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医学
黑龙江医学

杜广洲

月刊

1004-5775

hljyx08@163.com

0451-87253050 87253051

150036

哈尔滨市香坊区香顺街41号

黑龙江医学/Journal Heilongjiang Medical Journal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黑龙江省卫生厅主管、中华医学黑龙江分会主办的地方性综合临床医学期刊,创刊于1972年办刊三十余年来,始终坚持为临床医学、教学及科学研究服务;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改革,注重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宗旨,经过三十余年发展在各方面取得突出在绩。本刊全体采编人员竭诚欢迎广大医务工作者订阅、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喉罩全身麻醉对年龄>70岁髋关节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马永勋马玉清张培
    645-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喉罩全身麻醉对年龄>70岁髋关节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信阳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04例年龄>70岁髋关节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法分为两组,分别是实验组(52例,喉罩全身麻醉)和常规组(52例,气管内全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h、术后12h手术麻醉效果和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患者术中0.5 h、1 h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麻醉起效时间少于常规组,麻醉维持时间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09、5.005,P<0.05);术后6h和术后12 h,实验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71、6.897,P<0.05);实验组患者MAP水平低于常规组术前、术中0.5 h,HR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54、6.694;t=8.241、3.522,P<0.05);实验组的术后发生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1,P<0.05).结论:对于年龄>70岁髋关节手术患者,喉罩全身麻醉与气管内全麻相比,可改善髋关节手术麻醉效果,缓解疼痛,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气管内全麻喉罩全身麻醉髋关节手术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流动力学

    5-氟尿嘧啶温热化疗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株的促细胞凋亡作用研究

    徐鹏林明伟董功航张建兴...
    648-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持续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对胰腺癌细胞体外作用模型,探究5-氟尿嘧啶(5-FU)HIPEC对胰腺肿瘤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并探寻HIPEC在胰腺癌Panc-1细胞株凋亡过程中所发挥的抗癌细胞协同作用机制与热疗的最佳温度.方法:建立5-FU HIPEC化疗对胰腺癌Panc-1细胞株体外作用模型,以5-FU处理各种不同温度(相差1℃)环境对细胞进行温热化疗处理,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并根据Veleriote法判断5-FU HIPEC化疗促胰腺癌Panc-1细胞株凋亡的作用.结果:5-FU促胰腺癌细胞株Panc-1细胞凋亡时,对温度有较强的依赖性.在温度为40~45℃时,促凋亡作用会伴随温度升高而增强.在温度为43~45℃时,其促凋亡作用骤然增强,且当温度为45℃时,促凋亡作用达到最大.在温度为43~45℃时,温热化疗组相比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温度为40~42℃时,温热化疗组相比于化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Veleriote法对温热化疗的作用判定,发现在温度为41~45℃时呈协同作用.结论:5-FU HIPEC化疗可在极大程度上提升人胰腺癌Panc-1细胞株的化疗敏感性,在温度为40~43℃时具有温热化疗的增敏作用,而在温度为43~45℃时具有显著温热化疗的协同作用.因此,5-FU HIPEC化疗具有促胰腺癌Panc-1细胞株凋亡的作用,且43℃是温热化疗协同作用的最佳温度.

    胰腺癌热疗温热化疗5-氟尿嘧啶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与氨溴索联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探讨

    邓波任亚方
    652-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与氨溴索联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月方城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比较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与氨溴索联合治疗和常规疗法的治疗有效率、血气水平(PaO2、OI、PaCO2)、康复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用氧时间、呼吸暂停次数和住院时间)、肺功能水平(IC/TLC、FEV1、FEV1/FVC)、康复评分(MRC评分、BRMS评分和PSQI评分)、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口咽部不适、肺气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5);观察组患儿的PaO2和OI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39、6.847、11.016,P<0.05);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用氧时间、呼吸暂停次数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7、3.185、10.564、6.324,P<0.05);观察组的IC/TLC、FEV1、FEV1/FVC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15、8.369、4.082,P<0.05);观察组的MRC评分、BRMS评分和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25、22.015、60.083,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0.05).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症患者接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与氨溴索联合治疗.可有效减轻其临床症状,调控血气水平,缩短治疗时间,改善肺功能水平,促进病情康复,不良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氨溴索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治疗卵巢囊肿的效果及对卵巢功能影响

    毛晓红
    655-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卵巢囊肿患者应用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治疗的效果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2月焦作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卵巢囊肿剔除术治疗的130例卵巢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差异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5,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和观察组(n=65,基于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长、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总时长);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观察术前和术后6个月卵巢基质血流情况[血流收缩期峰速(PSV)、舒张期最低流速(EDV)],检测两组实验室指标水平[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激素(LH)、雌激素(E2)].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长、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总时长相比对照组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48、5.834、8.635、5.347,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PSV、EDV较术前均出现显著变化,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9、7.971,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FSH、LH、E2较术前均出现显著变化,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32、4.186、2.065,P<0.05).结论: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相比传统开腹手术更具创伤小、术后恢复迅速等优势,并且对患者卵巢基质血流损伤较小,有助于卵巢储备功能恢复.

    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卵巢囊肿卵巢功能治疗效果

    运动疗法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刘莉陈其元尤新新
    658-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运动疗法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月扬州大学建湖临床医学院风湿肾脏科收治的102例干燥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风湿科常规干预,研究组患者给予运动疗法和风湿科常规干预.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定,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免疫功能进行评价,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D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研究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5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均升高,研究组患者CD3+、CD4+细胞分数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3、6.074,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5).结论:运动疗法应用于干燥综合征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免疫功能,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

    运动疗法风湿科常规干预干燥综合征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免疫功能

    探讨可优化性肺保护通气策略在中-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围术期中的作用

    唐春永眭静
    661-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可优化性肺保护通气策略(LPVS)在中-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围术期肺部等转归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创伤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围术期LPVS,所有患者均采取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VC)通气,PRVC参数设置:Vol 6~8 mL/kg,RR 10~15 bpm,Ti∶Te=1∶2,呼气未正压(PEEP)5 cmH2O,FiO2 50%,氧流量1~2 L/min,每隔120 min采取压力控制法(PCV)肺复张.记录麻醉诱导前(T0)、PRVC开始(T1)、PRVC后首次监测ICP(T2)、PRVC+PCV后关颅(T3)以及术后12 h(T4)、24 h(T5)、48 h(T6)、72 h(T7)、5 d(T8)的平均动脉压(MAP)、SPO2、PetCO2、ICP,测算脑灌注压(CPP);于各观察时点记录PRVC+PCV前后PaO2、PaCO2、记录手术时长、失血量、PRVC时长.结果:接受LPVS的患者采取PRVC,给予PCV肺复张,PaO2、SpO2、OI明显升高,T7、T8值改善明显高于T0、T1、T2,肺氧合功能改善.结论:可优化性LPVS拥有较好地预防肺不张、肺损伤,优化肺氧合功能,改良肺部转归,是中-重型围术期肺部非生理条件下机械通气呼吸的较理想管理方法.

    优化性肺保护性通气策略颅脑损伤围术期肺部转归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预防性气管切开的影响因素分析

    聂廷洪王俊杰齐海涛高丽荣...
    664-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手术同期行预防性气管切开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 年 1 月—2021年 12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 logistic线性回归方法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预防性气管切开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96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9例行预防性气管切开,发生率为 40.6%.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感染至就诊时间、临床症状呼吸困难、全身疾患糖尿病、结缔组织病、实验室检验项目中性粒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是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行预防性气管切开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手术同期行预防性气管切开与年龄、身体质量指数、感染至就诊时间、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合并糖尿病、结缔组织病、中性粒细胞计数和 C-反应蛋白水平等因素有高相关性,临床上对存在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应提高警惕和重视.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是否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需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判断,以保证患者的气道安全.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气管切开气道管理呼吸困难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下肢骨科手术的麻醉效果

    马晓贝任万陆
    669-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通过应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基础疗法联合右美托咪定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6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拟行手术治疗的104例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和实验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右美托咪定),每组各5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术中丙泊酚及舒芬太尼使用量,术前与术后12 h、24 h视觉疼痛模拟(VAS)和术后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常规组、持续时间长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3.251、12.741,P<0.05);实验组丙泊酚及舒芬太尼使用量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47、12.854,P<0.05);与本组术前、与术后12h相比,两组患者术后24 h VAS评分均降低,且实验组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80、8.302,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2,P>0.05).结论: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通过应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基础疗法联合右美托咪定,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患者的麻醉效果,减少患者的丙泊酚和舒芬太尼使用剂量,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麻醉镇静效果,患者的疼痛感较小,安全有效.

    老年下肢骨折手术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右美托咪定

    体外冲击波碎石联合体外物理振动排石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

    林小荣
    672-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碎石联合体外物理振动排石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福建省泉州市光前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88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44例)及研究组(44例),常规组患者给予自然排石治疗,研究组采用体外物理振动排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排石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肾功能、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胱抑素C(Cys-C)、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结石平均排出时间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6、3.614,P<0.05);研究组患者当天排石率及2周结石排净率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13、9.140,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肌酐(Scr)、尿素氨(BUN)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18、10.561,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β2-MG、Cys-C、mAlb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63、5.685、7.432,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1,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联合体外物理振动排石治疗输尿管结石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疗效,促进患者结石排出,提高患者肾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好疗效及安全性.

    体外冲击波碎石体外物理振动排石疗效安全性肾功能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T淋巴细胞、白介素-28B及高尔基体蛋白7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张馨心刘亚清崔永辉许春进...
    675-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T淋巴细胞、白介素-28B(IL-28B)及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10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9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的112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IL-28B、GP73及T淋巴细胞水平,分析IL-28B、GP73、T淋巴细胞与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IL-28B、GP73及CD8+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3+、CD4+及CD4+/CD8+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380、13.155、9.827、9.939、16.367、11.453,P<0.05).不同年龄、性别、肿瘤直径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癌患者血清中IL-28B、GP7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Ⅳ期、低分化、有血管浸润者血清中IL-28B、GP73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Ⅰ~Ⅱ期、中/高分化、无血管浸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相关性肝癌患者血清中CD3+、CD4+、CD8+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直径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CD8+水平在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分化程度及血管浸润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者血清GP73、IL-28B水平均高于生存者,CD4+/CD8+指标低于生存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29、2.082、9.267,P<0.05).结论: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血清IL-28B、GP73及CD8+表达水平明显升高,CD3+、CD4+及CD4+/CD8+指标下降,IL-28B、GP73及CD4+/CD8+水平与相关病理特征、预后具有密切的联系.

    乙型肝炎肝癌T淋巴细胞白介素-28B高尔基体蛋白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