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廖小平

双月刊

1673-9272

sk2003009@163.com

0731-85658527 85623369

410004

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498号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期刊,面向高等院校师生、社会科学理论界及其他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者。开办栏目有生态文明研究、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生态旅游、农林经济管理、法学论坛(环境法学)、公共(行政)管理、金融与财务、国际贸易、语言文学、历史研究、新闻出版、图书馆管理、高教研究、学术争鸣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新时代群众路线的深刻诠释及其现实启示

    刘海霞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其基本要求包括"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群众路线的具体内容也有所不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诠释了新时代群众路线的生态内容.在"一切为了群众"这一要求上,深刻回答了"怎样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生态环境"这一重大现实问题,提出从补生态短板、保生态底线、促生态增量等方面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生态环境;在"一切依靠群众"这一要求上,科学回答了"依靠人民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哪些领域"这一重要时代问题,指出依靠人民群众推动"减排"和"增绿"的整体进程,倡导民众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群众路线蕴涵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一是要深入理解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与群众工作的有机统一性,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群众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二是生态文明建设要遵循"为了群众"的根本原则,着力优化人民群众的生态体验;三是生态文明建设要科学"依靠群众",更充分地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习近平关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与践行路径

    罗贤宇李菲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始终重视、高度关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摆在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位置.习近平坚持以马克思林业经济理论为指导,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林业文化,继承、发展历代中国共产党人林业改革经验,回应建设林业现代化时代呼唤,围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改革方向、内生动力、价值归旨、改革基调、问题导向、拓宽机制等方面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在深入阐释习近平关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重要论述的基础上,提出构建科学的森林经营体系,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发展林业适度规模经营,提升林业发展质效;畅通"两山"转化通道,充分释放林业内生价值;依靠制度刚性精准落实,以林长制促"林长治"等践行路径.

    习近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生态文明科学内涵践行路径

    新质生产力赋能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逻辑、战略价值及践诺理路

    杨华郭越
    18-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具有创新驱动力强、产业链条新、发展质量高等显著特点,能够以新技术促进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要求,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新质生产力为生态文明建设凝聚强大动力,而生态文明建设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方向指引,二者在价值纽带、表现形态、目标指向等方面具有内在一致性.新质生产力赋能生态文明建设是应对"两个大局"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生态资源价值量化的关键举措,更是满足人民群众生态需要的现实路径.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实现新质生产力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必须强化技术赋能、夯实政策支撑、活化生态资本、推进能源革新、聚焦人才培育,多措并举实现绿色科技的全链条发展、建立健全绿色经济政策体系、切实发挥绿色金融牵引作用、推进区域经济协调绿色发展、构筑生态文明建设新型队伍,为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赋能提质.

    新质生产力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环境保护

    中国式现代化场域中民族地区绿色发展愿景与实践路径

    龙丽波申颖张鸿莲
    2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绿色发展着力推动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发展,能够打破西方现代化"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发展窠臼,使民族地区实现绿色化、低碳化、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场域中,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的需求层次表现出整体升级,尤其绿色发展愿景呈现出刚性需求和柔性需求的交汇,具体表现为政治需求、经济需求、文化需求、社会需求以及生态需求的复合叠加.然而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民族地区绿色发展深受民族地区基层政治与地方政府治理困境、和谐社会建构两难、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难题、生态文明建设挑战等诸多影响.新时代新征程上,民族地区在全方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构建民族地区良政善治的基层政治与地方政府治理体系,模铸民族地区分配正义的和谐社会,多渠道推动民族地区的平衡充分发展,打造民族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最终实现民族地区的绿色发展,以低碳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式着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中国式现代化民族地区绿色发展生态安全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估与空间演变特征

    杨灿孙靖怡
    3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工作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因此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以期为研究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从新发展理念出发,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测度2005-2020年研究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上述测度结果的基础上运用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及重心模型分析研究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内部情况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分布格局由研究期初"中部北部低、南西东部高"发生变动,最终呈现中心城区辐射周边县域的分布格局;2005-2020 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稳步上升的态势,其中创新维度是增长幅度最高的维度,区域内部县域间差距呈逐渐扩大趋势;在空间分布上,标准差椭圆重心向西部偏北的方向迁移,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快于东部地区,标准差椭圆面积缩小,研究区域经济高质量水平的空间聚集性增强.最后,从研究结果出发,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

    智慧供应链建设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

    张纪凤杨子睿
    48-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农业生态效率为研究对象,利用面板Tobit回归、SEM检验与空间杜宾检验等方法对智慧供应链建设影响农业生态效率的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智慧供应链发展能够直接提升我国农业生态效率,并通过提升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与规模化水平进一步改善农业生态效率.空间效应检验表明,智慧供应链不仅能够提升本地农业生态效率,同时对周边地区农业生态效率起协同促进作用.基于上述结论,应进一步推动供应链智慧化建设,带动本地和相关地区农业生态效率升级,加快实现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智慧供应链农业生态效率低碳农业面板Tobit模型

    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视阈下生态安全风险的法治化应对

    陈亮胡馨匀
    59-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我国面临生态退化、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生态安全风险的现实,将逐渐显性化的生态安全风险纳入法治化框架、运用法治化手段加以应对刻不容缓.生态安全风险所具有的整体性、系统性和交织性特征决定了人为割裂、分别对应"生态"和"安全"两大核心要素的现有环境资源法律规制框架和国家安全法律规制框架不能满足针对生态安全风险的系统治理需求.随着我国生态环境法典正稳步推进,兼具体系化与科学化的生态环境法典成为规制及应对生态安全风险的有效法治框架.基于此,应依循"生态环境法典+单行立法"的适度法典化编纂模式,从生态环境法典内、外部视角寻求生态安全风险的规制路径.

    生态环境法典生态安全生态安全风险法治化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经营能力:时代内涵、实证测算与时空演变

    张坤刘娴喻龙文
    7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中的核心组织形态,其可持续经营能力对于维系农业生产的长远稳健与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立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经营能力的时代内涵,构建一套科学、全面、多维度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经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后,实证测算了2017-2022年全国范围内27个省(区、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经营能力水平,并借助莫兰指数(Moran's I)分析其空间相关性,深入剖析了全国 27 个省(区、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经营能力水平的动态演变情况与区域间差异.研究发现:我国 27 个省(区、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经营能力整体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其中市场运营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增长最为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经营能力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中部地区增长幅度最大,中部和西部地区表现优于东部和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相近的省(区、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经营能力呈现出一定的空间聚集特性,并且具有显著空间依赖性.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2022 年间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经营能力呈下降趋势,2017-2022年莫兰指数整体呈倒"U"型趋势.建议采取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经营模式、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区域协调发展以及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空间聚集效应等措施,进一步强化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经营能力.

    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经营能力熵权TOPSIS法莫兰指数时空演变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旅融合政策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王兆峰王思铭
    8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旅融合是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的相互渗透、融合重组,是旅游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基于 2000-2020 年中国 280 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广义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农旅融合政策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深入探究其内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旅融合政策对旅游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政策外生性和替代指标检验等实证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农旅融合政策不仅能对旅游经济增长产生直接影响,还能通过产业集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技创新等方式,对旅游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影响程度依次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集聚>科技创新;农旅融合政策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特征,表现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梯度化递减格局.

    乡村振兴农旅融合政策评估旅游经济增长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