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程民生

季刊

1672-7606

xbyxb@henu.edu.cn

0378-2860394

475001

河南省开封市明伦街85号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系列研究、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病案报道、特稿综述、消息、研究快讯、医药卫生管理等内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pH敏感脂质体在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

    昌天鹤全姬善
    157-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pH敏感脂质体作为药物或核酸的载体可以在肿瘤部位选择性释放药物,减少抗肿瘤药物或核酸在血液循环过程中的释放,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物/核酸的生物利用度.本文对近五年来用于治疗肿瘤的pH敏感脂质体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 pH敏感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响应机制和应用,为pH敏感脂质体在抗肿瘤药物载体设计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pH敏感脂质体药物载体肿瘤治疗

    肺结节病因及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屈小艳赵明栋
    162-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胸部影像学体检筛查的普及,肺结节的检出率明显升高.本文介绍了引起肺结节的各种病因,包括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肺结节,感染性肺结节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及其他病原体等引起,非感染性肺结节包括结节病、血管炎、肿瘤及其他.简述了各类肺结节的形成机制,涉及各种细胞因子、炎症介质、转运蛋白及信号通路的参与.现多将肺结节的病理机制归于慢性炎症反应、免疫反应或基因突变而致恶性增殖等因素作用,分析表明肺结节的发生发展基本以抗原呈递、细胞吞噬和加工抗原,释放细胞因子,使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聚集所致,以感染性相对常见.因此,掌握肺结节的发生及形成机制,可尽早干预,减少肺结节发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肺结节病因机制感染免疫

    基于细胞焦亡探讨牡荆素对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王雅雯张小强
    168-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牡荆素抑制细胞焦亡对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C57小鼠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动物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牡荆素组;检测小鼠血清ALT、AST及IL-1β含量,qRT-PCR检测IL-1β与GSDMD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Caspase-1与GSDMD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血清中ALT、AST与IL-1β水平明显升高;而与模型组相比较,牡荆素组ALT、AST与IL-1β水平明显降低(P<0.05).同时,牡荆素可减少缺血再灌注诱导肝脏Caspase-1与GSDMD蛋白表达(P<0.05).结论:牡荆素对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抑制细胞焦亡有关.

    牡荆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焦亡

    氮杂尿苷对三株腐败菌抑菌活性的测定

    刘宫慈李锟付丹宁李乐乐...
    172-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二酮哌嗪为母核,对其结构修饰得到的30种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筛选,找到对大肠杆菌(E.coli)、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spp.)和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抑菌效果理想的化合物.方法:首先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定期测定放入光照振荡培养箱中菌悬液和营养肉汤的吸光度,得到三株腐败菌的生长曲线.其次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对药物的抑菌活性进行筛选,从30种化合物中筛出有抑菌效果的化合物.最后采用肉汤稀释法结合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氮杂尿苷对三株腐败菌的MIC均为3.42 mg/mL,且抑菌效果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结论:氮杂尿苷对三种腐败菌具有较为显著的抑菌作用,这为后期防腐保鲜剂的研发提供了一定数据参考和理论支持.

    氮杂尿苷纸片琼脂扩散法腐败菌最低抑菌浓度抑菌活性

    有氧匀速运动和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对雄性小鼠抑郁样行为及脑内神经肽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梁晗冯佩瑶夏琳琳符史强...
    17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有氧匀速运动和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对雄性小鼠抑郁样行为和脑内神经肽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8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匀速运动组和高强度间歇性运动组,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小鼠连续运动8周.运动干预后,采用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小鼠不动时间,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脑组织不同部位(前额皮层、纹状体、海马、下丘脑)神经肽相关基因的表达,即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饥饿激素(Ghrelin)、神经肽Y(Npy)、刺鼠关联蛋白(Agrp)、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Cart)、前阿黑皮素原(Pom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爱帕琳肽(Apelin)和黑色素聚集激素(Mch).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两种运动组小鼠的不动时间均显著降低(P<0.05),高强度间歇性运动组小鼠不动时间降低更多;匀速运动组小鼠下丘脑Apelin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高强度间歇性运动组小鼠纹状体Apelin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下丘脑Crh基因(P<0.05)和Cart基因的表达水平(P<0.01)均显著降低.结论:有氧匀速运动和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小鼠抑郁样行为,后者效果更好.两种运动方式均可影响小鼠纹状体和下丘脑Apelin基因表达,高强度间歇性运动还影响小鼠下丘脑Crh和Cart基因表达.

    有氧匀速运动高强度间歇性运动抑郁样行为神经肽

    寄生虫虫卵悬液永久封制玻片标本制作方法探索

    唐媛媛王晓楠李京培王林定...
    184-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寄生虫虫卵液永久玻片封制标本的最佳制作方法.方法: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改良虫卵悬液保存配方,再结合不同封片方法制作虫卵玻片标本,保存1 a后,再对其制作效果对进行观察.结果:用体积分数为50%的鸡蛋清、40%的福尔马林、10%的甘油配制的蛋白甘油液保存虫卵,再进行石蜡圈+树胶双封片制作效果最佳.结论:经比较发现虫卵保存液中甘油的含量多少对于虫卵永久封制玻片标本效果的影响很大,其次封制方法对于虫卵液的长期保存也尤为重要.

    寄生虫虫卵蛋白甘油液标本制作

    全外显子组测序在河南地区遗传性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韦晨曦申剑峰任伊佳张暋...
    18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全外显子组测序在河南地区遗传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4月送检至郑州金域临床检验中心的全外显子组测序基因检测的36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需提供相关临床资料包含主诉、初步诊断及相关检测结果.采集患者及其父母外周血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寻找相关的致病基因,完善遗传学病因诊断.结果:检出率为40.55%(单碱基变异检出率为28.22%,拷贝数变异检出率为12.33%).鉴别12例Duchenne/Becker型肌营养不良、7例甲基丙二酸血症、48例发育迟缓谱系疾病、28例癫痫.结论:全外显子组测序可以对遗传性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异常疾病表现的患者提供有效分子诊断依据,其通过外显子预测的拷贝数变异可以显著提高检出率.

    遗传病全外显子组测序河南地区检出率

    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技术联合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输注模式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刘亚利甘美勤
    195-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技术(DPE)联合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模式(PIEB)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单胎头位初产妇12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组(EP组)和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组(DPE组)(n=60).选取L2-L3间隙为椎管内麻醉穿刺点,EP组穿刺成功后启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持续输注剂量10 mL/h.DPE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用腰麻针刺破硬脊膜,不进行蛛网膜下腔给药,退出腰麻针,置管后连接脉冲式全自动注药泵,持续剂量5 mL/h,随后每隔1 h自动脉冲式注药一次5 mL;两组镇痛泵麻醉药液均为0.08%盐酸罗哌卡因+0.4 μg/mL舒芬太尼,首次剂量8 mL,自控镇痛量5 mL,锁定时间30 min.比较两组产妇镇痛前(T0)、镇痛后30 min(T1)、1 h(T2)、分娩时(T3)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两组产妇镇痛起效时间、产程、镇痛泵患者自控镇痛(PCA)按压次数及麻醉药物使用总量;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 min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产妇T0、T1、T2时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PE组T3时点VAS评分小于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E组镇痛起效时间快,PCA按压次数、镇痛药液总量比PE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总产程及1min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PE联合PIEP技术用于分娩镇痛,具有更好的镇痛效应,起效时间短,药物总量少,优势明显.

    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技术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模式分娩镇痛

    PLT、NT-pro BNP、D-二聚体对川崎病合并冠脉病变的预测价值

    程瑞朵理真真李英
    199-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PLT、NT-pro BNP及D-二聚体对川崎病(KD)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L)的预测价值.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10例患儿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CAL组)和非冠状动脉病变组(NCAL组),分析其实验结果,探讨KD合并CAL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PLT、NT-pro BNP、D-二聚体的预测效能.结果:PLT(OR=1.018,95%CI=1.003~1.033,P=0.016)、NT-pro BNP(OR=1.016,95%CI=1.006~1.026,P=0.002)及 D-二聚体(OR=2.280,95%CI=1.268~4.100,P=0.006)为 KD 合并 CAL 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LT、NT-pro BNP、D-二聚体三者联合预测CAL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6,敏感度为80.5%,特异度为79.7%.结论:PLT、NT-pro BNP和D-二聚体是KD合并CAL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三者联合较单独使用预测价值更高.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血小板N端脑钠肽前体D-二聚体

    Multiloc髓内钉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分析

    郭建阔李卫华孟涛
    205-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Multiloc髓内钉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某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肱骨干骨折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钢板组(30例,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和髓内钉组(30例,采用Multiloc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3及6个月肩关节活动度及术后1 a肩关节和肘关节功能,并统计并发症.结果:与钢板组比较,髓内钉组切口长度减小,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缩短(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和6个月两组患者肩关节前屈上举及外展上举活动度均明显大于术前,且髓内钉组均大于钢板组(P<0.05).术后1 a两组患者Neer肩关节功能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钢板组(6.67%vs 26.67%,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和Multiloc髓内钉均可有效治疗肱骨干骨折,促进骨折端复位,改善患者肩关节和肘关节功能,但Multiloc髓内钉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术后肩关节活动度的改善.

    肱骨干骨折髓内钉锁定钢板内固定肩关节活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