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南包装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南包装
湖南包装

文稀枝

季刊

1671-4997

hnpack911@sohu.com

0731-85532907,85117671

410007

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356号

湖南包装/Journal HuNan BaoZhua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纹化"到"文化":符号学视域下的古代梳篦纹样研究

    董岳李砚祖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纹样作为梳篦上的重要装饰,不仅是中国古代纹样的组成部分,而且有着特别的文化意义.从符号学视角进行分析,以期对梳篦纹饰有更深刻、明晰地了解,进而对其今后的应用创新有所裨益.文章通过对纹样进行分类归纳研究,评析其发展过程中受社会习俗、审美文化、工艺技术等因素影响,探讨其设计思想.从符号学角度对梳篦纹样的符号功能特征和文化信仰内涵进行分析,指出梳篦及纹样设计历经崇拜祈福、心愿寄托及民俗信仰的发展过程,从观物取象、学习模仿、传承创新等方面进行符号象征和设计文化的阐释.可以说,梳篦纹样作为某种符号呈现,是人们设计能力和思维的表现,其设计题材大致涵盖神人纹、自然气象纹、动植物纹、几何纹及其他题材纹样等,且装饰内容与组合形式多元.

    梳篦纹样装饰符号文化

    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中国邮票整体形式设计的审美蕴涵嬗变

    周韧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学术界对中国邮票图案设计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而对邮票以造型结构方式为主的形式美学研究不多.文章以此为视角,探讨了中国邮票历史发展过程中边纸、连票这些形式如何从独立元素演变成为邮票整体的审美趣味组成,直至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中国邮票的形式设计之发展嬗变也始终立足于本民族文化土壤与审美传统,并体现出设计形式与本土文化相适应、相结合的特点.

    形式美学邮票设计

    东南亚华人宗祠的价值传承与空间布局关系研究——以马来西亚槟城龙山堂邱公司为例

    张锋王健
    13-1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马来西亚槟城龙山堂邱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文献分析法和空间句法的系统理论,通过整理分析相关文献和运用空间句法构建关系图解和句法模型,探究东南亚华人宗祠的价值传承与空间布局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龙山堂邱公司建筑群呈现出以主入口——主通道——戏台——中央广场——龙山堂为中轴线的南北两侧对称的空间布局形式;龙山堂邱公司建筑群受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为核心的儒家礼制影响较深;整体空间布局借鉴了原乡地福建地区的传统村落宗祠和庙宇的布局形式.该研究表明东南亚华人宗祠空间组织规律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传承,为今后类似建筑的设计规划和保护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东南亚华人宗祠龙山堂邱公司空间句法价值传承空间布局

    基于可穿戴技术的艺术疗愈研究

    韩禹锋董珺玲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旨在建立艺术疗愈中接受性与表达性疗愈与可穿戴设备技术应用之间的关联,并拓展这一领域的讨论.现代可穿戴技术自诞生以来,已被视为机器逻辑编码与人类感知交融的产物.艺术疗愈作为一种非指向性的疗愈方式,通常通过单一感官干预(如视觉、听觉、嗅觉)或复合性感官体验(如沉浸式空间、视听联觉)来构建感知体系.与传统主要依赖视听媒介的艺术疗愈不同,可穿戴技术通过基于触觉的直接感知干预,能够更有效地实现接受性和表达性疗愈.研究从复合梦境、精神义肢和知觉延展3个方面讨论可穿戴技术对艺术疗愈的介入.复合梦境部分探讨了通过组合多种作用于身体各部位感官的刺激源,制造深度体感干预机制,从而产生沉浸式心理体验.精神义肢部分则探讨了通过外接设备填补体验者部分身体感知的缺失,或延展体验者的身体感知.知觉延展部分则探讨了如何通过穿戴设备来拓展个体的感知体验.

    艺术疗愈可穿戴技术人机交互

    珐琅彩瓷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价值分析

    刘雨
    25-27,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珐琅彩瓷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珐琅工艺的传入与发展时期、清朝珐琅彩瓷创烧与发展时期、民国珐琅彩瓷的仿制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珐琅彩瓷的发展时期.通过研究珐琅彩瓷的发展历程,发现珐琅彩瓷在当代依然有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工艺价值和经济价值,本土性的原生文化成为再造景德镇陶瓷文化与经济的重要资源.

    珐琅彩瓷景德镇发展历程价值分析

    基于中国山水画映射的诗意栖居乡村营造

    张卫亮陈庆军千美娜
    28-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传统山水画为基础研究基点,分析传统山水画作品与传统乡村建设的本质关系,梳理传统乡村建设的缺失,反射中国文化的内在根本矛盾和张力,从而探索传统青绿山水画所反映的乡村传统建筑的新核心模式,寻找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源远流长的审美形象符号,继而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勾勒出东方意蕴美和属于中国美的乡间复兴宏图.

    山水画传统乡村营造营造思路东方意蕴

    唐代鲁山花瓷的艺术审美研究

    蔡娇娇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鲁山花瓷作为唐代贡瓷,在政治、经济与文化高度发达的唐代享有一定的地位,深得当时统治者的喜爱与重视,其器型大气简洁、饱满厚重,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唐代鲁山花瓷的出现使瓷器釉色装饰不再只是简单的青色、黑色等单色釉,而创造出了一器多色的新工艺,并为之后汝瓷和钧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瓷器的社会地位日益提升.文章首先对鲁山花瓷进行概述,进而对鲁山花瓷所处的时代背景(即唐代的政治环境、经济条件、文化审美等)进行综合考察与分析,从显性的器物层面和隐性的文化层面分析鲁山花瓷蕴含的艺术审美价值.

    唐代鲁山花瓷艺术审美

    其命维新:当代景德镇女性陶艺家创作群体特征及其影响

    李小林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代中国,以景德镇为中心形成了一个以陶瓷绘画、陶瓷雕塑、现代陶艺为主要创作方向的女性陶艺家创作群体,这个群体以景德镇本土的陶瓷艺术产品生产者为基础,广泛吸引了景德镇周边乃至全国全世界的陶瓷艺术爱好者,形成了一个多元且独特的当代景德镇女性陶艺家创作群体.首先,当代景德镇女性陶艺家创作群体从萌芽到群体形成,其思想特征经历了3个阶段的嬗变,分别是"时代要求"与"集体意识"、"现代主义"与"艺术自我"、"文化自信"与"中国精神".其次,当代景德镇女性陶艺家群体创作的艺术作品展现出扎根本土、向传统学习、博采众长、汲取其他艺术门类的优势,重塑自我、纯艺术观念主导的共性特征.当代景德镇女性陶艺家创作群体在景德镇乃至全国以及国际上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我国陶瓷艺术创作实践产生了推动作用,对我国女性陶瓷艺术的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对我国陶瓷艺术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当代景德镇女性陶艺家群体特征影响

    设计美学与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发展——中华美学学会设计美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论坛综述

    曲康维胡晓唐静菡阳露...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美学学会设计美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论坛于2024年4月在苏州大学顺利举办.发言的52位学者立足本土设计实践,通过跨学科研究范式推进设计美学在中国的理论构建进程.在中国推动设计美学的发展,即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硕资源为精神内核,从设计的立场、视角和方法将这种美学精神进行现代转化,才能真正为本土设计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文化关照和理论支撑.

    设计美学中华美学精神跨学科社会设计

    "技"与"美"的融合——漆艺屏风创新与侘寂美学重构的设计方法

    董文姣乔国玲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们对于个性化、情感化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漆艺屏风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而侘寂美学倡导的自然简约的生态美学理念与现代人追求的生态化的生活方式相符.文章以"侘寂美学"为突破口,将侘寂美学思想与传统漆艺屏风相融合,对漆艺屏风的装饰题材、材质、色彩、功能等进行创新设计,提出自然简约与温度情感化的创新理念,探讨符合现代人生活应用的漆艺屏风,为漆艺屏风的艺术创新提供独特的理论基础和创作灵感.

    漆艺屏风侘寂美学创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