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宋华

月刊

1009-2595

hngfyx@163.com

027-68878685

430070

武汉市武珞路627号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Journal Military Medical Journal of South ChinaCSTPCD
查看更多>>《华南国防医学杂志》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主管,广州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承办。创刊于1986年,现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主要是以军内外广大医学临床与医学科研工作者为面向,以刊载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军事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科研论文为主体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目前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核心)期刊,是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解放军医学图书馆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的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普萘洛尔通过负调控VEGF和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大鼠烧伤后的瘢痕形成

    丁子明徐凯
    179-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普萘洛尔对大鼠烧伤后瘢痕形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普萘洛尔低剂量组、普萘洛尔中剂量组、普萘洛尔高剂量组,每组各6只.对照组大鼠正常饲养;恒温恒压烫伤仪烫伤其它各组大鼠背部皮肤构建模型组.普萘洛尔低剂量组、普萘洛尔中剂量组、普萘洛尔高剂量组大鼠分别使用剂量为12.5 mg/kg、25 mg/kg、50 mg/kg的普萘洛尔进行灌胃处理,持续灌胃3周.每周观察记录大鼠状态和瘢痕状况.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瘢痕细胞中血管标志物CD31和CD34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各组大鼠癒痕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和蛋白激酶 B(protein kinase B,Akt)的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Akt)、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rylated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PI3K)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普萘洛尔低、中、高剂量组的瘢痕组织厚度、血管分布、柔软性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普萘洛尔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瘢痕组织内CD31和CD34表达显著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普萘洛尔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瘢痕组织内VEGF、PI3K和Akt的mRNA表达,p-PI3K、p-Akt和VEGF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均<0.01);与模型组比较,普萘洛尔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瘢痕组织内VEGF、PI3K和Akt的mRNA表达,p-PI3K、p-Akt和VEGF的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均<0.05);与普萘洛尔低剂量组相比,普萘洛尔中剂量组和普萘洛尔高剂量组大鼠瘢痕组织内VEGF、PI3K和Akt的mRNA表达,p-PI3K、p-Akt和VEGF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均<0.05);与普萘洛尔中剂量组相比,普萘洛尔高剂量组大鼠瘢痕组织内VEGF、PI3K和Akt的mRNA表达,p-PI3K、p-Akt和VEGF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均<0.05).结论 普萘洛尔通过负调控VEGF和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血管生成,从而有效治疗瘢痕.

    瘢痕普萘洛尔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血管生成

    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挖掘游泳运动抗肝细胞癌作用的潜在干预机制

    肖楚兰殷子斐郭冰洁陈娇娇...
    185-19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挖掘游泳运动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裸鼠肿瘤生长发挥抑制作用的潜在机制.方法 将12只4周龄BALB/C雄性裸鼠随机区组分为运动组、对照组,每组各6只.运动组裸鼠游泳适应1周后与对照组均进行皮下瘤接种,之后运动组裸鼠进行游泳训练(0%体重负荷,30 min/d,每周5天,连续4周).训练结束后处死裸鼠收集血清并测量瘤重,同时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 8,CCK-8)试验验证游泳运动血清对于HCC细胞增殖的抑制能力,并进一步运用转录组测序探究游泳运动干预HCC的潜在机制.结果 运动组裸鼠瘤重较对照组显著下降[(0.136±0.020)g vs.(0.290±0.099)g,t=26.000,P<0.05];CCK-8试验结果显示,运动组 36 h[(0.418±0.001)g vs.(0.431±0.002)g,t=6.000,P<0.05]以及 72 h[(0.402±0.019)g vs.(0.452± 0.022)g,t=2.955,P<0.05]的细胞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值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运动组与对照组相比,测序共筛选差异基因1263个,与HCC靶标基因交集后共获得89个交集靶标基因.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分析结果显示,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signal transducer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1,ST AT1)、抗原加工相关转运物 1(transporters associated with antigen processing 1,TAP1)、多功能肽酶(recombinant proteasome subunit beta type 9,PSMB9)、人类白细胞抗原 B(human leukocyte antigen B,HLA-B)、干扰素调节因子1(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1,IRF1)以及β2-微球蛋白(beta-2 microglobulin,β2M)等基因各算法得分靠前.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下调基因的GO条目共20个,上调条目共13个,其中"negative regula-tion of canonical Wnt signaling pathway"等条目与肿瘤密切相关.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下调基因的KEGG条目共11个,其中"TNF signaling pathway"uIL-17 signaling pathway"等条目与肿瘤密切相关.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结果显示,与肿瘤相关条目有"Prostate cancer""Pathways in cancer""Leukocyte transendothelial migration"等.结论 游泳运动可以抑制HCC模型裸鼠的肿瘤生长,且其干预调控机制可能是多途径的,Wnt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信号通路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等均可能是其潜在的干预机制.

    游泳运动运动干预转录组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肝细胞癌

    丹参酮ⅡA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效果观察及对HIF-1α信号通路的影响

    丁秀蓉张洪壮
    193-197,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丹参酮ⅡA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效果和可能机制,为瘢痕治疗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12只雄性健康白兔,共构建114个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曲安奈德组和丹参酮组,每组38个瘢痕.造模后28天起,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0.2 ml,丹参酮组注射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0.2 ml,曲安奈德组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0.2 ml,每7天注射1次,共注射4次.分别于造模后28、56天进行兔耳瘢痕量表评分、Masson染色.于造模后56天取材检测相关指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缺氧诱导因子 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 alpha,HIF-1α)、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的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 检测 HIF-1α、TGF-β1、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术后28天时,各组兔耳瘢痕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6天时,丹参酮组与曲安奈德组兔耳瘢痕量表评分降低趋势较对照组更明显,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造模28天时各组兔耳瘢痕组织Masson染色切片在正置荧光显微镜下均可见胶原纤维蓝染,真皮上部充斥大量致密的胶原束,排列卷曲团状不规则,均符合增生性瘢痕的表现;56天时各组兔耳瘢痕组织Masson染色可见胶原纤维堆积均较28天时减少,排列更有规律;与对照组相比,丹参酮组及曲安奈德组兔耳真皮内胶原束变细,胶原束与胶原束之间具备小血管,胶原束排列更规则,部分胶原纤维排列呈现网篮状近似正常真皮内胶原排列表现.与对照组比较,丹参酮组与曲安奈德组兔耳瘢痕组织内HIF-1α、TGF-β1、VEGF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曲安奈德组比较,丹参酮组兔耳瘢痕组织内HIF-1α、TGF-β1、VEGF基因和HIF-1α、VEGF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丹参酮ⅡA可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形成,途径为通过抑制HIF-1α信号通路的激活.

    增生性瘢痕丹参酮ⅡA网络药理学缺氧诱导因子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病情、疾病转归的关系

    谢仁峰马小华周前选夏海超...
    198-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reactive protein/albumin ratio,CAR)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病情、疾病转归的关系.方法 对作者医院2023-01~06月收治的143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n=51)、中度组(n=65)、重度组(n=27).治疗前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外周血C-反应蛋白、白蛋白水平,并计算二者比值CAR.根据标准治疗6个月的转归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104)和预后不良组(n=39).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C-反应蛋白、白蛋白、CAR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疾病转归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疾病转归的相关因素.结果 轻、中、重度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水平及CAR逐渐升高,白蛋白水平逐渐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预后不良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水平及CAR高于预后良好组,白蛋白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反应蛋白、白蛋白、CAR预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预后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分别为0.858(95%CI:0.807~0.909)、0.761(95%CI:0.750~0.812)、0.903(95%CI:0.852~0.954),CAR 预测的效能最高.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不良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年龄≥60岁占比、糖尿病史占比、合并肺部感染占比、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高于预后良好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肺部感染(OR=2.052,95%CI:1.425~2.955)、ESR 水平高(OR=2.344,95%CI:1.581~3.476)、CAR≥2.47(OR=2.782,95%CI:1.790~4.323)是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AR升高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病情加重和不良预后有关,有望作为预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预后的生物标记物,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活动性肺结核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病情程度疾病转归

    血清UⅡ和SCUBE1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心血管事件结局的预测价值

    倪敏讷吕慧莹池博李彦平...
    203-207,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血清尾加压素Ⅱ(urotensin Ⅱ,UⅡ)和信号肽-CUB-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蛋白1(signal pep-tide,CUB domain and EGF like domain containing 1,SCUBE1)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02/2022-02月作者医院诊治的106例OSAHS患者(OSAHS组)和同期体检的60例健康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和夜间最低氧饱和度(lowest oxygen saturation,LSaO2),分为轻度组(n=42)、中度组(n=36)和重度组(n=28).根据随访1年期间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 组(n=32)和非 MACE 组(n=74).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UⅡ、SCUBE1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血清UⅡ、SCUBE 1水平对OSAHS患者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OSAHS组患者血清UⅡ、SCUBE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OSAHS患者血清UⅡ、SCUBE1水平依次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ACE组OSAHS患者OSAHS病程、AHI、血清UⅡ水平、SCUBE1水平均明显高于非MACE组,LSaO2水平低于非MACE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HI、血清UⅡ、血清SCUBE1是影响OSAHS患者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LSaO2是保护因素.血清UⅡ、SCUBE1及二者联合对预测OSAHS患者MACE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46(95%CI:0.801~0.894),0.812(95%CI:0.770~0.839),0.904(95%Cl:0.860~0.943),二者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高于血清UⅡ、SCUBE1单独检测.结论 OSAHS患者血清UⅡ、SCUBE1水平升高,二者与OSAHS病情程度有关,均参与OSAHS疾病进展过程.血清UⅡ、SCUBE1联合检测对OSAHS患者MACE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是新的评估MACE预后的血清标志物.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尾加压素Ⅱ信号肽-CUB-表皮生长样结构域蛋白1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预测

    术前营养状况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功能及术后预后的相关性

    尹雪吴爱玲黄丽莎藏丽梅...
    208-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术前营养状况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患者功能及术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1-02/2022-02月在作者医院就诊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的老年OVCFs患者149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于入院24 h内进行微型营养评估(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根据营养状况分为营养良好组(n=35)、营养风险组(n=74)和营养不良组(n=40).对OVCFs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进行检测,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对OVCFs患者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以及椎体高度压缩率、Cobb角变化进行评估.结果 3组OVCFs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水泥注入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OVCFs患者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椎体高度压缩率以及Cobb角显著降低(P均<0.05),且营养良好组OVCFs患者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椎体高度压缩率以及Cobb角改善情况显著优于营养风险组及营养不良组(P均<0.05),且营养风险组OVCFs患者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椎体高度压缩率以及Cobb角改善情况显著优于营养不良组(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OVCFs患者MNA营养状况与术后3、6个月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椎体高度压缩率、Cobb角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OVCFs患者营养状况与患者PKP术后功能恢复以及术后预后密切相关,营养状况越差则术后预后情况越差,需积极关注患者营养状况,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术前营养状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功能术后预后

    前列腺癌大分割与常规分割图像引导放疗中注入水凝胶后的直肠毒性比较研究

    魏天雄张琪郝晓慧常浩宇...
    213-21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大分割和常规分割放疗中注入水凝胶后的直肠毒性.方法 筛选2022-10/2023-10月作者医院放疗科PCa患者130例,收集其临床资料用于前瞻性研究.采用简单随机分配法将患者分为注入水凝胶的大分割放疗组(n=50)和常规分割放疗组(n=80).采用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织(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急性不良反应评价标准和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common adverse event evaluation cri-teria,CTCAE)5.0版评价和比较两组PCa患者急性和晚期放射性直肠炎(radiation proctitis,RP)发生率.结果 两组PCa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分割放疗组、常规分割放疗组PCa患者发生急性Ⅰ级RP的发生率为12.00%和17.50%,发生晚期Ⅰ级RP的发生率为4.00%和5.00%,均无患者发生急性或晚期Ⅰ级以上RP,两组PCa患者急性和晚期Ⅰ级RP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放射疗法中注入水凝胶后直肠毒性较为接近,水凝胶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前列腺癌水凝胶大分割常规分割直肠毒性

    闽南地区8天~17岁儿童甲状腺功能检测指标参考区间的建立

    林小强邱薇杨志斌蔡明池...
    217-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闽南地区8天~17岁健康儿童甲状腺功能检测指标的参考区间,为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儿童甲状腺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9-01/2023-03月在作者医院就诊的8天~17岁的1672名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年龄段分为5组:8天<年龄≤1个月组(n=267);1个月<年龄≤1岁组(n=292);1岁<年龄≤5岁组(n=354);5岁<年龄≤9岁组(n=323);9岁<年龄≤17岁组(n=436).对不同年龄组儿童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和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参考区间进行分组,并分析各年龄段儿童FT3、FT4、TSH水平的参考区间.比较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间儿童FT3、FT4和TSH水平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确定FT3参考区间为8天<年龄≤1个月儿童FT3血清浓度为1.95~7.66 pmol/L、1岁<年龄≤5岁儿童FT3血清浓度为3.02~8.67 pmol/L、5岁<年龄≤17岁儿童FT3血清浓度为3.86~9.49 pmol/L;FT4血清参考区间为8天<年龄≤1个月儿童FT4血清浓度为9.33~13.46 pmol/L、1岁<年龄≤17岁儿童FT4血清浓度为9.32~16.52 pmol/L;TSH参考区间为8天<年龄≤5岁儿童TSH血清浓度为0.70~6.16 mIU/L、5岁<年龄≤17岁儿童TSH血清浓度为0.40~5.80 mIU/L.本研究分析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间儿童FT3、FT4和TSH水平发现,8天<年龄≤1个月组男童FT4水平高于女童,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间儿童FT3、FT4和T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闽南地区8天~17岁健康儿童甲状腺功能检测指标的参考区间.相较于试剂盒参考区间,本研究确定的针对各年龄段儿童甲状腺功能检测指标的参考区间更具体,可帮助临床更好地把握病情,为临床预防、诊断和治疗儿童甲状腺疾病提供了帮助.

    儿童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参考区间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首发抑郁症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研究

    马竹静孙科伟关慕桢汪国强...
    22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采集行为学和脑电数据,考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对执行功能的影响,初步探讨rTMS治疗抑郁症患者潜在的认知神经影响的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首发抑郁症患者分为试验组(n=26)和对照组(n=25),试验组患者进行8周的rTMS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单纯药物治疗.于干预前和干预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24-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14(14-item 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HAMA-14)以及行为学工具和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评估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和执行功能的变化.结果 两组抑郁症患者治疗后的HAMD-24评分和HAMA-14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下降(P均<0.001),且试验组患者HAMD-24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o/Nogo任务中,两组抑郁症患者Nogo条件正确应答数较干预前均明显提升(P均<0.05);Stroop任务中,试验组抑郁症患者不一致条件的正确应答数较干预前明显提升,不一致条件反应时较干预前明显变短,且试验组抑郁症患者不一致条件的正确应答数较对照组明显提升、不一致条件反应时明显变短(P均<0.05).脑电指标中,试验组抑郁症患者干预后较干预前诱发了更大的Nogo N2波幅和P3波幅(P均<0.05);试验组抑郁症患者的N2差异波波幅和P3差异波波幅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rTMS可以加强抑郁症患者的认知神经活动水平,提升执行功能,对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治疗效果更好.

    抑郁症重复经颅磁刺激药物治疗执行功能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障碍与动静脉内瘘血栓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傅丽丽万静芳李丹向杨...
    228-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认知水平与动静脉内瘘血栓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01/2022-12月在作者医院行MHD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MHD患者临床资料、动静脉内瘘血栓事件发生情况、认知功能评分.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基础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basic,MoCA-B)中文版认知评分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n=92)和认知功能障碍组(n=88).分析MHD患者认知功能评分与动静脉内瘘血栓事件发生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动静脉内瘘血栓事件的相关因素.结果 认知功能障碍组MHD患者年龄、合并糖尿病患者比例、动静脉内瘘血栓事件发生次数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认知功能障碍组MHD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13).MHD患者认知障碍评估得分与动静脉内瘘血栓事件发生呈负相关关系(r=-0.175,P=0.019),与患者认知受损领域呈负相关关系(r=-0.916,P<0.001);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事件发生与患者认知受损领域呈正相关关系(r=0.189,P=0.011).Logistic多因素回顾分析结果显示,认知功能正常MHD患者较认知功能障碍MHD患者发生内瘘血栓事件风险更低(OR=0.385,P=0.044),男性较女性MHD患者发生内瘘血栓事件的风险更低(OR=0.363,P=0.039),血红蛋白是MHD患者内瘘血栓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QR=1.035,P=0.039).结论 MHD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较高,认知障碍会影响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事件发生,认知障碍程度越严重,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事件发生率越高.临床需要对伴随认知障碍的女性、高血红蛋白血症MHD患者予以重点关注,同时加强对MH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筛查,早期识别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对减少动静脉内瘘血栓事件的发生,延长MHD患者内瘘的使用寿命具有指导意义.

    认知障碍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栓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