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护理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刘义兰

半月刊

1001-4152

jns@tjh.tjmu.edu.cn

027-83662666;83663697

430030

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

护理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6年,是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护理学术性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获第三届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国际标准开本,半月刊,上半月版为综合版,下半月版为外科版。本刊特点:根据护理学科的特点突出护理学科的学术性、实用性、科学性、理论性及艺术性。立足临床,面向临床、教学与科研,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读者对象为全国各省、市、地、县、区医院各级护理人员及护理专业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烧伤后创面瘙痒非药物干预审查指标的制订及障碍因素分析

    曹云严雪芹周芳芳柏素萍...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审查烧伤后创面瘙痒非药物干预证据应用现状,分析证据转化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及促进因素,制订行动策略,为减轻烧伤后创面瘙痒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前期研究获得的烧伤后创面瘙痒非药物干预最佳证据21条制订审查指标,应用i-PARIHS框架下的证据应用障碍识别评估清单对审查结果进行障碍因素及促进因素分析.结果 共制订23项审查指标,其中3项指标依从率>60%,18项指标依从率<60%(其中11项指标依从率为0),2项指标未审查到相关患者.主要的障碍因素:变革相关因素为证据未转化为可用的、可及的形式,缺乏相关流程,不利于临床护士执行变革;变革接受者相关因素为护士相关知识水平不足,缺少相关知识培训,对干预的有效性及确切性不知晓;组织环境相关因素为缺少相关制度、标准、奖惩机制,缺少支持设备及系统.结论 临床对于烧伤后创面瘙痒非药物干预措施的落实与最佳证据存在较大差距.医护人员应积极实施变革,促进最佳证据的有效应用,改善烧伤患者创面瘙痒症状.

    烧伤创面瘙痒非药物干预i-PARIHS框架审查指标障碍因素证据转化循证护理

    神经重症患者留置双腔胃肠营养管护理专家共识

    张晓梅袁超罗彦嗣李慧娟...
    48-5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形成神经重症患者留置双腔胃肠营养管护理专家共识,推动护士规范、安全、有效地实施双腔胃肠营养管喂养,满足患者营养需求.方法 检索、评价和汇总神经重症患者胃肠营养管护理的相关证据,提取相关的推荐意见,形成专家共识初稿,通过1轮专家函询和2轮专家论证会,结合专家意见修改、完善各条目内容,形成专家共识终稿.结果 最终形成的专家共识包括神经重症患者双腔胃肠营养管喂养的操作性定义、置管适应证、置管禁忌证、置管及维护、拔管指征5个方面.结论 形成的专家共识实用性较强,可为神经重症患者双腔胃肠营养管的临床护理实践和质量控制提供指导依据.

    神经重症肠内营养双腔胃肠营养管胃管肠管管饲喂养胃肠减压专家共识

    余甘子溶液口腔喷雾对鼻咽癌放射性口干症患者的干预效果

    陈晓敏杨柳陈秀梅张钰祺...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余甘子溶液口腔喷雾对鼻咽癌放射性口干症患者唾液流率、唾液pH值和口干程度的影响.方法 将放疗科符合纳入与排标准的鼻咽癌放射性口干症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凉开水组和余甘子组各31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凉开水组采用凉开水口腔喷雾,余甘子组采用浓度为1:5的余甘子溶液口腔喷雾,持续干预2周.比较三组干预前、干预2周后唾液流率、唾液pH值及口干程度.结果 干预后三组唾液流率、唾液pH值及口干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两两比较,干预后余甘子组唾液流率、唾液pH值及口干程度显著优于常规组、凉开水组(均P<0.05).结论 对鼻咽癌放射性口干症患者采用余甘子溶液口腔喷雾,能促进唾液腺腺体分泌、加快修复受损的唾液腺腺体,并能提升口腔pH值,从而缓解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口干程度.

    鼻咽癌放射治疗口干症余甘子口腔喷雾唾液口腔护理

    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

    杨鑫晨张超李星茹邓玉璐...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并总结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预防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按照"6S"证据模型,系统检索国内外循证资源数据库、综合数据库及相关协会网站中有关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预防的相关文献.由2名经过循证培训的研究者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结合临床情景提取和汇总证据.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1篇、推荐实践1篇、指南3篇、专家共识4篇、系统评价2篇、团体标准1篇、证据总结2篇.最终从评估、器械设备的选择、预防措施、多学科团队、培训教育5个方面形成25条最佳证据.结论 总结的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预防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循证依据.建议医护人员依据临床实际情景采纳证据,降低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重症监护室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口腔黏膜压力性损伤预防证据总结循证护理

    临床护士调节焦点现状及与创新行为的关系研究

    范乔舒瑶郭风尹文...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调节焦点与创新行为现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为管理者制订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2023年6-8月,采用一般资料量表、护士调节焦点量表、护士创新行为量表对西安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945名临床护士开展调查.结果 临床护士促进型焦点得分22.92±4.26,防御型焦点得分25.50±4.32;创新行为总分34.33±5.24.护士调节焦点中的促进型焦点维度与创新行为呈正相关,防御型焦点维度与创新行为呈负相关性(均P<0.05).促进型焦点、防御型焦点、学历是影响护士创新行为的主要因素(均P<0.05),促进型焦点、防御型焦点可解释护士创新行为15.0%的总变异.结论 临床护士调节焦点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可预测临床护士的创新行为.管理者可以从调节焦点层面出发,适当引导护士调节焦点的倾向性,刺激促进型焦点的产生,进一步促进护士的创新行为.

    护士调节焦点防御性焦点促进型焦点创新行为自我调节护理管理

    睡眠惯性问卷的汉化及在轮值夜班护士中的信效度检验

    姜虹朱崇宽王真陈冬...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汉化睡眠惯性问卷,并在轮值夜班护士中检验其信效度,为轮值夜班护士睡眠惯性水平测评提供工具.方法 通过翻译、回译、文化调适和预测试形成中文版睡眠惯性问卷,对5所医院的654名轮值夜班护士进行调查,以检验中文版问卷的信效度.结果 中文版睡眠惯性问卷包含生理惯性、情绪惯性、惯性反应和认知惯性4个维度19个条目.4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5.199%;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模型拟合较好;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05,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00~1.000;总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735,重测信度为0.860.结论 中文版睡眠惯性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我国轮值夜班护士睡眠惯性的测评工具.

    护士轮值夜班睡眠睡眠惯性问卷汉化文化调适信度效度

    智能呼叫系统在肝胆外科病房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张悦龚祖华孙丽谭璇...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智能呼叫系统在肝胆外科病房的应用效果,为推进病房智能呼叫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将2022年1-9月肝胆外科病房收治的2 406例(呼叫120 449例次)患者作为传统呼叫组,采用传统呼叫系统;2022年10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2 676例(呼叫 129 798例次)患者作为智能呼叫组,采用智能呼叫系统,实现精准呼叫、自动呼叫、快捷应答等功能.结果 手机App后台显示,智能呼叫组签收率为92.0%,监测到患者非正常外出432例次,系统自动发送异常空间警示短信432条次;监测异常呼吸876例次,系统向护士端发送异常呼吸频率报警提示短信876条次;监测异常心率提示639例次,系统向护士端发送异常心率报警提示短信639条次.智能呼叫组呼叫响应时间为4.52(3.92,5.16)s,显著短于传统呼叫组51.52(43.39,59.79)s;护理人员对智能呼叫系统精准性能评价总分为9(8,9)分,显著高于对传统呼叫系统评价总分[5.5(1,10)分](均P<0.05).结论 智慧呼叫系统在呼叫应答及时性、精准性和智能性方面优于传统呼叫系统,有利于实现医护患良好沟通.

    智能呼叫系统肝胆外科护患沟通精准呼叫自动呼叫快捷应答护理信息化

    教师联合同伴反馈的实践合作学习模式在创伤护士救护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刘湘萍谢拉付洁程晶...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基于实践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师反馈联合同伴反馈在创伤护士救护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培训时间将创伤护士分为两组,2023年6-9月参加中国创伤救治培训护理版课程培训的护士 514人为对照组,7-10月参加培训的护士510人为试验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创伤救护技能培训,试验组实施基于实践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师反馈联合同伴反馈的培训方法.培训结束后,对参加培训的创伤护士进行创伤救护知识考核,对试验组进行创伤急救团队配合技能考核,对28名学员进行课后座谈以了解应用效果.结果 试验组创伤救护知识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创伤急救团队配合技能考核总分为85.41±8.68;座谈显示,学员认为此培训形式新颖,可使成员熟悉并掌握创伤急救团队配合流程,团队配合顺畅,但感觉培训压力较大.结论 基于实践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师反馈联合同伴反馈的创伤救护技能培训,能提高创伤护士创伤救护知识,更好地掌握团队配合技能.

    创伤护士创伤救护实践合作学习模式教师反馈同伴反馈团队配合在职培训

    基于最佳实践标准的护理情景模拟教学学生评价方法研究

    聂栾骁赵娟娟曹希程丽...
    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制适用于护理情景模拟教学的学生评价方法,为护理情景模拟教学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在文献回顾基础上,依据《国际护理临床模拟教学协会最佳实践标准:学员评价》拟定初始评价方法,通过2轮专家面对面会议形成护理情景模拟教学学生评价方法.将此评价方法用于肝硬化案例情景模拟护理教学中,对评价方法的区分度、评价者间一致性进行评价,同时对2名教师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了解应用体验.结果 研制的评价方法根据情景模拟教学参与度将学生分为四类,每类学生有相应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涵盖情景模拟演练与引导性反馈2个环节,包含情景模拟演练参与、知识和技能、态度、引导性反馈讨论参与4个维度.该评价方法区分度系数为0.332;2名教师评价结果高度相关(r=0.780,P<0.05),一致性良好(ICC=0.825,P<0.05).教师认为该评价方法具有普适性、便捷性.结论 研制的护理情景模拟教学学生评价方法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评价者间一致性,可用于护理情景模拟教学质量评价.

    护理学生护理教育护理实践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教学评价评价方法教学质量

    道德现场教学法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实践

    杨建华丁杏田华杨茜...
    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道德现场教学法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本科护理学专业8个班级的护生344人,以抽签法随机抽取1~2合班和5~6合班为对照组(174人),采用常规案例教学法进行护理伦理学教学;3~4合班和7~8合班为试验组(170人),采用道德现场教学法融入案例教学.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理论考核成绩,并采用道德敏感性量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量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教学后试验组护理伦理学理论考核成绩、道德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将道德现场融入护理伦理学课程,不仅能够显著提升护生的伦理学理论成绩,而且能够切实增强护生的道德敏感性,还有助于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全面、深入地分析护理伦理问题.

    护理伦理学道德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道德敏感性批判性思维角色扮演模拟法庭护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