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张燕萍

双月刊

1006-2920

xbbjb@vip.163.com

0371-65682637

450014

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21号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麦田里的《红楼梦》——宝丰《红楼梦》说唱文化的传播与实践简述

    闵虹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宝丰的民间艺人通过不同艺术形式传播《红楼梦》由来已久,一直传唱有《红楼梦》题材的曲剧、豫剧和大调曲子、河南坠子曲(书)目。目前,除宝丰"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区系列丛书"中收录整理的在宝丰流传的部分以大调曲子、河南坠子等演唱的红楼曲谱、曲词、曲段外,宝丰《红楼梦》说唱艺术的活态存续尚未进入相关学术视野。《红楼梦》说唱文化在民间的传播与实践,有着拓展学术视角和研究的空间。

    宝丰《红楼梦》民间说唱宝丰墨派大调曲子平调三弦书河南坠子

    论《红楼梦》之画骨三法

    王瑛
    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楼梦》中人性之真善美,令人怦然心动,人多赞之。然《红楼梦》对人性恶之批判,一样侵骨噬魂。仅以叙述者可靠与否为视角察赵姨娘、王夫人、王熙凤等三人,即可发现叙述者振奋精神,调整态度,时而真诚,时而作伪,时而故作缄默,手段不同,却同样揭了这三位女子光鲜的表皮,暴露出她们骨子里的卑劣、刻毒与凶恶。

    《红楼梦》可靠叙述不可靠叙述人性恶

    文化认同语境下的锡剧创演表征

    朱磊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文化认同的语境下,锡剧以曲调形态和方言韵味唤起受众的"共鸣",以涵纳江南地域的民间音乐引发受众的"共情"。这些要素构筑了锡剧受众集体"共感"的基础。与此同时,锡剧依托江南人文高度的互渗性,不断借鉴和融合其他艺术形式,重构其在当下的创演路径,既实现了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也强化了锡剧受众的认同培育。

    文化认同锡剧创演表征

    中华民族文化中抗逆力的自然-社会-文化生态模型——以云南人口较少民族古典史诗为基础的研究

    郭芮彤郭子菡
    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题组采用先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的编码策略,聚焦中华民族如何应对生存逆境的早期文化遗产,对八个较少人口民族 13 部古典史诗进行抗逆力因素的内容分析,发现这些史诗表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应对逆境、危机的宏观、中观与微观系统的抗逆力因素,呈现出具有整体观与系统观的自然-社会-文化生态文明模型。其中,自然、社会、文化系统间跨生态互动(如向动植物学习、与其互惠;统一领导、族际互助、族内合作;维持民族同宗等信念)是最为显著的抗逆力因素集合。这与中国神话的内容要素、当代抗逆力的研究结果高度一致。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新时代生态文明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抗逆力因素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提升个体与集体抗逆力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人口较少民族古典史诗内容分析抗逆力生态模型

    戏曲短视频的制作策略探索

    马小涵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戏曲短视频创新了戏曲表达方式,扩大了优秀传统戏曲艺术的传播范围,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也存在同质化严重、过度娱乐化、缺乏受众研究等问题。为提升传统戏曲的魅力,保护戏曲的核心价值,戏曲短视频制作者应采取以下策略:秉持守正创新,在变与不变之间,守住戏曲的内蕴和气质;根据地域审美倾向,为不同受众群体制作不同风格的戏曲短视频;重点吸引青年人;创作符合受众审美需要的时代性作品。

    戏曲短视频制作策略

    ChatGPT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监督的挑战及其应对

    樊晓磊王宏鑫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尽管 ChatGPT 可以解决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写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仍有许多人主张禁止使用 ChatGPT。究其原因,主要有 ChatGPT自身的局限性、对传统论文教育体系的冲击、助长剽窃之风、学术不端检测困难以及泄露论文原创内容等。尽管 ChatGPT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监督带来挑战,但是应秉持不禁止使用、谨慎甄别原则,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自身、反学术不端技术、学术伦理三个方面采取应对之策。

    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监督ChatGPT

    司法活动中人工智能证据的"偏在风险"及法律应对

    张淇樊云慧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证据丰富了证据种类,有助于查清案件事实,但是基于人工智能所具备的数据来源广泛性、算法黑箱性和表达专业性,人工智能证据存在证据"偏在风险"。解决证据"偏在风险"问题,一是制定统一的算法标准和准入规则,严把入口关,将非法人工智能证据予以排除,同时要警惕算法内嵌的价值偏向;二是建立健全算法审查和监督机制,组建融合法学、计算机知识的专家委员会,从实质和形式两方面入手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人工智能证据监督和审查体系;三是完善人工智能证据的质证规则,通过有侧重点的证据开示制度和专家辅助人制度强化质证权利。

    人工智能证据算法证据偏在质证权利

    论标准必要专利滥用的认定及规制

    张峣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关于标准必要专利滥用的案件日益增多。"华为诉 IDC 案"引起我国学术界、司法界及世界通信业的高度关注。推进标准必要专利的实施,遏制标准必要专利的滥用,必须平衡标准必要专利权人与实施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研究标准必要专利滥用行为问题及具体情形,分析 FRAND原则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可以为我国明确 FRAND原则下合理许可费的认定标准、完善标准必要专利拒绝许可制度、建立专门的反垄断审查和处理机制提供借鉴。

    标准必要专利相关市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反垄断法

    传统乡村社会风险治理及对新时代乡村社会风险治理的经验启示

    李增元曹凤娇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乡村社会面临的风险以自然灾害风险、疫病风险、社会稳定风险、矛盾纠纷隐患等为主。这些风险不仅冲击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还严重威胁广大农民的生命财产健康安全。传统乡村社会风险治理主要采取强基、救济并用应对自然灾害,预防、救治结合应对疫病,官民共治稳固社会秩序,利用乡规民约化解矛盾纠纷等措施。传统乡村社会风险治理呈现出上下互动与协调配合、礼法合治、公权力与民间权威相互结合等特点,其经验对推进新时代乡村社会风险治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乡村社会风险治理传统社会新时代启示

    高职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建构探索

    杜福磊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做、用、创"五位一体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有其内在学理逻辑。构建"教、学、做、用、创"五位一体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需要创新教学管理机制,深化"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做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工作,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造智能化生态,让数字化、信息化赋能高职教育高质量人才培养。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教、学、做、用、创体系构建改革探索