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护理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刘义兰

半月刊

1001-4152

jns@tjh.tjmu.edu.cn

027-83662666;83663697

430030

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

护理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6年,是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护理学术性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获第三届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国际标准开本,半月刊,上半月版为综合版,下半月版为外科版。本刊特点:根据护理学科的特点突出护理学科的学术性、实用性、科学性、理论性及艺术性。立足临床,面向临床、教学与科研,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读者对象为全国各省、市、地、县、区医院各级护理人员及护理专业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专科护士参与的住院患者脑卒中风险筛查及随访管理

    孙莉陆敏智浦菊芬包秋芳...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专科护士参与的住院患者脑卒中风险筛查及随访管理效果,为全面落实脑卒中一级预防提供借鉴.方法 构建住院患者脑卒中风险筛查模式,对内外科≥40岁的住院患者进行脑卒中风险筛查.由病区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初筛、专科护士对高危风险患者进行卒中一级预防管理,进行1年的随访.结果 2021年9月从内外科36个病区中筛查出脑卒中风险患者3 416例,其中高危513例(15.02%),中危1 926例(56.38%),低危977例(28.60%);对3类患者实施分级管理,其中高危患者由神经内科进一步诊疗;完成1年随访的197例高危患者,随访后血压、血脂、运动等达标率显著高于随访前(均P<0.05),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 专科护士参与的住院患者脑卒中风险筛查模式有利于早期发现脑卒中风险患者,落实一级预防,从而降低脑卒中发生率.

    住院患者脑卒中风险筛查专科护士脑卒中门诊随访一级预防神经内科护理

    社区中老年脑卒中患者药物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候琳琳李营阳刘素婷苗晓慧...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社区中老年脑卒中患者药物素养现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药物素养调查问卷、合理用药自我效能量表、中文版服药信念特异性问卷及中文简化版双向社会支持量表对278例社区中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中老年脑卒中患者药物素养得分为4.79士 1.7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服药必要性、合理用药自我效能及提供工具支持是患者药物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社区中老年脑卒中患者药物素养为中等水平,社区医护人员应结合患者药物素养的影响因素制定个性化干预措施,提升患者的药物素养水平.

    脑卒中中年人老年人药物素养服药信念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社区护理

    脑卒中症状群评估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吴蒙袁竺方游旅丁瑶...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编制脑卒中患者症状群评估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为精准护理提供评估工具.方法 以症状管理理论为框架,通过文献回顾、德尔菲法、预调查形成量表初稿后,选取353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采用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信度分析筛选条目、检验信效度.结果 编制的脑卒中症状群评估量表包括躯体活动、认知言语、感知觉、吞咽、消化排泄、情绪心理6个症状群共35个条目,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9.095%.量表总Cronbach's α系数为0.905,折半信度为0.728.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86,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20~1.000.结论 脑卒中患者症状群评估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脑卒中患者症状群的评估.

    脑卒中症状群评估量表信度效度症状护理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互联网+延续护理"实施障碍的质性研究

    廖琳项丽君曹猛陈坚...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互联网+延续护理"实施障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以理论域框架为指导制定访谈提纲,对25名医护技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主题分析法分析资料、提炼主题(障碍因素).结果 提炼出医护技人员缺乏劳动价值获得感、缺乏 自我效能感,患者吞咽障碍康复行为欠佳等14个主题(障碍因素),分别归属为社会/职业角色和身份,能力信念,记忆、注意力与决策过程,环境与资源以及社会影响5个理论域.结论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互联网+延续护理"实施的障碍因素较多,应针对障碍因素进行干预,创造有利条件为患者提供持续的高品质康复护理.

    脑卒中吞咽障碍互联网+延续护理实施障碍理论域框架康复护理质性研究

    康复期脑卒中患者心理灵活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田玲玲谌秘邹田子邵秀芹...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康复期脑卒中患者心理灵活性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便利选取在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156例康复期脑卒中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接纳与行动问卷(测评心理灵活性)、认知融合问卷、脑卒中康复动机量表、脑卒中患者病耻感量表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心理灵活性总分为(27.78±12.01)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主要照顾者、认知融合、康复动机以及病耻感程度是康复期脑卒中患者心理灵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可解释心理灵活性总变异的56.5%.结论 康复期脑卒中患者心理灵活性较低,医护人员应针对影响因素实施个体化干预,提高其心理灵活性,从而促进患者身心康复.

    脑卒中康复期心理灵活性认知融合康复动机病耻感影响因素神经内科护理

    脑卒中患者隐性误吸风险管理研究进展

    林苗远卢琼娜肖乐尧林文娟...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脑卒中患者发生隐性误吸的风险因素(年龄、吞咽障碍、意识障碍、疾病与治疗性因素、机械通气、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照护因素)、不良结局(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与恐惧)及防范措施(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营养管理、集束化护理、知识与技能培训)三方面进行综合论述,旨在为护理人员更好地护理脑卒中患者、预防隐性误吸提供参考.

    脑卒中吞咽障碍隐性误吸吸入性肺炎风险管理神经科护理综述文献

    COPD患者不同卧位及膈肌功能状态对机械通气效果的影响

    庄耀宁林彬钦陈一媛林德开...
    28-3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有益于机械通气的最佳体位,为临床护理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方便抽取120例住院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采取床旁超声测量平卧位、30°、40°、60° 4种卧位膈肌功能状态机械通气效果的参数.结果 4种卧位膈肌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30~40°卧位膈肌活动度较佳;不同卧位机械通气中,卧位角度越小气道顺应性越好,吸气阻力越高,呼气阻力越低(均P<0.05);卧位角度越小,支持压力越低,通气效果更佳(均P<0.05).结论 COPD患者不同卧位膈肌功能状态及机械通气效果存在明显的趋势变化,一般情况下建议选取30~40°卧位行机械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膈肌机械通气卧位呼吸护理重症护理

    主动脉夹层手术决策辅助工具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张舵周雁荣吴前胜潘友民...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主动脉夹层手术决策辅助工具,提高主动脉夹层患方决策者的决策质量.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专家函询、用户调适等形成主动脉夹层决策辅助工具,于2022年8-10月将心脏大血管外科主动脉夹层手术的患方决策者按病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宣教及术前谈话,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决策辅助工具.比较两组出院前决策冲突、决策准备度、决策满意度.结果 主动脉夹层决策辅助工具包含4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31项三级指标.干预组决策冲突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决策准备度及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主动脉夹层手术决策辅助工具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以减轻患方决策者决策冲突,提高决策质量,实现医患共享决策.

    主动脉夹层手术决策者决策辅助决策准备度决策冲突共享决策心外科护理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骨科VTE防治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吕姣姣毛雷音史跃芳张宇轩...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提高骨科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TE)评估效率和准确性,减少VTE的发生.方法 将2 586例骨科住院手术患者按入院时间段分为对照组1 023例、观察组1 563例.对照组采用纸质评估表评估患者VTE情况、手动录入HIS等常规VTE风险管理;观察组开发VTE防治全链路系统进行患者VTE风险管理.结果 观察组VTE评估效率、评估正确率及医护人员管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VT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骨科VTE防治全链路系统的应用,可有效提高骨科住院手术患者VTE评估效率和正确率,减少VTE的发生,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

    住院患者骨科外科手术静脉血栓栓塞人工智能技术防治系统预防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衰弱变化轨迹及其影响因素

    丁华李朝凤程钰严静...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衰弱变化轨迹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住院治疗的10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其入院至出院后6个月期间分为4个时间点进行衰弱评估,了解衰弱变化轨迹,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4个时间点患者衰弱评分分别为2(1,3)分、2(0.3)分、1(0,3)分、1(0,3)分;衰弱轨迹分为低水平缓降组(47.6%)、中水平下降组(18.1%)、中水平上升组(34.3%)3个潜类别;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共病种数、血红蛋白、心功能分级、抑郁和体力活动是患者衰弱轨迹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住院治疗护理,衰弱水平总体呈好转趋势,衰弱轨迹分为3个潜类别,轨迹具有异质性;护理人员可针对不同类别、不同阶段及影响因素制定干预计划,实现精准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衰弱潜类别抑郁体力活动营养纵向研究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