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医学
黑龙江医学

杜广洲

月刊

1004-5775

hljyx08@163.com

0451-87253050 87253051

150036

哈尔滨市香坊区香顺街41号

黑龙江医学/Journal Heilongjiang Medical Journal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黑龙江省卫生厅主管、中华医学黑龙江分会主办的地方性综合临床医学期刊,创刊于1972年办刊三十余年来,始终坚持为临床医学、教学及科学研究服务;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改革,注重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宗旨,经过三十余年发展在各方面取得突出在绩。本刊全体采编人员竭诚欢迎广大医务工作者订阅、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清ESM-1、HSP 60水平与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方孟园
    1064-1066,1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热休克蛋白60(HSP 60)与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于信阳市中心医院确诊并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136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次日,检测胃癌患者血清ESM-1、HSP 60水平;术后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22年5月,评估患者预后情况,分析血清ESM-1、HSP 60与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纳入130例患者进行研究;随访期间,130例胃癌患者中预后不良30例;预后不良组血清ESM-1、HSP 60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肿瘤分期为Ⅲ期、淋巴结转移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35、14.695;x2=2.742、10.566,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ESM-1、HSP 60与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呈正相关(r=0.632、0.675,P<0.05);血清ESM-1、HSP 60二者联合预测的价值最佳(AUC=0.794).结论:血清ESM-1、HSP-60水平与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有关,且血清ESM-1、HSP-60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胃癌根治术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热休克蛋白60预后

    克氏针加压内固定技术治疗外伤后骨性锤状指患者的临床疗效

    张新安殷建伟
    1067-1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克氏针加压内固定技术治疗外伤后骨性锤状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接诊的102例外伤后骨性锤状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克氏针钢丝(纽扣法)加压内固定技术,观察组采取克氏针加压内固定技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包括优良率、术后并发症,采用密歇根大学手概况问卷调查表(MHQ)评价患者术前及术后手指功能.结果:观察组优良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44,P<0.05);术后,观察组MH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32,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24,P<0.05).结论:克氏针加压内固定技术的整体疗效较理想,且安全可靠,利于改善手指功能,降低并发症.

    外伤后骨性锤状指克氏针加压内固定技术疗效观察

    自体动静脉内瘘与人造血管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张金凤刘巧梅马世昌
    1070-1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AVF)与人造血管内瘘(AVG)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应用价值,以期提高患者血管再通率、生存周期.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商丘市中医院就诊的9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序号采用电脑随机数表法分为AVF组和AVG组,每组各48例.随访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径路首次通畅率、再次通畅率、血液透析后透析效能,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β2微球蛋白(β2-MG)、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AVG组比较,AVF组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血管径路首次通畅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336、12.303、12.462,P<0.05);与AVG组比较,AVF组透析后尿素氮清除指数、尿素氮下降率、血管通路血流量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12、5.857、6.877,P<0.05);治疗 6 个月后,与 AVG组比较,AVF组血清hs-CRP、β2-MG、IL-6、TNF-α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81、15.791、34.687、16.336,P<0.05);与AVG组比较,AVF组治疗期间血栓形成、血管瘤、血管狭窄、感染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08、4.174、16.232、7.551,P<0.05).结论:AVF、AVG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均具有良好效果,其中AVF可作为血管路径首选方案,具有较高血管通畅率,当存在受限因素后,可选取AVG作为内瘘.

    自体动静脉内瘘人造血管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

    比较细菌培养法与革兰染色法在阴道细菌检验中的应用分析

    黎文应曾海深孔培超
    1073-1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细菌培养法与革兰染色法在阴道细菌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120例细菌性阴道炎疑似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经细菌培养法和革兰染色法行细菌检验,对比两种方式不同类型阴道细菌阳性检出率,以Amsel临床诊断标准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方式疾病诊断价值和不同致病菌检出率,另对比两种方式检查时间和满意度情况.结果:细菌培养法诊断阴道细菌的灵敏度为95.65%、特异度为82.14%、准确性为92.50%,阳性预测值为94.62%,阴性预测值为85.19%,革兰染色法诊断阴道细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70%、50.00%、75.83%、84.62%和4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培养法对加特纳菌、棒状杆菌和肠球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革兰染色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28、4.694、7.336,P<0.05);细菌培养法检查时间为(4.21±1.18)h,长于革兰染色法的(0.44±0.0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918,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革兰染色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22,P<0.05).结论:与革兰染色法比较,细菌培养法可准确诊断不同类型阴道细菌,灵敏度和特异度都比较强,患者更为满意.但前者耗时短,能够快速获得诊断结果,可根据临床需求合理选择检验方式.

    细菌培养法革兰染色法阴道细菌检验诊断效能满意度

    本刊对来稿的一般要求

    1076页

    MALDI-TOF-MS技术在肉芽肿性乳腺炎脓液棒状杆菌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郭兰芳华腾江
    1077-10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拟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在脓液克氏棒状杆菌(CK)鉴定过程中的应用探索,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对CK的准确鉴定提供帮助.方法:无菌条件下分别采集2019年1月—2021年7月镇江市妇幼保健院乳腺科门诊及病房30例经病理确诊为肉芽肿性乳腺炎(GM)患者手术中获取的新鲜脓肿穿刺液标本,用于细菌、真菌、结核菌涂片检查及需氧菌、厌氧菌培养.结果:采用梅里埃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生化鉴定,结果表明,23株菌鉴定为CK,其余7株菌均鉴定失败或错误.布鲁克MALDI Biotyper质谱仪鉴定结果27株为CK,仅3株菌鉴定失败,该结果与16S rRNA测序结果一致性较高,但是27份标本中鉴定为CK的质量分数相对较低.结论:MALDI-TOF-MS技术在棒状杆菌属细菌鉴定方面的应用可以为临床诊治GM方面提供病原学理论依据.

    肉芽肿性乳腺炎克氏棒状杆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辅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任海峰王聪丽李进创仵献荣...
    1080-1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其生命体征指标的影响.方法:本文为前瞻性研究,病例纳入2020年3月—2022年5月于禹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的126例老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抽签法,按1:1比例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两组术中均经臂丛神经注射罗哌卡因进行阻滞麻醉,联合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镇痛效果,术后体征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T0)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麻醉 10 min(T1)、30 min(T2)、术毕时(T3)的 MAP分别为(76.32±0.31)mmHg、(75.35±0.22)mmHg、(74.12±0.33)mmHg,均低于对照组(76.65±0.88)mmHg、(75.62±0.81)mmHg、(74.45±0.8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7、2.553、2.933;P<0.05);HR分别为(65.34±0.11)次/min、(64.21±0.25)次/min、(63.11±0.13)次/min,均低于对照组的(65.66±0.85)次/min、(64.57±0.82)次/min、(63.46±0.81)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3、3.333、3.203,P<0.05);术后 30 min、1 h、3 h、5 h 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分别为(4.42±0.31)分、(3.77±0.25)分、(3.14±0.25)分、(2.26±0.3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71±0.83)分、(4.04±0.82)分、(3.52±0.85)分、(2.61±0.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8、2.500、3.404、3.120,P<0.05),自控镇痛泵(PCA)按压次数为(10.11±0.24)次/24 h,低于对照组的(10.48±0.88)次/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0,P<0.05)、停用时间为(40.25±0.31)h,低于对照组的(40.61±0.8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5,P<0.05);苏醒后的收缩压(SBP)为(125.11±10.32)mmHg,低于对照组的(130.45±10.2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0,P<0.05);舒张压(DBP)为(85.44±1.36)mmHg,低于对照组的(86.26±1.4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4,P<0.05);心率(HR)为(105.44±5.25)次/min,低于对照组的(108.42±5.31)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8,P<0.05);麻醉药物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94%,略高于对照组的6.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91,P>0.05).结论:在老年骨折手术患者术中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辅助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显著增强术中、术后镇痛效果,对维持患者苏醒后体征稳定有积极作用,且此麻醉方法未明显增强副反应以及术后并发症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安全性较高.

    老年骨折臂丛神经麻醉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镇痛效果生命体征不良事件

    2019-2022年某院耐碳青霉烯类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王鹏徐伟蔡晓娜
    1084-1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病原菌(CRO)的检出率和临床分布情况,为临床预防和控制CRO的传播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以期能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更好地预防和治疗CRO感染.方法:收集2019-2022年淮安八二医院病房送检的微生物标本,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细菌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筛选出的CRO菌株采用K-B药敏纸片扩散法进行复核,分析CRO的检出率、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结果:共分离出730株CRO菌株,检出数前4位的是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C)及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4种细菌的标本来源以痰液标本(81.1%)为主,其次为伤口分泌物与尿液.4种细菌中,53.9%的菌株分离 自ICU,其次为呼吸内科(14.9%)、老年科(5.0%)及神经外科(4.6%),在ICU的分离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CRAB中除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米诺环素耐药率在90%以下,其余耐药率均>90%,对应的敏感组菌株耐药率均在20%以下,未检出多粘菌素E耐药菌株.CRKP中除阿米卡星外菌株耐药率均在80%以上.CRPA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结论:医院4种常见的CRO以CRAB、CRPA、CRKP与CREC为主,标本来源以痰液为主,呼吸内科和ICU是CRO感染高发科室,CRO对于常用抗生素均高度耐药.临床科室应在感控科的参与下加强对CRO的监测和防控,应根据药敏结果并结合相关指南或专家共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和避免CRO的感染风险.

    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抗菌药物检出率耐药率

    低剂量螺旋CT仿真内镜技术在早期结直肠癌诊断中的筛查价值及准确性分析

    刘居上李楠馨李慧芳
    1087-1088,1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低剂量螺旋CT仿真内镜技术在早期结直肠癌诊断中的筛查价值及准确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10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0例疑似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常规CT检查和低剂量螺旋CT仿真内镜技术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常规CT检查和低剂量螺旋CT仿真内镜技术检查的准确率.结果:经病理检查确诊有120例为恶性结直肠癌,另外40例为良性结直肠肿瘤;低剂量螺旋CT仿真内镜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良性预测值、恶性预测值、诊断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常规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954、9.842、9.830、17.245、19.472,P<0.05);低剂量螺旋CT仿真内镜检查的DLP、CTDlw显著低于常规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143、127.114,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仿真内镜技术能够准确的诊断筛查早期结直肠癌,并能够获得比CT更高的诊断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低剂量螺旋CT仿真内镜技术早期结直肠癌诊断筛查价值准确性

    儿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与多层螺旋CT检查及应用的临床效果观察

    杨成森刘静乔雅馨
    1089-1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儿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与多层螺旋CT检查及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开封市中心医院201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50例患有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入院时均进行超声心动图与多层螺旋CT检查,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对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效果.结果:50名患儿中,共发现178种心脏畸形,包括71种心内畸形及107种心外畸形.多层螺旋CT对心外畸形的检出率为98.13%,高于超声心动图的84.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21,P<0.05).多层螺旋CT检查对心内畸形的检出率为95.77%,超声心动图检出率为92.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33,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和超声心动图对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阳性检出率较高,但多层螺旋CT在诊断心外畸形方面优于超声心动图.

    儿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多层螺旋CT检查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