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程民生

双月刊

1000-5242

xbskb@henu.edu.cn

0378-2860394

475001

河南省开封市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CSSCICHSSC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最早的学报之一。以活跃学术思想为宗旨,立足河大,面向社会,报道科研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弘扬科学精神、展现学者风范,推动科学技术研究,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列宁"市场问题"批判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

    辛菲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市场问题"是俄国民粹派拒斥资本主义的理论基石,也是列宁早期直面资本主义命运的重要论域.列宁借助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社会产品实现论等,对民粹派提出的以民众贫穷阻碍国内市场、小生产者破产缩小市场为标志的国内"市场问题"与以社会总产品无法在国内实现须有国外市场为内核的国外"市场问题"进行系统批驳,阐述了市场本质、国内外市场地位与"边界"等市场一般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市场学说.列宁"市场问题"批判,为新时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学理支撑和实践遵循.

    列宁"市场问题"市场学说"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认知性、规范性与规制性:中国共产党组织制度建设的三维特性

    杨思涵方雷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制度建设是党的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制度治党的应有之义.组织制度建设蕴含着认知性、规范性、规制性三大特性,三者共同作用形成制度框架来约束行为、规范秩序.党对组织形态的科学把握、对组织追求的主动赓续和对组织力量的理性确认,彰显了党的组织制度建设高度的认知性;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的首要原则和坚持独立自主的重要原则贯穿党组织制度建设的全过程,体现了党的组织制度建设鲜明的规范性;党的组织设置、组织生活、组织运行、组织管理、组织监督制度诠释了党的组织制度建设严密的规制性.

    党的组织制度建设认知性规范性规制性

    经济内循环视角下省域产业供给网络结构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秦青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提升供给体系的关联性和创新力,省域作为国内大循环承上启下的关键层次,需形成结构合理、协调通畅的产业供给网络.利用河南省最近两期投入产出数据和SNA方法,对省域产业供给网络进行定量研究,分析网络内前向关联及位于网络中心、边缘位置的典型产业,揭示省域经济循环供给层面的总体概貌.研究发现,首先,中间品部门和最终品部门分别发挥直接前向关联和间接前向关联作用,对经济体系产生不同影响;其次,服务业部门在省域经济循环中的地位凸显;最后,河南省产业供给网络的内部关联性日趋紧密,融入省内、国内经济大循环的程度进一步提升.

    产业供给网络省域经济循环SNA出度

    新型城镇化对乡村振兴影响研究——基于动态模型和门限模型的实证检验

    李麦收高星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是中国重大发展战略,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是重要的城乡关系问题.基于2003-2021年30个省的面板数据,利用熵权法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指数和乡村振兴发展指数,通过动态面板数据和面板门限模型实证检验了新型城镇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新型城镇化对中国乡村振兴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第二,新型城镇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异质性,中部地区的促进效果最大,西部地区的影响效应最小;第三,新型城镇化对乡村振兴存在基于经济发展的单门限效应,当经济发展水平低于门限值时,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当经济发展水平超过门限值后,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也意味着新型城镇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存在非线性特征.

    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异质性门限效应

    动态股权:共同富裕在企业中实现的制度逻辑与路径探索

    陈冲杨自伟张彩玉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对传统股权激励的理论研究及其在企业中的管理实践分析,提出动态股权激励的理论机制能够更具针对性地解决现时企业中的委托—代理问题,提高企业与员工之间激励与约束相容的程度,切实促进企业与员工收入的增加.动态股权在企业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提升企业员工收入水平,不仅能够扩大共同富裕研究的理论视域,对我国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实现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动态股权共同富裕制度逻辑路径探索

    法官参与执行和解的实践逻辑及其限度

    柴雨润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官参与执行和解虽然被排除在现有规则之外,却成为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的经验事实.这一现象的形成既可归因于执行难现状、司法政策调控以及法院考核要求等外因激励,也源自执行法官偏好纠纷解决、追求共同合作利益以及个人职业满足感等内因驱动.法官的适度参与在客观上能够消除当事人的合意贫困化,找到当事人合作的突破口,最终促成和解方案的实现.然而过度的参与可能会带来"合意强制化""调解曲解化"和"二次纠纷化"的风险,对此应坚持以当事人意思自治为中心的有限参与原则,将法官参与执行和解限定在释明和司法审查的范围内.

    执行和解执行法官意思自治释明司法审查

    数据驱动型经营者集中的反垄断审查制度研究

    蔡倩梦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驱动型经营者集中具有双重效应,正面效应契合了反垄断法的立法精神,而垄断必要数据、减损消费者福利及阻滞创新等负面效应则违反了反垄断法的立法目的,需要通过反垄断法予以规制.对数据驱动型经营者集中进行反垄断审查时,存在审查范围过窄、相关市场难以划定、救济措施欠佳限制了审查决定的作出等困境.有鉴于数据驱动型经营者集中的特殊性,应当增加交易额标准以扩大审查范围,采取符合数据驱动型企业特性的相关市场界定方法,并改进执法机构的反垄断审查工作重点.

    数据驱动型经营者集中数据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反垄断审查

    论违法减资情形下股东对债权人的责任

    刘文涛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现行《公司法》安排的减资制度,本意是回应债权人利益保护,但是仅有程序规则,欠缺责任规则,尚不足以完全实现减资制度初衷.股东因违法减资对债权人承担的责任,与类推适用的抽逃出资责任、瑕疵出资责任,因应不同的行为及责任基础,系属相互独立的责任类型,应当为其设定独立的请求权基础规范.股东对债权人承担补充赔偿责任足以衡平违法减资对法益的损坏,不逾越股东有限责任的边界,也非放纵股东背信行为.从司法成本与债权实现效率的角度观察,也应当赋予债权人在违法减资情形下对股东的直接求偿权.

    违法减资债权人保护股东责任

    以中国为中心的东方史分期与"近世"问题——日本东洋史学的理论探索及其价值

    王向远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19世纪末日本的那珂通世最先以"上世/中世/近世"的西洋式历史分期法来撰写中国通史,接着内藤湖南提出"宋代近世说"并进行论述,后来宫崎市定予以继承和发展,且将"近世"与西洋史上的文艺复兴时期相对应、相比较,遂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东方史亦即所谓"东洋史"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上古/中古/近古"与"上世/中世/近世"之间、"近世"与"近代"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逐渐明晰,"近世"的内涵逐渐得到确定和确认."近世"既是"中世"后的时代,也是"前近代"的时代,是一个崭新的变革时代.这样的"近世"不仅是东方史的分期术语,也成为一个独特的社会历史性质的判断用词."近世"论以及"上世/中世/近世"分期法,打破了以往以改朝换代为线索的史撰模式,将东洋史纳入了世界史体系,又颠覆了西方人关于东方历史只有改朝换代周而复始的历史这一刻板的印象,具有很强的史学理论价值,不仅对日本东洋学、东洋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中国20世纪后一百多年的历史学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东洋史学中国历史时代分期近世

    想象中国的窗口:朝鲜汉籍中吴三桂形象的嬗变

    金美兰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朝鲜汉籍中的吴三桂形象大致发生三次变化,主要分为献关降清前后、反清起兵时期以及兵败之后,分别记录在朝鲜正史、野史、士大夫的个人文集与燕行录等.这些汉籍中对吴三桂的认识大体上经历了从惋惜、尊崇到唾弃,其原因在于获取有关信息不够正确、及时.通过对吴三桂形象嬗变的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探讨朝鲜的政治立场与真实情感之间的碰撞如何被书写到文本中,剖析与政治利益相关的历史人物形象同政治权力的关系,了解朝鲜王朝各种政治势力对中国的想象.

    朝鲜汉籍吴三桂形象想象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