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刘济远

双月刊

1674-831X

yishixuebao@126.com

0731-88228163

410205

长沙市岳麓区枫林三路1015号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学术性、时代性、创新性、师范性为办刊宗旨,以质量求生存、谋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文化创新理论的基本原则、生成逻辑与现实意义

    黄秋生唐雄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是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的精神动能,以文化创新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尤为重要.在思考新时代文化创新的重要问题时,习近平聚焦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创造性地提出了诸多关于文化创新的重要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创新理论,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基本原则来看,习近平文化创新理论包含了"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的重要内容;从生成逻辑来看,习近平文化创新理论蕴含着深厚的历史逻辑、鲜明的理论逻辑、客观的实践逻辑;从现实意义来看,习近平文化创新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文化创新篇,提供了实现"新的文化使命"的推进剂,为世界文化创新贡献了有益的中国智慧.

    习近平文化创新理论习近平文化思想

    大党独有难题的内在逻辑、主要表现及破解之道

    潘怡沁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用六个"如何始终"指明了大党独有难题的要义,其中的内在逻辑应当从中国共产党政党的宏大性、执政的长期性、使命的艰巨性出发,从而建构对大党独有难题的认识.从内容指向来看,大党独有难题又具体表现为如何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如何增强长期执政过程中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如何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是一个大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需要面临的终身课题、必修课题和时代课题.结合历史经验,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一要以严的基调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二要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三要忠实履行党章赋予的责任和义务.

    大党独有难题党的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青年毛泽东斗争精神的生成逻辑、核心要义与价值意蕴

    杨秀云
    17-2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年毛泽东斗争精神远承中华民族斗争精神的基因血脉,近承独特的湖湘文化精神,同时也是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烈冲撞、"一师"良师益友的引领砥砺使然,其核心要义集中体现为舍弃名利敢于牺牲,屡为天下先勇于探索,讲究方法策略善于斗争;其继承和超越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斗争精神,又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鲜亮底色,引领民众勇毅前行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对新征程上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汲取斗争智慧、增强斗争本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迪.

    青年毛泽东斗争精神生成逻辑核心要义价值意蕴

    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传播马克思主义及其启示

    彭冰冰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与革命派都曾译介过一些马克思主义著作,对传播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一定的历史贡献,特别是一些社会主义学说著作的翻译出版,在中国播下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种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起了积极作用,同时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打开了理论创新的广阔空间,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具有重大意义.

    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马克思主义传播启示

    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论

    张乾元田瑶瑶
    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通""相融""相合",构成了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的基本前提."激活"的过程是彼此将对方中优秀因子内化为自我发展的动力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化是二者"深相结合",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稳定态到激发态、从激发态到聚变态,再从聚变态到新质态转变的过程.融通是将聚变态的中华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有效贯通而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的过程.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是"激活"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化融通,造就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激活"的价值旨归.

    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活

    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五重逻辑

    张广汇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容特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在统领理念、价值旨归、心物结构、天人关系以及对外之道等方面高度契合.在全面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全面把握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汲取养分,以厚重的历史文化根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现实发展动力.

    中国式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文化根基契合

    谁是教师教育者——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视角

    宋彩琴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对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教育者作为培养教师的教师也逐渐融入教师教育研究的话语体系之中.以"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为理论分析框架,对每一个发展阶段"谁是教师教育者"所进行的研究表明,在"非关注"阶段,中小学教师是潜在的教师教育者,在"虚拟"关注阶段,高校教师和中小学优秀教师是师范生的教师教育者,在"生存"关注阶段,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是初任教师的教师教育者,在"任务"关注阶段,专业学习共同体中的教师群体是教师教育者,在"自我更新"关注阶段,名师工作室中的教师团队是教师教育者.

    中小学教师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专业发展阶段

    我国中小学教师人事政策分析与启示

    周悦
    53-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的人事政策是指政府出台管理教师编制、招聘、考核、退出、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文件,其对教师的职业稳定性和专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在人口新形势背景下,"县管校聘"这一人事政策通过分类核准与动态调整编制、科学灵活分配岗位、实行竞聘上岗、推进交流轮岗、建立教师退出机制和完善教师合法权益制度等方面解决当下因生源变动而引发的中小学教师资源配置各类难题.政策指引教师身份正从"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进而促发未来教师职业工作特点的改变.教师只有响应身份和职责的转变,积极应对政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才能适应人口新形势,实现个体职业可持续发展.

    人口新形势县管校聘教师流动教师退出机制政策分析

    调整撤并背景下乡村小规模学校美育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基于湖南省的调查

    肖辉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积极应对学龄人口变化,提高乡村基础教育质量,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湖南省教育管理部门决定有序整合撤并乡村小规模学校,着力提高教师教育水平.通过梳理湖南省内乡村小规模学校美育师资队伍建设和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合撤并背景下乡村小规模学校美育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更新教育理念,保证专业发展有氛围有内驱;统筹整合编制,保证专业发展有时间有精力;加大经费投入,保证专业发展有设备有场地;加大继续教育力度,保证专业发展有平台有机会;完善激励机制,保证专业发展有盼头有希望.

    乡村小规模学校美育教师专业发展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提升策略探析

    王翔李丹妮
    6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亲和力是一种能让教育对象产生认同感与亲切感的教育力量,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有深刻影响.新媒体技术的兴起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新媒体环境下,积极探索提升思政课亲和力的新策略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开展教育工作和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对此,在教育者方面,教师应提高课堂教学综合能力,塑造"有温度"的教育者;在教育载体方面,应创新运用新媒体方式手段,打造"多维度"的教育载体;在教育环境方面,学校要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良好生态,营造"有高度"的教育环境.只有三者协同作用,才能有效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增强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