐渍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研究

    王润泽孙静季雨航刘宇轩...
    78-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盐渍土分布较广,盐渍土在冻结状态下的工程性能随冻融循环的发展逐渐恶化,影响盐渍土地区工程的安全运营及其耐久性.以黑龙江省大庆市盐渍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无侧限抗压试验,研究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石灰、稻壳灰掺量对盐渍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融循环使应力-应变曲线的轴向应力峰值对应的应变变大,为应变软化型,弹性模量变小,0次和1次冻融循环弹性阶段突出,3次冻融循环后压密阶段明显.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原状土和二灰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均先小幅提升后大幅降低,1次冻融循环时强度最大,1~5次冻融循环处于快速劣化阶段,5次冻融循环后达到稳定阶段,建议将5次冻融循环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作为强度稳定值.石灰6%和稻壳灰8%时无侧限抗压强度提升效果最大,在0、1、3、5、7和9次冻融循环下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加强系数分别为4.32、3.50、4.83、3.63、3.39和3.31,二灰的提升效果优于单灰,单稻壳灰优于单石灰.

    冻融循环二灰盐渍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应力-应变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