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河南城建学院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河南城建学院

杨留栓

双月刊

1674-7046

pdsit@163.com;xuebao@hncj.edu.cn

0375-2089362

467036

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城区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Urban Construction
查看更多>>《河南城建学院学报》是1992年创刊,1998年8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河南城建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城建类学术理论刊物。 学报自创刊至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加强学术交流,繁荣学术研究,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服务城乡建设,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水泥-微硅粉改良膨胀土工程特性试验研究

    张玉国秦培森郭泰王瑞雪...
    1-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水泥和微硅粉复合改良膨胀土作为路基填筑材料的工程性质,以南阳市内乡县某路段膨胀土路基填料为研究对象,通过膨胀力试验、无荷膨胀率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以及直剪试验,分析其在不同养护龄期下的膨胀特性和力学特性,结合SEM电镜扫描分析改良机理,并探讨了改良膨胀土力学特性变化与微观形貌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水泥、微硅粉的加入及养护龄期的增加,改良膨胀土的抗压强度及抗剪强度提高,膨胀性降低;采用水泥-微硅粉复合改良膨胀土的效果更优;综合考虑改良效果和经济性,改良剂的最优掺量为水泥7%、微硅粉10%.

    膨胀土改良水泥-微硅粉工程特性微观结构

    石灰-高炉矿渣改良膨胀土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张玉国王瑞雪陈峥昊秦培森...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因膨胀土具有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等不稳定性特征,使用高炉矿渣作为新型固化剂,并与无机材料石灰组合对膨胀土进行改良.对改良膨胀土开展自由膨胀率、液塑限、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等指标的研究,探讨并分析了石灰-高炉矿渣(L-BLS)改良膨胀土在不同养护龄期以及不同改良剂掺量下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使用L-BLS改良膨胀土能够显著提高膨胀土的早期强度;改良膨胀土的强度随养护龄期及改良剂掺量的增加而增强;当掺入6%石灰及 9%高炉矿渣时,对应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最大,材料的有效利用率最佳.

    改良膨胀土高炉矿渣石灰强度特性无侧限抗压强度

    玄武岩纤维增强混凝土动态压缩力学性能研究

    孙健庞建勇郑瑞琪苏永强...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直径为50 mm的分离式Hopkinson压杆试验装置,对不同气压下玄武岩纤维掺量为0%、0.05%、0.1%、0.15%、0.2%的玄武岩纤维增强混凝土(BFRC)进行动态压缩试验,研究BFRC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力学性能,分析动态抗压强度与准静态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冲击韧性,建立BFRC动态本构模型.结果表明:BFRC具有显著的应变率效应;动态抗压强度和比能量吸收值随玄武岩纤维掺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掺量为0.1%时达到最大值;动态强度增长因子与应变率对数近似呈线性增长关系;BFRC动态本构模型拟合试验与应力-应变曲线结果较吻合.

    混凝土玄武岩纤维抗压强度冲击韧性动态本构模型

    静压桩在成层地基中挤土效应的可视化研究

    施静怡吴能森刘强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静压桩在成层地基中的挤土效应及其与均质地基的差异,利用透明土结合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对成层土和均质土地基进行静压桩贯入可视化模型试验.对土体位移矢量图、位移等值线图以及软硬土层交界面的位移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桩侧土位移及地表隆起,静压桩在黏土地基中的影响范围大于砂土,但在桩侧3 倍桩径范围内,砂土地基的挤土效应大于黏土地基;对比均质黏土地基,"上黏下砂"地基的桩端挤土效应减弱,而桩侧的水平位移增大,桩侧2 倍桩径以内地表隆起值增大,桩侧2 倍桩径以外地表隆起值减小;对比均质砂土地基,"上砂下黏"地基的桩端挤土效应增强,桩侧3 倍桩径以内的水平位移、地表隆起值减小,但地表隆起影响范围扩大到4 倍桩径以外;在成层地基的土层交界面,上下层土体的位移大小不同,尤其是桩侧附近的位移差值较大.

    静压桩成层地基挤土效应可视化模型试验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碱激发绿色超高性能混凝土早期力学性能研究

    杨煊马芹永施宇航顾玉琦...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通过碱激发方式制作的绿色超高性能混凝土(Green 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GUHPC)在7d早期阶段的力学性能,设计了相关实验,分析了不同粉煤灰掺量、钢纤维掺量以及水胶比对GUHPC抗压强度和平台巴西圆盘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通过观测反应物的微观形貌,对比分析不同粉煤灰掺量下生成物的变化情况,以验证结论的可靠性.结果表明,GUHPC的7d抗压强度随粉煤灰掺量的减少、钢纤维掺量的增加以及水胶比的降低呈现线性增大的趋势.在无钢纤维掺量的情况下,抗压强度达到最低值89.4 MPa,而当钢纤维掺量增加至4%时,抗压强度显著提升至142 MPa,增幅近58.8%.GUHPC的7d劈裂抗拉强度在钢纤维掺量为4%时达到最高值15.19 MPa.劈裂抗拉强度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和水胶比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加则持续增强.在无钢纤维掺量的情况下,劈裂抗拉强度最低为 4.57 MPa;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加,其强度提升近2.3 倍.

    绿色超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微观结构

    钢筋混凝土桥面板弹性动力学特征研究

    赵建国徐浩李萌晓王辰宇...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半无限地域钢筋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及空腔与钢筋波场相互干扰的问题,提出了梳状检波点全方向特征分析的低频超声波定量无损检测方法.首先引入了无限元人工边界,探索了边界尺寸对脉冲信号的衰减影响,然后提取了低频超声波在钢混结构中的全方向波场特征,通过特征反射时长确定空腔位置与尺寸.结果显示,所提方法可以有效减少边界反射波场带来的不利影响,降低噪点分贝,有利于时域信号的波场特征分析.对空腔钢筋的混凝土板进行空腔位置及尺寸的判定,误差分别为0.75%和2.0%,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消除在结构材料与缺陷堆叠情况下的信号盲区,同时避免了特殊情况下斜入射震源的激发不便,实现了准确高效的缺陷检测.

    无损检测低频超声波钢筋混凝土桥面板波场特征全方向特征分析

    基于正交设计的土体参数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研究

    李鹏孙睿祺罗瑞翔
    43-50,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黏聚力、内摩擦角、抗拉强度、重度等土体参数对边坡的稳定性、边坡位移响应和锚杆轴力响应的敏感性的影响,利用FLAC3D软件建立了均质土边坡计算模型,结合正交试验层次分析法,设计并实施多组数值计算方案.通过强度折减法计算不同参数组合下的边坡安全系数,并结合动静力分析,全面评估各土体参数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静力条件下,未锚固边坡的安全系数受重度影响最大,而锚固边坡则受内摩擦角影响最显著;在动力条件下,重度、内摩擦角、黏聚力和抗拉强度对边坡永久水平位移和锚杆轴力的敏感性依次递减;不同工况下边坡的动静力稳定性表现出显著差异,其锚杆轴力沿杆长呈现纺锤形分布,其中边坡中、下部锚杆轴力较大.研究结果可为边坡稳定性分析和锚固设计提供理论参考,有助于优化工程实践中的边坡加固措施,提高工程安全性.

    边坡稳定性土体参数正交设计层次分析法

    合肥新老城区公园环境感知分析

    张少杰马东方肖铁桥
    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速城镇化背景下,为探究新老城区居民的公园使用情况,基于社交媒体数据对合肥新老城区最受居民关注的四个城市公园进行文本分析.结果显示:(1)新老城区城市公园居民环境感知可归纳为景观景点、特色环境、服务设施、游憩活动等四类.(2)老城区居民追求游乐设施与服务方面的体验,但对游乐区载客量和票价设置不满;新城区居民更注重健身设施与场地方面的体验,且担心场地的安全性.(3)老城区居民的公园环境感知偏好主要与童年场所依恋相关,新城区居民主要与活动的新奇性有关.对新老城区公园提出了特色资源开发、设施管理维护、自身条件定位等方面的针对性建议.

    环境感知社交媒体新老城区城市公园

    集中连片保护背景下传统村落更新策略——以绩溪县上庄村为例

    田晓茹刘仁义张笑笑
    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村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丰富的营建智慧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是见证和传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活态遗产.长期以来,传统村落的保护研究多关注于单个村落的肌理、风貌及环境等,忽视了从区域整体认知其价值和实施区域关联保护.基于绩溪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示范县试点工作,立足于县域视野,从自然环境、历史人文、建筑风貌和村落类型等4 个方面入手,提出优化自然生态环境、耦合集中连片主题、突显建筑价值个性、整合村落空间共性的"起—承—转—合"更新策略,探索村落单元与区域共建共享的有效路径,以期为其他传统村落发展提供借鉴.

    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空间整合活化利用

    基于空间句法的古村落平面类型学研究——以安徽宏村街道为例

    石函储凯锋裴琳娟
    68-73,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安徽古村落宏村街道的空间结构特征,探讨街巷层级、布局形态与扩张肌理延续性之间的关系,运用空间句法分析软件Depthmap对安徽古村落宏村的街道轴线模型进行整合度分析;以类型学为理论基础,对宏村古村落及扩建区域的街道规模、空间结构、形态特征、功能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宏村街道的空间结构呈现明显的层级性和独特的布局形态,并展示传统村落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为传统村落的科学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传统村落安徽宏村空间句法类型学村落街巷空间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